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程分析
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体现了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一)

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体现了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一)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体现了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介绍•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逻辑维在霍尔三维结构中的作用霍尔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的定义•霍尔三维结构的特点•霍尔三维结构的优势逻辑维在霍尔三维结构中的作用•逻辑维的定义•逻辑维的功能•逻辑维的作用于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霍尔三维结构方法方法一:问题分析•子方法一:问题识别•子方法二:问题定位•子方法三:问题原因分析方法二:解决方案设计•子方法一:解决方案生成•子方法二:解决方案评估•子方法三:解决方案选择方法三:实施与优化•子方法一:实施计划制订•子方法二:实施过程控制•子方法三:优化与改进结论•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对系统工程解决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逻辑维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系统工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霍尔三维结构和逻辑维仍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在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与优化。
随着系统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供更可靠的指导和支持。
介绍在现代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系统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霍尔三维结构作为一种系统工程的方法论,通过逻辑维的体现,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框架。
本文将详细解析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在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霍尔三维结构定义霍尔三维结构,又称为霍尔三态图或霍尔立体图,是一种可视化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它由霍尔(Russell L. Ackoff)于1994年提出,用三个维度的图形来描述问题和解决方案。
特点•三位一体:霍尔三维结构由三个维度组成,包括现实、潜在和理想。
•综合性:霍尔三维结构综合了问题的多个方面,将问题和解决方案以综合的形式展示。
三峡大坝中的地质问题

三峡大坝中的地质问题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
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
这是一个创举,不过一件事物不能单纯的说它是好的,或是坏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也一样,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获悉福之所倚”三峡大坝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等好处,但也引发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生态、人文安全以及水坝能引发一些问题 1.生态安全以及水质问题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据了解,三峡库区水质的好坏和变化,不仅取决于库区内的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治理状况,同时也与上游来水的质量密切相关。
三峡库区上游流域面积大,接纳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多,世界野生动物协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
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
2.人文安全古今中外,水库大坝一直都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挟的主要目标。
因为三峡大坝是静止不动在明处的固定目标,虽然这个坝的确很大,可能要五千万吨核弹正面摧毁,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他和世界上的许多混凝土重力大坝的结构不同,水轮发电机的26条进水管,以及众多的泄洪管,泄沙管都是安装在大坝中。
此外,三峡大坝中还有三道深55米宽34米的横截大坝的槽(一道为升船机用,二道为船闸用),而这三道深槽都只用一层薄薄钢板控制,一旦这层钢板被炸毁,就可造成与溃坝一样的效应。
三峡大坝若全溃时,百余亿立方米库水短时间内下泄,坝址至沙市间沿岸,受洪水波直接冲击,灾害损失严重,造成极大地损失。
3.水坝能一起的一些问题①泥石流其中在2010年7月15日晚12点,一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将长江三峡左畔的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掀翻了天”:集镇的农贸市场被泥石流整体掩埋;一幢5层楼房的1-3层被淤泥填满;大街上到处“飘”着冰箱、洗衣机……据统计,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63万余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三峡大坝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三峡大坝工程伦理案例分析1、故土难离的移民安置问题三峡水库正式蓄水后,淹没了兴山县等多座城镇。
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达113万,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造成移民的原因有三,其一,中国当时正在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电力使用;其二,对长江水流的控制,避免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其三,为后来的南水北调打基础。
因涉及面较广,国家国务院就此次移民问题还特别颁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等法案,树立了三峡工程以法移民、依法移民、有理有序的形象。
为安抚三峡库区移民,国家能首先站在移民者的角度,作出补偿,主要分为经济性补偿和政策性补偿两种。
普遍意义上的伦理指的是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系列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它对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的角色扮演进行引导和约束。
而工程涉及的伦理问题有的时候很难处理得十全十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自身的权利,为全局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以人为本是三峡移民过程中的核心原则和灵魂,也是核心伦理诉求。
2、对大自然环境影响问题首先对水文地质的影响,包括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流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还可能会诱发地震、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其次是对水文生物的影响,对下游相当距离控制河段的生态系统会带来重大影响。
事实上,修建大坝会对水生生物尤其是洄游性鱼类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第三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库的修建,使得流向下游的泥沙淤泥等变少,从而就会使得下游的平原土壤不够肥沃,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第四是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三峡大坝看似仅影响水生环境的生物,毕竟没有涉及太广泛的陆地侵害。
