劳动合同解除案例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1.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2.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3.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4.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5.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6.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7.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8.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9.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10.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11.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12.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劳动法仲裁的十大经典案例给你启示

劳动法仲裁的十大经典案例给你启示劳动法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程序,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保障员工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在实践中,一些经典的劳动法仲裁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十大经典案例,探讨其中的法律原则和倡导的劳动法理念。
1.劳动合同解除案例某公司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因员工违反规定,公司决定解除合同。
经过仲裁,仲裁机构判决该公司合理解除合同。
该案例提醒我们,劳动法仲裁将会根据事实情况、相关证据和法律条款对纠纷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2.工资争议案例一家企业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引发劳动纠纷。
仲裁机构判决企业应支付拖欠工资并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该案例呼吁企业要按时支付工资,重视员工权益,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3.加班费问题案例一名员工向公司索要加班费,公司拒绝支付。
仲裁机构判决公司应支付加班费并进行相应的补偿。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加班费是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应该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确保公平合理的薪酬待遇。
4.工伤赔偿案例一名员工在工作期间遭受了工伤,但公司拒绝赔偿。
经过仲裁程序,仲裁机构判决公司应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
此案例提醒雇主们要切实关注和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合理履行工伤赔偿责任。
5.劳动合同期限案例一名员工被用工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仲裁机构判决用工单位支付赔偿金。
这表明劳动法仲裁能够保障员工在与用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合法权益。
6.性骚扰案例一名员工遭受性骚扰,提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
仲裁机构判决用人单位应进行内部调查,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并赔偿员工的精神损失。
该案例提醒雇主要建立健全的性骚扰防治机制,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7.违法解雇案例一家公司以合同约定的业绩指标未达标为由,解除了员工的劳动合同。
仲裁机构判决公司违法解雇,应支付经济赔偿。
这个案例提示用人单位,解雇员工要合法合规,并提醒雇员要维护自身权益。
8.知识产权案例一家公司未与员工就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约定,发生了知识产权归属纠纷。
利用员工手册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利用员工手册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讲讲利用员工手册解除劳动合同的那些事儿!你想想看啊,这员工手册就像是企业的一把尺子,用来衡量员工的行为呢。
比如说,有个叫小李的员工,他在公司老是无故旷工,这可不符合员工手册里的规定呀!
有一次,小李又没来上班,也没请假。
他的同事小张就着急了,说:“嘿,小李这家伙怎么又不来了呀!”另一个同事小王也摇摇头说:“这也太过分了吧,员工手册里明明说了不能随便旷工呀!”就这样,公司根据员工手册的规定,决定和小李解除劳动合同。
这就好像是一场比赛,小李违反了规则,那自然就得出局啦!
再讲个例子哈,还有个员工小赵,在上班的时候老是偷偷玩手机,不认真工作。
领导发现了好几次,每次都提醒他,可他就是不改。
领导就找来人事,说:“你看看小赵,这员工手册都白写啦?他这样怎么行啊!”人事也很无奈,说:“是啊,只能按照规定来处理了。
”结果呢,小赵就因为违反员工手册的规定被解除了劳动合同。
这就好像是走路,你偏要走歪路,那肯定会摔跤呀!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员工手册的重要性。
企业制定员工手册可不是随便玩玩的,那是有法律效力的呀!员工呢,就得好好遵守,不然就可能会面临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员工手册要是不合理怎么办呢?嘿,这就是个关键问题啊!员工手册得是公平合理的,不能乱来。
如果不合理,那员工当然可以提出意见,甚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呀!
