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简介(DO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Isabella: isabellazy@
* Kacie: bin-kacie@
* Peng: pengye@
* Livvy: hqliang@
* Jack (Wei Huiyu): weihuiyu@)
采取c)方式的考生,请在报名时注明,并按《考试通知》上规定的时
间和地点参加考试,缺考者不予补考。
(2) 英语写作考试。与上述"入学英语水平考试"同日进行。
6.2 录取标准及方式。由利兹大学结合考生的英语写作考试成绩和其他情况,择优录取。英语水平考试最低录取线为:雅思6.5分;网考托福94分(听力20,阅读23,口语23,写作24分);本研究生入学英语水平考试60分。
Dr. Martin Wedell
Head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eeds
If you would like to hear more about the programme from somebody who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t, please contact any of the graduates whose email addresses are given below.
【爱考宝典】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分数线、参考书目、报录比

【爱考宝典】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分数线、参考书目、报录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科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65年原广州外国语学院中文教学组。
1986年,中文教研室开办专科层次的中英文秘书专业,开始中英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
199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化系,开始本科层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
2005年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以下简称中文学院)成立,2006年获批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中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办学层次再次得到提升。
中文学科和中文学院伴随学校一起成长、发展,已成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系和中国文化系,开办汉语言(分高级涉外文秘、涉外文化管理2个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3个本科专业。
中文学院拥有比较文化研究博士点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1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现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个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1个省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1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比较文学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汉语方言资源的基础研究及开发应用)。
中文学院秉承“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坚持“培育人文精神,共建美好家园”的理念,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打造华南地区国际化中文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中文人才。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31人,硕士研究生20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33人)。
2012年,学院因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变化的形势需要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中国内地高校第一个创意写作本科专业(方向);成立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负责创意写作实践教学工作,聘请著名作家毕飞宇担任名誉主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法、俄、德、西班牙语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学院简介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
196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建校时,即创办了由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三个专业组成的二系,为该院的两个系之一。
1970年二系增设俄语专业。
2002年增设意大利语专业,2008年增设葡萄牙语专业。
学院现设有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六个本科专业。
有法语和俄语博士点,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四个硕士点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培养点。
法语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德语是校级重点学科、名牌专业,俄语是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西语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朝气蓬勃的教工队伍。
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业教师54人,党政教辅人员9人。
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
绝大部分教师都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每个专业均聘有外籍专家任教。
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000人。
西语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传统。
教师教学责任心强,质量好,学生评价高,在全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测评成绩始终位于学校前列。
教师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大量专著、译著、教材、工具书、编著等,一批重要的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及国家的奖项。
积极参与申请并获省“211工程”三期部分项目资助。
学院活跃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大大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了研究生的能力。
西语学院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有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
二、各专业硕士点介绍西语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在求实创新中稳步前进,形成了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博士生导师梯队和硕士生导师梯队。
学院现有四个硕士点和两个博士点。
1.法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于1982年设立硕士点,2003年申报博士点获得成功,同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博士生导师有:徐真华教授、郑立华教授、蔡小红教授;硕士生导师有:谢泳教授、陈穗湘教授、张弛教授、杨晓敏副教授、王淑艳副教授。
广外新生指南汇总稿新生必看

一、学校的概况1.学校简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1995年6月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的广东省涉外型重点大学。
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5年,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接管理的3所外语院校之一。
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接管理的4所外贸院校之一。
2008年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管理。
财经学院是为适应学校发展战略于2009年3月新成立的二级学院,现拥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税务等3个本科专业。
目前我校共有20个学院、部,5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7大学科门类。
我校的校训是“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2、校方和学生组织总览所谓“四团”就是校学生会、校团委、团联(学生团体联合会)和艺术团的联合简称。
“四团”在校党支部和校共青团支部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工作,在校园里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校学生会以及校团委遵循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工作宗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广大同学营造一个呈现精彩、演绎辉煌的大舞台。
(学生会各部门详介在第8页,发帖的时候改为楼层)校学生会以及校团委负责官方各项大型活动的策划和举行,所负责的工作直接向校方汇报,并受学校直接监督指导。
学生团体联合会简称团联,围绕广外大的中心工作,贯彻团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引导和监督个学生团体开展有利于提高同学综合素质的活动。
