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第十章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一个国家的民族抗体越小,也就是他们中间不同声音越少,制衡强权的力量越弱,这个国家就越是容易腐朽败落,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就越是贪官肆虐效率低下;现实地看,也就越是适宜专制统治。而从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结构看,当最高立法和行政权完全集中在一个人、一个集团或一个党手中时,使全体国民陷入难于自拔的弱势地位,实行专制统治的条件就已经具备,民主和自由在这个国家将无以生存。

第一节权力诱人堕落

人性所追求的物欲、情欲,如果没有阻障,或者阻碍很小,不断的诱惑就会使你忍不住弃旧择新,不断地上档攀升,日愈精愈求精,多多益善──绝大多数掌过权做过官的人都知道,他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较之普通人有利得多的地位:支配物流和分配权益的公共权力,只要善于利用,原来是如此地充满诱惑,利益多多──而在没有自由舆论的环境中,人民都是些瞎子、聋子和懦子,整个社会到处有幕霭黑障掩护,官员们七情六欲超现实发挥的胆子都会一天天大起来;在权力终身制的协助下,几乎是身不由己地要走上那变质、学坏,从突破基本道德底线到蜕变成无赖和魔鬼的难归路。

知道人身自由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性,也并非不了解普遍的劳动积极性才是生产率发展的根本;明摆着市场经济压倒性的优势,民主政治对社会发展的长远绩效;可是为什么不允许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起码可以逐渐引进,虚心学习,再加以改进好了。为什么不

想承认落后,偏要回避效率最佳的私有制,去畸形化地搞些五花八门的所有制;又要劳命政府,去成天价为人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瞎操心,千方百计阻挠拖延,就是不许可人民间接参预管理国家,也就是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如果经济实现各尽所能的市场化,让作为上帝的消费者来决定各种价值物的兴衰存弃,政治上走向民主化,由作为法定主权者的人民来选择管理国家事物的公仆人选的话,那些没有劳动技能,缺少人格和道德魄力,已经蜕化落伍的,大量养尊处优的国家官僚们就不可能再受到媚眼云集的优待,他们倚仗各种奸巧计谋或借助于血缘关系获得的运用自如的权力,拥有的尊贵地位,所有享用自若的特权,通通这些,都将随着权力的失去而不复存在。这一点他们心中十分清楚。所以自古以来,能够拥有和长期把持住权力的人,都是竭力反对人身自由,反对政务透明和公开竞争,反对经济市场化,特别是反对政治民主化的。他们总能够牵强附会罗列硬举出无数市场经济的缺陷,还有那可怕的“放任之弊”,夸大其词地坚持认为,就是旧有现存的模式绝佳最优,任何改篡都必定会招致经济混乱和政治动荡,引起天下大乱,使敌人高兴人民遭殃。即便是迫不得已的变革修改,也必须在“符合国情(其实是限制在他们所能够掌握的、对其特权不构成威胁的范围)”的条件下循序推出,在保留“优良传统(敬重权威和无条件任劳任怨)”的前提下按部就班进行。

合理的竞争机制之所以很难在专制体制下生存,因为它迟早要触及到统治者最为忌讳、也最为敏感的痛痒之处──权力的合法性。专

制主义者们拼命反对公开的权力竞争,排斥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虽然他们并不反对诸如对财务、一般性行政权力的监制和约束)制止对公共权力合法性的讨论,反对政治民主化,这些行为本身就表明,他们已经将公共权力据为个人和集团所有,也从反面昭示了所拥有国家权力的不合理性和非法性。因为合理的权力不但容许,而且绝对需要由人民这个权力的委托者予以授权和经常进行检讨批评,合理的权力始终是临时的、非永久性的,它的是否被接受和拥护,完全视其是否合法,还有它的表现而定。只有不合理的权力才是永久性地由一方统治另一方,并且以专制为特征,以恐怖作为基础;这种权力不但不需要批评,而且常常以严厉的刑罚来威胁和禁止对它的质疑。

至此,天真的贫民大众们应该明白的是:所有人性中自私、怠惰、嫉妒、势利、贪婪一类特点,在凡是具有一定个人进取能力的人身上,并不存在有、无、大、小的问题,只存在个环境允许、鼓励、引诱和迫使其表露出多少的问题。人类的许多弱点和缺陷,视所处环境的制约力而定,从隐形待发到深植骨底,从收敛无踪到露骨放纵;失去有效的制约监督,人的胆子就会随着经验的累集或权力的越愈集中而迅速增大,自然而然地蜕化往随性任欲的邪恶方向。以权力来奴役大众,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私利,就是这种邪恶的主要表现。人性生来追求的就是声名、权威和享乐自在,无监督没制约的环境,就是在为腐败堕落制造便利的、唾手可得的声名荣誉和神仙似的享乐自在。有如荒僻无人或是周围尽皆屏障的掩护之下,人的胆子就会陡然间放开,其行为就会随性就欲无所顾忌起来样,失去监督的权力,面对公共财富,

正象幽暗的房间里独对不会反抗的漂亮异性,怎能不砰然心跳,越轨冲动。是的,没有公开无情的全民监督,丢人现眼身败名裂的风险极小,人性中恶的一面在权力身上膨胀之外,善的一面还会萎缩、并逐渐消失;团体、政党、组织就都无法克制自己许多危害公共的荒唐行为,千方百计掩饰和拒绝改正错误,然后不知不觉间自我腐败,完全是在不经意间走向本来可能并不愿意的“腐朽”和"堕落"。

这就是人性,就是只要具备条件,任何人都会犯他自己本来所厌斥的错误的原因。人类过去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失去了基本的监督制约,那些原本可亲可敬的民族英雄,一个个被宠贯成了历史的罪人,即使是所谓“大救星”,不偏不倚功高盖世的伟人圣贤,后来也大多蜕堕成人民的敌人,被宠纵为作恶多端的流氓无赖和独裁暴君,决非偶然。

第二节自我约束不可靠

靠统治者的人格,执政党的道德自律来实现国家民主化,当然最好不过,节约钱财外,省心又简事。但那样的事情欠可靠,根本不现实。因为根据人性定律,在失去公开竞争和有效制约的国家社会中,如果我们试图将精心挑选而来的政府官员,都当作正人君子,并用法的力量对其权威无条件加以维护的话,结果可能只会有百分之个位数的人勉强成为正人君子,其余的人,无论他们原初多么清廉高尚,功勋卓著,受过什么样高等级的教育,最终都会不知不觉慢慢蜕变成专横暴虐的君王,厚颜无耻的贪官污吏、寄生虫及无赖。

人类生产力和生存环境所遭受的阻滞和破坏,主要是人性中恶的

一面在统治阶级身上失却控制,得以扬眉伸张的结果。所以,人类需要监督,需要制约,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政治权力尤其需要监督和制约。或许天真及抱有其它目的的人会说,所谓“制约”,不就是个多多教育,加强法制观念,防止腐败的问题吗?只要加强道德修练式的伦理学习,多建立些督查机构严格监查,加强法制宣传,随时将出现的腐败现象铲灭革除,不就可以啦!如果事情果真如此简单,真能够通过后天教育,通过自我伦理修练净化人欲心性,单纯通过法律规章约束住权力,世界恐怕早已经不是今天的样子。那样的话,奴隶制社会的寿命绝不会那么长,封建制度也许就只是人类史中不值一提的小段插曲。况且,在许多专制型国家的近现代历史中,无数先知们早已经明白权力需要制约这一点,也未尝没有坚持努力,为之制定过详尽的法令、章规,直至舆论鼓噪,年岁月日念叨不懈,警钟声声世纪长鸣……这些可以说早已经是老生常谈,或者说不难做到。但是否产生效果了呢?应该说大多没有。问题十分明显:这些章规法律大多不过是放放空炮,赶一赶民权潮流的时髦而已。那么,为什么对权力的制约,总是世纪性地显得乏力,无奈,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呢?

