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9月13日目录《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3)实验一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一铁(Ⅱ)络合物的组成 (5)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 (7)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9)实验四红外光谱的校正—薄膜法聚苯乙烯红外光谱的测定 (11)实验五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结构 (13)实验六磷酸的电位滴定 (16)实验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和自来水中钙、镁的测定 19 实验八巯基棉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镉 (21)实验九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含量 (23)实验十电位滴定法测定陈醋中的总酸含量 (26)《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 对预习的要求为了避免实验中“照方抓药”的不良现象,使实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①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参考教材、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②明确本实验的目的。
③掌握本实验的预备知识和实验关键。
④熟悉本实验的内容、步骤、操作和注意事项。
⑤写好简明扼要的预习报告后,方能进行实验,若发现预习不够充分,应停止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内容后再进行实验。
2. 对实验的要求①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不得抄袭他人数据。
实验中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将数据记录在纸片上或其他地方,不得伪造和涂改原始数据。
实验完成后,需经任课教师在数据记录本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②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学生须知”,要遵守实验制度,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实验中保持肃静,遵守规则,注意安全,整洁节约。
③实验过程中应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疑难问题时,可请教师指点。
④设计新实验和做规定以外的实验时,应先经指导教师允许。
⑤实验完毕后,将公用仪器放回原有的位置,擦净桌面,填好实验记录卡,并交给指导老师。
最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装去离子水,清理水池废物,倒垃圾。
仪器分析讲义

目录实验一取代基电效应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实验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标准曲线法)实验三柱色谱法测定氧化铝的活度实验四纸色谱法分离分析有机酸实验五薄层色谱法分离分析混合染料实验六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实验七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实验八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外标法一点法)实验九固体样品红外透射光谱的测定实验十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酸乙酯中苯的含量(内标两点法)实验十一大黄中大黄素的薄层鉴别及分析实验十二有机化合物的液质联用分析实验一 取代基电效应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一、目的要求通过测定几种典型的发色基团取代苯和助色基团取代苯的E 2吸收带及B 吸收带,掌握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对吸收带波长影响的规律,及它们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二、原理取代基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与取代基结构、取代基个数、位置有关。
研究取代基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规律,对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发色团取代的苯,由于含有π键的发色团(C C 、C O 、N O 等)与苯相连时,ππ-共轭,产生更大的共轭体系,E2带(ε>104)红移,在200~250nm 范围出现;同时B 吸收带也产生较大红移。
若取代基是含有n 电子的发色团,分子除了可以发生*ππ→跃迁之外,还可能发生*π→n 跃迁,谱图中还会出现低强度的R 吸收带。
对于助色团取代苯,由于含有未成键电子对的助色团(-OH,-OR,-NH 2,-NR 2,-X等)与苯相连时,产生π-p 共轭,使E 2带、B 带max λ均红移;B 带吸收强度增大,精细结构消失。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2)试剂:浓度为5.0×10-3 mol/L 的苯/乙醇溶液;6.0×10-5 mol/L 的苯甲酸/乙醇溶液;5.0×10-4mol/L 的苯胺/乙醇溶液;1mol/L 的HCl/乙醇溶液;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1.用1cm 吸收池,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分别测定苯、苯甲酸、苯胺的乙醇溶液在波长200~340nm 区域内的紫外吸收光谱。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全部)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一、实验原理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32+,其lgK=21.3,κ508=1。
1 × 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6μg·mL—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其吸收曲线如图1-1所示。
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有关反应如下:2Fe3++2NH2OH·HC1=2Fe2++N2↑+2H2O+4H++2C1-图1—1 邻二氮菲一铁(Ⅱ)的吸收曲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 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1)0。
1 mg·L—1铁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702 0 g NH4Fe(S04)2·6H20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和20 mL 1:1H2S04溶液,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10—3 moL-1铁标准溶液可用铁储备液稀释配制。
(3)100 g·L-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4)1。
5 g·L—1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5)1。
0 mol·L—1叫乙酸钠溶液。
(6)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
20,0.40,0.60,0.80,1。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一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一、目的1、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方法二、提要1、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购仪器及使用一定时间后,均需进行检验调整。
2、利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值来检验波长的精度。
3、用同种厚度的比色皿,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往往造成透光率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在使用时须加以选择配对。
三、仪器与试剂1、722 型分光光度计;2、小烧杯;3、坐标纸;4、滴管;5、擦镜纸;6、KMnO4溶液;四、操作步骤1、吸收池透光率的检查(测定透光率)吸收池透光面玻璃应无色透明,并应无水、干燥。
检查方法如下:以空气的透光率为100%,则比色皿的透光率应不低于84%,同时在450nm、650nm 处测其透光率,各透吸收池透光率差值应小于5%。
2、吸收池的配对性(测定透光率)同种厚度的吸收池之间,透光率误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将蒸馏水分别注入厚度相同的几个吸收池中。
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在44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它各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光率,然后选择相差小于0.5% 的吸收池使用。
3、重现性(光度重复性)(测定透光率)仪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用同种溶液连续测定7 次,其透光率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极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以蒸馏水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MnO4溶液连续测定7 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符合要求。
4、波长精度的检查(测定A)为了检查分光系统的质量,可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检查仪器上测绘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检查方法如下:取3.0×10-5mol/L 的KMnO4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60nm~580nm 范围内,分别测定460、480、500、510、520、522、524、525、526、528、530、540、550、560、570、58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出吸收曲线。
《仪器分析实验》PPT课件

实验内容
归一化法测定混合芳烃中各组分的百分 含量。
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气体中甲苯含量
.
