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4修订)
仪器分析讲稿(第1、2章)-3讲解

c.柱温选择的原则,22/1: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 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较低 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3.固定液的性质和用量,22/-3,; 固定液的性质对分离是起决定作用的。 固定液液膜薄,柱效能提高,并可缩短分析时间。 但固定液用量太低,液膜越薄,允许的进样量 也就越少。
二、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1. 基本方程式
R=1/4*n1/2 *(a-1/a)*(k/k+1) 2-29
n=(1+k/k)2n有效 R=1/4 n1/2有效(a-1/a) 2.信息,18/
2-30 2-31
1)分离度与柱效的关系(柱效因子)
2)分离度与分配比的关系(容量因子)
3)分配比与选择性的关系(选择因子)
二、热导池检测器(TCD),广谱,浓度型 1.特点:结构简单,灵敏度适宜,稳定性好. 2.结构 fig2-9;2-10;类似于惠斯登电桥原理. 3.基本原理35/3:基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热导系
数. 4.影响热导池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a.桥路工作电流,最主要因素,温差大灵敏度高. b.热导池体温度,一般池体温度不应低于柱温. c.载气,载气与试样热导系数愈大,灵敏度愈高.
tR = tM(1+k)= tM+tMk
k = (tR-tM)/tM = tR’/tM
2-16
k值可根据2-16式由实验测得。
二、色谱分离基本理论
1.概述:试样在色谱柱中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包括:
a10/-2.试样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b11/3.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情况.
2.塔板理论,11/2;
仪器分析试验讲义-武汉大学药学院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武汉大学药学院2008.2.21目录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一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定量分析 (2)实验二不同物态样品红外透射光谱的测定 (3)实验三二氯荧光素量子产率的测定 (5)实验四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乙基苯的结构 (7)实验五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9)实验六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2)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巴比妥与苯巴比妥 (15)实验八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硝基苯酚异构体 (165)实验九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饮用水中一氯酚异构体 (19)实验十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 (20)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详细预习实验讲义,明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切勿随意乱动。
3.实验中所遇难题,应先独立思考,再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研究。
4.必须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5.保持实验环境和仪器的清洁整齐。
6.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则:(1)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强酸、强碱、有毒试剂时尤其要细心。
(2)室内不得高声谈笑,必须保持安静的实验环境。
(3)按时到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
(4)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节约水电,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5)滤纸、火柴棒、碎玻璃等应投入废物缸,切勿丢入水池内。
(6)各组及同学之间应相互协作,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及实验内容。
(7)每次实验后由班长安排同学轮流值日,值日要负责当天实验室的卫生,安全和一些服务性工作。
最后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闭。
(8)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出现的一切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9)实验室禁止吸烟。
实验一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定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分析原理。
2.掌握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图谱数据的处理方法。
3.熟悉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的定性、定量扫描实验操作方法。
仪器分析讲义正式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2.6实验一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一、实验目的1、学习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波长紫外光的照射下,维生素B2会发出荧光。
在PH6-7 的溶液中荧光最强,在PH11 时荧光消失。
在低浓度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因此,选择荧光峰值波长为测量波长,测量维生素B2 溶液的荧光强度,可对维生素B2进行定量分析。
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来测定维生素B2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96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比色皿1个、50ml 容量瓶6 个、5.0ml吸量管1支。
试剂维生素B2标准溶液、1%醋酸溶液、维生素B2样品溶液。
