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的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二)人物基本运动规律

(二)人物基本运动规律

图例解析: 在图中e 时右腿伸直到接触的 位置;f时为压缩动 作,腿向下弯;g时当 左腿抬起时兔子身体 上升;h时左脚抬起到 跨步的最高度。
沉稳的步伐
图例解析: 上图是行走了半步的实例图。一个完整的完步需要24格,一拍二 进行拍摄。原画①和原画m为左右脚的更替;原画⑤是最低压脚 的一张,身体重量压在前脚;原画⑨为最高的拉长一张,身体抬 起同时后脚前迈进;注意原画③,前腿仍旧伸直,避免给人以屈 腿的感觉。
真实影像中人的跑步动作 人的跑步动作轨迹 头顶的波浪曲线运动
跑步动作
通过以上图例可以看 出,跑步时攥紧拳头, 手臂弯曲前后摆动, 抬得高,甩得有力; 脚的弯曲幅度大,每 步蹬出的弹力强,步 子一离地就要弯曲起 来往前运动;身躯前 进的波浪式运动轨迹 的弯曲比走路时要更 大。
动作分解示意图:
• 点击输入正文
影响人运动的几个因素
一、人的关节对运动的影响 人的动作幅度大小受骨骼关节的制约。人的骨骼有 许多可活动的关节,通过附在骨骼上的肌肉收缩牵动 关节活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这也是我们画动画时 所要注意的部位。
(一) 头部的活动 范围
头部包括一个颈 关节,它构成头部 的俯、仰、旋转等 动作,以第七颈关 节为圆心,以头部 高为半径作弧形运 动,可前后左右移 动。
图例解析: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物的分解跳跃运动姿态,注意手臂 是用力伸出产生冲力来帮助人物完成跳跃的动作。
图例解析: 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物 的分解跳跃运动姿态,首 先是预备动作、身体屈缩 两手向后、蹬出腾空、跃 起、拉长、着地还原等姿 势。在整个跳跃过程中, 人物的重心是以抛物线形 式向前移动的,身体的重 心从不平衡的腾空跃出, 再经着地后不平衡到调整 身体,达到平衡稳定。

如何在体育跳跃比赛中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如何在体育跳跃比赛中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如何在体育跳跃比赛中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体育跳跃比赛是一项需要良好的节奏和速度掌握的运动项目。

在比赛中,选手需要准确判断节奏和速度,以实现最佳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在体育跳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首先,掌握节奏是体育跳跃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节奏是保持跳跃动作的平稳和流畅的关键。

选手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和节奏的要求,制定有规律的呼吸方式。

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选手保持良好的节奏,提高跳跃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训练中,选手可以通过有氧运动、跳绳等练习来提高呼吸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跳跃的节奏。

其次,合理掌握速度是体育跳跃比赛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过快或过慢的速度都会降低跳跃的效果。

选手在比赛前要仔细研究比赛规则和要求,了解最佳的跳跃速度。

在实践中,选手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速度。

在训练过程中,选手可以逐渐增加跳跃的速度,以提高对速度的掌控能力。

此外,选手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优秀选手的表演来学习他们的速度选择。

同时,选手应该注重节奏和速度之间的平衡。

良好的节奏和适当的速度相辅相成,可以使跳跃动作更加美妙。

选手应该在训练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此外,选手还应该注重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以提高在节奏和速度变化下的应变能力。

另外,选手还需要在比赛中注重和其他选手的配合。

体育跳跃比赛通常会有多个选手同时进行,选手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选手需要通过训练和默契的配合,了解其他选手的动作节奏和速度,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情况。

在比赛中,选手应该注重与其他选手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整个比赛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选手在掌握节奏和速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跳跃比赛是一项对选手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选手需要保持冷静和专注。

在比赛前,选手可以通过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比赛过程中,选手应该集中注意力,尽量排除外界干扰,保持自信心和耐心,做到稳定和自然的跳跃动作。

