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程分析精编版
三峡工程论证回顾

、 、
划论 证 与设计 , 19 于 9 2年 4月 3 日经 七 届 人 大 五 次 会 议 审议 通 过
终 提 出论 证 结 论 和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 峡 工 程 论 证 是 科 学 化 民 主 化 决 策 的 典 范 , 三 它凝 聚 了从 孙 中
、
山到萨 凡奇 , 从毛 泽东 到 党 的几 代 中央 领 导 集 体 的 远 见 卓识 凝 聚 了广 大 知 识 分 子 和 劳 动 人 民 的 心血 与智 慧・ 三峡 工程 的兴建 , 江水 资源 的开发 与利 用 , 将促 进 长 江流 域 经 济 长 必
、
.
三 峡大 坝 , 机 2 4 装 0万 k ;9 4年 9月美 国 萨凡 奇博 士规 划 在 长 江 三 峡修 建 2 5 高 坝 2 W 14 2 m
,
.
装 机
1 2 . 万 k 1 5 、9 7年 毛泽 东 、 恩来 先后 提 出修 建 长 江 三 峡水 利 枢 纽 4 25 5 W・ 9 6 1 5 周 0年 来 历 经 反 复 规
t e word; t1 w tr i h o l i e a t nto h l s no a t a ng t e w rd w d t e i n Pos e sn o pr he i e u iia in b n ft a n v s s ig c m e nsv tl to e e is m i 1 z
Abta t Th r eGo g sPrj c TGP)o h n teRie YR)i t e l r e twa e w e t t0n i r c eTh e r e oe t( n t eYa g z v r( s h a g s t rp。 rs a i n
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体现了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一)

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体现了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一)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体现了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介绍•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逻辑维在霍尔三维结构中的作用霍尔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的定义•霍尔三维结构的特点•霍尔三维结构的优势逻辑维在霍尔三维结构中的作用•逻辑维的定义•逻辑维的功能•逻辑维的作用于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霍尔三维结构方法方法一:问题分析•子方法一:问题识别•子方法二:问题定位•子方法三:问题原因分析方法二:解决方案设计•子方法一:解决方案生成•子方法二:解决方案评估•子方法三:解决方案选择方法三:实施与优化•子方法一:实施计划制订•子方法二:实施过程控制•子方法三:优化与改进结论•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对系统工程解决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逻辑维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系统工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霍尔三维结构和逻辑维仍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在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与优化。
随着系统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供更可靠的指导和支持。
介绍在现代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系统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霍尔三维结构作为一种系统工程的方法论,通过逻辑维的体现,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框架。
本文将详细解析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在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霍尔三维结构定义霍尔三维结构,又称为霍尔三态图或霍尔立体图,是一种可视化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它由霍尔(Russell L. Ackoff)于1994年提出,用三个维度的图形来描述问题和解决方案。
特点•三位一体:霍尔三维结构由三个维度组成,包括现实、潜在和理想。
•综合性:霍尔三维结构综合了问题的多个方面,将问题和解决方案以综合的形式展示。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王胜杰1 纪翠玲2* 王晓煜1(1.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摘 要:标准是指导气象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气象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气象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分析我国气象工程建设标准现状和借鉴其他行业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内涵、构建原则和构建方法。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过程管理理论,重点分析了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6个维度和现阶段的基本模式,根据气象工程领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架构,为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进气象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建,霍尔三维结构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0.06.009Research on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ystem Based on Hal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WANG Sheng-jie1 JI Cui-ling2* WANG Xiao-yu1(1.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and Programme Design;2.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er)Abstract: Standards are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standards system of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programmatic document,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eorological standards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drawing on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industries,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ystem. Using the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and process management theory, six dimensions of the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basic model at the current stage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field, the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ystem framework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Hall is propose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ystem, and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Keywords: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Hal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事务中心研究与开发课题“气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架构探析”、中国气象局气象标准预研究项目“气 象标准体系表研究”(项目编号:Y-2018-10)资助。
