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1)-膀胱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新生儿 第一周滤过功能↓, 2岁达 成人水平。 ◆病理 pathology 过量水份和溶质不能迅速排 出→水肿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the reabsorpion and the excretory function of renal tubule ◆球-管平衡 新生儿已具备球管平
衡功能,但不成熟。 ◆氨基酸葡萄糖 足月儿重吸收功 能正常。 ◆早产儿肾小管功能不成熟,葡萄糖肾阈↓→糖尿 ( 重吸收葡萄糖↓)
计数、 pH
肾脏疾病检查
examination of kidney disease
肾脏疾病的检查
肾脏各部分功能检查法
血管系 blood-vascular system 肾血管造影 renal angiography
肾图nephrogram
肾 图
nephrogram
肾功能受损 renal insufficiency
酸碱平衡
acid-base balance
◆肾脏通过→H+的排泄、HCO3- 的重吸
收→ 维持酸碱平衡 ◆生后2周尿pH能达到成人水平。 ◆ 肾小管液中排泌氨的能力2岁时接近成人。 ◆ 新生儿碳酸氢盐的肾阈较低。
尿的浓缩和稀释
urine concentration and dilution ◆新生儿婴幼儿尿的稀释能力接近成人
familial recurrent hematuria
正常基底膜 320±36μ m
病理分类
肾小球疾病的病变分布 局灶性: 一部分 <50%肾小球受累 弥漫性: 大部分 >50%肾小球受累 肾小球内血管袢病变分布特点 节段性: 一部分 <50%受累 球 性: 大部分 >50%受累 正常系膜细胞0~1个 , ↑系膜增殖
泌尿系统

2.泌尿系统解剖学(1)

2.泌尿系统解剖学(1)
•Location: T 11 or 12 to L3;
right one slightly lower than left
•Relation: superior pole--
adrenal; posterior-posterior abdominal wall; anterior--liver, duodenum & right colic flexure on right side, but splee精n品,课件
精品课件
形态与结构
• 肾呈蚕豆形,分上下端,内外缘,前后面。内侧
缘中部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称肾门。 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由肾门向肾内续于肾 窦。窦内有肾动脉、肾静脉、肾小盏、肾大盏。 肾小盏呈漏斗状,紧紧包绕着肾乳头,一个肾小 盏包绕着1个或2个肾乳头,每2-3个小盏集合成肾 大盏,大盏2-3个最后合并形成漏斗形的肾盂,出 肾门后续于输尿管。
Renal column • Renal medulla(肾髓质)
Renal pyramids(15-20) Renal papilla
精品课件
Renal vessels and renal segments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Variations of renal artery
精品课件
Variations of renal veins
起始和狭窄。
• 了解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 •
精品课件
肾kidney
• 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上端平第11-12胸椎体,下端平第3腰椎,后面贴 腹后壁肌,前面被腹膜覆盖
精品课件
肾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正常成年人的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脊柱 的两旁,贴靠腹后壁的上部。肾的长轴向 外下倾斜。右肾略低于左肾。左肾上端平 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右 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第 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 部。肾的位置存在个体差异,女性一般低 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新生儿肾位置更 低,有时下端可达髂嵴附近。肾的正常位 置靠多种因素来维持。肾被膜、肾血管、 肾的邻接器官、腹内压及腹膜等。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见图6--1)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水的代谢产物,维持水盐平衡,酸碱平衡,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衡定。

机体将溶于水的代谢产物,通过血循环输送至肾脏,由肾脏形成尿液,然后经输尿管输送至膀胱贮存,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

若肾功能衰竭,导至体内代谢产物畜积,引起机体内环境平衡紊乱,严重时会出现尿毒症,危及生命。

图6—1 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第一节肾一:肾的形态肾为实体器官,红褐色,位于腹腔的后上部,左右各一,形似蚕豆。

大小:男性:长11.5cm,宽5.5cm,厚3~4cm,重134~148g,女性略低。

分两端: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

两面:前面隆凸;后面平坦,贴腹后壁。

两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份凹陷,为肾门,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等结构进出,它们加上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肾蒂。