在人类社会,宗教、天神对人的影响力远大于纯粹道德的教化。也就是说,现今人类从整体来看,依然是感情大于理智──他们的伦理教育结果,根本还达不到所吹嘘的境界。他们那点儿理智,向来就不是情感,更不是人性的对手。毕竟,人性与人类社会同生俱来,根深蒂固得与人的生命连为一体,断难分离。前叙定律中我们已经知道:人几乎是天性地不喜欢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左,反感别人与自己对立;

人惧怕被他人揭示缺陷、失误及现出丑陋,因此要千方百计掩盖和阻挠(如果仅只是根据的自我评判,每个人差不多都会是没有缺陷的天使)。真话一般不会动听,真相往往令人尴尬,所以人一般而言也是不爱听真话,不想了解、直至不愿看到于己不利的真相。为了显得一如既往,主见和勇武,人更有一种主要受私欲驱动的,歪曲事实和随意解释法律的本能,其一面之词永远是据理充分的。而且只要是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就总是试图以各种手法,排斥所不喜欢的人,打击报复敢于对立者,权势越大,受约束越少,这种现象就越突出。而环境及人文使然,人性的这些丑陋特点,最为集中表现在失去监督制约的党、组织和集团,直至堪称最具智慧的伦理导师、国家首脑身上。

受潮流影响,无孔不入的舆论冲击,今天的专制主义者们大多开始既对人民谦逊,又爱国际面子了,基本不会承认其权力是不受制约的。还要不时振振有词,罗列出大堆例子,告诉世人其手握的权力和民主国家一样,是经过人民授权并受到各种制约。但他们所说所做,哪里经得起推敲。在其国内各形各样的社会活动中,睁眼看好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执政党,他们的独断和专横、还有阴私图谋,经常使本来很严肃的事情走型变味,背离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宗旨。法律本身就是独裁者或执政党制定的,即使非常完备,也说明不了什么。就象庄园主制定的庄规样,如果不高兴,尽可以随意修改、定义和解释,反正没有自由舆论监督,是非好歹和对错皆由权力大地位高者来定。至于那些生存在一个意志之下,为国家而设的大大小小所谓的监督约束机构,与其说他们对政府,或是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互监督作用,

不如说只是创造出了更多腐败的温床和理由,在利益方面出现更多互利、互补的协调需求,然后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总而言之,对于国王所有、或是一党专政的国家来说,重大事物上的自监自督,就好比是寄希望于正值青壮的人们“坐怀不乱”,指望病患者们亲自操刀为自己做手术样,完全就是一厢情愿断难为的事。根据人性中“自私自利”、“掩丑扬俊”及“意志强加”等定律,在一个有相当利害关系的管理架构中,不可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制约。即:个人、团体、党派内部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更新,都靠不住,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此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任何个人、党派、集团,单靠自己品德的力量来自律和进行自我清廉,自我约束的机制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第三节反对党的必要性

民主是各党各派公开辩论之后的调和,亦即人们所说的多种力量抗衡、斗争之后的平衡,是由觉醒了的人们手中理智的权利运用加上必要的义务组成,并靠全体公民高度的政治觉醒来支持和完备。民主运动是政治权力的和平斗争,人们以理智方式对人性进行优化,也是制约上层建筑、平衡各种社会权利的过程。所有这些,决定了它的进行必须有起码一个以上反对党的参预,如此才谈得上公平和公正的竞赛。否则就不过是三流的儿戏而已。

社会不公是道德底线崩塌的罪魁祸首,滋生各种罪恶的根源。然而,人们要是从法律的制定,执法者的素质,官员的腐败,权力的干扰,公共制约的无效……等等各型各样不公正现象上仔细考量分析,就会发现归根结底,都会被联结到一条鲜明的主线上面:那就是政治

权力产生过程的不公正、不透明,国家最高权力的无序化竞争和党垄断。

权力总是固化在一个党、一个用严明纪律从上到下维系成团的一邦人手中,帝王的阴影、家长的幽灵就无时不笼罩在人们心头。这种国运情势下,顽强无畏的法官在它面前只能俯首,细致完备的法律只针对弱者,再完善的监督机制也只有认命和“服从大局”,所有原本用来约束人的法律和规章,最终都会在实践中合而为一,归结为对家长意志的遵从和维护。因为个人或党专制之下,政治权力可以左右的不只是重要的人事任命,全部法律法规的制定,而且是定义和解释权。这是任何其它权力所不能够比拟的。所以,政治权力竞争的不公开公正,是导致所有其它社会竞争不可能公平公正的根本原因,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平等。

团体也好,国家也罢,为求得公平和公正,运动员是你,裁判员就不应该是你,以及你的宗族同党、血缘亲戚、喽罗属下;立法由这个团体完成,执行法律就必须由与其没有利害关系的他人担纲。对国家机构强有力、可靠且有效的监督,只能是由其它政治法人,也就是完全不受执政党控制的人或集体来担当,由负有监察责任,利益常常与执政党相左,有一定排斥性对立性的在野党、反对派来承担。就是说,人性主导之下,面对社会利益盘根错节的惰性作用,“社会监督”这样的重任,只能由那些政治权力上想取而代彼的人,那些常常是怀着挑毛病找茬心态的爱“管闲事”、“挑毛病”者,见到不公就按奈不住怒火中烧的人,总而言之是些利益得失上无所顾忌的人,方才能够

担纲(这些人一般而言正是执政的统治者们所不喜欢和不愿意接受的)。唯有通过公开激烈的权力竞争而产生的无情的监督制约机制,才可能实现所谓“政治上的透明度”和“经济上的公开化”,实现所谓的公平和公正。让公民只要愿意,都可以了解到重大事务的决策过程,了解到整个上层建筑成天在干些什么,大量的税收,人民辛辛苦苦用于公益的劳动积累如何开销和分配──单纯由于君王庄主们的大度和开明而发表出来的统计数字和仲裁结果,即使明白真切正确无误,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现实中就是如此:在涉及法人事主们各种利益、利害关系的信息时,人们容易信服并肯接受的,只有无党无派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作为局外人的鉴别及定论。

