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基础知识参考资料
1、唐诗宋词总脉络及诗词基本知识

晚唐诗歌
晚唐:退潮期 杜牧:怀古咏史诗 贾岛、姚合:苦吟诗人 李商隐:凄艳、幽美与朦胧 温庭筠、韩偓: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陆龟蒙、皮日休:隐士情怀、淡泊诗风 郑谷、韦庄:乱离诗 罗隐:讽世诗
宋诗
西昆体:注重用典,堆砌辞藻 欧阳修、梅尧臣 苏轼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江湖诗派 其他
唐宋诗词欣赏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周录祥 副教授 663954, 663954,zziheng@
考核办法
考勤(20分),不定期点名4次,每次5 考勤(20分),不定期点名4次,每次5分。 课堂发言(40分),诗词赏析(前次课布置内容, 课堂发言(40分),诗词赏析(前次课布置内容, 各班协调安排次序),另随机点人补充,每次课4 各班协调安排次序),另随机点人补充,每次课4 -5首,每首一刻钟左右。 课程作业(40分) 课程作业(40分) 1、历代咏潮州诗词研究与赏析 要求:2千至3 要求:2千至3千字左右。可宏观论述,可分段研 究,可单篇赏析。 2、自己写一首诗,或填一首词,并附赏析。
注重版本
李白《静夜思》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所谓“原版” 静夜思》 所谓“原版”《静夜思》 床前看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作望)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宋诗区别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 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 宋诗之美在气骨,帮瘦劲。 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 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 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知识如同无尽的海洋
涌动着无尽的智慧
让人们从中受益匪浅
知识点一:历史的长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
古代文明如同闪耀的星辰
希腊罗马、中国古代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二:科学的探索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让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
知识点三:文学的魅力
文学如同一座座永不倒塌的城堡
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
让人们感悟人生的深刻意义
感受到人类情感的激荡
知识点四:艺术的魔力
艺术如同一片片绚烂的彩虹
达芬奇的画作、莫扎特的音乐
让人们陶醉于艺术的魅力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知识点五:社会的变迁
社会的变迁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
知识点六: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进步如同一次次飞跃
科技创新、文明传承
让人类不断超越自我
实现了一个个伟大的梦想
知识点七: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交融如同一缕缕清风
东西方文化、古今传统
让人们跨越时空的界限
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知识的海洋中
人们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境界
让我们珍惜知识的宝库
用心去感悟
用力去拥抱
让知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愿知识的光芒
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让我们与知识同行
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基础知识在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
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
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
一般情况下我们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为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是不讲究音调格律的。
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简之,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
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体”。
“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我们把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称为近体诗,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
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格律诗称为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
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古代诗歌四首中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呢?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 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
3.掌握现代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主要作品:《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繁:fán(繁星、繁密、繁多)漫:màn(漫谈、漫长、漫不经心)灭:miè(消灭、灭亡、自生自灭)藤:téng(紫藤、葡萄藤、顺藤摸瓜)萝:luó(藤萝、萝卜、菠萝)膝:xī(膝盖、护膝、促膝长谈)涛:tāo(波涛、浪涛、波涛汹涌)躲:duǒ(躲闪、躲让、东躲西藏)四、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五、反义词漫灭——长存六、理解词语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
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紫藤的通称。
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七、句子解析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永不漫灭”指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意思,因为这些事对“我”来说很重要,而且值得回味,“我”现在作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相处的甜蜜回忆。
2.大海啊!哪一颗星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前两个反问句分别说明星星有光、花有香味,这都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
第三个反问句说明“我”的思潮里有大海波涛的清响,和星星有光、花有香味一样正常。
表达了“我”对大海的热爱和依恋。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师说》诗歌鉴赏参考资料(诗歌表达技巧部分)

赏析: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潘阆曾寓居钱塘(杭州),宋真宗时,潘阆起复为官,后来没有再回杭州。他“长忆”而唱《酒泉子》,当是这时期的词作。
这两首七绝,每首都有其独立意义和艺术上的特色。但篇章前后的安排,却又显然有总体的考虑,次序绝对不能颠倒。既富于变化又周密严谨,于此也可窥见诗人的匠心。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山亭柳·赠歌者
《山亭柳·赠歌者》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赠人之作,词的上片通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抒发词人对她的无限同情。全词通过一个歌者年老色衰遭遗弃的悲惨命运,道出封建社会千千万万被玩弄、遭遗弃的歌女艺妓的共同心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且迂回地表达自己遭贬谪外放激动的不平的心情,格调激越悲凉,别具一格。晏殊(991—1055),宋代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亦工诗善文。其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协和。有《珠玉词》。
艾青诗选知识点考点归纳

艾青诗选知识点考点归纳一、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独特,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诗歌主题1、爱国主义艾青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在他的笔下,祖国的山河、土地、人民都成为了他深情歌颂的对象。
2、土地的赞歌他描绘土地的广袤与贫瘠,表达对土地的眷恋和对农民命运的同情,反映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希望。
3、光明的追求艾青始终坚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他的诗中充满了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劳动人民的颂歌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坚韧,展现他们在艰苦生活中的不屈精神。
三、艺术特色1、独特的意象艾青诗歌中常出现“土地”“太阳”“光明”“火把”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散文化的语言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不刻意追求韵律和节奏,但却具有内在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能够很好地表达情感。
3、深沉的情感诗歌情感真挚深沉,饱含着诗人对祖国、人民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4、鲜明的色调善于运用色彩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灰暗”“金黄”等色调,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四、代表诗作1、《大堰河——我的保姆》主题:通过对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
艺术手法:运用了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我爱这土地》主题: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艺术手法:采用象征手法,“土地”象征祖国,“暴风雨”象征侵略者,“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参考资料

