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利计算河槽演算 (1)
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 0δεm(2gH 03)1/2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 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 =RiC 流量公式 Q =Au =A RiC 流量模数K =A RC 式中:C —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 =6/1n 1RR —水力半径(m );i —渠道纵坡;A —过水断面面积(m 2);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x=f21112222i -i 2g v a h 2g v a h ⎪⎪⎭⎫ ⎝⎛+-⎪⎪⎭⎫ ⎝⎛+ 式中:△x ——流段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²);h 1、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v 1、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a 1、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f i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2f 1f -f i i 21i 或⎪⎪⎭⎫ ⎝⎛+=∆=3/4222224/312121f f v n R v n 21x h i R式中:h f ——△x 段的水头损失(m);n 1、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 1=n 2=n ;R 1、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 );A 1、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3/4222223/412121f v n v n 2x h R R (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L f 2122c f c i g 2v g 2v f h h h -+⎪⎪⎭⎫ ⎝⎛-=+=ω 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b 0/h 0=1。
水文水利计算电教(径流计算及洪水设计计算部分)

1.98 2.67 1.98 3.42 5.30 2.18 1.62 8.21 1.93 1.82 1.84 3.18 4.25 1.76 5.53 2.59 4.67 7.30
2.47 2.73 1.90 2.92 2.67 1.54 1.17 9.03 2.76 1.42 2.68 2.35 7.96 1.30 5.59 1.63 5.16 7.54
2、年径流的变化特性 通过对年径流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年径流变化的一些特性。 (1)径流的年内变化 河流的不同季节的径流量的差异性称为径流的年内变化或年内分配。
2、径流的年际变化 河流不同年份的年径流量的差异性称为年径流的年际变化。
研究年径流的年际变化规律,不仅可为确定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效益提 供基本依据,而且对中长期水文预报也十分重要。
水文水利计算教程 (径流计算部分)
授课老师:邹昆 2010年11月
径流计算
1、掌握在各种资料情况下设计径流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2、掌握枯水径流计算的特点和方法; 3、初步具备径流资料分析处理和设计径流的技能,具备推求 设计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能力。
第一节 径流是怎么形成的
1、径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和地下的水体因储 水量的限制而将剩余水 分排出的过程称为径流。 径流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 截留蓄渗阶段 径流发生阶段 河槽汇流阶段 河槽调节阶段 基本径流维持阶段
地面水分水线 甲河 不透水层
地下水分水线
乙河
分水线示意图
例3拟在某河流A断面处修建一座水库,流域面积F=176 km2。试用参数等值线法推求坝址 断面A处的P=90%的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
900 800
A
700
0. 35
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 0δεm(2gH 03)1/2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 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 = RiC 流量公式Q =Au =A RiC 流量模数 K =A RC 式中:C —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 =6/1n 1RR —水力半径(m );i —渠道纵坡;A —过水断面面积(m 2);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x=f 21112222i -i 2g v a h 2g v a h ⎪⎪⎭⎫ ⎝⎛+-⎪⎪⎭⎫ ⎝⎛+ 式中:△x ——流段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²);h 1、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 );v 1、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a 1、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 f i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 ⎝⎛+=-2f 1f -f i i 21i 或⎪⎪⎭⎫ ⎝⎛+=∆=3/4222224/312121f f v n R v n 21x h i R式中:h f ——△x 段的水头损失(m ); n 1、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 1=n 2=n ; R 1、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 );A 1、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3/4222223/412121f v n v n 2x h R R (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L f 2122c f c i g 2v g 2v f h h h -+⎪⎪⎭⎫ ⎝⎛-=+=ω 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b 0/h 0=—;(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r 0/h 0=—;(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A 1/A 0=2—;(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A 0/A M =1—;(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b 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z=—;(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l/P=—;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a 处,a 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γανp *w 20a h g 2h h -+++Z +∆Z =∑、B式中:Z —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m );h 0—吼道断面高度(m );∑w h—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m ); γ/p *—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m )。
水文计算算例-(2)

20.12
8.8
0.0189
462.7
252.3
548.8
141.4
548.8
2.计算设计水位以及设计流速
计算采用桥位设计信息软件系统2.0版本,河床断面形态、河流比降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输入软件,糙率结合现场实测情况,根据规范规定进行选取。
根据前文的流量计算,确定百年一遇的设计流量Q1%=548.8m3/s;河槽以黄土沙石为主,并根据从当地水利部门搜集的资料,确定糙率取1/n=45;根据现场实测以及相关资料,确定河床比降J=0.015,利用计算软件可以求得:
Q=ω×V
式中:ω为过水面积(㎡)
V为流速(m/s)
左滩流量Q1=ω1×V1=0×0=0(m3/s)
河槽流量Q2=ω2×V2=64.87×4.275=277.299(m3/s)
右滩流量Q3=ω3×V3=0×0=0(m3/s)
全断面流量Qs=Q1+Q2+Q3=0+277.299+0=277.299(m3/s)
…………………………………(3)
式中:Qp——某频率洪峰流量(米3/秒).
