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理解

合集下载

浅谈先进文化对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影响

浅谈先进文化对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影响

界性的前瞻眼光广采博纳一切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 , 才能 保持 自己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同步性 , 从而体现出 自己的先进性。 先进文化的先进性集 中体现在群众性和人 民性上 , 人 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先进文化就是经 过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 中不断概况 、 提炼 和总结 , 体现和展示人民群众智慧的文化 。 先进文化与大学文化 、 大学精神有着一定 的联系。一 个方面, 大学 的文化是一个 自主的文化。大学既然是一个 学术机构 , 更是一个教育机构 , 那么在这个机构里面 , 所有 的行政管理部 门都是为教师和学生的学 习和研 究工作服
【 教师观点 】
浅谈 先进 文化对大学 文化 和大学精神 的影 响
杨建伟 Βιβλιοθήκη ( 陕西 国防工业 职业 技术 学 院 党政 办 , 陕西 西安 7 1 0 3 0 0 )
摘要: 为 了紧跟社会步伐 , 大学的办学理念 当然要 以先进文化为背景 , 将大学文化 、 大学精神融入先进文化 , 面向时 代要 求, 在各方面与时俱进。大学生要 学习先进 文化 , 把 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 : 大学文化 ; 大学精神 ; 先进文化 中 图分 类号 : G 7 1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的理论 品质。 三是文化视角。 高等学校是以传承 、 整理和
发展科学文化作为 自己的存在方式的 , 大学精神正是进行 这种活动所产生的文化成果 。作为文化层面的大学精神 ,

文化在不断进步时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也在 与时俱进 。 先进文化就是适应时代要求 , 在社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一
面就是大学文化重精神重学术重基础学科。 大学有基础学 科和应用学科。基础学科往往关系到社会的根本问题 , 关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它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个人性格和品质的重要场所。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的灵魂和底蕴,是大学传统和文化的体现。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剧烈竞争中,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人在进一步发展其人类崇高理想,提高其人类精神层次,并以高度的自我敬重和自我约束的精神来对待工作和同事的一整个规范和价值观念系统。

大学精神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包括思想的尊严、学术的自由、人文的关怀、社会的责任等。

它不仅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更是大学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所在。

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精神遗产,是大学的学术传统和校园文化的综合。

它涵盖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团活动、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大学的“软实力”所在。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要开拓新的文化视野和探索新的文化表现形式。

对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全面人才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和实践,全面发展个人潜能和人格魅力。

此外,大学还要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二、强化学术研究,推进学科创新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学术研究和学科创新。

大学要坚持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原则,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并积极开展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推进学科的创新和升级。

三、弘扬人文关怀,建设人文校园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对于人文关怀和校园文化的重视。

大学要重视人文关怀的建设,营造亲和、和谐、开放的校园氛围,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doc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doc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作者:邵书峰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5期[摘要]大学即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只有一个,即大学精神。

大学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本点在于大学自身的完善,用一种新的观念来诠释、培育大学精神。

用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来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应当重视是要把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注重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发展准确定位,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大学形象设计,倡导行为文化。

[关键词]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核心竞争力[作者简介]邵书峰(1965- ),男,河南邓州人,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共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河南南阳 473061)[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3-0165-03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伴随20世纪的新科技革命,高校的功能和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以说,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

大学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本点在于大学自身的完善,用一种新的观念来诠释、培育、塑造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笔者认为,大学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耳熟能详的具体的高校校园文化。

它有两层含义,一个层次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一个类的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

大学文化的另一个层次是指大学内的文化,是一个个体的概念,指某一大学个体的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

尊崇共性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培养个性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