四、实验内容1、配置标准溶液(实验室准备)(1)维生素B2标准溶液:取维生素B2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0ml 容量瓶中,用1%醋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再精密量取此溶液1.0、2.0、3.0、4.0、5.0ml 分别置50ml 容量瓶中,以1%醋酸稀释至刻度,待测。
(2)维生素B2样品溶液:取维生素B2片20 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
研细混匀后,精密称取2片量的维生素B2片样品粉未,置1000ml 容量瓶中,用1%醋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滤过。
精密取续滤液2ml, 置50ml 容量瓶中,以1%醋酸稀释至刻度。
待测。
2、测定(1)扫描图谱:选择EM=200-700nm,lEX=365nm(固定波长)对空白和维生素B2标准溶液进行扫描,找出荧光峰值处对应的lEMmax。
(2)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F-C):在lEMmax下分别测定上述五种维生素B2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INT),然后以浓度(ug/100ml)为横坐标,荧光强度(INT)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3)维生素B2样品溶液中维生素B2的含量测定:将配置好的维生素B2样品溶液置1cm比色皿中,以1%醋酸为空白,在上述波长下测定荧光强度值,从工作曲线上求出维生素B2样品溶液中维生素B2的浓度。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一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一、目的1、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方法二、提要1、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购仪器及使用一定时间后,均需进行检验调整。
2、利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值来检验波长的精度。
3、用同种厚度的比色皿,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往往造成透光率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在使用时须加以选择配对。
三、仪器与试剂1、722 型分光光度计;2、小烧杯;3、坐标纸;4、滴管;5、擦镜纸;6、KMnO4溶液;四、操作步骤1、吸收池透光率的检查(测定透光率)吸收池透光面玻璃应无色透明,并应无水、干燥。
检查方法如下:以空气的透光率为100%,则比色皿的透光率应不低于84%,同时在450nm、650nm 处测其透光率,各透吸收池透光率差值应小于5%。
2、吸收池的配对性(测定透光率)同种厚度的吸收池之间,透光率误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将蒸馏水分别注入厚度相同的几个吸收池中。
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在44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它各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光率,然后选择相差小于0.5% 的吸收池使用。
3、重现性(光度重复性)(测定透光率)仪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用同种溶液连续测定7 次,其透光率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极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以蒸馏水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MnO4溶液连续测定7 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符合要求。
4、波长精度的检查(测定A)为了检查分光系统的质量,可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检查仪器上测绘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检查方法如下:取3.0×10-5mol/L 的KMnO4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60nm~580nm 范围内,分别测定460、480、500、510、520、522、524、525、526、528、530、540、550、560、570、58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出吸收曲线。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二)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二)
1.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的重要性
- 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其实验讲义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 实验讲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 实验讲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的编写要点
- 实验讲义应当清晰、准确、详尽,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 实验讲义应当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尽可能地展示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
- 实验讲义应当充分考虑实验安全问题,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避免事故发生。
3.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的实际应用
-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实验讲义还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作中,作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记录工具,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 实验讲义还可以作为技术文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4.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的未来发展方向