11
归一化法
气相色谱中,把所有出峰组分含量之和以百分之百计算的 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归一化法
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从色谱柱流出来并被检测到 各个组分的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归一化法所得色谱图
在FID上,各种烃类的相对质量 校正因子都很相近,混合芳烃中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近似等同于面 积的百分含量
=>
.
47
一 NMR的三要素--磁性核、静磁场、射频场
2. 静磁场:没有外加静磁场时,原子核的自旋是任 意取向的,样品的宏观磁矩为零。当把含磁性 核的样品放入静磁场时,对于自旋I=1/2的原 子核,核自旋有两种取向:一种与外加静磁场 平行,原子核的能量降低;另一种与外加静磁 场反平行,原子核的能量升高,即原子核产生 能级分裂。
.
36
3、Varian Satrun GC/MS 是具有大质谱功能的台式质谱仪
内离子源设计
MS/MS设计
The Quadrupole Ion Trap
Top endcap Ring Electrode Bottom Endcap
Filament assembly GC column inlet
浓度为100,500,1000 ppm,直接进样1 μL
归一化法所得色谱图
.
工作曲线
14
外标法测定样品时对体积要求如何?是否像归一化法一 样,进样体积不一定要非常准确?
外标法不同于归一化法,它对进样体积的要求 非常严格,一定要很准确,这样才能得到较好 的定量依据。
归一化法测得的是百分含量
不同仪器得到的工作曲线是不一样的,在做实 验的时候,要使结果准确,还要对工作曲线进 行及时的校正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1-8

1. 实验仪器及参数
AFS-933 原子荧光光度计及 SA-10 形态分析仪(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阴离子交换柱:Hamilton PRP-X100 (250mm×4.1mm i.d.,10μm ) 保护柱:Hamilton PRP-X100 (25mm×2.3mm i.d.,12-20μm) pH 酸度计(德国梅特勒-托利多)、砷空心阴极灯、微量注射器(100µL)
离子水稀至 100mL,摇匀。 (4)硼氢化钠-氢氧化钠溶液(15g·L-1):称取 5g 氢氧化钠溶于 200mL 去离子水,加
入 15g 硼氢化钠并使其溶解,用去离子水稀至 1000mL,摇匀。 (5)2% 盐酸溶液(v/v):移取 20ml HCl(GR),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00mL,摇匀。 (6)(1+1)盐酸溶液(v/v)。
6.00,经过0.45 μm滤膜过滤,超声脱气10min。 实验所用水为超纯水。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两份 0.5 g 茶叶样品,同时做样品空白,分别加入 20 mL (V/V)为 70 %甲醇作为提 取剂,混匀后置于超声波中室温超声萃取超声提取 90min,然后在 4000 r/min 离心 20 min, 倒出上清液于比色管中,在 60 ℃下氮吹至约剩下 2 mL,冷却后用超纯水稀释、定容至 5 mL, 然后通过 0.45 um 的滤膜过滤,用于砷的形态分析。
水稀至 100mL,摇匀。 (4)硼氢化钠-氢氧化钠溶液(15g·L-1):称取 5g 氢氧化钠溶于 200mL 蒸馏水,加
入 15g 硼氢化钠并使其溶解,用蒸馏水稀至 1000mL,摇匀。 (5)2% 盐酸溶液(v/v):移取 20ml HCl(GR),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摇匀。 (6)(1+1)盐酸溶液(v/v)。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一 荧光物质稀溶液的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测定一. 实验目的1.学习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LS -55B 发光分析仪的操作。
2.学习同步荧光的操作,了解同步荧光的优点。
二. 实验原理荧光是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原来基态时发射的光。
利用物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荧光辐射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
在一定光源强度下,若保持激发波长ex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发射波长em λ的关系曲线,称为荧光发射光谱;反之,保持em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ex λ的关系曲线,则称为荧光激发光谱。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不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且与紫外光照射强度及所选测量波长等因素有关。
苯酚由于其共轭结构,有荧光活性,可以用荧光分析法测定。
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有互相重叠的现象。
对于复杂组分,当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有互相重叠的现象时,可以用同步荧光扫描,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可以简化、窄化光谱,提高选择性。