所以啊,企业和员工都要重视员工手册,这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工具呢!企业要用好它来管理员工,员工也要遵守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员工才能安心工作,不是吗?。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约定的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
要依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雇主或员工可能会出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导致劳动关系的纠纷和法律纠纷。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案例一,张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工作中的不满和矛盾,导致与雇主产生矛盾,最终雇主以“工作不认真”为由解除了张某的劳动合同。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张某在工作中一直认真负责,没有违反公司的规定,雇主的解雇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二,李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因为公司业务调整,雇主以“公司业务需要”为由解除了李某的劳动合同。
然而,在法律规定中,雇主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且需要提前通知员工,给予经济补偿。
而在李某的案例中,雇主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给予经济补偿,这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三,王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与同事产生矛盾,雇主以“人际关系不和谐”为由解除了王某的劳动合同。
然而,在法律规定中,雇主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而简单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并不足以成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这也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综上所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屡见不鲜,雇主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遵
守法律规定,不能凭借主观意愿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员工在面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重视,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法律的尊严。
劳动合同解除纠纷案例

劳动合同解除纠纷案例案例一:违反公司规定解除合同案情简介:张某于2018年加入A公司,担任销售经理。
2020年,因违反公司规定私自使用公司资源进行个人业务,被公司发现后,公司决定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
争议焦点:张某认为公司未给予改正机会,直接解除合同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在发现张某违规行为后,已按照公司规定进行了调查并给予书面警告,张某未在规定时间内改正,公司解除合同符合法律规定。
案例二:经济性裁员解除合同案情简介:B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进行经济性裁员。
王某作为被裁员工之一,认为公司裁员程序不合法,提出劳动仲裁。
争议焦点:王某主张B公司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且未给予足够的经济补偿。
判决结果:经仲裁委员会审理,B公司确实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且经济补偿不足,裁决B公司支付王某相应的经济补偿并补正裁员程序。
案例三:医疗期满解除合同案情简介:李某在C公司工作期间因病休病假,医疗期满后,C公司以李某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争议焦点:李某认为公司在医疗期满后未给予适当的工作调整或培训,直接解除合同不合理。
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C公司在李某医疗期满后未进行工作能力评估和调整,直接解除合同违反了劳动法规定,判决C公司支付李某违法解除合同赔偿金。
案例四:合同期满不续签案情简介:赵某与D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D公司决定不再续签。
赵某认为公司未提前通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争议焦点:赵某主张D公司未按照规定提前通知不续签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
判决结果:经劳动仲裁委员会审理,D公司确实未提前通知赵某不续签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判决D公司支付赵某相应的经济补偿。
案例五:孕期解除合同案情简介:E公司在得知员工孙某怀孕后,以公司业务调整为由解除了与孙某的劳动合同。
争议焦点:孙某认为E公司以怀孕为由解除合同违反了劳动法对女性员工的保护规定。
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E公司解除合同的理由不成立,且违反了劳动法对孕期女职工的保护规定,判决E公司支付孙某违法解除合同赔偿金。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以下是一个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案例背景:
某公司的员工小张在公司工作两年后,因为长期加班导致身体不适,需要休息和治疗,但公司未能提供相应的休假和疗养条件。
小张对公司不合理对待其身体状况感到愤怒,并决定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合同。
解决办法:
小张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申请,公司对此表示不同意。
于是,小张决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仲裁过程:
1.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小张的仲裁申请后,将会通知公司,并要求公司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来证明小张的解雇是否合法。
2. 劳动仲裁委员会会议上,小张介绍了其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以及与公司的协商过程和未能达成协议的原因。
3. 公司提供了相关证据试图证明自己没有违法解雇小张,例如小张的缺勤记录和公司无法满足他的休假要求的理由。
4. 劳动仲裁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仲裁委员会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条款做出裁决。
仲裁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做出了裁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裁决结果如下:
1. 公司被判定解雇小张的行为违法,因未提供相应的休假和疗
养条件;
2. 公司需支付小张一定的解雇赔偿金,作为终止劳动关系的补偿;
3. 小张可以从公司提前退出,并获得法定的经济补偿。
最终,公司依法支付了小张的解雇赔偿金,小张成功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合同。
有关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案例

有关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那些事儿!就说小张吧,他在一家公司干了好几年,一直勤勤恳恳,突然有一天,老板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说要跟他解除合同。
这可把小张给整懵了,他就问老板:“为啥呀,我干得好好的啊!”老板就说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
你说说,这小张得多郁闷啊!这就好比你正走在一条大道上,走得好好的,突然前面就没路了,多让人不知所措啊!
还有小李,他是因为严重违反公司规定被解除合同的。
他上班总是偷懒,工作也不认真,最后公司实在受不了了。
这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没办法啊!