肾门向肾实质凹陷为肾窦,内有肾动、静脉的分支、肾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见图6—2、3)图6—2 右肾后面观图6—3 右肾前面观二:肾的构造(见图6--3)在肾脏的冠状切面上,将肾脏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1、肾皮质皮质肉眼观察为细粒状,红褐色,位于肾脏的浅层,富含血管,其伸入髓质的部分为肾柱。

2、肾髓质髓质肉眼观察致密有条纹,位于肾皮质的深部,血管较少,淡红色,呈锥体形为肾锥体,有15~20个,锥体的尖端钝圆形为肾乳头,伸入肾小盏,内有许多乳头孔的开口。

肾窦内有7~8个肾小盏,每2~3个肾小盏汇合为肾大盏,有2~3个,它们汇合为肾盂,肾盂呈前后略扁的漏斗状,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三:肾的位置肾脏位于腹腔的后上部,腰区脊柱两旁,呈八字形排列,受肝脏的影响,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女性和小儿略低于男性,新生儿更低。

1、与椎体的关系左肾上平第十二胸椎体的上缘,下平第三腰椎体的上缘;右肾上平第十二胸椎体的下缘,下平第三腰椎体的下缘;肾门相当于第一腰椎水平,距后正中线约5cm。

2、与第十二肋的关系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份,右肾后面的上份。

泌尿系统001资料

泌尿系统001资料
肾动态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安全和无创等特 点,明显优于X线静脉肾盂造影。
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A,IVP左肾不显
影;B,99mTc-DTPA 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
人民卫生出版社
3min
15min
3min
15min
男, 56 岁,反复腰痛、血尿 2 年。 IVP 右肾不显影; 99mTc-DTPA 显像右肾影小、血供差、功能受损 (A) 。经内 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实践中, X线肾动脉造影,超声检查及常规 肾动态显像均可诊断 RAS 。然而,对于合并有
RAS 的高血压病人,上述三种检查均不能提供
RAS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证据。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介入试验能 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 RVH ,其中巯甲丙脯酸 (captopril)是最常用的ACEI。
急性肾小管坏死99mTc-DTPA显像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急性排异 AR多出现于5~7天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
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肾动态影像主要表现为 灌注不清或不显影,肾实质明显减弱,轮廓模糊,清除 延缓,20 min时的B/K比值<1。
急性排异反应99mTc-DTPA肾动态显像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尿 漏
最常见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超声能敏感
探测到积液,但不能明确来源。肾显像动态显像的敏感 性高、准确性好,表现为泌尿系统外出现形状不规则、 边界不清的持续放射性浓聚。
移植肾术后尿外渗99mTc-MAG3肾显像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上尿路梗阻
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
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 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 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泌尿系统解剖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肾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

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

除血细胞及大分子物质外,其他物质均能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

记忆:该滤过的没滤过;不该滤过的滤过了异常★:1.滤过能力下降:水钠潴留、氮质血症、高钾血症、高磷、酸中毒等2.滤过屏障受损: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2.肾小管组成: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近、远端小管:分曲部和直部。

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1)重吸收功能过程:原尿→肾小管→绝大部分物质重吸收→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

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2)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

如: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的泌氢功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3)浓缩和稀释功能—远端小管机体缺水--组织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

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组成: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异常★:如肾素分泌增多,引起肾性高血压;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肾性高血压按发病机制:(1)容量依赖型:水钠潴留★。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不好有关,限制水钠摄入或使用利尿剂可明显降低血压。

多见(2)肾素依赖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一般降压药物效果差,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可使血压下降。