针对这些环境影响,相关部门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做好做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我们的大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3、对三峡文物古迹造成破坏的问题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其文物古迹方面就有着许多不可逆的破坏。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一节: 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 第二节: 系统分析原理与应用 第三节: 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第四节: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数学描述方法+逻辑推理方法 工程技术的规范+社会科学的艺术
系统工程方法论基本特点: • 研究方法强调 整体性 • 技术应用强调 综合性 • 管理决策强调 科学性
(7)实施阶段, 就是将上面(6)已经确定的坝型通过施工实施到具体的地形图上去。
3 知识维
主要涉及到水利水电工建设整个过程中用到的知识面。在此初步设了二 方面的内容即合同管理和水利水电专业知识。
(1)合同管理主要指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签订相应的合同, 用 合同来约束水利水电建设各部门之间的行为, 让建设的各方明确自己 承担的责任风险。各部门要承担的风险可以用风险法理论去分析合同 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系统中一旦某一子系统出现问题, 责任非常明 确, 在哪一阶段出现的问题, 从上面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霍尔三维结构 图可以一目了然;
4.生产阶段
a41 a42 a43 a44 a45 a46 a47
5.运行阶段 代表一a项51具体a的52管理a活53动 a54 a55 a56 a57
6.更新阶段
a61 a62 a63 a64 a65 a66 a67
应用——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活动矩阵(框架——H;内容——C)
活动项目
逻辑 步骤
工作过程
(2)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 内容是比较学习。
(3)前者更多关注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 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二节 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
1.系统分析概念
系统分析(SA)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 充分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 真、评价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 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意的系统方 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

——关于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 江三峡水利枢纽工 程。整个工程包括 一座混凝重力式大 坝,泄水闸,一座 堤后式水电站,一 座永久性通航船闸 和一架升船机。三 峡工程建筑由大坝。 水电站厂房和通航 建筑物三大部分组 成。
三峡工程简介
1997-2010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模型化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最优化(霍尔三维结构的核心)
• 通过对各个拟定方案建模、分析、评估,我们可以依据特定的 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各个方案的最优情况。
• 决策
• 在分析、优化的评价的基础上,决策者作出裁决,选定一个行 动方案。
• 实施计划
• 不断修改、完善以上步骤,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并付诸实施。
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 开挖。
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 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 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 升船机的施工
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 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三峡利与弊
防洪 移民
发电 生态
航运 环境
霍尔三维结构简介
三峡工程之“时间维”
1 • 规划阶段 2 • 方案阶段 3 • 研制阶段 4 • 生产及安装阶段 5 • 运行阶段 6 • 更新阶段
三峡工程之“时间维”- 更新阶段
• 泥沙问题
• 依靠合理的工程布置和工程措施解决
• 设备问题
• 三峡船闸“大修小修化、小修日常化”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问题定义
• 洪涝灾害 • 华北缺水 • 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 火力发电污染较大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系统方案
• 三峡工程由拦河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 建筑物等组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 连续移民”的实施方案。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泄 洪坝段居中,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霍尔三维结构的工程案例

霍尔三维结构的工程案例
霍尔三维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目前应用较少,但一些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针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深圳某公司在实验室建设中,采用了霍尔三维结构,此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800平方米。
整个实验室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学习区、实验区、会议区等,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需求。
霍尔三维结构在此项目中的应用,为实验室的内部空间布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该结构形式不仅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而且能够满足一定的建筑美学需求。
项目方在选材上也做了一定的探索,采用环保、耐用的材料,保证了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该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优化,最终成功实现了建筑结构的高效、安全和美观。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三峡工程是一项集水利、电力、航运、防洪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程。
霍尔三维结构是三峡工程混凝土坝的基础结构,其作用是传递水压和岸压。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水岸墙、泄水板、溢流坝台、坝基板等部分组成的大型混凝土坝,其整体呈“T”字形。
其设计主要考虑了水力压力、地震、温度和构件的疲劳生命等因素。
第一,水力压力:三峡水电站的出力和出水量均达全球之最,水力压力异常巨大,达到了每平方米5.5万牛顿。
霍尔三维结构承受水压的作用,通过工程设计和施工,使整个结构具有高强度和抗裂性能。
水岸墙的外侧设置垮台,可以分散水压力,减轻水岸墙的压力。