第10章 坝基岩体稳定分析140414

美国加州 Monticello Dam
坝肩岩 体滑移 条件
VA
O
H
3N
1
4 E2
·分力方向以外的结构面成为其横向切割面
·在分力夹角范围内的侧向滑动面 软弱夹层
·岩体下部近水平或较平缓结构面 层面
·河谷边坡构成天然的临空面
断层裂隙面
构成 底滑面
各种地形地质条件对拱坝坝肩岩体稳定的影响
重庆云阳盖下坝水电工程 双曲拱坝右坝肩岩体
节理
滑动面
低于坝基底面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 其抗剪强度
低于岩体中其它界面或部位的抗剪强度
可单一 其出现形式 可由两组或多组结构面组成
峨眉山龙门洞地质实习点,何鹏摄于2001年11月
⑵ 滑移破坏形式
坝基岩性软弱 岩层 产生滑动的原因 软弱夹层埋藏浅 产状 平缓 现象: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下游岩层容易向上弯曲形成浅层
1. 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类型 类 型 产生部位 产 生 原 因
τ计算指标 c、φ值
① 基岩太完整坚
表层滑动
沿坝底与基
硬,其强度远超过 混凝土坝体强度
岩的接触面 ② 基岩面处理不当
或混凝土浇筑质量
不好
① 基岩体软弱
浅层滑动
浅层岩体内 ② 基岩体表部风化 的剪切破坏 破碎层没有挖除干
净
取自混 凝土与 基岩的 接触面
分布 情况
·横切面上起到滑移的推动作用 作用 ·滑动面上起到抵消正应力从而降低抗滑力的作用
② 潜蚀(管涌)
⑵ 坝下游河床冲刷问题 ·为滑动造成陡立临空面
冲刷的后果 ·或造成岸坡的不稳定
安全 ·对于陡倾岩层:L/d>2.5 规定 ·对于缓倾岩层:L/d>5.0
霍尔三维结构案例

霍尔三维结构案例霍尔三维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空间结构形式,它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霍尔三维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其在建筑中的优势和特点。
案例背景。
某大型体育馆项目采用了霍尔三维结构,该体育馆设计跨度大、空间要求高,需要满足大型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的需求。
为了实现空间的大跨度和灵活的使用功能,设计团队选择了霍尔三维结构作为体育馆的主要结构形式。
设计过程。
在进行霍尔三维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首先进行了详细的空间分析和结构需求分析。
根据体育馆的功能要求和空间布局,确定了霍尔三维结构的基本形式和节点布置。
同时,设计团队还进行了大量的结构计算和模拟分析,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结构形式上,霍尔三维结构采用了双向曲面结构,通过双向张拉和曲面构件的组合,实现了大跨度空间的覆盖。
结构节点采用了特殊的连接方式,确保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
施工过程。
在进行霍尔三维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
首先是结构构件的加工和制作,由于曲面结构的特殊性,需要精准的加工和拼装。
其次是结构的吊装和安装,大跨度结构的吊装需要精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保障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了结构的精准安装和施工质量。
同时,施工团队还加强了安全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优势和特点。
霍尔三维结构在体育馆项目中展现了诸多优势和特点。
首先是空间的灵活性和覆盖能力,霍尔三维结构能够实现大跨度空间的覆盖,满足了体育馆的功能要求。
其次是结构的美观性和艺术性,曲面结构形式赋予了体育馆独特的外观和空间感。
同时,霍尔三维结构还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和抗震性能,能够保障体育馆在各种外部荷载和环境条件下的安全运行。
此外,霍尔三维结构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能够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
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霍尔三维结构在大型体育馆项目中的应用优势和特点。
它不仅能够满足大跨度空间的覆盖需求,还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和美观性。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

——关于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 江三峡水利枢纽工 程。整个工程包括 一座混凝重力式大 坝,泄水闸,一座 堤后式水电站,一 座永久性通航船闸 和一架升船机。三 峡工程建筑由大坝。 水电站厂房和通航 建筑物三大部分组 成。
三峡工程简介
1997-2010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模型化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最优化(霍尔三维结构的核心)
• 通过对各个拟定方案建模、分析、评估,我们可以依据特定的 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各个方案的最优情况。
• 决策
• 在分析、优化的评价的基础上,决策者作出裁决,选定一个行 动方案。
• 实施计划
• 不断修改、完善以上步骤,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并付诸实施。
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 开挖。
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 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 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 升船机的施工
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 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三峡利与弊
防洪 移民
发电 生态
航运 环境
霍尔三维结构简介
三峡工程之“时间维”
1 • 规划阶段 2 • 方案阶段 3 • 研制阶段 4 • 生产及安装阶段 5 • 运行阶段 6 • 更新阶段
三峡工程之“时间维”- 更新阶段
• 泥沙问题
• 依靠合理的工程布置和工程措施解决
• 设备问题
• 三峡船闸“大修小修化、小修日常化”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问题定义
• 洪涝灾害 • 华北缺水 • 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 火力发电污染较大
三峡工程之“逻辑维”
• 系统方案
• 三峡工程由拦河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 建筑物等组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 连续移民”的实施方案。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泄 洪坝段居中,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霍尔三维结构的工程案例

霍尔三维结构的工程案例
霍尔三维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目前应用较少,但一些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针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深圳某公司在实验室建设中,采用了霍尔三维结构,此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800平方米。