人体解剖学课件:泌尿系统 - 膀胱

人体解剖学课件:泌尿系统 - 膀胱

C.是膀胱肿瘤好发部位
D.在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
E.粘膜的上皮是变移上皮
5.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 )
A.肾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E.以上都不是
9.成人肾门约平( C )
A.T11椎体 B.T12椎体 C.L1椎体 D.L2椎体 E.L3椎体
E.以上都不是
23
24
3
第五章 泌尿系统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人体解剖学
一、膀胱的形态 膀胱尖
膀胱:储存尿液的肌 性囊状器官。正常成 人膀胱容量 300 500ml ,最大容量 800ml ,女性略小。
第三节 膀胱
4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人体解剖学
二、膀胱的内面结构
第三节 膀胱
膀胱三角 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体解剖学》
泌尿系统-膀胱
1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知识目标 1.掌握:肾的位置、形态、结构,肾体表投影,输尿管的狭窄,膀胱形态、 位置。 2.熟悉:泌尿系统组成、功能,女性尿道特点。 3.了解:肾被膜,肾段概念。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在体表找到肾体表投影。
2
组成: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主要功能:形成尿液, 排出废物,如尿素、 尿酸、无机盐、水等, 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 衡和稳定。
输尿管
输尿管口 尿道内口 前列腺
人体解剖学
第三节 膀胱
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男性)
精囊
6
后面观
膀胱 耻骨联合
输精管壶腹 射精管
矢状面观
直肠
人体解剖学
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女性)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之膀胱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之膀胱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之膀胱一、概述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

一般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为350~500ml,最大容量为800ml,女性的容量小于男性;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成人的1/10,老年人因膀胱肌张力低而容量增大。

二、膀胱的形態空虛的膀胱呈三棱錐體形,分尖、體、底和頸4部。

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臍之間有一皺疑為臍正中韌帶。

膀胱的後面朝向後下方,呈三角形,為膀胱底。

膀胱尖與底之間為膀胱體。

膀胱的最下部稱膀胱頸,與前列腺底(男性)和盆膈(女性)相接。

三、膀胱的內面結構膀胱內面被覆黏膜,膀胱壁收縮時,黏膜聚集成皺疑稱膀胱襞。

而在膀胱底內面,有一個三角形的區域,位於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之間,此處膀胱黏膜與肌層緊密連接,缺少黏膜下層組織,無論膀胱擴張或收縮,始終保持平滑,稱膀胱三角。

膀胱三角是腫瘤、結核和炎症的好發部位,膀胱鏡檢查時應特別注意。

兩個輸尿管口之間的皺疑稱輸尿管間襞,膀胱鏡下所見為一蒼白帶,是臨床尋找輸尿管口的標志。

在男性尿道內口後方的膀胱三角處,受前列腺中葉推擠形成縱崎狀隆起稱膀胱垂。

四、膀胱的位置与毗邻膀胱前方为耻骨联合,膀胱与耻骨联合二者之间称膀胱前隙(Retzius间隙或耻骨后间隙),此间隙内男性有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有耻骨膀胱韧带,该韧带是女性在耻骨后面和盆筋膜腱弓前部与膀胱颈之间相连的两条结缔组织索。

此外,间隙中还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静脉丛。

在男性,膀胱的后方与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相毗邻;在女性,膀胱的后方与子宫和阴道相邻接。

男性两侧输精管壶腹间区称输精管壶腹三角,借结缔组织连接直肠壶腹,称直肠膀胱筋膜。

空虚时膀胱全部位于盆腔内,充盈时膀胱腹膜返折线可上移至耻骨联合上方,此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行穿刺术,不会伤及腹膜和污染腹膜腔。