第二,地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霍尔三维结构也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个问题。
广场垫层进行了局部引土,增加了地基土的摩阻力,此外,在霍尔三维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上,采用了一系列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其整体的承震能力。
第三,温度:由于梯级式水利工程在每日、每周、每月和季节性周期内出现的水位变化较小,因此混凝土结构基本不受到温度的直接影响,同时,霍尔三维结构的设计中考虑到了混凝土的收缩量,采用了较好的配筋形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第四,构件疲劳寿命:为了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霍尔三维结构设计中也考虑了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寿命问题。
通过对混凝土应力的分析,确定了合适的配筋方式、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参数,改善结构疲劳寿命。
总之,霍尔三维结构是三峡工程混凝土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水压和岸压的作用。
在其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水力压力、地震、温度和构件的疲劳寿命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优化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三峡工程的顺利运行。
霍尔三维结构

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它有何特点?霍尔三维结构是可以直观地展示系统各项工作内容的三维结构图。
霍尔三维结构系统是工程化理论的重要基础,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最优化、综合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特点。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SystemMethodology,HSM)。
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简介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专业知识编辑整理..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
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
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
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下面将逻辑维的7个步骤逐项展开讨论,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的各个方面。
如词条附图所示,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编辑本段霍尔三维结构分析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七个步骤:1.明确问题..专业知识编辑整理..由于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复杂,包含自然界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而且研究对象本身的问题有时尚不清楚,如果是半结构性或非结构性问题,也难以用结构模型定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程分析1.霍尔的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
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 - D- 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
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
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
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管理知识。
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如图示:(1)时间维(工作进程)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从制定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① 规划阶段。
即调研、程序设计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② 拟定方案。
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
③ 研制阶段。
作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④ 生产阶段。
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
⑤ 安装阶段。
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
⑥ 运行阶段。
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
⑦ 更新阶段。
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使之更 加有效地工作。
(2)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明确问题:收集资料(考察、测量、调研、需求分析、市场预测)了解系统的环境、目的、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联系等。
选择目标:提出目标,制定准则(标准) 系统综合:方案策略,对每种方案进行说明 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各方案-建模-计算或仿真确定时间维 规划阶逻辑维 系统分析 系统选择 实施计划知识维综 合 运筹学控制论 社会科学 工程技术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选出待选方案集,交决策部门,同时最优化:单目标、多目标 作出决策 付诸实施(3) 知识维知识维是指在完成上述各种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包括科学学、基础 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学、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和其它相关社会 科学等。
2.三峡工程简介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河段,控制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及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 连续移民”的实施方案。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坝段居中,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和 非溢流坝段。
坝轴线全长米,坝顶高程 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亿立方米。
方案优化 4510亿立方米。
坝址河谷 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
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三峡工程由拦河大坝 L 二三峽工程规址-中堡岛原始地貌II 1. V - LTHP 「k * - _ "==■经国家正式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概算(1993年5月末价格,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及 施工期贷款利息)为亿元。
其中枢纽工程投资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由于三峡工程施工期较长,考虑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等因素,估算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