(团联的详细介绍在第11页,发帖的时候改为楼层)社团属于学生团体组织,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及志向的同学组成的学科学、学技术、学知识、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团体。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2000字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2000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2000字 201.专业介绍广外对外汉语专业设立于2005年,2013年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2000字 2。
为了适应国家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本专业从2020年开始招收师范方向学生。
本专业定位于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利用丰富的语言优势和国(境)外教学合作与交流资源,通过海内外教学实践平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教学能力,能从事国内外汉语和语文教学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软科”2021年大学专业排名a档,国内第34名,省内第3名。
02.师资队伍本专业隶属中文学院对外汉语系。
对外汉语系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均有博士学位和学历,80%有境外学习或教学经历。
本系教师主要承担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2000字 2硕士点、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外国翻译硕士培养”点的教学工作。
主要依托本系师资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2021-2025)。
教师队伍中,拥有全国优秀模范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
已组建“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及“汉语方言资源的基础研究及开发应用创新团队”。
中心成员近年已取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2项,名词委“十三五”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
创新团队成员近年共取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
中心和创新团队的成员近年累计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论文40余篇。
广外简介20100100235

学校简介
简介
• • • • • • 历史沿革 校区情况 学科发展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校园风光
历史沿革
•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 院。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5年,是教育部直 属的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 院成立于1980年,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 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 位之一。1995年6月,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 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区情况
• 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 济中心广州,辖3个校区,总面积2292亩, 其中北校区位于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 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 朗校区位于大朗,占地258亩。 校园内绿树 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学科发展
• 学校辖21个教学单位和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 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 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 大学科。其中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名 牌专业。共有14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 种最多的学校。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 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学 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6个省级重点学科, 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和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 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人才培养
• 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 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培养 “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 (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 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 感的国际化人才。学校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 球19所大学之一,是入选“亚洲校园计划”的唯一一所外 语类院校。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 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 区。据麦可思(MyCos)教育咨询公司调查显示,20082011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力指数和薪资位居全国普通高校 (包括985和211院校)前茅。2010年,我校本科生和研 究生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99.02%和98.45%,继续位居全 国高校前茅。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或提前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科研机构
学术交流
校级科研机构: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院级科研机构:国际汉学研究中心、中外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与翻译传播中心、客家文化 研究所、粤港澳台文学研究中心等
2005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争鸣》、《外国 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18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获各类学术奖励30多项, 其中省部级奖16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纵向项目7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积极参 与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并通过验收。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徽
中文院徽设计理念说明:
(一)中文院徽设计立足于“培育人文精神,共建美好家园”的建院理念,主体部分为汉字“中”、“文”、 “人”及“化”统合的写意造型。图中内外两个同心圆和中竖线,共同组成两个“中”字,寓意“中国”、“中 文”;外圆与内两个斜弯划及(中竖线的)上下两个出头,共同组成上下两个相接的“文”字,寓意“天文”与 “人文”相通、响应;中间小圆两侧为两个“人”字,并组合为一“化”字,寓意广外中文人坚持以文化传承创 新为崇高使命。线条采用篆书笔划,传统书法与绘画技法柔美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造型形似于地球,围绕中轴旋转、运动,象征学院办学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取向。
谢谢观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 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级学院
01 办学历史
03 办学条件
目录
02 学术研究 04 文化传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广州白云山北麓,中文学科伴随学校一起诞生成长, 历时五十余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考研介绍201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考研介绍
一、专业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肇始于 1965 年成立的广州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是广外历史最悠久、学术底蕴最深厚的院系之一。英文学院研究生教育 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1981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是我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1 英语小说 02 英语戏剧 03 现当代西方文论研究 04 文学文体学 05 少数族裔文学研究 06 加拿大研究 0502Z5 外语教学技术与评估 01 语言测试与教学 02 教材与教法评估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 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01 音系语音 02 句法语言类型 03 第二语言习得 04 心理语言学 05 语义 语用 语言哲学 06 语篇研究 07 社会语言学 跨文化研究 08 计算语言学 09 语言测试与教学 10 第一语言习得 11 语言障碍研究 0502Z2 比较文化研究 01 电影文化 02 中西文化交流 03 大众文化