新生儿膀胱的位置高于成年人,尿道内口在耻骨联合上缘水平。

老年人的膀胱位置较低。

耻骨前列腺韧带和耻骨膀胱韧带以及脐正中襞与脐外侧襞等结构将膀胱固定于盆腔。

泌尿系统概述-资料

泌尿系统概述-资料

2)饮食护理:控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给予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5g,重症 者<2g。每日进液量控制在每日排尿量加上 500ml为宜。同时,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 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病人肾功能低下, 宜优质低蛋白饮食。
(2)病情观察
24h出入液量 体重 腹围 水肿消长情况 有无电解质紊乱 生命体征 尿常规、肾功能变化
(3)疼痛护理
1)药物应用 2)局部按摩或热敷 3)针灸疗法 4)放松疗法
(4)用药护理
1)抗生素 2)抗胆碱能药物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嘱病人按时、按 量、按疗程服药
(5)保健指导
多饮水、勤排尿、个人卫生、避免劳累 体育锻炼、加强营养
2.焦虑
(1)心理评估 (2)心理支持 (3)选择合适的便器及排尿方式 (4)放松技术 (5)告知研究进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末页
上图
返回
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概述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总目录
返回
末页
肾 (Kidney)
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概述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总目录 末页
三、位置:“八”字 形、左高右低。
居脊柱两侧,腹膜后 方,紧贴腹后壁的上 部,略呈“八”字形。 一般:
二、形态:图片
膀胱的形态与充盈程度有关,空虚时呈三棱椎体 形,充盈时呈卵圆形,分尖、体、底、颈四部分。 ☆膀胱三角: ☆输尿管间襞:
下页
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膀胱(Urinary bldder)
概述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总目录
三、位置:图片 受充盈程度、年龄的影响,成人的居盆腔的前部。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男性(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女性(子宫、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慢性炎症,见Brunn巢。
(四)腺性膀胱炎


1. Brunn巢演变而来,常伴Brunn巢出现 2. 好发部位: 最常见于膀胱三角区 3. 大体: 不规则圆形或结节状表面粘膜突起 4. 镜下:固有层内出现多个小腺体,伴腺 腔扩张;内衬立方形或柱状细胞;外周围 绕单层或多层尿路上皮细胞;偶见伴明显 粘液分泌及杯状细胞。
移行细胞癌,低度恶性。
移行细胞癌,低度恶性。
3.移行细胞癌Ⅱ级

大体表现,表面可见坏死及溃疡。
光学显微镜检查虽可见乳头状结构,但不 规则,可出现实性的癌细胞巢和索,常浸 润于粘膜下层或肌层,癌细胞的大小、核 染色质的多少及排列,均显示较明显的异 型性,易见核分裂像。
移行细胞癌,中度恶性。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易误诊为腺癌


(1)临床分期:一般采用Jewett分期方案,根 据癌细胞的浸润范围和有无转移的原则而 分期,是对预后关系最密切的因素。 (2)组织学分级:多数与临床分期一致,Ⅲ 级移行细胞癌约90%有深肌层或膀胱周围的 浸润,Ⅱ级移行细胞癌约62%有浸润,Ⅰ级 移行细胞癌仅20%有浸润。
膀胱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三. 其他
急性膀胱炎
结核性膀胱炎
术后梭形细胞结节



(1)好发: 手术后5周至3个月期间,常见于下泌尿生 殖道 (2)大体:结节样,红黄相间,与周围组织界不清 (3)镜下: 梭形细胞增生为主慢性肉芽肿性病变: 纵横交错的梭形细胞束,轻度多形性;局部细胞 呈假上皮样结构;间质弥漫性水肿;伴小血管增 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4)免疫组化: 梭形细胞角蛋白和肌蛋白阳性 (5)鉴别诊断: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手术史、黏液 样变性)
膀胱早期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早期浸润:未侵及粘膜肌
浸润固有层
侵及肌层
少见类型


1.膀胱腺癌
2.膀胱粘液癌(mucinous carcinoma)和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膀胱腺癌
膀胱粘液癌,部分为和印戒细胞癌
(五)移行细胞癌的预后
大体:多发性,呈红色光滑斑状结构有时 与正常粘膜无法区别 镜下:上皮全层多形性明显,可见核分裂。

膀胱原位癌。细胞异型性明显,但未突破基 底膜。
膀胱原位癌。细胞异型性明显,但未突破基底膜。
二、浸润性移形上皮细胞癌

(一)大体形态(膀胱镜) 乳头型 浸润型
1.乳头型

多见。呈乳头状、 息肉状或菜花状, 单个或多个,底部 较宽而有蒂,直径 多1~2cm,甚至 6cm,质脆而易碎, 表面可形成溃疡。
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
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 细胞丰富可见大量和分裂
细胞角蛋白染色,肌纤维母细胞强阳性。
actin染色,肌纤维母细胞阳性。
炎性假瘤