整个实验室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学习区、实验区、会议区等,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需求。
霍尔三维结构在此项目中的应用,为实验室的内部空间布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该结构形式不仅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而且能够满足一定的建筑美学需求。
项目方在选材上也做了一定的探索,采用环保、耐用的材料,保证了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该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优化,最终成功实现了建筑结构的高效、安全和美观。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三峡工程分析三峡工程是一项集水利、电力、航运、防洪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程。
霍尔三维结构是三峡工程混凝土坝的基础结构,其作用是传递水压和岸压。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水岸墙、泄水板、溢流坝台、坝基板等部分组成的大型混凝土坝,其整体呈“T”字形。
其设计主要考虑了水力压力、地震、温度和构件的疲劳生命等因素。
第一,水力压力:三峡水电站的出力和出水量均达全球之最,水力压力异常巨大,达到了每平方米5.5万牛顿。
霍尔三维结构承受水压的作用,通过工程设计和施工,使整个结构具有高强度和抗裂性能。
水岸墙的外侧设置垮台,可以分散水压力,减轻水岸墙的压力。
第二,地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霍尔三维结构也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个问题。
广场垫层进行了局部引土,增加了地基土的摩阻力,此外,在霍尔三维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上,采用了一系列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其整体的承震能力。
第三,温度:由于梯级式水利工程在每日、每周、每月和季节性周期内出现的水位变化较小,因此混凝土结构基本不受到温度的直接影响,同时,霍尔三维结构的设计中考虑到了混凝土的收缩量,采用了较好的配筋形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第四,构件疲劳寿命:为了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霍尔三维结构设计中也考虑了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寿命问题。
通过对混凝土应力的分析,确定了合适的配筋方式、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参数,改善结构疲劳寿命。
总之,霍尔三维结构是三峡工程混凝土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水压和岸压的作用。
在其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水力压力、地震、温度和构件的疲劳寿命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优化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三峡工程的顺利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程分析1.霍尔的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
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
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
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
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管理知识。
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如图示:(1)时间维(工作进程)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从制定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 ①规划阶段。
即调研、程序设计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②拟定方案。
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
③研制阶段。
作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④生产阶段。
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
⑤安装阶段。
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
⑥运行阶段。
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
⑦更新阶段。
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使之更加有效地工作。
(2)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明确问题:收集资料(考察、测量、调研、需求分析、市场预测)了解系统的环境、目的、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联系等。
选择目标:提出目标,制定准则(标准)系统综合:方案策略,对每种方案进行说明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各方案→建模→计算或仿真 规划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运筹学控制论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逻辑维 知识维时间维实施计划决策 系统选择 系统分析 方案综合 确定目标方案优化:选出待选方案集,交决策部门,同时最优化:单目标、多目标作出决策:付诸实施:(3)知识维知识维是指在完成上述各种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包括科学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学、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和其它相关社会科学等。
2.三峡工程简介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河段,控制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
坝址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
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三峡工程由拦河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实施方案。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坝段居中,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经国家正式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概算(1993年5月末价格,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及施工期贷款利息)为900.9亿元。
其中枢纽工程投资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亿元。
由于三峡工程施工期较长,考虑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等因素,估算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
3.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程分析3.1三峡工程的目标三峡工程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其主要的目标是防洪、发电、航运。
