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形考任务四
国开实验平台《基础写作》形考作业第1-4单元测试

国开实验平台《基础写作》形考作业第1-4单元测试试题第一单元测验1.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体现的是()的写作基本规律。
单选题(2分)A.写作化生律B.写作整合律C.写作通变律D.2.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单选题(2分)A.个体性B.实践性C.创造性D.通变律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的特殊属性()。
单选题(2分)A.化生性特征B.书面性特征C.参与性特征D.交流性特征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材料的作用()。
单选题(2分)A.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B.在写作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C.在写作后,材料可以来用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客观的,不带了作者的主观发挥。
D.5. 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单选题(2分)A.个体性B.实践性C.创造性D.通变律6.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单选题(2 分)A.个体性B.实践性C.创造性D.通变律7.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
多选题(2分)A.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B.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C.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D.结构安排应该做到随心所欲8.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基本原则包括()。
多选题(2分)A.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B.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C.组合部分的可替代性D.组合部分的可调换性9.文本的结构安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多选题(2分)A.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B.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C.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D.结构安排必须服从一定的写作模式10.常见的照应方式有()。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4教程文件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4形考任务4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1)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仅是叙述类文本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而且几乎在所有文体的写作中都程度不同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从不同文体写作比较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详细叙述主要运用于记叙文类文本写作,而概况叙述则普遍运用于其他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之中。
2)描写: 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处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3)说明:是写作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说明是说明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4)议论:是写作者运用论说语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身的某种现象的理性认识正确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是议论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5)抒情:是写作者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主要借助于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和表现内心感情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抒情对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写作,尤其是在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中,更成为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答:表现技法包括:叙述技法,描写技法,说明技法,议论技法,抒情技法。
1叙述的表现技法有这样几种: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
2描写的表现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
3说明的表现技法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
4议论的表现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
5抒情的表现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
《文学写作》形考四

《文学写作》形考四文学写作形考四一、写作背景文学写作是一门旨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课程。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和分析文学写作技巧,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二、形考目标本次文学写作形考旨在评估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1. 文学知识和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以及背后的意义。
2. 创作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写作技巧创作和组织文学作品。
3. 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和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
三、形考内容本次形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分析学生需要选择一部老师提供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主题和情节分析- 人物分析- 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分析第二部分:创作文学作品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自行创作一篇文学作品。
作品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但要求具备以下特点:- 清晰的主题和情节- 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描写- 巧妙运用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四、形考要求- 文学作品分析部分的分析要准确、深入,并结合适当的文学理论进行论证。
- 创作部分的作品要求具备创意和独特性,并能体现学生在文学写作技巧上的运用。
- 作答要求规范,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五、评分标准本次形考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准确程度和深度。
- 创作作品的独特性、创意以及文学技巧的运用。
- 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准确性。
- 文章结构和组织是否合理。
六、准备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形考,建议学生:- 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研究和运用各种文学写作技巧,如比喻、联想、对比等。
- 通过参加写作讨论班、组织写作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 提前准备好必要的参考资料和文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最后,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形考展现出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才华,取得优异的成绩!。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4

形考任务4作业要求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5分):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法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详情可参考词条记叙文。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基础写作形考四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1)叙述是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这不仅是叙述类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在其他文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详细叙述主要运用于记叙类文体写作,概括叙述普遍运用于其他文体类型的写作。
(2)描写是作者用描绘性的语言,吧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3)说明是运用解说性语言,吧事物的形状、功能、用途等逐一解释的表达方式,(4)议论是作者运送论说语言,通告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以及人自身的某种现象做出的一种表达自己观点的表达方式。
(5)抒情是写作者用一种情感化的语言,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答:表现技法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叙述的表现技法包括顺叙法、倒叙法、插叙发、平叙法描写的表现技法包括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说明的表现技法包括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议论的表现技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抒情的表现技法包括客观法、主观法、主客化合法散文《雪野里的精灵》表达方式分析:,文章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举例如下:叙述--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哨采访。
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
我与哨长挟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
这里,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菌,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抒情--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2023年最新的《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四答案范文(通用3篇)