跳的运动规律PPT课件

跳的运动规律PPT课件
首先我们将跑步的文件打开前面首先我们将跑步的文件打开前面11到到12画我们不动他到画我们不动他到2020帧加入一个经过位置让人物的单帧加入一个经过位置让人物的单脚离地尽量的伸展身体落地的脚要拉直以前喜欢用脚离地尽量的伸展身体落地的脚要拉直以前喜欢用22只脚同时离地的方式去跳后来发现适合这种跳的方式只脚同时离地的方式去跳后来发现适合这种跳的方式用单脚更好看一些当然还有更好的需要我们去发现
5:曲线运动
在跳跃运动过程,运动线以弧形的曲线运动
第12页/共26页
第13页/共26页
6:跳的运动规律
在这一节我们会讲解怎么创作出一个土狼由跑再跳的 动画。
先大概的设计好人物该怎么跑!这里我将用到前面的向 前倾快跑作为一个铺垫,再到这个动作的后面添加上一个 跳起到落地到滑停的动画。
首先,我们将跑步的文件打开,前面1到12帧是跑的动 画,我们不动他,到20帧加入一个经过位置,让人物的单 脚离地,尽量的伸展身体,落地的脚要拉直,以前喜欢用2 只脚同时离地的方式去跳,后来发现适合这种跳的方式用 单脚更好看一些,当然,还有更好的,需要我们去发现。
画看起来更流畅些。 先来给起跳前的地方(第15帧)加入一个下蹲的过渡帧,
让身体压成一团。这就是起跳前的预备动作。让人家一看到 这里的时候就会预感到他的下一个动作就是要跳起了。
第21页/共26页
再接着在到最高点的前面(第22帧)加上一个向后曲体 的动作,这个动作用来表现人物跳起来的力度和加强人物向 前跳的预备
第22页上一个缓冲动作,让 人物的身体前倾移动一点再向上起来。这样用来表现人物 的重量感。
第23页/共26页
小结 怎么样创作一个跳的动画,需要考虑到那些问题呢? (1),预备动作该用多长的时间,该做到一个什么程度? (2),跳起来在空中用多长的时间,到达最高点后需要表 现什么动作吗? (3),下落后该用一个什么动作来缓冲,需要做到一个什 么程度? (4),身上的其他部位需要做什么样的跟随运动?

体育课认识跳跃

体育课认识跳跃

体育课认识跳跃跳跃是体育课中一项重要的运动项目,通过跳跃训练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跳跃动作的规范化和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跳跃的定义、训练方法和身体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跳跃的定义跳跃,作为一种基本体育动作,是指运动者采取一种创造性的姿势和力量,实现从地面上腾空并重新回到地面的动作。

跳跃的姿势有很多种,如简单的直线跳跃、大跨步跳跃、高跳跃等,每种跳跃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特点。

二、跳跃的训练方法1. 基本技巧训练跳跃的基本技巧训练包括身体的动作规范和协调性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跳跃动作的要领,如着力点的选择、腿部的发力和抬腿的姿势等。

同时,通过练习基本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弹跳力训练弹跳力是跳跃运动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它决定了运动员能够腾空的高度和距离。

弹跳力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跳绳、蹦床和踏步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进而增加跳跃的高度和距离。

3. 运动能力综合训练除了跳跃技巧和弹跳力的训练,运动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跳跃训练的重要一环。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跑步、灵敏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全面提升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跳跃的动作。

三、跳跃的身体效益1. 强健肌肉跳跃动作要求各个肌肉群的配合和协同运动,特别是腿部和核心肌群的参与。

通过跳跃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腿部力量、提高肌肉耐力,并有效预防腰背部和下肢的损伤。

2. 提高协调性跳跃需要运动员在瞬间做出各种调整,包括姿势的控制、力量的调配等。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协调性和灵敏性,通过跳跃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 增强心肺功能跳跃是一个较为剧烈的运动项目,需要学生快速爆发力并保持一定的持久力。

这种快速爆发力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内代谢能力,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康。

结语跳跃作为体育课中的一项重要训练项目,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运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旋转跳跃运动规律

旋转跳跃运动规律

旋转跳跃运动规律
旋转跳跃是一种常见的体操运动,它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姿势的调整:在进行旋转跳跃时,身体的姿势非常重要。