社会生活当中,任何形式的垄断,迟早会导致腐败。行业的垄断导致行业腐败,政治权力的垄断导致上层建筑的腐败。民主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防止垄断:防止言论的垄断,防止权力的垄断,防止一个党独断专横把持朝政。可以这么说,政治上的反垄断,其实质就是反腐败;一个国家要想反腐败从根本上见成效,就必须首先反对政治权力的党派垄断。

斗取带来激奋,争论才能前进,所得来之不易,人们才会努力加以珍惜;也只有在面临生死考验或重大利益得失时,人们才会触动灵魂、大彻大悟。可能不无遗憾也没有其它办法的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就是非得要有一种易于被揭露,被窥见被指责的感觉,才能促进廉洁、公正和效率;非得要存在一种弄不好就可能下台、失业的威胁,人才可能正视危机,兢兢业业。通俗地说就是:只有“下

岗”、“炒鱿鱼”一类生存权上得与失的威胁,才可能促使个人、党或集体进行真正彻底的反省和自我改造。就是说,国家需要反对力量,政治权力需要切实可靠的制衡约束,一种就使对首脑人物也随时有人准备取而代之的竞争对手制度,一种国家管理方面“不行就请靠边站,让别人来”的强制力量,一种因追究或承担责任必须下台的机制。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毫无疑问就是,必须废除国家权力垄断化的一党制(更别说君主制),打破因权力固化而导致的神话,清除笼罩在整个国家头上的专制阴影,还人民予自由的空气。国家上层建筑的监督机制中,作为完全不受执政党人控制的,具有独立政治法人资格的反对力量的存在,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不可缺少。多党制,就是利用人性中的嫉妒心、比试欲、不服气等,将那些原本只在暗地里阴谋较劲的竞争规则化、公开化,以使社会弊端被充分揭露,正能量得以自由释放,并为社会所利用。公共权力的竞争公开透明,政治权力的垄断被打破,才可能出现自由的、客观无情的舆论监督,才会有公正无私的法律和仲裁,这些都必然使似乎难以避免的作奸舞弊贪赃枉法,代价高昂。

资源利用的优化靠市场,通过公开竞争的市场,物尽其用,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上层建筑的优化只能靠民主运动,通过多党派自由竞争,方能才尽其能,使上层建筑的构建和运作最优化。民主政治通过公开化的权力竞争,带来上层建筑的廉洁和高效,由人民的意愿来选择管理国家的领导人物,人民才会心甘情愿地纳税和支持政府,由此才谈得上社会的公平公正、良性循环,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正所

谓“纲举目张,纲瘫目痪”。这个原理一点不假。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就会自以为是地甘于平庸,沦于怠惰;一个团体如果没有对手,则会因推诿、依赖,为贪图享受而丧失活力,因狼狈为奸而无意中作恶;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党如果没有对手,就更是势所难挡地要走向腐败堕落,走向毁灭。无情的批评鞭策你不敢怠慢,敌手的力量迫使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有了敌手、对头,才有竞争的动力,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党人,政治上有了反对派,才会时常听到批评的声音,有被毫不留情揭丑扬弊的担忧,有不努力就面临被人取代的危机,才会在危机四伏的感觉中激发出旺盛的精神和斗志,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反对声的存在,警钟常鸣,使执政者们在面对腐败诱惑时保持着寒气逼人,神经兮兮。

经常听到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尤其是强烈反对和尖锐批评的声音,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免疫力正常的表现。有了这种声音的存在,上层建筑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员才不敢怠慢人民,首脑才会小心谨慎兢兢业业,权力才不至于为所欲为。只有当执政党意识到,在许多并不买你帐的反对党的虎视眈眈下,就是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地为国操持,也还是有人找岔和不满,仍有人在唯恐天下不乱时,他才会真的不敢贪污受贿,哪能随心所欲,岂敢官僚腐败,更惶论专制惰落。归而言之,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强者与强者间的制约、抗衡作用,是使一定范围内社会机体不致腐败完结的抗生力量,是社会生存并繁荣的保障。形象些说,就是一个地区的繁荣,有赖于多有几个强

者,强群体,有赖于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关系;一个国家内几些精英伟人的竞赛,诸多团体的抗争(无论他们各自抱有什么样的目的),保证了国家头脑的清新明晰、不腐不朽;几百个代表国力的首脑人物的竞争、制约及抗衡,才能保证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保证人类不致动辄战乱,走向毁灭。

一个社会所以成为安定的社会,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真正民主的国家,并在经济上走向繁荣,绝不能够靠某一个党派用强制手段压倒和制胜所有对手,靠广大民众的愚味、软弱、无条件服顺及忍让来实现。把法作为一部分人镇压另一部分人的阶级统治的工具──无论它是什么样的阶级对什么样的阶级,也无论它是少数对多数还是多数对少数──都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法制,这样做只能导致一部分人的专制和另一部分人的苦难。法的真谛不是强制,不是绳索和刀剑。以斗争中一方的被压制或取谛作为结果,这不叫斗争,叫专制,叫暴政!真正的民主,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陈代谢所必须的斗争,绝不能没有斗争双方,直至多方在现实中的长期并存。

当然,在确立了权力需要制约的原则后,剩下的是该怎样做,也就是怎样才能使之成为现实。只是万事数“做”最为不易。因为根据人性定律,人一旦尝过掌权的滋味,就再也舍不得放弃,并不惜利用特权,运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拼死维护和把守,这一点业已为千千万万的史实所映证。在那些每朝历代一页页灰暗的历史未端,即使到了面临亡国,败家子们也还是坚持认为从前的所作所为理所应该,是为了开展工作,都是社会风气使然,没有什么不对不当,况且法律难

对众官群僚,看你能怎样;专制主义者从来就铁定以为自己正确无比,敢为此不惜一切;大独裁者反省覆灭的原因时,无不痛苦万分,后悔当初太民主、放纵,对那些顽皮刁民太仁慈和太太铁血得不够……等等。所以,除非带有强制性,否则一个国家权力变更的程序,几乎不会由于正义的呼唤或少数当权者个人的自觉性而受到影响。

第四节公德与良知的力量

对未来还抱有希望的人们应该看到:文化进步以其玄妙的道理诠释着世道沧桑时,没忘记给芸芸众生点亮一盏不灭的心灯──在那些公民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度里,仍然有不少勇敢者,在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群体中,冒着毕生落败并常常是生命的风险,带头领衔,辛苦支撑和守护着可能崩塌的,道德和良知的边缘底线。

如果没有理智和良知,亦即人们所说的公德和良心──一种伦理制衡力,隐形而世俗的道德约束力量──的存在,人类在其坎坷的历史进程中,正如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类样,恐怕早已经陷入败落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正气、无畏、狭义、公德、荣辱不计,不屈不挠……有这些虽然可能处于劣势的、理智和良知的存在,所以无论陷于什么样败落惨绝的境地,总还是会有那么些人,一遍遍涌现出重现昔日的决心,一次次重振起自救的希望,并将之付诸行动,使人类的希望之灯不致熄灭。正是那些光耀夺目的良心闪现,良知和美德的感招,还有激越之后正义的冲动,以及渴望次序的基础民意的支持之下,扶理制邪,指点光明,才使人类的天良不致丧尽。而且长远地看,相对于邪恶和堕落,人类理智和良知的力量,主要在基础民众层次上,总还