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 高校特色即文化特色,精神文化的个性标 识比其他个性标识更具内涵、更为彰显。 高校特色的意义:来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 性视角的认识。 工具理性——生存战略:形成竞争力。 价值理性——发展战略:形成发展力。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现代高性解读: (1)特色与特色化;(2)特色与特点;(3)特 色与特色项目。学校内部文化的多元与个性。 特色的共识性:脱口而出、众口一词、异口同声。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1、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 继承的发展与创新的发展。“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 遗传与环境的产物”(阿什比)。 当前大学精神文化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高校都珍视自己的历史,但并不知道悠长的办 学历史究竟为学校积淀下来哪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而 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今天的高校办学究竟意味着什 么,或者说有什么作用,也就是如何转化为今天学校 办学的文化资源。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特色和品牌的形成过程:特色目标——特 色——品牌。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过 程。 品牌的公认度和影响力:从原创到普适。
请批评指正! 谢谢!
一、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认识
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 化。三者密切联系。 大学精神文化体系包括大学精神、理念、校 训、校风、学风、教风和管理作风等精神文化 元素。价值层面的文化元素(大学精神、理念、 校训)与实践层面的文化元素(校风、学风、 教风和管理作风)。
2、大学精神文化形成的途径 ——自然嬗变:文化自然 ——主动建构:文化自觉 从文化自然到文化自觉,体现了现代大学 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一所高校的历史悠久并不必然带来文化的厚重, 也未必就是学校的财富。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如果说任何一所高 校都有自己的理念,但不是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精 神。校训:从理念到精神的过程。 二是有些高校并不知道现代大学文化形成的路径 在哪里。自然物的教育诠释:来自于木绵文化的启示; 文化传统的现代诠释:来自于校训的启示。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大学理念在根本上是大学之目的,是大学 之内在逻辑,是大学存在之最后理由。
“理念” 源于希腊文 idea和 eidos
德文和英文里分别用 die 和 idea 表示
编辑ppt
16
一、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
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理性主
义教育目的观占主导地位时期 理性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
编辑ppt
25
(一)社会需求在大学理念形成中 所起作用的历史考察
1.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智慧的花朵”“象牙塔”
编辑ppt
26
2.19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文艺复兴后“黄金时代”结束 大学成了僵
化保守落后的机构 洪堡 纽曼
编辑ppt
27
3.20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编辑ppt
7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 学”之外。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 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路等冷冰冰的建筑 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聚地,而是人、思想、 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 代表。
编辑ppt
8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 有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 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 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之所在,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
编辑ppt
1
大学精神文化的涵义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编辑ppt
2
一、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 也。”何为“业”,“我们所有一切身心活动,都是一刹 那一刹那的飞奔过去,随起随灭,毫不保留。但是每活动 一次,他的魂影便永远留在宇宙间,不能磨灭。就像一个 宜兴茶壶,多泡一次茶,那壶的内容便生一次变化。茶吃 完了,茶叶倒去了,洗得干干净净,表面上看起来什么也 没有;然而茶的“精”渍在壶内,第二次再泡新茶,前次渍 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能令茶叶更好。茶之随泡随倒随 洗,便是活动的起灭;渍下的茶精便是业。茶精是日渍日多, 永远不会消失的,除非将壶打碎。这叫做业力不灭的公例。 在这种不灭的业力里头,有一部分我们叫做‘文化’。”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2007-05-29杨志钢思想力“原点”大学文化和精神的再次被重新提起,其实是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回归。

这既是培养合格、健全的人才的需要,更是实现大学的文化功能,即培育文化品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推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精神再次被重新提起,其实是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回归。

这既是培养合格、健全的人才的需要,更是实现大学的文化功能,即培育文化品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推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发展的需要。

因而,开展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精神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对高校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学文化什么是大学文化呢?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若依据对文化的一般理解进行诠释,大学文化即大学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大学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大学文化是指相对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它包括学校舆论风气、人际关系、大学环境等。

广义的大学文化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

这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是社会其他领域所没有的,是一所高校所以为高校、并为社会所景仰的根本所在。

人们把它称为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有一些基本的内核——如“兼容并蓄与学术独立”、“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保持张力与典范意义”诸方面。

“兼容并蓄与学术独立”主要是指为大学主体的校方之气象风范,及其对内对外的态度方略。

所谓“兼容并蓄”者源自蔡元培所提倡的办学方针:“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主义”,强调大学应“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学术独立”则要求摆脱外界试图干预、控制大学的任何力量,保持大学的“独立性”和“尊严”。

“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常被视为大学精神的根本。

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由科学而达至修养”,即学习的最高目的是达至修养的境界,其手段则是对科学的追寻和探索。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来源:哈工大报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凝聚,是大学的旗帜与品牌,它是大学文化主体长期实践,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高度成熟并为大学成员一致认同的深层次的主体文化。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逐步凝练成学校独有的风格、气质与传统,成为一所大学的社会品格,鲁迅先生称之为“校格”。其建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对内能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气质、道德情感、行为模式的大学氛围,同时对外表现为大学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个性和魅力所在。精神文化虽无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那种直观可视的特点,然而由于它已经浸透和附着在校内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身上,从而使人无时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精神文化的建构,主要通过大学的使命、校风、校训及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
大学使命是大学精神形成的来源。所谓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什么样的发展定位,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形成什样的文化。有时它完全以大学组织的宗旨、目的和理想表现出来。任何大学不论其大小都应当有自己的使命,并在使命确定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学使命就是大学的文化使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和价值取向。校风作为体现校园精神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校风(包含学风和教风在内)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过,优良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育和实践。优秀的校风是学校的文化内核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创新大学文化建设