-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讲义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 实验讲义还可以结合现代化学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虚拟实验等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 实验讲义还可以结合实验研究的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590490学时:54 (理论:27,实验:27)学分:3、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屮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灵敏、快速、口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常用来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纽分,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介绍现代分析仪器的基本理论及其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为主要内容,着重介绍各种现代仪器分析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对某些实验(光度分析法)要求学生一-人一组,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对某些实验仪器不充足的实验,尽可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测定;坚持要求学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采用H学与讲授相结合和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屮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所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掌握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验数据教师与学生一式二份, 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教学H的要求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现代仪器分析的测试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创新意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
四、考试方式及方法以学生平吋实际操作过程为主要考查内容,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结合评定学生实验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得出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的成绩,学期末再对学生进行适半的实验理论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成绩的综合评疋O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实验化学》上、下册。
主编:刘约权。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
八、适用专业食殆科学与工程、海洋制药、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农业资源。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的研究及微量铁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学会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选择方法2.联系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时,通常要经过称样、溶解、显色及测量等步骤,其中显色反应条件是影响测定灵敏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显色反应条件包括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显色反应时间和温度、试剂加入顺序及干扰物质的影响等,均需一一加以研究,以便拟定出最佳分析方案,使测定既准确又快速。
本实验通过对Fe(Ⅱ)-邻二氮菲显色反应条件的研究,初步了解拟定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方法。
邻二氮菲是测定微量铁的高灵敏性、高选择性试剂,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是化工产品中微量铁测定的通用方法。
在酸度为pH 2~9的溶液中,邻二氮菲和Fe2+生成橘红色配合物:该化合物的lgK稳= 21.3(20℃),在510 nm 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收系数ε510 = 1.1×104L•mol-1•cm-1。
三、试剂和仪器100 μg/mL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8634 g NH4Fe(SO4)2.12H2O于100 mL烧杯中,加入20 mL盐酸(6.0 mol/L)及少量水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作为储备液。
用时稀释成10.0μg/mL的工作液。
1.0 mol/L pH 5.0 NaAc-HAc缓冲溶液:称取分析纯NaAc.3H2O 32 g,溶于适量水中,加入6 mol/L HAc 68 mL, 稀释至500 mL。
1.0 mol/L HCl 溶液;0.4 mol/L NaOH 溶液;10% 盐酸羟胺溶液(新鲜配制);0.12%邻二氮菲水溶液(新鲜配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酸度计。
四、实验步骤(一)测定条件的研究(1)吸收曲线的绘制吸取分别取铁工作液(0.0010 mol/L)3.0 mL于50 mL 容量瓶中,加入1 mL的10% 盐酸羟胺溶液;振荡后,放置2 min。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全部)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一、实验原理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 32+,其lgK=21.3,κ508=1.1 ×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6μg·mL-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其吸收曲线如图1-1所示。
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有关反应如下:2Fe3++2NH2OH·HC1=2Fe2++N2↑+2H2O+4H++2C1-图1-1 邻二氮菲一铁(Ⅱ)的吸收曲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1)0.1 mg·L-1铁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702 0 g NH4Fe(S04)2·6H20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和20 mL 1:1H2S04溶液,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10-3 moL-1铁标准溶液可用铁储备液稀释配制。
