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

合集下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水体富营养化却成为了威胁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呢?简单来说,就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为藻类等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比如,氮肥中的氮元素和磷肥中的磷元素,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并被带入河流、湖泊。

其次,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一大原因。

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其废水中常常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污染物。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必然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再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大。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和磷,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此外,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和鱼类的排泄物也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一些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如过度投放饲料,会导致大量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积累在水体中。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它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大量藻类的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其次,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利用。

富营养化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水质变差,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再者,还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策略。

在源头控制方面,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方法

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方法

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方法引言:河流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方法。

一、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1. 水质恶化: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积聚,使水质变差。

富营养化水体的高浑浊度和异味不仅影响水的透明度,还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 水生态系统破坏: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同时,藻类的生长也会阻碍光线进入水体,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水环境健康风险:富营养化水体中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滋生增多,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例如,蓝藻水华中的毒藻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1. 农业源治理:农业是河流富营养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精准施肥、轮作休耕、植被覆盖等,可以减少农业产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流。

此外,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也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2. 工业源治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是导致河流富营养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监管,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排放,是治理河流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3. 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加剧富营养化。

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是治理河流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治理河流富营养化的长期解决方案。

例如,建设湿地、河道疏浚、水生植物的引种等,可以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促进水中富营养物质的降解和吸收,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它是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最后影响鱼类、植物、人类的生活环境。

这种污染有时候非常难处理,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继续蔓延。

湖泊富营养化可采取措施( 1)调整水产养殖方式,限制捕捞强度;( 2)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展人工增氧、水质改良、投肥和底栖动物的养殖等生态修复技术;( 3)增加清淤工作频次,保持水位稳定,并减少淤泥释放的营养物质;( 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特别是环境水质标准的执行;( 5)采用底泥疏浚、曝气和离子交换等技术,改善底泥水环境。

此外,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经微生物降解后还田,提高水体利用率,为后续生物操纵、人工设施提供了基础。

如水稻可以抑制蓝藻繁殖,鱼塘的网箱可以通过过滤或循环系统消灭蓝藻。

还可以采用底部透明覆盖膜的方法,该膜能阻挡阳光穿过,避免紫外线对水体造成的伤害。

再者,运用水生植物、放养鲢鳙、使用生物抑藻剂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治理方法和手段虽然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问题,比如蓝藻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及水体中重金属的二次富集等。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将防控理念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来治理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首先,控制蓝藻是控制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应从根本上防止蓝藻大量繁殖。

同时,应保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控制蓝藻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优先选择在江河的支流或源头采用生态调度的方法控制蓝藻;第二,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抑制蓝藻的生态学基础。

水体的富营养化与防治

水体的富营养化与防治
富 营 养 化 对 水 质 的 另 一 个 影 响 是
水 体 一 旦 发 生 富 营养 化 . 藻类 大 因
量 繁 殖 , 体 透 明度 下 降 , 质 浑 浊 。 水 水 水
面 藻 华 聚 集 . 昧 弥 漫 . 重 影 响 湖 库 臭 严 的旅 游 观 光 , 至 丧 失 旅 游价 值 。 外 。 甚 此 富 营 养 水 体 中生 长 的 大 量 浮 游 生 物 . 还
26对 水 生 生 态 的 影 响 .
这 是 一 类 包 括 凝 聚 沉 降 和 用 化 学
药 剂 杀 藻 的 方 法 . 如 有 许 多 种 阳离 子 例 可 以使 磷有 效地 从 水 溶液 中沉 淀 出来 .
在 正 常情 况 下 . 体 中各 种 生 物 都 水
其 中最 有价 值 的是 价 格 比较 便 宜 的铁 、 铝 和钙 . 们 都 能 与 磷 酸 盐 生 成 不 溶性 它
在 富 营 养 状 态 的 水 体 中 生 长 着 很 多 藻 类 . 中有 一 些 藻 类 能 够 散 发 出腥 其
藻剂 杀 死 藻 类 。 种 方 法 适 合 于水 华 盈 这
湖 的水 体 。杀 藻 剂 将 藻 杀 死 后 , 藻腐 水 烂 分 解 仍 旧会 释 放 出磷 . 因此 应该 将 被 杀 死 的 藻 类 及 时 捞 出 . 者再 投 加 适 当 或 的化 学 药 品 . 藻类 腐 烂 分 解 释放 出 的 将