再说说小王,他的劳动合同到期就终止了。
这就好像一段旅程到了终点,虽然有些不舍,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他原本还想着能续签呢,结果公司有了新的安排。
你说他无奈不无奈?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情况真的是各种各样。
有时候是公司的原因,有时候是员工自己的原因。
这不就跟生活一样嘛,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那是不是遇到这些情况就只能自认倒霉呢?当然不是啦!员工是有权利去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呀!如果是公司不合理地解除合同,咱就得据理力争,不能白
白受了委屈。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也得吸取教训,以后避免再犯呀。
反正不管怎样,都要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才是最重要的!别糊里糊涂的就被人给摆弄了,咱得为自己负责啊!你们觉得呢?。
劳动法典型案例

劳动法典型案例一、劳动合同解除案例。
某公司员工小王因工作不力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小王认为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违法,便起诉至劳动仲裁部门。
经审理,劳动仲裁部门认为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小王存在工作不力的情况,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
最终,公司被判决支付小王经济补偿金。
二、加班工资支付案例。
某公司员工小张因工作需要经常加班,但公司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小张多次向公司提出加班工资支付问题,但公司一直未予理睬。
小张遂将公司告上法庭,经审理,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张加班工资及赔偿金。
三、工伤赔偿案例。
某员工小李在工作中不慎受伤,导致严重的工伤后果。
公司未及时给予小李工伤赔偿,小李便向公司提出工伤赔偿要求。
经过协商未果后,小李将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李相应的工伤赔偿金,并承担相关医疗费用。
四、性骚扰案例。
某公司员工小陈遭受上级领导性骚扰,小陈多次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反映情况,但未得到有效解决。
小陈遂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公司赔偿小陈精神损失费及道歉。
五、拖欠工资案例。
某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员工工资。
员工多次向公司提出要求,但公司未能及时支付。
员工集体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最终公司被责令支付拖欠的工资,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六、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某公司员工小刘与公司因劳动合同解除产生纠纷,双方多次协商未果。
小刘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刘经济补偿金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七、违法解雇案例。
某公司因业绩不佳,违法解雇大量员工。
员工集体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最终公司被判决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并恢复被解雇的员工工作岗位。
八、劳动合同欺诈案例。
某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故意隐瞒工作内容或薪酬待遇,员工发现后向公司提出要求,但公司未能解决问题。
员工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员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劳动法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认真对待劳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解除案例
用人单位必须在试用期内就对劳动者进行录用条件考核,并在试用期结束前作出留用
或解除的决定并送达劳动者。
实践当中,有的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才对员工进行考核
或者在试用期结束后才将解除决定送达。
这种做法,等于自弃权利。
即使公司有充分的证
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也不能再以此为由辞退员工了。
甲、乙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后,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对甲方进行诋毁、诽谤、恶意中伤、及任何有损甲方形象或利益的行为,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相应的法律责任。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如何算?
经济补偿金,往往是职场人士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的一个焦点。
很多职场人士知道
被侵权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但对其支付情形、计算方法等不甚了解,结果或是丢掉了应
有的权益,或是漫天要价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羊城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法学会劳动
关系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周贤日副教授,
让他给予相关维权指导。
提前解约可获经济补偿
你与公司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的劳动合同,由于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违反本单位的规章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及《公司员工奖惩暂行办法》奖惩制度第__款第__条的规定,决定从
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解除劳动合同。
典型个案:番禺区王先生与公司签订三年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
今年4月31日,由于各种原因,公司提出与王先生协商解除
劳动合同。
王先生同意了,他咨询自己可拿到多少经济补偿金?
维权指导:由于单位原因提出与劳动者解约,单位一般都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是没
有疑问的。
2020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以往的规定进行了多方面完善补充,因此在计算标准上,往往要考虑跨2020年的问题。
如果是2020年之后签订合同,直接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计算。
王先生的个案中,存在分段计算的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即辞职,劳动者提
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2020年1月1日之前,支付经济补偿金适用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
补偿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
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2020年1月1日之后,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
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
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王先生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工作1年3个月,根据原规定应当得到
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1日工作两年4个月,
根据《劳动合同法》应当得到两个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两者相加,便是其应得的总的
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期满也有补偿金?
典型个案:白云区某公司职员李先生2020年与公司签订了5年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本月底就要到期。
近日,公司书面通知李先生合同期限届满后不再续订劳动合同。
李
先生问:劳动合同期满,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法定休假日安排乙方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每小时加班工资为
元或每个工作日的加班工资为元。
维权指导:合同期满,能不能拿到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除用人
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
同期满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2020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是《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这
体现了企业对长期服务员工的一种补偿机制。
这一经济补偿金是从2020年1月1日起算的,其标准按一年一个月工资计算。
上述李先生自2020年与公司签合同,按相关规定,从2020年1月1日起算到今年5
月份合同期满,共两年零5个月,他可获得两个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不称职被解约
有无补偿金?
八八儿 2020-03-16 00:54:43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不签的。
因为合同期未届满,你
可以安心做到3年半为止。
公司如果因为你拒绝签新合同而辞退你,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继而提起诉讼。
典型个案:广州市越秀区某公司职员罗小姐已经工作多年,公司新调任的部门经理来
了之后,提出很多“新思路”,由于罗小姐文化素质不高,适应不了。
公司认为,罗小姐
工作能力跟不上新要求,属于不称职,以此提出要与她解约。
罗小姐咨询:自己没有功劳
也有苦劳,能否得到经济补偿金?
维权指导:这方面,《劳动合同法》是有明确规定的。
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
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
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
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也就是说,如果员工因不胜任工作而被解约,需要经过培训、调整的过程,并且要提
前30天通知。
这是防止用人单位滥用“不称职”的理由随意解雇劳动者。
同时,《劳动
合同法》规定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体现了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利益的适当保护,也是合理的。
因此,上述罗小姐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其标准可参照上面的案例进行计算。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协调未果的,可向甲方所在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