(1)防洪。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m。
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具体表现在:①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站相应流量不超过71000~77000立m/s,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5.0m,为避免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和154万平方hm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对类似于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700立m/s;不启用分洪工程,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4.5m。
不启用分洪工程,可减少淹没耕地约6.4万平方hm。
城陵矶地区,依照三峡水库不同的洪水调度方式,不同年份可减少淹没耕地3万~10.1万平方hm。
③保障武汉地区防洪安全。
由于上游洪水得到到效控制,可避免遇特大洪水时因荆江大堤溃决而威胁武汉地区的安全;同时由于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相应减少了城陵矶附近地区的分洪量,提高了城陵矶以上洪水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地区分蓄洪区运用,从而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武汉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同样,三峡水库对武汉以下地区防洪也是有利的。
④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
洞庭湖地区由于泥沙淤积,排洪出路不畅,现有湖区堤防虽不断加高,但圩垸防洪能力仍然较低。
由于防洪战线长,高水位历时久,在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水系各河洪水来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前,湖区防洪标准很难提高,也无根本改善办法。
三峡水库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上游来水,减轻洞庭湖区的湖水威胁,延缓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补偿调节,减轻其尾闾的洪水灾害,并为松滋等四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的根治创造条件。
⑤由于三峡水库有巨大的防洪库容,将极大地增强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应付各种意外情况。
长江干流到今还没有一个控制性的防洪水库,使中下游防洪的机动性和可靠性极差。
有了三峡工程,一般洪水可由三峡水库拦蓄;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措施时,也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而为分蓄洪区人员的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作用将是十分显著的。
当然,长江防洪系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稳定长江河势,发挥防洪和航运效益,除了兴建三峡工程,营造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在金沙江河段及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修建水利枢纽外,还应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统一规划,并贯彻“蓄泄兼筹”的原则,加强堤防、分蓄洪和水库工程建设,走综合治理之路,才能最终实现长江流域的“标本兼治”。
(2)发电三峡水电站规模巨大,地理位置适中,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的发展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相当于建设13座140万kW级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益十分可观。
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00km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
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
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万~400万kW的错峰效益,从而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③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以向国家缴纳大量得税。
④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按华中、华东地区1990年每kW·h电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以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6218亿元提供电力保证。
⑤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亿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0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
可见,三峡工程也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工程。
(3)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显著的航运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的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航运成本降低35%~37%,年保证率为50%以上。
重庆至宜昌650km范围内,原有急流淮、险滩、浅滩共139处,绞滩站25处,单行航行航段46处。
葛洲坝水库虽淹没了30余处险滩,仅改善了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约110km的航道,尚有约540km航道处于天然状态,目前只能行驶1500t级船队,严重阻碍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淹没上述所有险滩,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40%,宽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减缓50%,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
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5860立方m/s,比建库前天然情况下约增加2300~3000立方m/s,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增加0.5~0.7m,有效解决了“中游水浅,上游滩险”的问题,扩大了重庆至武汉间航道通过能力,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②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单位功率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904~1.207t/kW(0.7~0.9t/hp)增加到2.682~9.387t/kW(2~7t/hp);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目前的26g/(t·km),降低到7.66g/(t·km)。
运输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③在天然气情况下,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m以上(巫山断面),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峡工程建成后,年水位变幅在30m以内,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