要保持身体直立,双脚并拢,重心放在脚的前半部分,同时双臂向上伸展。

2. 跳跃的动作:在跳跃时,需要用力蹬地,同时带动身体向上跳跃。

跳跃的高度和力度取决于个人的实力和技巧水平。

3. 旋转的速度和角度:在空中旋转时,需要通过肩膀和臀部的转动控制旋转的速度和角度。

旋转的速度和角度也取决于个人的实力和技巧水平。

4. 着陆和平衡:在着陆时,需要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双脚要同时着地。

着陆时需要保持身体姿势稳定,避免摔倒或者受伤。

以上就是旋转跳跃的运动规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 -。

跳跃的技术原理

跳跃的技术原理

体育跳跃的技术原理作者单位:庙前镇中学作者姓名:李永武跳跃是通过自身的能力按所需的方向,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越过尽可能高的横杆或跳过尽可能远的距离。

一、跳跃运动的共性与其各自的特点:1、跳跃运动的共性:跳跃的各个项目,虽然其运动形式和要求各不相同,但就人体运动的总趋向来说,都是从静止开始水平位移,而后转变为抛射运动,各个项目水平运动的距离不同,抛射的角度和次数不同,但它们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都可以分为四个紧密相连的运动阶段:(1)人体的水平位移阶段,即助跑(2)从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阶段:起跳(3)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腾空(4)人体抛射后的落地2、尽管不同的跳跃项目都具有以上的共性,但高度项目和速度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1)高度项目:通过水平位移获得适当的水平速度,以制动性起跳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空中用的合理的补偿动作,沿大于45度角腾起,克服垂直障碍。

使人体越过尽可能高的横杆。

(2)速度项目:通过助跑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以积极起跳获得适当的垂直速度,沿小于45度角腾起,空中以合理的补偿动作,克服水平障碍,使人体越过尽可能远的距离。

二、跳跃运动的技术原理:1、跳跃运动通常是以抛身运动的规律作为力学基础的人体腾起的初速度,是决定跳的高度或远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是由助跑,起跳产生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合成的,是由人的身体能力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由于人体的身体能力及肌肉负荷能力等因素,在跳跃项目的跑进中向上跳起的垂直速度不能达到平跑所达到的水平速度,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和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形式,控制或发挥不同的方向速度,形成符合不同项目所需要的抛射角。

抛射运动规律中,抛射的初速度固定,其抛射角以45度射程最远,但在跳跃运动实践中,如跳远,人体向前跑进速度可达10米每秒以上,而垂直速度却只能达到4.5米每秒,如果追求45度这个最佳值,而降低水平速度,则会使跳的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不能纯粹追求45度角,而是要尽量增加水平速度,并达到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在这种对比关系形成的腾空起角的情况下来增加跳的速度。

动画角色运动规律

动画角色运动规律

动画角色运动规律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

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一)人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人物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

所以,研究和掌握人物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

1.人的走路动作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

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

人在走路时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

因此,在走路动作的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成波浪状。

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就略低,当一脚支地另一只脚抬起朝前弯曲时,头顶就略高。

还有,走路动作的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超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成弧形运动线。

这条弧形运动线的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和情绪有很大关系。

还要注意一下脚与地面的关系。

2.人的奔跑动作人奔跑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成弯曲状。

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跨步前后摆动。

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的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跨步时,头顶的高低的波形运动线也比走路时的运动线明显。

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

一顶要有腾空的动作。

有些跨大步的奔跑动作,双脚腾空的动作在时间上可以停更长一点。

3.人的跳跃运动人的跳跃运动,是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的。

人在跳起之前身体的屈缩,表示动作的准备和力量的积蓄,接着,一股爆发力单腿或双腿蹦起,使整个身体腾空向前,落下时,双脚先后或同时落地,由于自身的重量和调整身体的平衡,必然产生动作的缓冲,之后恢复原状。

跳跃时的运动线呈抛物线状,这个抛物线的幅度,根据用力的大小来决定幅度的高低。

原地跳时,蹬腿跳起腾空,然后原地缓冲、落下,人的身体和双脚,只是上下运动,不产生抛物线。

跳跃的运动规律

跳跃的运动规律

跳跃的运动规律跳跃的运动规律第⼀节原地跳跃:在⼈们的⽇常⽣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然运动。