三. 实验仪器和试剂 1. LS-55型发光谱仪;2. 移液枪(德国BRAND 公司生产);3. 50ml 容量瓶,25ml 容量瓶10支;4. 苯酚储备液:960mg/L5. 去离子水; 四. 实验内容 1.预扫描(pre-scan)用储备液配制浓度为10ppm (mol/L )的工作液,设定仪器参数,进行全波长预扫描,并记录扫描结果,得出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同时查看其瑞利散射波长、以及双倍频峰波长。
2.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同步荧光扫描①设定合适的参数,分别对苯酚溶液进行荧光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扫描。
②取浓度为0.010(mol/L )的工作液,扫描发射光谱,加水稀释后再在同样波长下扫描发射光谱,观察荧光猝灭效应。
发射光谱参数:扫描波长范围200—750nm ;Ex=214nm 、270nm ,扫描速度=1000 nm/min, Ex-Slit=10nm, Em-slit=5nm,,记住取文件名。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大连民族学院化学工程系《仪器分析与波谱解析》实验讲义编写:吴小伟实验1 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 初步熟悉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掌握使用方法。
2. 熟悉测绘吸收光谱的一般方法,加深理解Lamber-Beer 吸收方法。
3. 学习标准曲线定量方法,掌握吸收光谱的绘制方法二、实验原理在建立一个新的吸收光谱法时,必须进行一系列条件试验,包括显色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曲线(简称吸收光谱)的绘制、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显色剂浓度和溶液pH 值的选择及显色化合物影响等。
此外,还要研究显色化合物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浓度范围、干扰离子的影响及其排除的方法等。
本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能连续变换波长的性能,测定邻二氮菲-Fe 2+的吸收光谱,并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
在pH=3~9的溶液中,Fe 2+ 与邻二氮菲(phen )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λmax = 508 nm ,ε=1.1×104 L/(mol·cm ),lg β3 = 21.3(20 ℃)()++→+2323phen Fe phen Fe (橙红色)Fe 3+ 与邻二氮菲生成1:3的淡蓝色络合物(lg β3=14.1),故显色前应先用盐酸羟胺将Fe 3+ 还原为Fe 2+,其反应为-++++++↑+→⋅+Cl H O H N Fe HCl OH NH Fe 24222222223在508 nm 处测定吸光度值,用标准曲线法可求得水样中Fe 2+的含量。
若用盐酸羟胺等还原剂将水中Fe 3+ 还原为Fe 2+,则可测定水中总铁、Fe 2+ 和Fe 3+各自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具塞磨口比色管50 mL;吸量管1,2,5 mL;洗耳球试剂:1. 铁标准溶液(I)(Fe2+ =100 μg/mL):准确称取0.7022 g分析纯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放入烧杯中,加入20 mL(1+1)HCl,溶解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一、目的1、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方法二、提要1、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购仪器及使用一定时间后,均需进行检验调整。
2、利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值来检验波长的精度。
3、用同种厚度的比色皿,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往往造成透光率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在使用时须加以选择配对。
三、仪器与试剂1、722 型分光光度计;2、小烧杯;3、坐标纸;4、滴管;5、擦镜纸;6、KMnO4溶液;四、操作步骤1、吸收池透光率的检查(测定透光率)吸收池透光面玻璃应无色透明,并应无水、干燥。
检查方法如下:以空气的透光率为100%,则比色皿的透光率应不低于84%,同时在450nm、650nm 处测其透光率,各透吸收池透光率差值应小于5%。
2、吸收池的配对性(测定透光率)同种厚度的吸收池之间,透光率误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将蒸馏水分别注入厚度相同的几个吸收池中。
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在44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它各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光率,然后选择相差小于0.5% 的吸收池使用。
