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分析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
原始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勘探、研究及实验所产生的各种记录、数据和样品等材料,包括地质调查、勘探、钻探、采样、测量等方面的原始数据和记录资料。
为了保证这些重要的原始地质资料能够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需要对其进行立卷归档。
一、立卷
立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原始地质资料整理成册,并进行编号。
每一个卷中应包含相应的文件和数据,同时需要注明文件名称、日期以及编号等信息。
二、归档
归档是指将已经整理好的卷按照一定的规则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以便于后续查阅和利用。
在归档过程中需要注明卷号、存放位置以及存放时间等信息。
三、规则
1. 立卷规则
(1)每个卷应当具有唯一的编号,并且编号应当与文件名称相关联。
(2)每个卷中应当包含同一类别或同一时间段内相关联的文件和数据。
(3)每个文件都需要进行标注,包括文件名称、日期以及编码等信息。
同时需要对文件进行分类,方便后续查阅。
2. 归档规则
(1)每个卷都需要进行标注,包括卷号、存放位置以及存放时间等信息。
(2)根据不同的存储要求,可以将卷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行归档。
例如,可以将地质勘探资料和地质研究资料分开归档。
(3)在进行归档时需要注意保护原始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对于一些特殊的文件或数据需要进行密封保存。
总之,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是保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标准,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重要资料。
地质资料档案整理方法

地质资料档案整理⽅法原本档案归档整理⼀、原始资料的书写编报要求1、要按DA/T41-2008《原始地质资料⽴卷归档规则》分类执⾏。
建⽴地质档案登记簿(明细帐)。
纸质档案与电⼦⽂件⼀⼀对应(除外野外⼿⼯记录)。
2、每册档案必要时要有对应⽬录。
(野外编号、统⼀编号、位置)。
3、野外记录使⽤2H铅笔,对野外各种卡⽚记录等中的各种素描图、观测点号、样品号、标本号、照⽚编号、地层代号、地层产状、厚度、长度、⾯积、体积、座标等重要数据均应着墨。
相关记载要与本地质点相符。
室内整理成册时按统⼀编号顺序装订。
4、⽂字记录、图⾯、数字计算、图件均应字迹和线划⼯整、醒⽬、清晰美观;5、野外⼿图(⼀般是标准地形图):圈出⼯作区范围,编号应为野外编号。
标注好井点、取样点、观测点、抽⽔井、回灌井、剖⾯等相关⼯作内容。
要有图例。
野外⼿图是你野外⼯作的全⾯体现。
6、实际材料图:是室内整理的野外⼿图的美化版,⽐例尺⼀般较野外⼿图⼩,与其他附图基本⼀致。
可以汇交出版。
要求:编号必须是统⼀编号,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图例按⽔⽂地质规范,或是约定成俗⼤家能认可,不允许随意编图例。
7、每个项⽬必须有⾃检卡⽚。
必须按⼯作设计及批复完成⼯作量。
因为审查项⽬是时各项都有打分标准的。
⼆、参考资料整理1、参考资料是我队技术资料的⼀⼤⽀柱,是我队长远发展的技术资源储备,⾝为我队职⼯应为长远及⼤局着想,不要把⼯作中收集到的资料长期据为⼰有,⾃⼰不⽤别⼈也不能看。
长期以来忘记或丢失,造成损失或重复收集。
2、对于收集来的各类地质资料,被我原本档案利⽤的,可以归⼊原本档案,不能划⼊原本档案的,⼀律归⼊参考资料。
建⽴参考档案⽬录。
3、收集资料⼀般都与⼯作项⽬相关,注意分门别类做好登记。
对于断章取义的零星分散资料⼀定做好注解,注明名称、位置、出处等相关内容,使其有利⽤价值。
不要看似有⽤弃之可惜,因为不知道是那个区域的资料。
4、按区域、性质、类别等规律及顺序排列。
地质档案原本立卷归档的具体办法