是占据着优势──宽宥及悠长的目光下,总是在以义工、慈善和各种救济形式,尽力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才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有了今天的业绩。

人的天性有恶有善。一个社会,在排除掉使矛盾长期聚集的因素之外,和平年代越长久,人们的生活越富裕,文化生活越丰富,他们就越和睦,讲究道德、信誉,越依恋生命和富于同情心。在社会制衡力量适度有节,物质生活充裕,幸福平权的环境中,从善助人之心往往占据主导,人们多以礼相待,以善为荣,以竭尽贡献,毕生奋斗,实现最大人生价值并造福于民为己任,以为民爱戴、受民敬重为最大的荣幸。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从善向上是一种引以为荣的修养,又是可以轻而俯拾的享受。各尽所能,自由选择,创造性的劳动既是引人入胜的事业,又是光荣而轻松明快的工作。一些民族群类中普遍展现出的“众人爱管闲事”,“付出并非为了回报”、“人与人之间充满宽容和真诚的爱”等现象,已经展现出了理性人文升华而来的,充分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新型人性。只是如今有幸生存在美好环境里的人并不太多,人类的相当一部分还居于强加于人的专制、半专制制度之下,生活在贫俗无聊的困苦中。在这些专制、半专制制度下的国民中,也有不少的人会施心从善,但那多半是些自身难保的、非常有限、心血来潮式的施与;或是人缘投资,无报即止。对他们说来,向善是克服重力做功,是没有付出和燃料补充就难以为续的艰苦修行。他们常常感到有点自讨苦吃,费心耗力和苦托不易,是一些在黑暗中忍受孤独的人。

或许,衣食无忧,没有强权的压迫,人们才更愿意守信和从善(起码是不愿向恶)。只有如此,生活才会和睦宽心,彼此信任,解除掉假面具下过日子的疲乏戒备,达到人所响往的和睦、信守、宽松、休闲。或者说,从世纪发展的规律上看,人的善恶之心,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事物规律样,许多时候也在有条件地轮回展现。就使是专制主义的漩涡里,在缺少人格和信誉的环境中残酷竞争许久后,大家还是希望回归诚信,讲究道德,相互提防的神经犯不着绷得那么紧。因为人们切肤之痛地意识到,缺乏基本道德和诚信的日子真正难过,它根本就不适宜已经离不开社会生活的人类。

从美国政治制度看美国总统为什么是靠不住的

观望美国总统为什么靠不住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行政管理123班龚婷 7101012107 摘要:2012年11月6日,现任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功连任。当选美国第57届,第44任总统。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国家元首,政治首脑与三军统帅。这让我对美国奥巴马,这个泱泱大国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利。 本文是在阅读林达所著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①的基础上,立足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尼克松任内的重要事件,讲述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航人,他为什么是靠不住。 关键词:克林顿尼克松美国政治制度总统靠不住 从三权分立制看美国总统是靠不住的 诚如民主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言:“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因此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美国政权运行的原则是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中权力相互分立。诚如作者林达所言,美国政府的三个分支实际上还有更为严密的相互制约的机制,以避免单纯的一层高于一层的简单构架,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讲,高高在上的权利是非常危险的。正是为了避免某一个分支爬上权力的顶端,所以美国政府的三个分支是相互独立的,互相之间始终存在着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花了大力气,硬是把原来可以建成个宝塔的 ①【中】林达l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作者以信件的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垫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

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与架构

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与架构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政治局 书记处 中央委员会军事委员会 党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各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理论上越大的会权力越大,但政治实践中恰好相反,最小的委员会是重要的。 按照重要性由小而大排列:党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召开一次。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党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会执行其决议。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概为三四天。每一次主要讨论一个议题。 2、党的核心决策机关:总书记、政治局常委、政治局、书记处 按照《党章》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选举产生。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是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1)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如果委员都在北京,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般一周举行一次。 (2)书记处: 第一,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所有会议的准备工作都有书记处来安排。 第二,书记处是连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桥梁机构。 第三,书记处本质上是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二、党对人大、国务院的领导 政治局常委 政治局 全国人大书记处国务院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无论是最高权力机关人大还是最高政府机关都处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都必须向党负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务院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既要向党负责,又要选民负责。 三、党对政府的领导

总理与副总理 国务院常务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 各委员会 各部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一)党管干部制度 上级党委 干部同级党委和政府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二)党对政府的归口管理 中共中央在建立分级管理干部的同时,作为配套措施,建立了对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 上级党委 政府同级党委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权力教学要点

第六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本质和特性 一、权力的含义和构成 (一)权力的含义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 1.权力主体 2.权力客体 3.权力目的 4.权力作用的方式 (1)强制的方式 (2)报偿的方式 (3)信仰方式 5.权力的实现 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力,对其他阶级或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政治权力体现的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二)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和其他权力的共同性 (1)相关性 (2)工具性 (3)价值性 (4)资格性 (5)不确定性 (6)不对称性 2.政治权力的特殊性 (1)阶级性 (2)强制性 (3)公共性 (4)反抗性 (5)动态性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产生、基础和分类

一、政治权力的产生 权力是在横向协作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纵向指挥力量。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一般的公共权力的产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是,都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其不同点是,政治权力除了上述根源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根源,这就是社会成员利益的分裂和阶级的产生。 政治权力不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获取和维护权力的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总基础。但是政治权力主体之所以能获取或维护权利,还需要凭借其他的条件: 1.暴力 2.组织 3.政治理论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中央权力、地方权力和基层权力。 按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强制型的、报偿型的和信仰型的。 按照政治权力作用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国内权力和国际权力。

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

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 ——漫谈决定美国经济的制度体系(十三) 陈思进2013/7/1 09:49 (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是独立的司法与国会制度;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篇写到,美国总统控制着行政部门,于是人们猜想,总统可以下令政府部门和机构办任何事情,而且他们也会按命令去做。但事实却远非如此。 实际上,政府一天的日常运作,总统不可能盯着每一个政府官员和雇员。总统一般只发出指令给他的下属,希望他的愿望被忠实地执行。但是较低级别的官员为了个人的利益,比如为免于被解雇,可能会服从自己体制内的规范和惯例而做出有悖于总统意愿的事。

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当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要求美国拆除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作为交换(苏联将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时,肯尼迪总统才惊讶地得知,早在一年前他就下令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撤走,是底下的负责人没有遵循这项指令。 其实,总统在下达指令之前,很大程度上必须说服其他行政部门官员,他考虑的是国家最高利益,必须讨价还价、妥协、并说服别人。因此政治学家诺伊施塔特(Richard Neustadt)称:“总统的权力是说服的力量而非命令的力量。” 当然除了说服以外,总统还可以使用很多方法:任命与他目标一致的高级官员、把白宫观察家的职位放在二级部门,包括洗牌、重组,或者获得国会同意取消不听话的机构等。 然而,总统的这些权力想要获得官僚的默许,仍然是有限的。联邦官僚一部分体现于独立的政府行为,尤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这包括公众舆论和利益集团在国会的力量。而国会,毕竟是拨付资金的地方,这就限制了总统“为所欲为”,并有助于确保行政部门的力量来回应社会,而不是简单地只服从一个领导人。 事实上,总统和国会也经常会产生分歧。这是美国立国先驱为防止暴政,故意在国会和总统之间创建的一个制衡机制——“以野心对抗野心”。这是美国政治的一个结构性事实。 一些政治学家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总统青睐的法律草案是否由国会制定成法律,是衡量总统成败的标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国会中与总统在意识形态上一致的人数的多寡。当一个政党同时控制着总统宝座和国会的席位,总统更