3.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程分析三峡工程的目标三峡工程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其主要的目标是防洪、发电、航运。
(1)防洪。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m 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 m 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具体表现在:① 千年一遇或类似1 8 7 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站相应流量不超过7 10 00〜770 00立 m/s ,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400亿元。
J 三峡工程枢纽布宣示意图 「7; a三閒导流寿直圏不超过4 5.0 m,为避免荆江两岸1 5 0 0万人口和154万平方hm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对类似于1 9 3 1年、1 9 3 5年或195 4年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7 0 0立m/s;不启用分洪工程,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 4.5 m不启用分洪工程,可减少淹没耕地约6.4万平方hm。
城陵矶地区,依照三峡水库不同的洪水调度方式,不同年份可减少淹没耕地3万〜10. 1 万平方hm。
③保障武汉地区防洪安全。
由于上游洪水得到到效控制,可避免遇特大洪水时因荆江大堤溃决而威胁武汉地区的安全;同时由于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相应减少了城陵矶附近地区的分洪量,提高了城陵矶以上洪水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地区分蓄洪区运用,从而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武汉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同样,三峡水库对武汉以下地区防洪也是有利的。
④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
洞庭湖地区由于泥沙淤积,排洪出路不畅,现有湖区堤防虽不断加高,但圩垸防洪能力仍然较低。
由于防洪战线长,高水位历时久,在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水系各河洪水来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前,湖区防洪标准很难提高,也无根本改善办法。
三峡水库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上游来水,减轻洞庭湖区的湖水威胁,延缓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补偿调节,减轻其尾闾的洪水灾害,并为松滋等四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的根治创造条件。
⑤由于三峡水库有巨大的防洪库容,将极大地增强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应付各种意外情况。
长江干流到今还没有一个控制性的防洪水库,使中下游防洪的机动性和可靠性极差。
有了三峡工程,一般洪水可由三峡水库拦蓄; 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措施时,也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而为分蓄洪区人员的转移、用将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作是十分显著的。
当然,长江防洪系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稳定长江河势, 发挥防洪和航运效益,除了兴建三峡工程,营造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在金沙江河段及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修建水利枢纽外,还应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统一规划,并贯彻“蓄泄兼筹”的原则,加强堤防、分蓄洪和水库工程建设,走综合治理之路,才能最终实现长江流域的“标本兼治”(2)发电三峡水电站规模巨大,地理位置适中,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的发展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相当于建设13座14 0万kW级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益十分可观。
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 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 0 0 km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
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
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 0 0万〜4 0 0万kW的错峰效益,从而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 .18〜0.21/( kW- 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以向国家缴纳大量得税。
④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按华中、华东地区1 9 9 0年每kW- h电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以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6218亿元提供电力保证。
⑤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 亿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 0 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
可见,三峡工程也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工程。
(3)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显著的航运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的1 0 0 0万t提高到5 0 0 0万t,航运成本降低3 5%〜37%,年保证率为50%以上。
重庆至宜昌6 5 0 km范围内,原有急流淮、险滩、浅滩共13 9处,绞滩站2 5处,单行航行航段4 6处。
葛洲坝水库虽淹没了30余处险滩,仅改善了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约110 km的航道,尚有约5 4 0 km航道处于天然状态,目前只能行驶1 5 0 0 t级船队,严重阻碍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淹没上述所有险滩,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4 0%,宽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减缓50%,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
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5 8 6 0立方m/s,比建库前天然情况下约增加2300〜30 00立方m/s,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增加0 .5〜0.7 m有效解决了“中游水浅,上游滩险”的问题,扩大了重庆至武汉间航道通过能力,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②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单位功率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 9 0 4〜1.2 0 7 t/kW( 0.7〜0.9t/hp)增加到2.682〜9.387 t/kW (2〜7 t/hp ))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目前的2 6g/(t • km),降低到7.66 g/(t •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