SP——某一频率雨力即最大1小时暴雨强度(毫米/小时).
τ——流域汇流时间(小时).
μ——损失参数(毫米/小时).
F——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n——暴雨递减指数.
0.278:单位换算系数.
4全国水文分区经验公式:
公式的基本形式: 。…………………………(4)
13
2.2断面桩号及标高数据列表
桩号(m)
标高(m)
0
1016
12
1010
17
1008
18
1006
水文计算算例

水文计算算例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河槽平均水深(m)河槽最大水深(m)河槽水面宽度(m)71河槽过水面积(㎡)5 河流断面图3).桥长计算河槽宽度计算公式cncpjBQQKL3⎪⎪⎭⎫⎝⎛=式中:设计流量pQ= (m3/s)设计洪水河槽流量cQ= (m3/s)河槽宽度c B=系数K和指数3n,该河段属于稳定河段,9.0,84.03==nK可求得L=。
本桥跨径设置主要受地形影响,采用跨径35×20m组合箱梁,综合考虑角度、桥墩布置等因素,桥跨布置满足设计洪水频率的泄洪要求,水文不控制跨径布置。
3).桥长计算 河槽宽度计算公式c n c pj B QQ K L 3⎪⎪⎭⎫ ⎝⎛= 式中: 设计流量pQ = (m3/s)设计洪水河槽流量c Q = (m3/s) 河槽宽度cB =系数K 和指数3n ,该河段属于稳定河段,9.0,84.03==n K可求得L=。
本桥跨径设置主要受地形影响,采用跨径18×20m 组合箱梁,综合考虑角度、桥墩布置等因素,桥跨布置满足设计洪水频率的泄洪要求,水文不控制跨径布置。
4). 冲刷计算 ⑴河槽一般冲刷由于公式64-1修整式对大颗粒土质计算值偏大,对稳定性河槽计算值偏大,而本河流属于河槽稳定,河床土质主要为粒径较小的沙砾,因此采用64-2简化公式计算河槽一般冲刷:。
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 0δεm (2gH 03)1/2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 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 =RiC流量公式 Q =Au =A RiC 流量模数K =A RC 式中:C —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 =6/1n 1RR —水力半径(m );i —渠道纵坡;A —过水断面面积(m 2);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x=f21112222i -i 2g v a h 2g v a h ⎪⎪⎭⎫ ⎝⎛+-⎪⎪⎭⎫ ⎝⎛+ 式中:△x ——流段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²);h 1、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 );v 1、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a 1、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f i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2f 1f -f i i 21i 或⎪⎪⎭⎫ ⎝⎛+=∆=3/4222224/312121f f v n R v n 21x h i R 式中:h f ——△x 段的水头损失(m ); n 1、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 1=n 2=n ;R 1、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 );A 1、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3/4222223/412121f v n v n 2x h R R (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L f 2122c f c i g 2v g 2v f h h h -+⎪⎪⎭⎫ ⎝⎛-=+=ω 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b 0/h 0=1.5—2.5;(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r 0/h 0=1.5—2.5;(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A 1/A 0=2—2.5;(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A 0/A M =1—1.65;(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b 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z=0.1m —0.2m ;(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l/P=0.7—0.9;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a 处,a 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γανp *w 200a h g 2h h -+++Z +∆Z =∑、B式中:Z —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m );h 0—吼道断面高度(m );∑w h—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m ); γ/p *—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m )。