高一政治权力的行使

高一政治权力的行使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课时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2)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归纳分析监督政府权力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2)辨证的观点看待政府权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体会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二、导学重难点 1、导学重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导学难点: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三、导学内容 1、导入 上节课,主要从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方面学习了政府的有关知

识。但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一 旦超越法律,滥用职权,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 政府的权力行使,必须受到监督。 2、导研 一、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导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导评:《焦点访谈》代表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是群众 的喉舌。我国对政府的监督方式多种多样,加强对政府权力 的制约和监督,既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又能够督促政府工作,保证依法行政。 1、必要性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能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把 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导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47页,思考:应该如何对政 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关键 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 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 范化,使掌权者办事有统一的规范可遵循,确保权力依法行

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第十章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一个国家的民族抗体越小,也就是他们中间不同声音越少,制衡强权的力量越弱,这个国家就越是容易腐朽败落,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就越是贪官肆虐效率低下;现实地看,也就越是适宜专制统治。而从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结构看,当最高立法和行政权完全集中在一个人、一个集团或一个党手中时,使全体国民陷入难于自拔的弱势地位,实行专制统治的条件就已经具备,民主和自由在这个国家将无以生存。 第一节权力诱人堕落 人性所追求的物欲、情欲,如果没有阻障,或者阻碍很小,不断的诱惑就会使你忍不住弃旧择新,不断地上档攀升,日愈精愈求精,多多益善──绝大多数掌过权做过官的人都知道,他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较之普通人有利得多的地位:支配物流和分配权益的公共权力,只要善于利用,原来是如此地充满诱惑,利益多多──而在没有自由舆论的环境中,人民都是些瞎子、聋子和懦子,整个社会到处有幕霭黑障掩护,官员们七情六欲超现实发挥的胆子都会一天天大起来;在权力终身制的协助下,几乎是身不由己地要走上那变质、学坏,从突破基本道德底线到蜕变成无赖和魔鬼的难归路。 知道人身自由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性,也并非不了解普遍的劳动积极性才是生产率发展的根本;明摆着市场经济压倒性的优势,民主政治对社会发展的长远绩效;可是为什么不允许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起码可以逐渐引进,虚心学习,再加以改进好了。为什么不

想承认落后,偏要回避效率最佳的私有制,去畸形化地搞些五花八门的所有制;又要劳命政府,去成天价为人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瞎操心,千方百计阻挠拖延,就是不许可人民间接参预管理国家,也就是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如果经济实现各尽所能的市场化,让作为上帝的消费者来决定各种价值物的兴衰存弃,政治上走向民主化,由作为法定主权者的人民来选择管理国家事物的公仆人选的话,那些没有劳动技能,缺少人格和道德魄力,已经蜕化落伍的,大量养尊处优的国家官僚们就不可能再受到媚眼云集的优待,他们倚仗各种奸巧计谋或借助于血缘关系获得的运用自如的权力,拥有的尊贵地位,所有享用自若的特权,通通这些,都将随着权力的失去而不复存在。这一点他们心中十分清楚。所以自古以来,能够拥有和长期把持住权力的人,都是竭力反对人身自由,反对政务透明和公开竞争,反对经济市场化,特别是反对政治民主化的。他们总能够牵强附会罗列硬举出无数市场经济的缺陷,还有那可怕的“放任之弊”,夸大其词地坚持认为,就是旧有现存的模式绝佳最优,任何改篡都必定会招致经济混乱和政治动荡,引起天下大乱,使敌人高兴人民遭殃。即便是迫不得已的变革修改,也必须在“符合国情(其实是限制在他们所能够掌握的、对其特权不构成威胁的范围)”的条件下循序推出,在保留“优良传统(敬重权威和无条件任劳任怨)”的前提下按部就班进行。 合理的竞争机制之所以很难在专制体制下生存,因为它迟早要触及到统治者最为忌讳、也最为敏感的痛痒之处──权力的合法性。专

美国总统权力的中心

风雨中的白宫 白宫作为美国的总统府,是一座拥有白色墙壁的小楼房,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 这座带有圆柱门廊的宫殿矗立在华盛顿市中心一片林木葱茏﹑绿草如茵的场地上,虽然有高高的铁栅栏把它同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行人相隔离,但它依然透露着一种质朴的魅力,与昔日欧洲王朝红为宫殿的华丽雍容迥然不同。难怪在来访的英国人眼中,它显得格外亲切,甚至认为它更像“一座英国的乡村俱乐部”。 这座古典建筑物的正面看起来类似都柏林德伦斯特公爵府邸,该府邸被认为是白宫设计的依据。其内部的安排和布局也参考了英国和欧洲的现代建筑。 白宫的主体建筑共分为主楼和东西两翼。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和二楼三层。 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 椭圆形的外交接待大厅,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墙上挂着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以天蓝色为底配以椭圆形花纹的地毯上,绣着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 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发表过著名的“炉边谈话”。 图书室大约60多平方米,按19世纪早起风格在室内布置古典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这里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中不乏美国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这里还保存着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在藏书壁柜旁的墙上挂着五幅印第安人的画像,这是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过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团的成员。 地图室还珍藏有各种版本的地图集和一副珍贵的18世纪绘制的地图。室内挂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其中包括哈特作于1858年的名画《山间湖水》。 二战期间,这里曾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从1970年起,此处已改为接待室。 瓷器室收藏有历届总统用过的瓷制餐具,其中有一套从中国进口的名瓷。 金银器陈列室藏有各种精致的英﹑法式镀金银制餐具和镀金银器。 主楼一楼的北面是白宫的正门,进门后是大理石结构的门厅。墙﹑地板和许多柱子亦均为大理石结构,气势宏伟,宽敞明亮。四周墙上挂着20世纪历届美国总统的肖像东大厅﹑绿厅﹑蓝厅﹑红厅和宴会厅依次相邻。 白宫中面积最大﹑装饰最富丽堂皇的厅堂是东大厅,长约24米,高约2.5米,可容纳200多人。东大厅是用白色和金色装饰的,窗帘是柠檬色﹑金色和白色相间的锦缎,涂以白色瓷釉的木镶板覆盖着墙壁。在装饰辉煌的灰泥天花板上悬挂着巨大的枝形水晶吊灯,那是1902年的作品。