1.大体: 呈结节状,黄白相间伴局部出血,中央较 硬而周边呈凝胶状。 2.组织学特征:非典型性、细长梭形细胞,胞浆嗜 酸性;梭形细胞可浸润到周围正常平滑肌束;核 分裂像很少;间质由特征性的粘液组成,含有较 多血管,单核细胞的浸润。 3. 免疫组化:角蛋白、肌蛋白(﹣),平滑肌蛋白 和波形蛋白(﹢)提示来源于肌成纤维细胞 4. 鉴别诊断:与平滑肌肉瘤鉴别炎症背景、组化 梭形细胞
泌尿系统疾病(1)
泌尿系统
组成: 肾 输 尿管 膀胱 尿道 功能:排出机体 溶于水的代谢产 物。
形态和分部
内部结构
膀胱三角:指 膀胱底内面,两 输尿管口与尿道 内口之间的区域; 为肿瘤和结核的 好发部位。
膀胱组织学
变移上皮 粘膜 管壁 结构 固有层
肌层:平滑肌,较厚,分三层 外膜:纤维膜(膀胱三角区为间皮)



1. 正常: 5-7层细胞组成。 2. 单纯性增生:细胞层次增多〉7层,常伴 发于炎性疾病及肿瘤。 3. 异型增生:细胞大小不等,极向紊乱。 4.反应性非典型增生:急、慢性炎症
单纯性增生
异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
(二)慢性膀胱炎与Brunn巢



1. Brunn巢: 目前认为来自粘膜内陷。移行上皮底 层细胞增生,进而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形成 实性细胞巢,并被结缔组织包绕或分隔,与移行 上皮分离。 2. 部位:常见于膀胱三角区,尿道和输卵管少见。 可隆起于表面,误认为肿瘤 3.原因:慢性炎症或其他慢性刺激 4.形态:Brunn巢由分化好的移行上皮细胞组成, 细胞与周围的基底膜样结构垂直排列。
膀胱癌:见肿瘤突向膀胱腔内。
2.浸润型

较少见。呈溃疡 或斑块状,底部 较宽而无蒂,大 小不等,可伴有 坏死,并向膀胱 壁甚至邻近组织 浸润。
膀胱癌:见肿瘤呈灰白色浸润生长。
(二)组织学分级



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密 切,基本原则是在癌细胞形态的基础上, 兼顾组织结构和浸润状态。 移行上皮乳头状瘤 移行细胞癌Ⅰ级 移行细胞癌Ⅱ级 移行细胞癌Ⅲ级
第二节膀胱乳头状瘤


一. 移形上皮细胞乳头状瘤 1.临床症状:无痛性血尿 2.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开口处 多为单发,少数可为多发。 3.大体:较小,呈纤细乳头状,漂浮在尿 液中,也可呈细颗粒状,有蒂



4.镜下: 乳头纤细,纤维血管轴心 表面上皮一般<6层,排列 整齐 在表层常覆以伞细胞(大, 浆丰富嗜酸) 核分裂极少见。 细胞排列有序、无多型性, 核染色均一。
移行细胞癌,中度恶性。
4.移行细胞癌Ⅲ级

大体表现为巨大菜化状或蘑菇状,伴有坏 死和溃疡。
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见已失去乳头状结构, 呈紊乱的细胞巢索分布,癌细胞呈高度多 形性和未分化状态,失去了移行上皮的特 点。可见瘤巨细胞,易见核分裂像。常有 深肌层或膀胱周围组织的浸润。

移行细胞癌,高度恶性。
低级别:纤细多分支乳头,细胞轻度异型。
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乳头结构 出现融合,细胞中度-明显异型。
低级别
高级别