(3)100 g·L-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
(4)1.5 g·L-1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5)1.0 mol·L-1叫乙酸钠溶液。
(6)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20,0.40,0.60,0.80,1.0 mL铁标准溶液(含铁0.1 g·L-1),分别加入1 mL 100 g·L-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 min,再各加入2 mL 1.5 g·L-1邻二氮菲溶液、5 mL 1.0 mol·L-1乙酸钠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6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实验目的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法,了解与火焰性质有关的一些条件参数及其对钙测定灵敏度的影响;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操作;加深对灵敏度、准确度、空白等概念的认识。
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每种元素有不同的核外电子能级,因而有不同的特征吸收波长,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一般为共振线,如Ca的共振线位于422.7 nm。
溶液中的钙离子在火焰温度下变成钙原子,由空心阴极灯辐射出的钙原子光谱锐线在通过钙原子蒸汽时被强烈吸收,其吸收的程度与火焰中钙原子蒸汽浓度符合郎伯-比耳定律,即:A=log(1/T)=KNL(其中:A—吸光度,T —透光度,L—钙原子蒸汽的厚度,K—吸光系数,N—单位体积钙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共振线的基态原子数)。
在一定条件下,基态原子数N与待测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钙离子含量标准溶液的A值,可获得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值,即可求出未知液中钙离子的含量。
原子化效率是指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与被测元素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原子总数之比,它直接影响到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进而对吸光度产生影响。
测定条件的变化(如燃助比、测光高度或者称燃烧器高度)和基体干扰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钙在火焰中的原子化效率,从而影响钙测定灵敏度。
因此在测定样品之前都应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基体干扰则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消除。
仪器和试剂AA-3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比色管(10 mL 6支);比色管(25 mL 1支);容量瓶(100 mL 1个);移液管(5 mL 2支)。
钙标准溶液(100 μg·mL-1);镧溶液:(10 mg·mL-1)。
本实验以乙炔气为燃气,空气为助燃气。
实验内容1. 测试溶液的制备(1)条件试验溶液的配制:将100 μg·mL-1的Ca2+标液稀释成浓度约为2-3 μg·mL-1的Ca2+试液100 mL,摇匀。
此溶液用于分析条件选择实验。
(2)标准溶液的配制:用分度吸量管取一定体积的100 μg·mL-1 Ca2+标液于25 mL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 mL刻度处(若去离子水的水质不好,会影响钙的测定灵敏度和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加入适量的镧可消除这一影响),浓度为10.0 μg·mL-1。
于6支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10.0 μg·mL-1 Ca2+标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 mL刻度处,摇匀。
配成浓度分别为0.00、0.50、1.00、2.00、2.50、3.00 μg·mL-1的Ca2+标准系列溶液,用于制作校准曲线。
2. 分析条件的选择本实验只对燃烧器高度和燃助比这两个条件进行选择。
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从光源发出的光,其光路是不变的,但原子化器的上、下、前、后位置和燃烧器头的旋转角度都是可调的。
改变原子化器的上、下位置,就相当于入射光穿过了火焰的不同部位,如图65-1所示。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就是在寻找原子化的最佳的区域。
图65-1燃烧器高度变化火焰的燃助比变化也会导致测量灵敏度的变化,即使是相同种类的火焰,燃助比不同,也会引起最佳测量高度的改变,从而使测量灵敏度发生变化。
从图65-2可看出燃烧器高度与燃助比两个条件的相互依赖关系。
当仪器的光学及电学部分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时,就可根据操作规程对分析条件进行选择。
首先将空气和乙炔气流量分别调至5.5 L·min-1和1.0 L·min-1,然后改变燃烧器高度分别为6,7,8,9,10,11,12 mm;在各高度下测定钙溶液的吸光度值,根据测定结果将燃烧器固定在所选择的最佳位置。
然后通过调节改变乙炔气流量分别为0.2,0.3,0.4,0.5,0.6,0.7,0 .8,0.9,1.0,1.1,1.2 L·min-1,并在各流量下测定钙溶液的吸光度值,根据测定结果将乙炔气流量调至所选择的最佳值。
3. 制作标准曲线并测定未知样品在所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下,依次由稀到浓测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
然后向教师领取未知样品,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图65-2 火焰测量高度和燃助比的变化对钙测定灵敏度的影响AA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溶液提升量8 mL·min-1钙测定波长422.7 nm;空气流量5.5 L•min-1数据处理1. 在坐标纸上画出: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吸光度-乙炔流量曲线;钙的校准曲线(注意空白值如何处理)。
2. 由校准曲线查出并计算未知样品中钙的含量。
3. 根据校准曲线计算钙测定的1%吸收灵敏度。