[资料5-2-4]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演变

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演变 为什么很多美国人的宏愿都是成为总统?因为总统风光体面、大权在握。那么美国总统究竟有多大权力呢? 首先总统是国家元首,虽然这一称谓更多具有象征意义,使得人们一提到美国,自然就会想到其总统,就像英国女王之于英国一样;但作为国家元首,总统也拥有一些具体实用的权力如赦免权,当年福特接班总统职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赦免前总统尼克松的罪责,而更诱人的是这项权力可以不受国会的制约。 其次总统还是政府首脑,也就是整个国家的CEO,这是最能体现他价值的地方。国家行政长官的职责就是指挥和监督各个部委和行政机构的运作,他们都要对总统负责,也要听命于总统,与总统意见不一时只有选择沉默或者辞职,然后到民间再去抨击现行政策,可见总统是行政部门货真价实的龙头老大。具体来说他的权力就是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权,比如总统可以在地方出现骚乱后以州政府违反联邦法律为由派出军队前去维持秩序。然后就是人事任免权,也就是要由总统来任命内阁部长、驻外使节、出现空缺的最高法院法官等高级官员,当然这些还要经过参议院的审议表决。而对于自己任命的政治官员,总统可以随时自由撤换。此外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宣布国内紧急状态,之后总统就可以行使平时受到制约的权力如接管工厂、冻结物价。 第三是总统的立法权。虽然宪法规定美国的全部立法权属于国会,但为了保持平衡,总统也变相获得了一些类似的权力,主要包括立法倡议权,也就是总统可以根据国家的需要主动提出一些立法建议,提交国会审议;其次就是立法否决权,也就是国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但总统可以进行否决,除非国会以2/3的多数再度表决通过后就能直接成为法律,但是国会能够这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与总统对抗的先例很少,毕竟国会当中还有半数左右的议员与总统同属一个党派,驳自己人的面子还是要慎重。 第四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总统的外交权和军事权。虽然宪法规定外交权由总统和国会分享,但原则上国会一般会承认总统在外交决策方面的主导地位,毕竟总统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外交决策也必须迅速高效的作出,一件事情国会那么多议员吵来吵去很可能会误事。所以我们在电视中谈到涉及美国外交政策的如伊拉克、伊朗、朝核问题时,总是可以看到总统或者其下属国务卿在那里指点江山,没有哪位议员能同样出风头。至于军事权则更明显,宪法规定总统是美军的总司令,虽然只有国会才拥有宣战权,但总统完全可以各种理由不宣而战,美国建国以来总统派遣军队到国外作战有150多次,而由国会宣战了的只有区区五次,朝鲜战争和战争都是由总统直接下令进行的,结果到打完国会都没招。 此外,总统还是本党的天然领袖,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提升本党地位或帮助本党竞选。 以上这些权力主要是宪法赋予总统的,也有一些是总统利用宪法规定不明的灰色区域自己抢来的,但基本上都得到了美国社会的认可。从美国的历史进程来看,总统的权力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大量的行政手段显著增加了行政部门的权力,在他以后,总统的权力继续得到加强。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首先,在国家不稳尤其是处于危难之中时,人民自然希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也愿意给予他更多的权力;而危难过后,总统自己一般不会主动放弃到手的权力,有些当时经过国会批准的权力以后也不能轻易再要回去;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国际国内问题愈发复杂多样,总统需要关注的领域、设立的机构和雇佣的幕僚也不断增多,这无形中也会扩大总统的权力;再次,真正能够制约总统权力的只有国会和法院,但国会传统上愿意承认总统在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而且国会否决总统的决定需要的多数票也并不容易得到;至于最高法院方面,除了一些法官是由在职总统直接任命因而不愿和他撕破脸皮以外,法官们更关注的是公民权利、司法解释等方面的抽象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导致总统的权力不断膨胀,有时总统甚至会被称为“专制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摘要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都有着悠久的形成历史,他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动关系。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政治权力的不断扩张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政治权力无限度的扩展和增长最终会侵蚀政治权利,导致政治权力的异化。因此,制约政治权力的自我膨胀,保护公民权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政治权力政治权利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并进入攻坚阶段的社会发展关键时期,但政治权力的不合理增长及一定程度的失控却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如何继续推进,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谓权力制约,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民主与法制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政治权力行使者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目前,权力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三个方面。由于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无法最终解决“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其缺点与不足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凸显。而与政治权力相比,道德缺乏刚性,在政治权力尤其是异化的政治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转向于求助政治权力之根源———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而政治权利实质就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互动性关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政治权力常常侵蚀政治权利。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政治权限总量是一定的,政治权力本身具有的扩展延伸性使得政治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膨胀,因此相对而言政治权利只能缩小。另一方面体现在两者的互相制约关系上。首先,从政治权力产生的过程来看,政治权力是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中对其他权力客体的制约中形成的。特定的力量对比中的制约关系则意味着一方(即作为权力主体的一方)凝聚的力量要远超过另一方(即权力客体一方)所聚集的力量。这种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使得政治权力在产生之初就有一种强制性的支

高一政治教案权力的行使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一政治《4.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学 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我 国行政监督体系。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3.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难点:全面认识行政监督体系。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 1.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结合教材助读通读课本,边理解边搞好教材的勾画标记, 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表统一反馈给老师。。 【课前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利用课前20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预习自测:

1、(09海南卷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这些规定旨在( A ) ①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③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④扩大公民的法定检举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法律专家指出,在“民告官”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是政府败诉的重要原因。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必须 ( C) ①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②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开放所有“红头”文件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2011年1月,济南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不涉密信息要及时公开,公开时间不能迟于信息生成后的第20个工作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意义是( A) 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③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困难④有利于政府加强立法工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惠州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B ) ①政府做到对人民负责②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我的疑问:

中国政治概况

日益发展的中国民主制度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时期,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秩序虽然能够产生出具有合法性及实际政治效能的政治权力,但是,社会中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制度建设。要想加速现代化进程,捍卫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必须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因此建构政治秩序稳定机制就成了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经济取得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确使一些西方人“难以置信”。谁能想到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过去30年能保持年均超过9%的经济增长率,最近还连续4年超过10%?谁能想到30年前贸易总额占世界第30位以后的中国,今天已是世界第三?谁能想到1980年外汇储备还呈负数的中国,而今已跃居世界第一?谁能想到,30年前广大的城市和乡村一片落后破败,如今却浑然成了另一副模样?难怪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中心主任桑德施奈德教授谈论中国时说:“最近我们看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现象——不民主的制度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成就”桑德施奈德教授的看法反映了西方某些政治家和学者对中国的固有成见,说明他们对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缺乏观察。他们仍然把中国定性为他们所想象的那种“不民主”、“专制体制”的国家。在他们看来,像中国这种制度的国家,是不可能取得经济成功的;经济成功只能是西方“民主国家”的专利。于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现象“对于大多数西方政治学家来说仍然无法解释”,“难以置信”。中国现行的制度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自身改革完善、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创新的社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强大的动力。 中国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许这正是德国教授把中国制度说成是“不民主”、“专制制度”的根据。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既需要集中统一,也需要民主自由。中国共产党用中国的方式成功地将二者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合理价值,同时避免可能的极端――过分集中统一而导致集权和过分自由民主而导致无政府状态,创造了崭新的执政体制。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集体决策,集体领导;实行领导职务任期制,任何人同一职务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总共不得超过10年,在同一级别上的任职总共不得超过15年,从而杜绝了因领导职务终身制可能走向专制独裁之路。中国共产党与其它非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亲密的友党关系,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参政党。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是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各行业利益的公正的调节者。这样的制度保证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无论国内短暂的动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挫折的冲击,都丝毫不能动摇中国社会的根基;党和国家权力转移平稳有序,不曾引起任何动荡;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保持延续性,没有出现任何大的反复。在中国,不存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外部势力操纵下的那种两党恶斗和乱相丛生的纷扰。这种长期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积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改革作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改革被视为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过去30年,全国掀起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还稳步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同样取得了明显成果。