会 堵 塞 航道 , 响 航 运 。 影 3 富 营 养化 水 体 的 防治 .
某 些 藻 类 能 够 分 泌 、释 放 毒 性 物 质 。 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性 物 质 进 入 水 体后 ,若 被牲 畜饮 用 , 可 引起 肠 胃道 疾 病 在 适 宜 的 环 境 条 件 下 . 绿 藻 在 水 中容 易 形 成 水 华 . 若 蓝 人 饮 用 也 会 发 生 消 化 道 炎症 . 害 人 体 健 有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资料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资料
⑴ 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 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既有点源,又有非点源,这给控制污 染源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困难。
⑵ 营养物质去除难度高。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 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 处理方法,只能去除 30%~50%的氮和磷。
深层曝气适用于湖水较深而出现厌氧层的水体。磷容易在厌氧条 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人为湖底深层曝气充氧, 使水与底泥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对改善水 质有利。
注水冲稀的一种手段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 注入湖泊,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象,提高 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但营养物绝对量并未减少,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另一种手段是换水,这是针对临江湖泊的方案,起到江水 取代湖水,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滞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 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透明度,化学指标包括 溶解氧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等,生物学指标包括优势 浮游生物种类、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和生物现存量(如 生物量、叶绿素a)等。
目 前 一 般 采 用 的 标 准 是 : 水 体 中 氮 含 量 超 过 0.2~0. 3mg/L, 磷 含 量 大 于 0.01~0.02mg/L, 生 化 需 氧 量 大 于 10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 ,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 umg/L.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
2012年8月 武汉东湖 蓝藻水华
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
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 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 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目录
01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 物防治措施
02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 定义及04 三、生物防治措施
05 四、实例分析
06 五、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 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防治措施逐渐受 到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原因和危害,阐述生物防治措施 的几种方式,并分析具体应用实例。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 化肥、生活污水等。当这些废水、污水排入水体时,其中的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 和藻类吸收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就会导致水生 植物和藻类过度繁殖,使水体变得混浊,水中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四、实例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例如, 对于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湖泊边缘种植能够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 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移植当地或他地的优良品种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重建水生生物群落, 使水体生态平衡得到恢复。
对于池塘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 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移植能够有效吸收营养物质 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
3、控制饲料投放量及次数,减少水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避免二次污染。
五、总结
生物防治措施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通过采 取源头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水 体的富营养化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防治措施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含量过高,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通常伴随着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严重时会导致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防治措施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被放大。

例如,地质构造导致的地下水流动缓慢,使得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累;气候条件如降雨量、温度等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随雨水冲刷和农田排水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三、防治措施研究进展1. 源头控制(1)农业管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同时,建立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营养物质流失。

(2)城市污水治理: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同时,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减少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3)工业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对重点行业和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污染物超标排放。