《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复习参考资料1.《大风歌》的作者是()。
(刘邦)2.《安世房中歌》的作者是()。
(房山夫人)3.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歌颂项羽诗的作者是()。
(李清照)4. “虞兮虞兮奈若何”诗句中的“虞”的意思是()。
(虞姬)5.张衡的(《》)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形成的七言诗。
(《四愁诗》)6.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赠妇诗》)7.张衡的(《》)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
(《同声歌》)8.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咏史》,其内容是汉时缇萦救父的事。
(班固)9.东汉郑玄的(《》)追述诗歌的起源,从政治的角度对诗歌的发展作了较细致的描述。
(《诗谱序》)10.乐府诗(《》)叙述八十高龄的退役老兵返回荒芜家园的情景,其中有中途和乡人的对话,回家后烧饭作羹,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三个场面。
(《十五从军征》)11.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诗。
(五言)12.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郭茂倩)13.鲍照的代表作为(《》)十八首。
(拟行路难)14.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的是(),他与颜延之并称为“颜谢”。
(谢灵运)15.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二十七首,直承阮籍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拟咏怀》)16.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生名较著者有温子升,邢邵,()号称北地三才。
(魏收)17.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
(永明体)18.蔡琰的(《》)重点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
(《悲愤诗》)19.陶渊明的作品在生前流传不广,梁代的()加以搜集整理,编了《陶渊明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基础知识二、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均“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他们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
作品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和骆宾王〈在狱咏蝉》等。
2“韩、柳”: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并称。
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倡导复古。
其理论核心是“文以明道”,极力突出文章的教化作用。
他们还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博采前人遗产,并强调为文贵在创新,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3“韩孟”:指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
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韩孟诗派”,他们主张:1)“不平则鸣”,即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特别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4“诗圣”: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
终生都怀着经世报国的儒家思想,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其诗歌创作和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小李杜”: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并称。
后人这样称呼是为了区别盛唐的“李(白)和杜(甫)”,李商隐和杜牧在当时诗名相当但风格并不一致。
杜牧诗雄姿英发,李商隐诗深情绵邈。
6新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的,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中唐时期白居易和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1)“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7江西诗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8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他们模仿李商隐,追求辞藻华丽,声韵和谐,对偶工整,但内容空虚,多是一些唱和之作,在北宋初期影响很大。
9四灵诗派:“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他们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合称“四灵”。
其诗作多描写清邃幽静的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
但由于过分注重炼字琢句,“四灵”的多数五律虽有较精警的句子,而全篇意境却不够完整。
10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创作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时人号为“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是写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语言平易浅近,想象奇特、充满奇思妙想。
三、简答题:1、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复归风雅,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他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2、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
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3、柳永对词创作的主要贡献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充分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4、周邦彦词创作的主要特点(1)回环反复,欲吐还吞的抒发。
(2)时空安排特征: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3)化用前人语,浑然天成。
(4)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因符合南宋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审美趣味,受到广泛的遵从和效法。
5、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大致可以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热情明快,清丽缠绵,质朴纯真,精巧玲珑,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作品清新中略带淡淡的哀愁;后期因为战乱,颠沛流离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词作多悲凉凄苦,意境开阔,婉约中又添豪迈奔放,既有个人的身世之感,又有家国之恨,感情沉郁,蕴含了深广的社会意义。
6、陆游诗歌的主要内容及风格陆游诗歌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主要有1)爱国主题的诗歌,自抒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
2)对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3)爱情诗,表达对前妻唐婉的怀念。
陆游诗的艺术成就:1)沉郁顿挫,雄奇奔放。
陆游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倾泻在诗中,常借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
丰富多彩的纪梦诗,构成了陆诗飘逸奔放的特点。
然而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无法摆脱的重负,所以陆游的诗风又有沉郁悲凉的一面。
陆诗的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2)清新婉丽。
悲愤的情绪出之以清丽流转的字句,情致深婉,颇有唐人绝句意境回归的迹象。
7、唐传奇主要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主要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
二、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主要作品有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陈玄祐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
三、晚唐时代传奇由盛转衰,主要作品有袁郊的《红线》、裴铏的《聂隐娘》、薛用弱的《贾人妻》、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8、盛唐边塞诗的主要特点: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特点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论述题1、初唐诗歌为盛唐诗歌繁荣做了那些准备?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
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一、在声律的技巧方面,促进了律诗的形成。
各种律诗体式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
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二、陈子昂对风骨的提倡,为唐诗开拓健康地发展道路,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为盛唐诗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主要成就: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3、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1)具有强烈社会现实意义的“诗史”,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写民生疾苦,具有既写实又传神的创作方法、谨严的风格与深厚的文字功力,一针见血地揭露统治者的本质。
2)杜诗形式上不拘一格,各体兼备,五言古诗与七言律诗成就尤为突出。
杜诗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其主要特色。
3)杜甫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引上自觉阶段。
其诗影响深远,后世许多诗家都奉杜诗为楷模。
4)诗人伟大崇高人格的鲜明表现:无论穷达总是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直面现实,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李白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1)李白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3)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跳跃性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和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二者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5)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5苏轼对词创作的贡献:苏诗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