如跑步、⾛路等。

这些都是⼈们在⽣活中的⾃然的⾝体反应,⽽我们在动画中⽤来刻画各个⾓⾊时所需要借助的运动规律也都来源于⼈们的⾃然运动。

下⾯,我们⼀起来分析⼀下在⼈们的⽇常⽣活中⾮常常见的⼀种⾃然运动——跳跃。

⾸先,我想我们所有的⼈都应该见过别⼈跳跃,⾃⼰也⼀定经历过跳跃。

那下⾯我们来看⼀下⼀个简单的跃运动——原地跳跃,在动画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例1:我们前⾯已经讲过了,动画中的每⼀个动作都会有它的特有的预备和缓冲。

由此可以知道,在这⼀运动中的7个关键帧动画⾥,第1个关键帧:是⼈物正常的站姿,⽽第3个关键帧是⼈物起跳,那么在⼈物跳起之前,我们就必须要预备。

也就是第2个关键帧<下蹲>,这时的⾝体是压缩的。

好,回到第3个关键帧,这⼀帧是跳跃运动中最夸张的⼀帧,根据前⾯我们分析过的球的运动原理,就可以知道,第3个关键帧是很夸张的⼀帧。

那么,⼈物的⾝体会拉长。

到此为⽌,这3个关键帧是⼈物起跳的过程。

这时,⼈物的重⼼在前⾯,⾝体是前倾的。

根据⽜顿运动定律,我们⼜能知道,由于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的作⽤,所以当⼈物于第3个关键帧,跳起来之后,由于地球引⼒的作⽤,⼈物会达到⼀个最⾼点,也就是第4个关键帧<腾空>。

这时,⼈物是绻缩着⾝体的。

同样,由于⼈物受到引⼒的作⽤,那他在达到最⾼点之后,便会下落。

如第5个关键帧,⼈物开始下落,此时⼈物的⾝体处于拉伸状态。

接下来的第6个关键帧是这⼀运动中⼜⼀很关键的⼀个地⽅——缓冲。

⼈物在下落时,受到地⾯的阻⽌,他必须停留在地⾯上,这时他不能够完全的停下来,那么他就需要做⼀个缓冲,原后停下来,第6个关键帧便就是这个运动中的缓冲。

第7个关键帧,⼈物还原到了⼈物第1个关键帧时的直⽴状态。

⼈物做原地动画及此运动中的预备和缓冲,下⾯我还需要来了解,在这⼀运动过程中,⼈物运动的⼀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跃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原地跳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自然运动。

如跑步、走路等。

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自然的身体反应,而我们在动画中用来刻画各个角色时所需要借助的运动规律也都来源于人们的自然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自然运动——跳跃。

首先,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见过别人跳跃,自己也一定经历过跳跃。

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个简单的跃运动——原地跳跃,在动画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例1: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动画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它的特有的预备和缓冲。

由此可以知道,在这一运动中的7个关键帧动画里,第1个关键帧:是人物正常的站姿,而第3个关键帧是人物起跳,那么在人物跳起之前,我们就必须要预备。

也就是第2个关键帧<下蹲>,这时的身体是压缩的。

好,回到第3个关键帧,这一帧是跳跃运动中最夸张的一帧,根据前面我们分析过的球的运动原理,就可以知道,第3个关键帧是很夸张的一帧。

那么,人物的身体会拉长。

到此为止,这3个关键帧是人物起跳的过程。

这时,人物的重心在前面,身体是前倾的。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又能知道,由于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当人物于第3个关键帧,跳起来之后,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人物会达到一个最高点,也就是第4个关键帧<腾空>。

这时,人物是绻缩着身体的。

同样,由于人物受到引力的作用,那他在达到最高点之后,便会下落。

如第5个关键帧,人物开始下落,此时人物的身体处于拉伸状态。

接下来的第6个关键帧是这一运动中又一很关键的一个地方——缓冲。

人物在下落时,受到地面的阻止,他必须停留在地面上,这时他不能够完全的停下来,那么他就需要做一个缓冲,原后停下来,第6个关键帧便就是这个运动中的缓冲。

第7个关键帧,人物还原到了人物第1个关键帧时的直立状态。

人物做原地动画及此运动中的预备和缓冲,下面我还需要来了解,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人物运动的一些特点。