2023年最新的《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四答案范文(通用3篇)【篇一】《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四答案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 5=15分1、应用文是指党和国家办事机关在处理工作和生活事务中广泛使用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文体总称。
()2、应用文的三个特点为,格式的规范性,写作的实用性,语言的平稳性。
()3、应用文写作的三个基本要求是,准确、实再、简要。
()4、便条是一种复杂的书信。
()5、条据是人们在钱物交往中写给对方的一种凭证。
()二、选择题(3 5=15分)1、人民群众广泛使用它未办理私事,机关单位也常用它来处理公共事务,这类文书是(A)A日常文书B公文C行政文书2、单位或个人请客用的一种简便邀请书信是(B)A聘书B请柬C邀请函3、每100元汇费1元,分加邮政附加费0.20元是(A)A平汇B电汇C网汇4、利用电讯技术传递文字,图片和图表的通讯方式是(B)AEmail B电报C信复5、应用文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C)A各阶层B各基层C各领域三、填空题(1 15=15分)1、应用文书即包括由、、、、军事、等具有专门职能的部门在一定业务范围内使用的文书。
2、应用文被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日常频率特别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有些问题向有关单位或反映时写下的叫意见条。
4、汇票是承办汇兑时发给收支取的票据。
四、简答题(3 10=30分)1、应用文写作大致可分为哪几个类型?答:应用文大致可分为行政文书等三个类型:行政文书、交用文书、日常文书,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应用文?答:应用文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日常使用频率特别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知识和技能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和益处。
3、便条的写作格式分几种?答:便条一般分请假条、留言条、意见条等三种。
五、应用文练笔(按每种文体的格式和要求准确拟写)(25分)1、应用文练笔(8分)2、写一个留言条(8分)3、写一个请柬(9分)【篇二】《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四答案《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一答案结合教材,从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阐述实用型文章的特征。
国开电大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四答案

国开电大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四答案1.结合教材,简述经济新闻的含义、特点与构成要素,并阐述经济新闻的写作注意事项。
(1)含义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是指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或社会影响的事实所作的简要报道。
(2)特点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新闻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及引述的数据都必须完全准确可靠,不能有任何虚构的成分,也不能夸大或缩小。
“真”的深层含义还包括,新闻必须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新:新闻要反映新鲜的事实,而不能写入陈旧的东西。
“新”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上的“新”,即新闻所报道的事情应当是新近发生的。
二是指内容的“新”。
新闻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内容的新鲜感。
有些事情虽然不是近期发生的,但反映人们新的认识、新的发现,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特点,也是具有新闻价值的。
精:精主要是针对狭义的新闻也即消息而言的。
消息一般一事一报,篇幅大都比较简短,文字比较精练,这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
应当说,短小精悍是新闻在形式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3)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
(4)写作注意事项事实要准确。
尊重事实,用准确无误的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凭空想象或歪曲事实,会制造出虚假新闻。
而虚假新闻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导向要正确。
从根本上说,新闻报道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应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应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新闻所反映的内容要有利于服务目标的实现,要与新闻报道的宗旨相一致。
说得具体一些,新闻报道的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要能引导人民群众奋发向上。
新闻具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导向正确,新闻才能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报道要及时。
新闻报道最讲求时效性,一般来说,新闻报道应当快写快发,否则,“新闻”就会成为“旧闻”,就会降低价值,甚至会完全失去价值。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基础写作》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基础写作》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基础写作》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试题及答案备注:本资料整理于2020年5月11日;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在国开平台完成,本资料为形考的试题及答案;终考比例70%,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
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
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
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2.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
在文学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的唯一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
形考任务4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2)描写: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3)说明:是写作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4)议论:是写作者运用论说语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某种现象的理性认识正确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5)抒情:是写作者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主要借助于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答:表现技法包括:叙述技法,描写技法,说明技法,议论技法,抒情技法。
叙述的表现技法有这样几种: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
描写的表现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
说明的表现技法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
议论的表现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
抒情的表现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答:《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
: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专神,惟妙惟肖。
“不衫不,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路入人从”形象地将市井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主活的怀旧情结。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作者由动入静,描写了文人雅士,趁俗人散去后,才邀约三五好友名妓,在月下同坐。
此刻轻歌曼舞,美酒千杯,佐以如镜明月、清秀山水、幽香荷花。
环境的优雅,映衬出作者等诸人情怀的高雅。
俗一雅,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作者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无所不看,而"实无一看”。
他们以此为乐,什么雅与俗,统统不在话下。
古往今来,大凡在人群簇拥的热闹场合都能碰到此辈。
作者在此自描传神。
"止见篱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这一段插叙,回应开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的论断,具体描写,缴足其意,同时又为下文作铺垫和反衬。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写通宵盘桓,兴尽方散,与前文众人游湖匆匆聚散恰成对照。
兴尽而散,却并不急于回城,而复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