2. 水体修复(1)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水体进行修复。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制剂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
浙江余姚茶园喷灌
电动时针式喷灌机
滴灌
控制水土流失: • 草、灌、林混种,减少地面裸露;
• 种植经济林木,增加农民的收入; • 采用栏沙坝等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
4.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对策
治理污水、控制面源污染 控制固废污染 控制水产养殖强度 合理施肥、控制水土流失
利用前置库技术控制污染物入湖
dV Qi Qo QC Qb Qsm (P ET I ) A dt
where ET = evapotranspiration rate (m d-1) I = infiltration to groundwater (m d-1) P = precipitation rate (m d-1)
l Nominal detention time τ
τ=εLWh/Q
(4.3)
where L = length (m)
Q = flow rate (m3d-1)
W= width (m)
τ= nominal detention time (d)
(2) Water budget The dynamic overall water budget for a wetland is
排水等。
大量合成洗涤剂
2、面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径流污染
3 “水华”、“赤潮”的产生条件
“水华”、“赤潮”发生机理到目前没有彻底弄 清楚
环境条件: 温度、水动力条件………
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盐浓度 氮、磷
某些刺激因子 铁、硅、维生素、微量元素
4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对策
治理污水、去除氮磷 控制暴雨径流污染 控制大气、固废污染 控制水产养殖强度 合理施肥、控制水土流失 利用前置库技术控制污染物入湖 湖内和湖滨带生态恢复 生物控藻(放养食草鱼和贝类、采用藻病毒等) 底泥疏浚、调水冲湖、水体充氧、投放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含氮磷的化合物过多排入水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
衡,引起藻类大量繁殖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
•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 降实低施内洗源涤性剂营禁养磷物质的负荷 1.物制理订方营法养工物程质性排措放施标有准底;泥疏浚、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 以及根在据底湖泥泊表水面环敷境设中塑氮料磷等容。量, 实施总量控制; 2.化实学施方截法污包工括程凝或聚引沉排降污和染化源学药剂杀藻等。投加化学试剂可 使营在养农物业质区生大成力沉发淀展而生沉态降农,如业加:入改石进灰施脱肥氮方、式加、入灌铁溉盐制促度进以磷 的沉及淀合等理。种植农作物、推广新型复合肥,控制化肥的使用量 3.生保物护方绿法化利带用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氮磷营养物及其他 污染集物中进收行集迁饲移养、场转的化家、禽降粪解便和代谢。主要通过放养控藻型生 物、构建人工湿地、恢复高等水生陆生植物、活性污泥法、固 定池法( 生物滤池、浸没滤池等)、生物转盘法、 流动床法等。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
——微生物的世界
第六组 组长:闫宇 组员:金泉 顾学院 5121619002 顾佳媛
目录
1.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2.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理 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4.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 植物修复法 • 微生物修复法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
Shan 等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 酵母菌(yeasts)、霉菌(molds)和放线菌(Actinomycetes) 的共同作用,得出TN、TP、NH4+-N、COD 和浊度的修复率分别 达到了77.8%、72.2%、94.2%、60.0%和85.6%,水体中的物种也 增加了很多,溶氧大幅增加。
不利因素:植物的生长周期较短,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 植物体死亡后需要进行人工收割,否则植物体腐烂后产生 的有机物质可能会造成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微生物修复
Nagadomi 等利用固定化光合细菌(PSB) 处理合成废水的研 究表明,在48 h 后,COD、TP、NO3--N、H2S 的去除率分别为 89%、77%、99%、99.8%;PSB 对PO43- 和丙酸也有很好的去除 效果。
比表面积更大,繁殖更快,可用于修复治理种类更多。 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修复效率不高、需菌量大、低温 时修复效果不理想,还有部分菌有致病性或会产生某些有 毒有害物质等。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总结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由于其可能带来 的恶劣影响,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综合治理。
由于污染源不同,治理方式也各有优劣,应结合当地 的自然条件和具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既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 输入,又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利用多种治理手段,制 定综合治理方案,分阶段加以落实,逐步恢复富营养化水生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之趋于完善和稳定,减缓富营养 化进程,从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是 一项综合工艺,只有通过多种技术的联合修复,才能真正达 到治理的目的。
不同方法的优劣
• 凝聚沉降&化学药剂杀藻 受时效、大水域、水体流动性的
局限、二次污染 人工合成物的使用可能会给环境
带来负面影响
——化学方法
不同方法的优劣
——生物方法
实质是按照仿生学原理和自然规律,强化自然界本身的恢 复与自净能力。其最大特点是投资省,能耗低甚至无能耗,但 其工艺操作不方便。微生物处理磷机理较复杂, 不仅摄取构 成微生物体本身及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磷, 而且在某些特定条 件下, 在细胞内能积累相当过量的磷。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 大量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 • 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 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 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 因优势的浮游生物颜色不同 • 赤潮 &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理
• •
生 食1+生目0命物能质荷6前周链量C兰)主理期O++科要论理2微学1有+论3家量1两86马元种ON丁理2素O·论肖→3-:顿+C认1H0为6PH自O24然623水O- +1域110中N2存21H6在P2水O1生(+藻食1类物8H链原+,
1.植物修复 2.微生物修复 3.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植物修复法
挺水植物:芦苇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23.33%, 总氮(TN)的去除率为37.39%,总磷(TP) 的去除率则 达到了46.55% 中国莲对TN 的去除效果达到了50.18%。 浮水植物:凤眼莲对TN、TP、COD 的去除效果可分别达 到66.26%、25.17%和27.77% 沉水植物:金鱼藻在春、秋二季对磷的吸附效率分别为 91.75%和9富营养化; • 价值中国百科——水体富营养化 • 王淑芳.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环境科学与管
理,2005,30(6):63-65 • 钱大富,马静颖,洪小平.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20(1):28-29 • 韩永和,李敏.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如量等游水充的素果超营生体分原的该藻浮过养物富的生化总类游消负捕营条质合反是生耗荷食养件。物应富物量的能化下()式营的,增力。式,为养天数平加的中在化然量衡不农微适的水减被是药量宜主体少打导、元的体中或破致杀素光,的其捕,富虫是照藻生食造营剂指、类长能成养等镁温进速力水化有、度行度降体的机锌、光直低富唯污、p合接H,营一染钼作影值将养原物、用响及使化因也钒,水合营水,可。、质成养藻影能氮硼的本物生响导、等状身质长浮致磷元
不同方法的优劣
——物理方法
底泥疏浚,包括干湖疏浚和带水疏浚。 干湖疏浚是将水抽干,然后使用排干 疏浚设备,如推土机和刮泥机等。 带水疏浚,要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采取 措施,尽量减少开挖时污染物在水中 扩散所形成的二次污染。
成本高!!
深层曝气,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 人工湖底深层曝气来补充氧,使水 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 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 磷的释放,并改善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