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创新大学文化建设
作者简 介 : 高延磊 ( 9 8 ) 男. 宁沈 阳人 , 1 7一 , 辽 学士 , 助教 , 阳广播 电视 大 学学生处 干事 , 沈 主要从 事马 克思主 义理 论与 思想政 治教 育 问题 研 究。 【 要】 大学精 神” 在大 学的发展 过程 中, 期积淀 而成 的稳定 的共 同的迪 求 摘 “ 是 长 理想 和信念 , 为大学人 所认 同的价值观 , 大学 自身存在 和 发展 是 是 中形成 的具有独 特气质 的精神 形式和 文 明成果 , 大学 文化 的核 心 , 是 是大 学的灵魂 所在 。大 学文化 的精 华培 育 了大学 精神 , 学精 神又促 进 了大 学优 大 秀 文化 的发展 . 二者 相辅相成 , 相互促进 。 【 键词】 关 大学精神 I 大学文化 } 新 创 【 中圈分 类号] 6 2 G 4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编号】 O 9 0 1 2 1 )3 O 1 2 文 1 0 —5 7 ( 0 2 O 一O 0 一O
21 0 2年 3月( 旬刊 ) 下
I N1 9 5 1 C — 4 / S 0— 0 N1 46 I S 0 7 1 1

耐 州
以“ 学 精 神 ’ 引领 , 新 大 学 文 化 建 设 大 ’ 为 创
高延 磊 ( 阳广 播 电视 大 学 辽 宁 沈 阳 10 0 ) 沈 1 0 3
没有受 到大学人 文精神 熏 陶, 之成 为 自身 血 肉的一 部 分 , 化其气 出特色 、 出水 平 , 使 变 办 切实使 高校成 为培养社 会主义建 设者 和接班人 的 阵地 , 质 的学生 , 不是 真正 的大学生 。没有 其独 特 精神 追求 的 大学 , 不 是一 座 是 我国高 校乃至 我们党 和政府 面临的重 大现实课 题 。 也 真正 意义上 的大学 。真正 的大学应 该 充满 着对 人 的价值 与 意义 的 理解 与 2 3 缺乏 对学生 独立人 格的培 养 。爱 因斯 坦指 出 :人要 藉着教 育 得 . “ 尊崇 , 能够 使置 身于其 间的每个 人感 受到充满 内心 的庄严感 和被净 化 了的 到对事物 乃至对人 生价 值的了解 与感觉 , 人必 须对从属 于道德 性质 的美 和 自我超 越感 。 受到 自主的尊严 , 受到独 特存在 的价值 , 受到心 灵成 长 善 有亲切 的感觉 , 感 感 感 对人 类 的各 种动 机 , 各种 期望 , 各种 痛苦 有 了解 , 能 和 才 的愉悦 , 这里 , 在 师生 都不知 不觉地 发生着 一种变 化 , 它们永远 地改 变一 个 别 的个人 和社会有 合适 的关系 。 ] 体现 了大学 教 育对 人格 塑造 引导 的 2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文题目: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
化和大学精神的理解
论文小组组长闵雄学号 10120129
论文小组成员杨凤学号 10120145
刘林学号 10120127
饶名祯学号 10120133
余英明学号 10120151
张泽奇学号 10120155
周平学号 10120159
院别、班级生命科学学院10级(1)班
指导教师贾凌昌
2013年 6 月4日
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化和大学
精神的理解
内容摘要: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自由”,就是大学的内在超越,就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

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全球一体,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竞和并存而共荣,统一在唯一宇宙之下的共产主义。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先进文化社会
引言
一言以蔽之,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的方向。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融进先进文化,即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全面应时代要求,在各方面与时俱进,大学生要学习先进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要养成先进的思想道德,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这种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辅相成,这种大学精神成为大学里人人都有的精神,共同创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共同建设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正文:
大学是人类精神资源的传递和创造的最佳学堂,是一个聚集了智慧的学者,对世界进行不断的研究、解剖的理想场所;而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
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
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

大学用人文精神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中坚,引领社会前进。

大学文化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

我们习惯于用“校园文化”这个说法,而今天,专家、学者、媒体和官方文件,都逐渐用“大学文化”这个说法去取代它了。

一般而言,大学文化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大学文化主要指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办学的理念。

广义的大学文化包括制度、行为、环境等。

这里所说的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领域。

大学精神文化,即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大学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师生的行为规范等;大学环境主要体现为物质层面的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纪念性标志等。

在人与人之间,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教风。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文化陶冶人地情操、愉悦人的心情,使大学人获得精神的满足、思想上的升华。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发展,就等于没有精神的家园。

同样的,一个大学没有大学文化,也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有了大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大学人”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钻研,做学术,举办各色各样的活动,竞赛,发展,创新,长久下来形成了一种理念和价值追求,这就是无形之中的大学精神内在。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理念的具体化.大学理
念的延伸和深化。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

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冷冰冰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

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之于大学正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

2、大学需要自由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信念,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根基,这一根基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自由”,就是大学的内在超越,就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

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觉的学术精神。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应有的品位是“真正培养出一些智慧的人才,培养出一些有骨气、有广博知识,同时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的地方。

科研在大学生活中占据着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