3、重现性(光度重复性)(测定透光率)仪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用同种溶液连续测定7 次,其透光率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极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以蒸馏水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MnO4溶液连续测定7 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符合要求。
4、波长精度的检查(测定A)为了检查分光系统的质量,可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检查仪器上测绘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检查方法如下:取3.0×10-5mol/L 的KMnO4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60nm~580nm 范围内,分别测定460、480、500、510、520、522、524、525、526、528、530、540、550、560、570、58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出吸收曲线。
若测得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25±10nm 以内,说明该仪器符合要求。
五、数据处理2、吸收池的配对性以吸收波长为横坐标,吸收度A 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
六、思考题1、在本实验中共用了几种空白溶液,分别是什么?2、使用722 或721 型分光光度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仪器预热时应将光闸门处于关的位置,可避免光电倍增管照光,延长光电倍增管的使用寿命。
2)如果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时,需要等数分钟,才能正常工作。
因波长大幅移动时,光能量变化急剧,光电管受光后响应缓慢。
3)每台仪器上所配套的吸收池不能与其他仪器上的吸收池单个调换。
4)吸收池每次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蒸馏水洗净,用吸水纸擦干,存于吸收池盒内。
3、同种比色皿透光率的差异对测定有什么影响?4、检查分光光度计的波长精度及重现性对测定有什么实际意义?实验二药物中微量铁的测定一、目的1、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2、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及水中铁含量的操作方法及原理。
3、学会用工作曲线法测定样品含量。
二、提要铁是药物和水中常见的一种杂质,含量大时易产生特殊气味,因此对药物和水中的铁要进行检查和测定。
亚铁离子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
应用此反应可测定铁,当铁以Fe3+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时,可预先用还原剂盐酸羟胺将其还原为Fe2+离子。
2 Fe3++2NH2OH·HCl→2 Fe2++N2↑+2H2O+4H++2Cl-显色时溶液PH 值应在2~9,若酸度过高(PH﹤2)显色缓慢而色浅;若酸度过低,二价铁离子易水解。
最大吸收波长为508nm,ε =11100。
三、仪器与试剂722 型分光光度计;容量瓶25ml 8 只;吸量管1ml,2ml,5ml,10ml 各1 只;吸收池、擦镜纸;洗耳球;小烧杯;万分之一天平;标准铁溶液(10µg.ml-1);邻二氮菲水溶液(0.075%);盐酸羟胺5%水溶液(用时配制);NaAc(0.5mol·L-1);HCl(6mol·L-1)。
四、操作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在 6 只25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1.0,3.0,5.0,7.0,9.0ml 铁标准液(10µg·ml-1),分别精密加入1ml盐酸羟胺,5ml NaAc溶液,2ml邻二氮菲,用水稀释至刻度后摇匀,放置10分钟。
用1cm比色皿,以试剂为空白(即0.0ml铁标液),在508nm波长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以铁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待测样测定准确吸取待测样5.00ml,置25ml 容量瓶中。
按上述制备标准曲线的方法配制溶液并测定吸光度,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求出水中总铁量。
据水样测得的吸光度计算水中铁含量。
以铁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根据测得样品的吸光度,计算水中总铁量。
A0.40 10 30 50 70 90 (μg/25mL)C 未= X/5 = Y μg/ml四、注意事项1、测定时由低浓度至高浓度方向测定,可以直接省略蒸馏水润洗过程2、吸收池中装样高度:至2/3 处即可。
五、思考题1、本实验中采用的空白溶液为什么?2、显色反应操作中,加入各标准溶液与样品的含酸量不同,对显色有无影响?3、根据制备标准曲线测得的数据,判断本次实验所得浓度与吸光度间的线性好不好。
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四紫外吸收曲线和工作曲线的测绘及含量测定一、目的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掌握吸收曲线的绘制方法。