人在跳跃的时候,身体的重心不像奔跑时那样简单的向前移位,而是跟随着跳跃运动的不同部分变化的。

人物在跳跃时,从预备到走路到腾空这一部分的重心在身体的前方。

如我们在例①中的前面3帧。

而从腾空到落地这一部分,动作的重心在身体的后方,如例①中我们看到的④、⑤、⑥帧。

这是动画运动规律中,跳跃运动的一个简单例子。

通过对这一例子的分析,大家应该基本掌握了跳跃的方法,一个完整的跳跃一般有7个关键帧动画。

①、自然直立(初始状态)②、下蹲(预备动作)③、起跳(拉伸、夸张)④、蜷身(达到最高点)⑤、下落(拉伸、夸张)⑥、着地(缓冲)⑦、直立(还原成初始状态)
在画跳跃时,大家应该要注意掌握好,怎样去控制总个运动的节奏,在这一运动中,人物的预备做得越足,人物就跳得越高,人物跳得越高,落下来时所要做的缓冲也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第二节跑动中跳跃
上面我们讲到了跳跃运动中的原地跳跃,那只是跳跃运动中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下面我一起来分析一下,在跑动中跳跃的画法。

在前面讲到原地跳跃的例子中,我们用了7个关键帧动画来表现原地跳跃这一动作。

而在跑动中我们画跳跃就不一定需要一7个关键帧动画了,在运动中跳跃时,我们就不需要做出人物自然直立和还原到自然直立的这一过程,只要做出人物预备、起跳、腾空、落地、缓冲。

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
从此例中大家可以看到,在这8个关键帧动画中,第①关键帧和第⑦、⑧关键帧都是跑动中的动作,而从第②关键帧到第⑥关键帧,则分别是跳跃运动中的下蹲(预备)、跳起、腾空、下落、着地(缓冲)这几过程。

也就是说,在跑动中做跳跃时就不需要做出人物静止状态时的那帧,这样总个跑动和跳跃的动作连起来才会顺起来。

然而,在跑动中跳跃和原地跳跃又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大家一定要注意,那
就是,人物在跳动中时身体的重心总是在身体的前方,所以在跑动中跳跃时,身体的重心也总是在前方的。

第三节连续跳跃
我们前面分别讲过了2种跳跃运动的形式,分别是原地跳跃和跑动中跳跃,下面我们再来看跳跃的另一种特别形式——连续跳跃。

先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看完这一例子,大家看到,在这一连串的跳跃中,有几个特点是不同于前面两种跳跃形式的。

如:①、它没有了原地跳跃中的自然直立和还原成直立的静止动作了。

②、它也不像是跑动中跳跃那样,身体的重心总是在身体的前方。

③、在这一连串的跳跃中,我们一共看到3个跳起落下的过程。

通过前面我们讲的原地跳跃就知道,每跳起落下一次,就必须有一个预备和一个缓冲。

那么,在这3个连续的起跳落下过程中,是不是就一定要做3个预备,再做3个缓冲呢?我们从例中能够很清晰看到的预备、缓冲。

就是,第①帧是起跳的预备。

第④帧是落地的缓冲。

然而在这一例中,像第⑤帧、第⑥帧,第⑩帧,
这几帧身体收缩下蹲的动作,到底是预备还是缓冲呢?告诉大家都是。

它们既是预备、也是缓冲,这就是这一连续运动的一个特点。

我们拿第⑤、⑥帧来说,在第一个跳跃运动中,⑤、⑥帧是第一个跳跃落下时的缓冲。

然而在第二个跳跃运动中,⑤、⑥帧又是跳起的预备。

这也就是说,在一连串的跳跃运动中,前一个跳跃的缓冲,有可能就是下个跳跃的预备,这样连续的跳跃才能够顺畅的连接起来,有节奏的跳动起来。

第四节总结、练习
在前面的课时中,我们分别一起讨论分析了,动画运动规律中,跳跃运动所有在的几种不同形式的做法。

在这几例中,我们得知跳跃,在不同的形式状态下、在不同的运动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掌握方法。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前面讲到的几种形式,并加以练习。

分别复习、练习三节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