政治权力 -内容

政治权力 第一节权力与政治权力 一、权力的含义及特征 (一)权力的词源追溯与发展 1、中国古代: 权,从木从雚,衡器。 本义: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被用于秤之杆、锤之柄、拄之杖。 引申:衡器。 权力,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 衡量审度:“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2、英语:英语中的权力(Power)一词来源于法语的pouvoir,后者源于拉丁文的potestas或potentia,意思指的是“能力”。 今天的英语语境中,权力通常作为能力(capacity)、技巧(skill)或禀赋(talent)的同义词。 3、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定: 马克斯·韦伯:“一般地说,我们把权力理解为:一个人/一些人在社会行为中,甚至不顾参与该行为的其他人的反抗而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 拉斯韦尔:“权力是施加影响的过程,既借助于因不遵从所欲政策,予以(实际或威胁予以)严厉剥夺,从而影响他人政策的过程。” 权力,简言之,就是一种A迫使B实施B不受强迫本不会去实施的行动的能力。 (二)理解权力的角度 1、理解权力的两个角度: (1)power to,做某事的能力,或者得到想得到的东西的能力。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政治权力就是政府利用公民认可而实现集体目标(如建立法律和秩序、保护国民免受攻击、谋求经济增长等)的能力。” (2)power over,对某人的控制能力。 罗伯特·达尔(R. Dahl):“权力就是影响力,凭借这种影响力,A以某些方式改变了B的行动或倾向。” 2、解释权力的三个层面: (1)从微观的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个人所具有的品质或属性,表现为能力或潜力。 (2)从中观的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控制、统治和支配,表现影响力或控制力。 (3)从宏观的国际政治角度看:不平等的分配物;“霸权”和“实力”; 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 3、权力的本质:影响力。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美国独立战争 (1)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2)1781年美国在约克镇打败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620年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五月花”号小船,在经历了66天的狂风巨浪后,在北美新大陆登岸,在登岸之前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开创了一个先例:人民通过自己的意愿决定集体的行动,以自治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通过契约建立秩序。它对《独立宣言》和宪法影响深远,被看成是美国精神的先驱。 这群移民度过第一个冬天,死伤过半,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取得了秋天的丰收,在11月底他们和印第安人共同庆祝,这就是北美感恩节的起源,1789年11月26日华盛顿总统发布了一个感恩节公告,小罗斯福总统在1939年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位感恩节,1941年国会立法确定。感恩节在全世界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人民过,不同于圣诞节。 随后来自欧洲各地区的人陆续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1763年英国刚结束英法7年战争,欠下了1.3亿英镑的巨债,英王乔治三世决定对北美地区加税,这被殖民地人民视为暴政。1773年一群爱国者把停留在波斯顿港商船的英国茶叶给倒进海里,这被看成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从此北美走上了独立之路,1775年弗吉尼亚州行政长官亨利发表演讲:“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选择是:不自由,毋宁死!我镣铐的锁链声已经响彻平原,战争不可阻挡---让它来吧!”随后在列克星敦英国军队与北美民兵爆发激战,史称列克星顿的枪声,它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标志。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下属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在被创造出来时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马克思评价它为人类的“第一个人权宣言”。所以,每年7月4日成为美国的国庆节。 华盛顿出任美国大陆军的总司令,带领一群民兵同英国正规军抗衡,最困难的时候大陆军被困在山里,没有足够的食物、弹药、药品和棉被,损失惨重,但是正是因为华盛顿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北美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坚持下来,同时德国的冯·斯图伊本男爵,法国的拉法伊特侯爵来到北美帮助大陆军整顿军纪,提供武器和训练,在1777取得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取得约克镇的胜利。) 2、邦联制下的美国 (1)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中国政治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但是政治体制改革相比之下显得滞后,因此导致党政官员腐败加剧,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深层潜在的危机加深。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我们才能满盘皆活,走向通途。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3月18日他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又重申要实现民主法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可见,当前我们国内存在着推进民主的好气氛。 中国的民主不能照搬西方那种三权分立、多党争夺的模式,中国自己独特的民主模式几十年来历经周折,已经初步确立,但是很不完善。当务之急是大力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促使中国的民主模式尽快完善。 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完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党内民主、党际民主以及人民民主,这是目前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首先是完善党内民主。从1980年开始,我就多次写文章建议修改党章,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从而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党章关于党的权力机关的设置还是不够合理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共党章历来都把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并列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或者最高领导机关。从1922年二大制定第一个党章到十七大党章为止,总共有十七部党章,都是这样表述。实际上按照马列主义党建理论,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是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党代会既然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那么就必须实行年会制和常任制,这样才能把党的权力中心从党中央转移到党的代表大会。另外,按照马克思建党理论,要使中纪委成为与党中央平行的机构,使中纪委监督党中央。此外,我还希望党的十八大能像1956年八大那样,充分发扬民主,中央委员预选名单能先由各代表团自下而上提出,希望通过扩大差额选举淘汰一些不合适人选;还希望从十八大起,在公布中央委员会当选人时候,能按照得票多少排列而不要按照姓氏笔划排列。 党际民主,指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制之间的民主。这方面也有待完善。 现在八个民主党派总共只有71万党员,中共却拥有7300多万党员,只有民主党派得到更大发展,才能更充分发挥参政与监督作用。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进一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苏联模式“一党专政”的弊病,只有社会主义多党制的进一步完善才能最有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的消极影响。 完善共产党党内民主和多党合作的党际民主,都是旨在完善人民民主,都是为了领导人民真正实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又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同志最初在2003年初提出的这一经典名言被誉为新三民主义,我认为要贯彻落实这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做到权为民所授。现在各级人民代表和主要官员大都认为自己的权力是党、是上级领导授予而非人民授予的,因此心目中就只有党和领导人,而远离了人民。当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政权的民主选举也需要完善。我认为县以上的人民代表应该通过直选和差额选举来产生,乡镇和县政府领导人应该通过直选、差额选举来产生。我认为人民代表和政府领导人应该按宪法、选举法的规定和精神,采取民主选举方式产生,而不能采取协商民主方式产生。关于选举方式的改革,我们可以借鉴1942年延安参议会的做法,当时在选举边区政府第二届参议员时,不同单位提出了三个著名共产党员为候选人,即徐特立、周扬和郭化若,他们之间各自发表演说展开竞选,结果郭化若当选。可见从多个共产党员候选人中选出代表或领导人,这样就能保证共产党的领导权。因此我建议县以上人民代表和乡镇县级的领导干部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直接选举。 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在实行民主选举的改革试点。当前的任务是要认真总结这些地区的试点经验,进一步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进民主选举。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应该加