水利工程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常用专业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0δεm(2gH03)1/2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流量公式Q=Au=A流量模数K=A式中:C—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R-水力半径(m);i—渠道纵坡;A—过水断面面积(m2);n—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x=式中:△x—-流段长度(m);g—-重力加速度(m/s²);h1、h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v1、v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a1、a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或式中:h f-—△x段的水头损失(m);n1、n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1=n2=n;R1、R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A1、A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b0/h0=1.5—2。
5;(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r0/h0=1.5—2.5;(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A1/A0=2-2。
5;(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A0/A M=1—1。
65;(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b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z=0。
1m-0.2m;(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l/P=0。
7-0.9;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a处,a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式中:—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m);h0—吼道断面高度(m);—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m);-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m)。
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 0δεm(2gH 03)1/2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 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 = RiC 流量公式Q =Au =A RiC流量模数K =A R C式中:C —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 =6/1n1RR —水力半径(m );i —渠道纵坡;A —过水断面面积(m 2);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x=f21112222i -i 2g v a h 2g v a h ⎪⎪⎭⎫ ⎝⎛+-⎪⎪⎭⎫ ⎝⎛+式中:△x ——流段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2);h 1、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 );v 1、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a 1、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f i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2f 1f -f i i 21i 或⎪⎪⎭⎫⎝⎛+=∆=3/4222224/312121f f v n R v n 21x h i R 式中:h f ——△x 段的水头损失(m ); n 1、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 1=n 2=n ;R 1、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 );A1、A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b0/h=1.5—2.5;(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r0/h=1.5—2.5;(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A1/A=2—2.5;(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A0/AM=1—1.65;(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b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z=0.1m—0.2m;(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l/P=0.7—0.9;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a处,a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式中:Z—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m);h—吼道断面高度(m);∑w h—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m);γ/p*—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2特征河长的分析和计算
洪水波的特征河长演算法是一种水文学方法,它的基本思想 是选择一定的河段长度,使在该河段上蓄泄关系是单值关系, 或近似单值关系。河流的特征河长就是满足这样条件的河流 的特征长度。
1.特征河长的概念:
特征河长可定义为:使河段蓄量与下断面出流量呈单值 关系的河段长度。
10.1.2河槽洪水波运动微分方程
1.圣维南方程组 可以用一维圣维南方程组描述河槽洪水波运动,其方程形式 如下:
2.河槽洪水波运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10.2 洪水波的分类和运动特征 10.2.1 洪水波的分类
洪 水 波 分 类
运动波
惯性波
洪水波
扩散波
动力波
10.2.2洪水波的运动特征和波速公式
⑵扩散波的运动特性:
式(10-27)是扩散波方程的特征线方程,表明扩散波总是以 波速 C K 向下游传播。式(10-28)是扩散波的特征方程。由 于 dQ dt 0 ,所以沿着扩散波前进方向,相应流量将会发生 变化。其变化程度取决于 与 2Q L2 两个因子。称 为扩散 系数,它与河槽特性、流量大小均有关系。当 0 时,式 (10-28)变为运动波方程。可见,运动波实际上是扩散波的一 个特例。
若演算河段长为L,利用演算河段上下游的水位流量关 系曲线,按(10-58)式算出特征河长 l ,则 n L l ; 如果全河段的洪水传播时间为T,则洪水在每个特征子河段 的传播时间 K T n 。也可利用演算河段上下游的实测流 速资料推求波速,再利用波速推求K值。方法如下:求出两 断面的流速再平均得 V ,根据两断面形状确定波速系数 间
10.4洪水波的特征河长演算法 10.4.1河槽洪水演算概述
维圣维南方程组求解的算法就称为洪水演算,按演算的方 法和途径,洪水演算可分为两大类:水力学演算方法和水文 学演算方法。 1.水力学演算方法
为了简化方程组的求解,研究者常结合具体工程问题对 维圣维南方程组中的运动方程的各项做出一定取舍。根据对 运动方程中保留的项不同,水力学演算法又可分为运动波演 算、扩散演算、惯性波演算和动力波演算。结合具体问题的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不同的数值模型,如,显式差分 模型、隐式差分模型、有限单元法等,形成了内容十分丰富 的水力学洪水演算方法。
⑷动力波的运动特性:
平原河道的洪水波接进于动力波。动力波的运动特性比较复杂,其 讨论可参见有关文献。
2.洪水波的波速公式
波速是洪水波运动的重要物理量,洪水波的运动要素Q 是时间t和流程L的函数,即 Q f ( L, t ) 。对流量全微分可 得
Q Q dQ dt dL t L
10.3
河段槽蓄原理和槽蓄方程
设某时刻河段蓄水量为W (t ) ,从 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可知
⑴稳定流时,河段蓄量只取决 于稳定流流量 Q0 ,因此
W (t ) W0 f (Q0 )
(10-45)
是单值函数关系。 ⑵不稳定流时的河段蓄量是上断 面入流量和下断面出流量的函 数,
由于具体河段不同,河段的蓄泄方程可能很复杂,比较简单 的三种情况是 ⑴洪水波经过河段时,出流断面在涨水阶段的任意时刻,对 应的河段蓄量总是大于同水位下落水阶段对应的蓄量,关系 为逆时针绳套曲线, 见图10-7。
3.洪水波的变形