鉴别诊断: (1)正常黏膜:收缩时乳头状,无轴心。 (2)乳头状膀胱炎:乳头宽,结构正常。 (3)息肉样膀胱炎:乳头宽,炎症背景。 (4)内翻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瘤:表面无乳头。
腺性膀胱炎。腺性化生。
二. 化生性病变




多见于慢性炎症,各种类型同时存在。认 为是炎症状态下肿瘤性增生性病变。 1.鳞状化生 2.腺型化生(肠型) 3.中肾样、腺瘤样或肾源性化生
膀胱移形上皮鳞状上皮化生
腺性膀胱炎。腺性化生。
肾源性化生。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形成小管状排列,集聚成群。
肾源腺瘤。立方上皮细胞小管状排列,积聚在固有层内
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瘤
细胞层数增多,但细胞排 列有序、无多型性,核染 色均一。
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移行 细胞瘤。可见纤维血管轴 心的乳头,衬覆不同厚度的 上皮。
二、移形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



1.临床表现: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 2.好发部位:膀胱多见,肾盂尿道、输尿管少见。 3.大体:多在膀胱三角区,表面光滑,息肉状有 蒂或广基,小于3cm。 4. 镜下:表面:被覆较薄尿路上皮;其下:内生 性上皮内折至固有层组成相互吻合尿路上皮条索; 巢中无纤维血管轴心;上皮分化成熟。 5.鉴别诊断:与尿路上皮癌。内翻性乳头状瘤异 型性小,瘤细胞团内有小囊。
(四)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深度

浸润深度及范围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分为 非浸润癌:原位癌,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浸润癌:浸润至固有膜,浸润至浅肌层, 浸润至深肌层,浸润至膀胱周围组织,浸 润至淋巴管或血管。
临床特点:膀胱恶性肿瘤90%。多见于老年 人,男性多于女性。尿频,无痛性血尿, 下腹肿块 镜下: 低级别:纤细多分支乳头,细胞轻度异型。 高级别:乳头结构出现融合,细胞中度-明 显异型。
内翻性乳头状瘤。固有层中见良性的尿路上皮巢
内翻性乳头状瘤。固有层中见良性的尿路上皮巢。
CK7 (+)
三、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1. 膀胱内较少见 2. 多数与尿道湿疣有关
与长期膀胱切开术及导管留置有关,鳞状 上皮可以因化生形成,尿道尖锐湿疣蔓延 而形成。 可有尖锐湿疣特点

第三节膀胱癌
膀胱慢性炎症,见Brunn巢。
膀胱慢性炎症,见Brunn巢。
(三)囊性膀胱炎




1. Brunn巢演变而来,实性细胞团中央细胞松 解,出现囊性结构。 2. 多见于成年人,偶见于儿童。 3. 大体:粘膜下,乳白或棕黄色,小于5mm, 囊腔常有透亮黄色液体。 4. 镜下:囊腔表面被覆移行上皮,常与Brunn 巢同时存在,腔内含嗜伊红液体,可见炎细胞。
膀胱
第一节膀胱炎症及增生和化生性病变
上皮增生病变
单纯性增生 局部粘膜增生 鳞状化生 腺型化生 肾源性化生 Brunn巢 囊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化生性病变
一、膀胱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
局部表面上皮向下生长 在固有层浅层形成细胞巢 Brunn巢(实性)、囊性膀胱炎(囊性)
(一)单纯性、异型及非典型增生



目前,较通用的仍为Mostofi分级方案。 1.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又名具有低度恶性潜 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见上述良性肿瘤 项内的移行上皮乳头状瘤。 2.移行细胞癌I级: 大体:为粗大的乳头状,较硬韧。 光镜:可见被覆上皮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 乱,细胞核的大小和染色质深浅不一,常有 粘膜下浸润,可见核分裂像。





一、概述 膀胱癌是来源膀胱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按组织类型,主要有 移形细胞癌(最常见,占90%) 鳞状细胞癌(次之,占7%) 腺癌(最少见,占1~2%) 按浸润程度,可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