3、学会从吸收曲线找到最大吸收波长。
4、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应用。
5、学会用紫外-可见分光度计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
二、仪器与试剂美谱达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ml6只(棕色瓶1只);吸量管1ml,2ml,5ml 各1 只;吸收池、擦镜纸;洗耳球;小烧杯,滴管;95%乙醇;橙皮苷标准液10 μg/ml;待测陈皮母液浓度为60 μg/ml。
三、操作步骤1、配制溶液分别精密量取1.0、2.0、3.0、4.0、5.0ml 标准溶液至10ml 容量瓶,用95%乙醇定容,摇匀备用。
2、吸收曲线的测绘(目的:找出最大吸收波长)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光谱扫描”项进行吸收曲线的测绘。
1)基线的建立:取空白溶液(95%乙醇)分别盛装于比色皿后,分别放置在仪器比色架参比池以及样品池位置上。
按照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完成一系列设定[扫描设置(起点、终点、间隔、速度)、测定模式(吸光度模式)、Y 轴坐标]后,点击100T/0Abs,建立一条系统基线。
2)测定吸收曲线:将3 号橙皮苷标准液放置于样品池位置,点击START/STOP,进行测量。
测得吸收曲线后,点击检索,用方向键(上下移动键)查看波峰的波长,记录最大吸收波长(278nm 左右)。
3、工作曲线的测绘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定量测量”项进行工作曲线的测绘。
1)基线的建立:取空白溶液(95%乙醇)分别盛装于比色皿后,分别放置在仪器比色架参比池及样品池位置上。
按照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完成一系列设定(最大吸收波长、浓度单位、各标样浓度)后,点击100T/0Abs,机器自动调整到曲线测定波长,并调零。
2)测定工作曲线:将样品按顺序依次放入光路中,点击START/STOP,测得吸光度。
测量完成后,点击ESC 返回标准曲线设定界面。
在最下方可见到系统给出的曲线方程及方程相关系数。
点击曲线查看标准曲线。
4、待测液测定(求出橙皮苷的百分含量)点击ESC 返回定量测量界面,开始测量未知样品浓度。
机器根据测得的吸光度,运用公式,自动计算出浓度。
四、数据处理1、吸收曲线测绘结果C = μg/mL;A = ;λmax = nm回归方程:相关系数:3、待测液测定结果C x = μg/mL;A =4、陈皮中橙皮苷百分含量计算橙皮苷% = C x/C 陈皮⨯ 100% = C x/C 陈皮⨯ 100% =五、思考题如何应用UV-Vis 分光光度法完成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实验五柱色谱法分离净化生物碱一、目的1、掌握色谱柱的制备方法。
2、熟悉用柱色谱分离净化生物碱的过程和方法。
二、提要氧化铝是一种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剂,具有分离能力强、活性可以控制等优点。
根据氧化铝的的特点,采用95%乙醇作为流动相可以起到分离净化生物碱的目的。
三、仪器与试剂色谱柱(长15cm,内径1.3cm)2 根;带橡皮套的玻璃棒2 根;50ml 量筒1 个;精制棉及圆形滤纸;剪刀;磨口三角瓶30ml 2 个;25ml 容量瓶2 个;铁架台,蝴蝶夹;黄连;95%乙醇;氧化铝。
四、操作步骤1、色谱柱的制备准备2根洁净干燥的高15cm、内径1.3cm的色谱管,于管底垫一层精制棉(不要太紧),垂直夹在滴定台上,然后把待测氧化铝通过一干燥小漏斗,仔细装入色谱管中至高达约6cm 处(约6g),用一带橡皮套的玻璃棒轻轻地均匀地敲打只氧化铝的高度达约5cm处,然后在其表面覆以圆形滤纸一层即得。
2、黄连提取液的配制方法取10g黄连(粉碎),加95%乙醇没过药材,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乙醇定量到50mL 容量瓶中。
3、盐酸小檗碱类生物碱的分离净化打开活塞,于色谱柱中加入黄连提取液1ml,待溶液全部通过后,立即以95%乙醇20ml 淋洗色谱柱,控制流速为20~30 滴/min。
流出液收集于25ml 量瓶中,最后稀释至刻度。
观察和记录色谱柱中溶液的颜色。
五、注意事项1、精制棉用量要少,要平整,但不要塞得太紧,以免流速过慢。
2、色谱柱必须具有均匀的紧密度,表面应力求水平,样品应小心地加入,勿使氧化铝表面受到扰动。
实验六铺板硅胶G薄层板的制备称取硅胶G1.5g、蒸馏水4.5ml,在研钵中沿同一方向研磨混匀,去除表面的气泡后,立即倒在玻璃板上,用研钵研头稍加涂匀,然后用左手持玻璃板,用右手中指在背面轻轻敲击玻璃板,使铺成平坦均匀的薄板。
于室温下,置水平台上晾干,于110℃烘30 分钟,冷却后即使用或放入干燥器备用。
同学们下次实验请带尺子和铅笔!!七生物碱的薄层色谱鉴定一、目的1、掌握薄层硬板的制备方法。
2、掌握薄层色谱的一般操作方法。
3、了解薄层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二、提要奎宁、辛可宁属于生物碱类成分,利用薄层色谱可将二者分离,用对照品加以对照,可起到鉴别奎宁、辛可宁的作用。
三、仪器与试剂层析缸;玻璃板5×15cm ;点样毛细管2µl ;研钵;喷雾瓶50ml,皮老虎;电吹风;台秤;量筒10ml;烘箱;磨口小三角瓶;硅胶G(薄层层析用);奎宁,辛可宁对照品;氯仿;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二乙胺(7:1:1);改良碘化铋钾试液。
四、操作步骤1、点样一般用点样器或定量毛细管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点样直径一般不大于2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