专业名称
英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
语言学 ★比较文化研究
★外语教学技术与 评估
报名 人数 109 153 27
6
上线人数 55
招生人数 (不含推免生)
26
72
43
13
9
2
2
英文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技术与评 估、比较文化研究四个二级学科。其中,英语语言文学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 位授予权,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技术与评估 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以及参考书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介绍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是于2005年初在原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语言文化系的基础上成立的。
其前身可追溯到1965年的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时组建的中文组。
学院现有三个系:汉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系和中国文化系,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高级涉外文秘)、汉语言(涉外文化管理)和对外汉语四个本科专业或方向(汉语言专业为校级名牌专业)。
有3个校级教学团队和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批评史、现当代文学、涉外秘书写作、现代汉语等7门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着力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外语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合作意识的汉语言文化专门人才和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1350人,硕士生37人。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总体就业率达到100%。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
在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 人,具有硕士学位者 10 人,形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的教师队伍。
此外,学院还长期聘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的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我院建有中外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校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下设中华文化传承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汉语文化推广研究所以及客家文化研究所等,并组建了三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我院设有广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站、中文数据库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院教师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等学术期刊和重要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以及学校的科研奖励,科研业绩处于全校前列。
系部介绍
1、汉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系设有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内设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三个教研室。
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获得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7人,博士后3人,均毕业于全国重点高校,学缘结构合理。
另外还聘有校内外兼职教授多名。
汉语言文学系承担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汉语言等中文本科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开设有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美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等专业必修课,文学批评方法论、世界华文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新诗研究、现当代小说流派、戏剧文学、女性文学、影视艺术等专业选修课。
汉语言文学系现有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学科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
此外还有校级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两个,校级教学团队一个,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
汉语言文学系教师研究方向集中在现当代文学思潮、现当代文学的外来影响、戏剧影视文学、世界华文文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文学现代性等领域,部分研究在学界居于
前沿位置,近年来发表与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著。
系主任:刘海玲副教授
2、中国文化系
中国文化系包括汉语言(高级涉外文秘)和汉语言(涉外文化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方向,下设古代文学、文化学两个教研室。
现有专职教师11人。
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
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包括博士后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
本系师资力量精强,科研成果丰硕。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历史研究》等权威期刊以及其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
本系以培养具有扎实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同时又具有现代产业理念和经营管理技能,能在文化产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在文化本位出现缺失可能的当下社会,坚定不移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并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本系开设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文论、《楚辞》研究、《史记》导读、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唐人与唐诗、唐宋诗文研究、唐宋词研究、明清小说研究、中国戏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导读。
除此之外,还承担《大学语文》“六选一”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词名家经典鉴赏、中国古典小说与文化等全校性通选课。
系主任:王焱副教授
3、对外汉语系
对外汉语系内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设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具备熟练的外语交际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在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主要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语法学、方言学、汉语修辞与语言应用、汉语和文化、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涉外礼仪、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等多门课程。
作为专门从事对内对外汉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部门单位,本系还承担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我校与日本札幌大学合作创办的孔子学院是华南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本系教师承担着该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009年9月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点开始招生,本系教师负责其主要的教学任务。
此外,中文学院中文信息数据库研究中心及客家文化研究所的建设也主要由本系承担负责。
本系教师队伍主要由中文学院专任职教师及校内相关院系和科研机构人员组成,是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以及厅局级科研、教研课题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科学》、《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等权威期刊及其他重要学术期刊
发表论文近百篇,研究领域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方言学、音韵学、古汉语、修辞学、语法学等。
系主任:教授
特色活动:中国文化节
2015年第五届中国文化节精彩图集
本届主题为“彩云之南,天堂之滇”
文化节上中文学院的同学精心准备了云南小吃
现磨咖啡
吸引了不少外国留学生
大家穿上云南的民族服饰
还有关于云南的知识竞赛
图文摘自:广外中文学院院网
整理:广外社联网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