论政治权力结构

论政治权力结构 政治学研究 !刘津洁 杨 龙 内容提要:政治权力是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一种支配能力。本文认为对权力结构的研究应从现实的权力现象运动入手,研究政治权力的运行,运行中各种权力间以及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关键词:政治权力结构 特 点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政治权力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一种支配能力,其发生作用时体现为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的时刻或场合一旦形成,这种权力关系就变成了一种权力结构。对权力结构的研究应从现实的权力现象运动入手,研究政治权力的运行、运行中各种权力间以及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行的规律。近年来我国政治学界对权力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于权力的结构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有关政治如何以权力的方式作用于经济、不同的政治权力结构以及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的变动对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等,政治学界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到。 一、政治权力结构的涵义 政治权力结构是指特定社会中各种政治权力之间以及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构成。在政治权力结构中,权力主体间关 作者:刘津洁,南开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杨龙,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邮编:%""")’收稿日期:!""’年’!月.日

系设定了政治行为藉以活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政治行为相互作用的政治关系体现了该政治权力结构的内容。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的即是权力主体。一般来说,国家是最经常意义上的权力主体,除此之外,阶级、集团、组织、机构等都可以成为权力主体,甚至一个政治个体在他作为阶级、集团、组织、机构的代表时,也可以成为政治权力主体。具体而言,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军队、政党、团体等组织,都可以是权力的主体,这些机构和组织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不同的权力结构。一种政治权力结构在纵横两个方向展开。纵向表现为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科层制,及其他非正式的政治垂直关系;横向表现为各种权力主体之间以及权力主体与其他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治权力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基本关系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比如:从中央到地方直到基层,纵向权力等级体系构成一个政治体系;政治权力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为按不同级别和层次、同一个级别层次上的各种权力机构或权力组织、或者在同一权力机关中各权力分支或权力要素的组合及政治行为的相互作用。 一般而言,政治权力结构是有中心的。政治权力结构的核心是一个权力中心,它处于垂直权力结构的顶部,水平权力结构的中心。权力结构中其它成份按纵向隶属关系和横向分布关系围绕着权力中心展开。权力中心不但在政治权力结构等级排列中处于最高地位,而且在整个政治权力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权力中心统治全社会是通过政治权力结构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权力结构对全社会有支配性作用。进而,作为政治权力结构的中心,通过支配整个政治权力结构,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 从静态上讲,政治权力结构反映的是特定社会中的政治关系:即各种权力主体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从动态上讲,政治权力结构是一种决策机制,政治权力结构反映的是强制和服从所构成的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政治行为相互作用的特定运行方式。在这种决策机制中,反映了政治权力结构内部的权力配置关系和政治行为运行的特点。由于各类权力主体对政策影响不全都以正式的、制度化的方式进行,它们往往以某种非制度化的方式,如惯例等等影响政策或介入政治权力结构。因此,政治权力结构并不仅限于正式的组织形式。 政治权力结构又是一种利益体现与分配机制。掌握着权力,就意味着权力主体能够调动和配置社会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就必然有利益相伴而生。政治权力主体通过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利益,它构成政治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社会中的各个利益群体、各个阶层通过其在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得到相应的利益份额或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同权力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政治权力结构改变会导致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一种利益关系模式发展到另一种利益关系模式,达到新的利益的平衡。因此,政治权力结构变动的动因是一种利益驱动,变动的结果是利益的某种平衡。权力结构的核心是一种利益结构,即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均衡。 政治权力结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权力在政治权力结构内中央和地方间的配置,可以将权力结构分为最极端的两种类型,即集权型和分权型。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又有许多过渡类型,他们便是集权与分权混合的各种形式。按照政治权力结构和社会整体间的关系来划分,又可以分成全面覆盖型和有限规模型等。 二、政治权力结构的特点 政治权力结构既具有结构的一般特点,又具有政治权力结构独有的特点,大体上包括网络性、方向性、边缘变动性和内部动态性等几种。 (一)政治权力结构的网络性 政治权力结构中纵向不同级别的权力主体之间的垂直关系和横向上不同类别的权力主体之间的平行关系,构成了政治权力结构纵横交错的网络构造。这种网络性结构呈现出从一点向外向下的发散性状。也就是从权力中心出发,按纵横两个方向展开。在纵向上呈现出显明的层次性,体现出政治权力结构纵向等级制基础上科层制及政治垂直关系的特点。一个具体社会的政治权力结构在纵向上至少分为三个层次:处在最底层的是基层政治权力,它们是政治权力结构的末稍,把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触及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其次是中间层次的公共权力,它是地方性的或部门性的。处于最高层的是公共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治权力,又称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掌握在社会的统治集团或领导集团手中,是对整个社会加以集中的统治、管理和协调的最高层的、最强大的公共权力。

[权力,政治]试论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

试论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 一、关于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定义 1、关于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权力这个概念进行过探讨。在中国权的概念有三种基本的含义: 一是指衡量审度之义, 如孔子说:谨权量, 审法度, 修废官, 四方之政行焉。二是制约或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早期法家人物慎到认为, 贤而屈于不肖者, 权轻也。又如《庄子天运》说:亲权者不能与人柄。三是指平均或平衡,如清代学者刘大櫆在《井田》一书中说:取天下之田,与天下之民,合计其数而权之,而民各分其可得之田。在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学者彼德布劳认为:权力是个人或群体将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尽管有反抗,这些个人或群体也可以通过威慑这样做。德国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就是一个行动者所拥有的不顾反对而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不管这种可能性所依据的基础是什么。迈克乐罗斯金认为: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只有在人的活动涉及他人的时候才存在权力,权力总是具有人指向性的,意味着权力主体对他人实施控制以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 2、公共权力的定义 恩格斯认为:原始形态的公共权力就是人们所共同掌控的、协调和管理社会共同生活的权力;原始形态的公共权力产生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其基本功能是调解和处理人们共同生活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争端和纠纷;原始形态的公共权力以确认和保障自然共同体全体成员的平等地位、民主权利为前提和基础。近代社会中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权力的公共性做出了充分的理论证明,形成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共识,比较典型的理论化、系统化的观点有君权神授论天赋****论人民主权论等。 3、政治权力的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权力这一概念突出的是权力主体与客体间公的关系, 即这一权力是众人赋予的,权力必须为众人服务,也必须受众人的监督,这样,公共权力的行使就不可能是单向的,而必须与权力的授权者即社会公众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权力这一概念突出的是权力主体对客体治的关系,即对众人的管理权,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单向权力,这种管理权很容易演变为****、统治甚至压迫,产生权力的滥用。政治权力是历史的产物,它具有历史性。 二、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不同点 1、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本质不同,公共权力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而政治权力是建立在阶级利益之上的 公民、权力机构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是:公民将公共权力委托给权力机构,权力机构由具体的官员负责实施,对公民负责,受公民监督。在这种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公民是公共权力的最终所有者。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君权神授论、暴力说、社会契约说等。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