⑴洪水波的坦化(展开)变形:因为洪水波波前水面比降大 于稳定流水面比降,波后水面比降小于稳定流水面比降,故 波前各位相点的波速大于波后各位相点的波速;所以,洪水 波波体将不断被拉长,波长变大,波峰变小,这种现象称为 洪水波的坦化变形。
⑵洪水波的扭曲变形:因为洪水波各位相点的波高不同,自 然水深不同,波速也不同。波峰处水深最大,因此,洪水波 在向下游运动的过程中,波峰将不断前移,波前缩短,附加 比降变大,波前的水量将不断向波后转移,这种现象称为洪 水波的扭曲变形。
K。 l CK
,
用算出洪水波波速。则洪水波相应流量在子河段的传播时
2.特征河长的计算式:
记 l 为特征河段长度,在中断面水位一定的条件下,由 于比降的变化,一般而言下游各断面的流量发生了变化,对 下断面 Q Q(Z , i) 作全微分,得
dQ Q Q dZ di Z i
(10-52)
10.4.3 洪水波的线性特征河长演算
4.演算参数n、K的确定
⑶惯性波的运动特性:
已知惯性波波的运动方程为
1 V V V h 0 (10-29) g t g L L
由(10-29)式可知,惯性波是由惯性力起主要作用的洪水波。对 于水面宽阔及水深很大的水库,通常河底 i 0 和摩阻比降i 都很小,因而 f 入库的洪水波接近于惯性波。惯性波没有阻力项,波峰没有衰减。但其 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仍可能有变形,这与运动波相似。
2.洪水波的运动特征 ⑴位相:洪水波轮廓线上任一点的位置称为该点的位相。 ⑵波速:洪水波波体上某一位相点沿河道的运动速度称为 该位相的波速,按定义:
C K dL dt
(10-1)
⑶相应流量(或相应水位):洪水波波体上某一位相点 所对应的河槽断面流量(或水位)[或]称为洪水波的相应流 量(或相应水位)。由此可见,洪水波的波速即相应流量 (或相应水位)的传播速度,因此,相应流量(或相应水位) 的传播速度不是指断面平均流速。 ⑷附加比降:洪水波的水面比降与稳定流的水面比降的 差值称为洪水波的附加比降。由水力学知,洪水波水面比降。 在河槽断面沿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稳定流水面比降近似等 于河底比降(天然河道属宽浅型河槽,一般满足此近似条 件)。由于洪水波波前水面比稳定流水面陡,所以,波前附 加比降为正;由于洪水波波后水面比稳定流水面缓,所以, 波后附加比降为负。
2.水文学演算方法
水力学洪水演算方法一般只在需要深入研究问题使用, 研究的河段通常很短。水文学中研究洪水运动,面临的河段 一般很长,同时要求很快获知演算结果。 水文学演算方法又可分为概化模型方法和经验相关方法 两类方法。 概化模型方法的实质是用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和蓄泄方程近似 代替圣维南方程组,根据河段水文资料进行计算。对实际河 段的洪水波运动适当概化,可建立河段蓄泄方程,从而可建 立起演算模型。根据建立蓄泄方程的方法不同,概化模型方 法又有特征河长法、马斯京根法、非线性槽蓄曲线法等方法。 经验相关法是根据河段实测入流和出流资料建立经验槽蓄曲 线,与水量平衡方程联立,通过图解进行洪水演进,如水库 调洪半图解法。
1.洪水波的运动特征 ⑴运动波的运动特性:
式(10-24)是运动波的特征线方程,物理意义是运动波总是 向下游传播。
式(10-25)是运动波的特征方程,表明运动波沿特征线方向 运动时,任何一个相应流量都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运动波 是一种没有坦化现象的洪水波。
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波不会发生扭曲变形,它是否变形, 取决于波速是否为常数。若为常数,则不发生变形;大多数 情况是随水深和流量变化,故运动波在传播过程中,一般存 在着扭曲变形,即运动波的波前越来越陡,最终可导致破裂。 山区河流由于底坡较大,其洪水波接近于运动波。
第10章 河槽洪水演算
10.1河槽洪水波概念 10.1.1河槽洪水波及其要素
洪水波的形态特征
⑴波体:在原稳定流水面之上附加的水体。
⑵波峰:波体的最高点B叫波峰。 ⑶波高:波峰至稳定流水面的高度称为波高 ⑷波长:波体的底宽,图中的线段的长度即为波长。 ⑸波前:以波峰为界,位于波峰前部的波体称为波前。 ⑹波后:以波峰为界,位于波峰后部的波体称为波后。
洪水波的坦化变形和扭曲变形是洪水波在向下游运动的过程 中由内因造成的现象。 区间水量的加入,河段情况的变化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洪水 波的运动规律;比如河段之间有大量水量加入,或下游河段 变窄,或遇到卡口,下游洪峰就有可能大于上游洪峰。 研究洪水波的运动要区分内外因素,对具体河段要搞清是内
因起主导作用还是外因起主导作用。
由上述三种简单情况的分析可知,河段的关系既与研 究的河流河段的比降有关,又与河段的长度有关。对于所 研究的具体河流的具体河段,关系可能出现介于上述三种 情况之间的复杂形态。 例如,某些河段的关系可能呈不同的8字形,具体河 段究竟呈现何种关系与河段的水力特性有关。 应用水文学方法进行河槽洪水演算时,实际上是用蓄 泄方程(或槽蓄方程)代替洪水波运动方程,用水量平衡 方程代替连续方程进行计算。
(10-30)
此即惯性波波速公式,它表明惯性波有两个波速,一个 指向下游,为主要波速,一个指向上游,为次要波速。
⑷对动力波的波速公式:由偏微分方程特征理论可推1 ) V dt Fr
(10-42)
gh 。
Fr 是水流的福汝德(Fronde)数, Fr V 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