思考题1.为什么燃助比和燃烧器高度的变化会明显影响钙的测量灵敏度?2.空白溶液的含义是什么?3.为什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位于火焰之后,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单色器位于样品池之前?实验69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APC片剂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实验目的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其可分析物质的结构特征,学习其使用方法;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APC 药片经研磨成粉末,用稀NaOH 水溶液溶解提取,其主要成分乙酰水杨酸可水解成水杨酸钠进入水溶液,该提取液在295 nm 左右有一个水杨酸的特征吸收峰。
通过测定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并用已知浓度的水杨酸的NaOH 水溶液做出一条标准曲线,则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出水杨酸的含量。
根据两者的分子量,即可求得APC 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溶剂和其它成分不干扰测定。
COOH OOCCH 3+OH -COO -O -+CH 3COO -乙酰水杨酸浓度=[水杨酸浓度]×12.13815.180 仪器和试剂 天美7500或岛津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G 玻璃砂芯漏斗(1个);抽滤瓶(250 mL 1个);容量瓶(250 mL 1支、50 mL 7支);胖肚吸量管(20 mL 1只);刻度吸量管(5 mL 2只)。
水杨酸贮备液(0.5000 mg ·mL -1):称取0.5000 g 水杨酸先溶于少量0.10 moL ·L -1 NaOH 溶液中,然后用蒸馏水定容于1000 mL 容量瓶中; NaOH 溶液(0.10 moL ·L -1)。
实验内容(1)标准溶液配制:将6个50 mL 容量瓶按0-5依次编号。
分别移取水杨酸储备液0.00、1.00、2.00、3.00、4.00、5.00 mL 于相应编号容量瓶中,各加入1.0 mL 0.10 moL ·L -1 NaOH 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样品溶液配制:放一片APC 药片在清洁的50 mL 烧杯中,加2.0 mL 0.10 moL/L NaOH 先溶胀,再用玻棒搅拌溶解。
在玻璃砂芯漏斗中先放入一张滤纸,用玻璃砂芯漏斗定量地转移烧杯中的内含物,先后用10 mL 的0.10 moL ·L -1 NaOH 淋洗烧杯和玻璃砂芯漏斗2次(共20 mL),20 mL 蒸馏水淋洗漏斗4次(共80 mL),并将滤液收集于250 mL 烧杯中,80℃水浴加热10分钟。
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2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20.0 mL 溶液至一个5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3)吸收光谱及吸光度测定: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对标样3进行扫描,波长范围是320—280nm ,找出最大吸收波长,并在该波长下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最后测定未知液的吸光度。
数据处理1.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水杨酸浓度C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
2.根据APC溶液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求出相应的浓度(mg/mL),并换算成乙酰水杨酸的浓度。
3.根据稀释关系,求出1片APC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与制造药厂所标明的含量(25 mg)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注意事项1.配制样品前要将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2.取标准溶液时,应先倒少量标准溶液于小烧杯中移取,不要直接将移液管伸入标准液试剂瓶中。
移取标准溶液之前要润洗移液管。
3.药片需充分溶胀后,再碾碎。
4.水浴加热时容量瓶塞子要松松塞住,防止加热气体膨胀,塞子冲出。
5.测量前用待测液润洗比色皿,测量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行。
6.从实验步骤可知,试样是两次稀释后,用很稀的浓度进行吸光度测试的,因此提取和各步转移必须严格定量,制作标准曲线的标样浓度也必须很准确,不然就会使求得的试样浓度产生较大的误差,而乘上稀释体积后,所求的药片含量误差会更大。
思考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加热?2.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少误差?实验72有机物红外光谱的测绘及结构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液膜法制备液体样品的方法;2.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IR-408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4.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实验原理物质分子中的各种不同基团具有不同的振动能级,因而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形成各自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
因此红外光谱常用于物质定性分析,特别是对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应用更为广泛。
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吸收强度与组成基团的原子质量、化学键类型及分子的几何构型等有关。
因此根据红外吸收光谱的峰位置、峰强度、峰形状和峰的数目,可以判断物质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官能团,进而推断未知物的结构。
如果分子比较复杂,还需结合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等手段作综合判断。
最后可通过与未知样品相同测定条件下得到的标准样品的谱图或已发表的标准谱图(如Sadtler 红外光谱图等)进行比较分析,做出进一步的证实。
如找不到标准样品或标准谱图,则可根据所推测的某些官能团,用制备模型化合物的方法来核实。
红外光谱还可以进行互变异构体的鉴定,如乙酰乙酸乙酯有酮式及烯醇式互变异构,在红外光谱上能够看出各异构体的吸收带。
试剂和仪器仪器 Equinox 55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 公司)或IR-408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可拆式液池;压片机;玛瑙研钵;氯化钠盐片;标准聚苯乙烯薄膜;快速红外干燥箱。
试剂 苯甲酸:于80℃下干燥24h ,存于保干器中;溴化钾:于130℃下干燥24h ,存于保干器中;无水乙醇、苯胺、乙酰乙酸乙酯、四氯化碳实验内容(1)波数检验:将聚苯乙烯薄膜插入IR-408型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650 cm -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