地质档案原本立卷归档的具体办法(1964年3月25日地质部[64]地资字第2号通知颁发)为了统一地质档案原本立卷归档的基本方法,现根据“地质队地质档案暂行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特制定本具体办法。
这个具体办法中包括地质档案原本的分类、编号与编目立账、技术参考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范围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地质档案原本的分类原始资料与有关的技术文件内容庞杂多样,需要按其自然形成规律与内在联系,分门别类,突出主体立卷归档,以保证地质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现将区测、普查勘探、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四个专业立卷归档的分类列下:㈠区测区测方面的地质档案原本分为下列七类:第一类:出版底图,说明书底稿,区测报告的底稿、底图(代字:底)。
包括图幅说明书底稿,地质图、矿产图的出版原图(铝版),缩地形底图的铝版,区测报告的底稿、底图。
第二类:地形资料(代字:测)。
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底图(水系图)、航空照片以及水系图和地形底图缩编的技术资料。
第三类:地质测量资料(代字:观)。
包括野外记录本,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本(剖面图、文字表格记录),野外地质图,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槽、井、坑、钻探地质编录,各种标本、化石登记本,岩矿鉴定表和化石鉴定表,水文地质观测记录。
第四类:矿区普查资料(代字:矿)。
包括区域性重砂、金属量测量、水化学、化学取样登记本,矿产图及矿产登记卡片,矿点检查的采样记录,地质矿产图件、记录本,矿点检查报告底稿,探矿工程(槽、井、坑、钻)的地质编录和图件,各项化验资料,放射性测量的记录本,异常检查报告和图件,其他物、化探资料(航空磁测、地面磁测,重力或其他资料等)。
第五类:有关技术文件(代字:文)。
包括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技术指示文件、重要技术措施、技术总结等。
第六类:技术设计书复制本(代字:设)。
第七类:专题科研成果资料(代字:研)。
㈡普查勘探普查勘探(包括区域普查找矿)档案原本分为下列十类:第一类报告的底稿、底图(代字:底)。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归档作者:蔡智慧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4期摘要:原始地质资料是国家投入巨大资金和地质工作者辛勤付出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做好原始地质资料归档工作是实现地质资料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文章介绍了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的范围和类别,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原始地质资料收集难问题及立卷归档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加强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的建议。
关键词:原始地质资料;收集;归档原始地质资料顾名思义即地质工作中产生的最初始的地质科技文件材料,承载着地质工作者通过汗水和劳动获得的珍贵地质信息。
我国地质工作中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获得的,主要由各地勘单位保管。
2008年,国家档案局颁布的行业标准《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给出准确而详尽的定义:原始地质资料是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及地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文件、申报奖励材料等。
随着《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的出台及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近年,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贯彻落实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和目录信息部分,进一步加强了各地勘单位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原始地质资料是国家投入巨大资金和地质工作者辛勤的付出获得的珍贵档案,是项目工作中编制最终成果地质资料的凭借,是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基础信息,可被反复利用、挖掘从而避免重复的地质工作。
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前提在于抓好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质资料的利用和社会化共享。
结合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
1.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的范围和类别从一个项目筹划立项开始直至任务书下达,从开展野外工作到报告送审、申报奖励,期间环环相扣、源源不断地会产生繁杂的科技文件材料,哪些是应归档的?又该怎样收集?通常,项目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将野外工作草图,野外观察记录,钻探(坑探、槽探)记录班报表,采样化验单据报告,阶段性总结及成果报告等资料收集归档,而忽略了应归档的项目技术管理类文件,包括前期的矿权相关文件,立项材料,设计书及其批复意见,项目任务书、野外验收及报告评审意见,实物资料清单及后续的申报奖励材料等,无法完全实现一个地质项目原始资料归档的齐全、连贯、系统。
原始地质资料整理需要注意的细节讲解

立卷归档基本要求:一、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要齐全成套,每件内容要素构成应完整并符合地质工作规范要求,责任签署完备,应反映一项地质工作的全过程。
二、纸质文件要求:1、报告正文、附件的幅面:A4幅;附图和附表幅面可为A4、A3幅面纸;图件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责任栏(图签)朝外。
不宜折叠的图件应平放或卷放,并可加图袋(筒)等档案装具。
2、成册(本)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有封面、扉页、目录页及页码等,扉页应包含题名、责任人及完成时间等。
装订不应使用易锈蚀及易老化的材料。
单册厚度一般不宜超过20mm。
3、图件右下角应有图签,包括题名、图号、顺序号、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多拼的图件,在最后一张图的右下角应有图签,其余各张图可仅附图名、图号及顺序号;顺序号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4、野外记录应使用适于野外记录并利于长期保存的书写材料。
对点号、岩层产状、地层代号、厚度、长度、面积、体积、坐标等重要数据,重要地质现象素描图及其他主要图件均应着墨。
5、原始地质资料应选用利于长期保存的优质载体(纸张、胶片等)。
字迹材料要着墨牢固,不应使用圆珠笔、彩色笔等易褪笔迹的材料书写。
要求书写工整,符号清晰,着色符合规范标准。
6、每一件原始地质资料应在右上角加盖档号章,图件在责任栏(图签)附近加盖档号章。
三、电子文件要求1、每一项地质工作的电子文档以一个独立的子目录(一级子目录)置于根目录下,子目录名即为该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档案的案卷号,该份电子文档的所有电子文件均置于此子目录下。
2、在一级子目录下按卷内类别建立二级子目录,分别用于直接存放该份电子文档相应类别所有的电子文件,二级子目录名为案卷号+类别代号;上图表示:333档电子档共有底类、测类和观类三种类型,其中底类有4册,底中的第4件中存有一个系统库。
3、同一案卷(或类目)的数据应存储在一张光盘内。
若一张光盘空间不够,可存储在多张光盘上。
4、归档的电子文件的载体应无划痕、斑点、霉变、变形等损伤,应能在通用读取设备上正确读取且不携带病毒。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

(3) 合作开展的地质工作,由主要承担方负责 该地质工作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协作方应 将需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送交归档责任方归档, 以保持其完整性。
16
9. 立卷归档要求
19
9. 立卷归档要求
(3) 图件的右下角应有图签,图签内容包括题 名、图号、顺序号、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4) 立卷归档的照片应有文字说明,每张底片 的编号要与照片一致。
(5)野外记录应使用适于野外记录并利于长期保 存的书写材料。对点号、岩层产状、地层代号、 厚度、长度、面积、体积、坐标等重要数据,重 要地质现象素描图及其他主要图件均应着墨。
21
9. 立卷归档要求
③ 如果二级子目录下需建三级子目录,在二级子 目录下应按照每一文件一个子目录的原则再建立 若干个三级子目录,每一个子目录的名字与该件 所对应的档号相同,它们将分别用于存放该文件 及其运行时所必须的相关文件(如系统库、字库 等)。如果各件电子文件(图件)使用相同的系 统库、字库,则可以将这些相关文件以一个独立 文件夹的形式直接放在该子目录下,但此时应在 电子文件使用说明书中给予说明;
(4)归档的电子文件的载体应无划痕、斑点、霉 变、变形等损伤,应能在通用读取设备上正确读 取且不携带病毒。
(5)电子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应齐全、完整、准确。 电子文件一般不加密,如果加密,应将密钥同时 归档。电子文件不宜压缩存储。
23
9. 立卷归档要求
(6) 电子文件格式应采用通用标准格式:文字 部分采用Word格式 ,插图、插照的文件格式为 gif 、JEPG 、tiff ;附表采用Word 、Excel 格式; 附图通常采用MAPGIS或项目规定的软件制作。
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

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一、术语和定义(一)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
指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科技文件材料。
(二)勘探与开发实物地质资料。
指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心、岩屑,测试样品,各类标本,光片、薄片等实物。
(三)勘探与开发地质档案。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归档保存的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四)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电子文件。
指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工作中,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的文件。
(五)勘探与开发地质电子档案。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归档保存的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电子文件。
(六)项目。
指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科研课题或子课题、生产任务或工程等某一项具有特定内容的工作。
二、归档范围与分类(一)归档范围。
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地质资料,均属归档范围。
(二)分类。
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地质资料,根据其内容性质、形式特征和内在联系分为八类,分别由八个类别代字或代号表示。
归档类目见附录A。
1. 综合类(代字/代号:综/01)包括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关的,具宏观性、综合性的科技文件材料和其他难以归入代号02-08类中的文件材料。
2. 测绘类(代字/代号:测/02)包括地形、地理测量、地质测量及导航、定位等测绘成果报告,原始记录、数据处理资料、成果图件,合同书、评审意见书等有关管理性文件。
3. 地质勘探类(代字/代号:地/03)包括地质勘探各阶段地质工作中所形成的勘探报告、评价报告和储量报告等成果报告,野外地质观测资料,样品分析、鉴定成果资料,综合性成果资料,合同书、评审意见书等有关管理性文件。
4. 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探类(代字/代号:物/04)包括地震、重力、磁法、电法、遥感等地球物理勘探与酸解烃、吸附丝、蚀变碳酸盐等地球化学勘探所形成的成果报告,野外原始记录,仪器观测记录,样品分析、鉴定成果资料;资料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等综合性成果资料及其数据体,合同书、评审意见书等有关管理性文件。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4—10—01实施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
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
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
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