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深处的孩子们

合集下载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大凉山孩子们的影像资料,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在那片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生活与我们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

他们的学校,没有高大崭新的教学楼,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的只是简陋的几间土坯房。

教室里的桌椅也是破旧不堪,坑坑洼洼的桌面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看到一个小女孩,穿着一身洗得发白且不太合身的衣服,衣服上还打着几个补丁。

她那清澈的眼睛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

每天,她都要走好几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

早上天还没亮,她就起床了,简单地吃几口玉米糊糊,然后背上破旧的书包,踏上那条崎岖的山路。

山路很难走,有时候会有松动的石头滚落,她得小心翼翼地避开。

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湿滑,她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弄得满身是泥。

但就算这样,她也从未想过放弃上学。

学校的课程很简单,只有语文、数学几门基础课。

老师也很少,一个老师往往要兼任好几门课的教学。

但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他们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到无比惭愧。

想想我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老师,却还时常抱怨学习辛苦。

中午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大多是土豆或者玉米饼。

就着白开水,这就是他们的午餐。

那个小女孩拿出一块有点发黑的土豆,小口小口地吃着,仿佛在品尝着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我忍不住想,我们在嫌弃饭菜不可口的时候,他们却在为能填饱肚子而感到满足。

放学回家后,孩子们也不能像我们一样玩耍休息。

他们要帮着家里干活,放牛、砍柴、种地……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小小的身躯背着一大捆柴,压得他直不起腰来,但他依然咬着牙一步步往家走。

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却没有一丝抱怨。

大凉山的孩子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的笑容却无比纯真灿烂。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努力地生活着,学习着。

对比他们,我们拥有的太多太多。

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丰富的物质资源,良好的教育环境。

可我们有时候却不懂得珍惜,总是在虚度光阴,抱怨这抱怨那。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前段时间,我偶然看到了一些关于大凉山孩子们的影像资料,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那些孩子,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的世界与我们熟悉的城市生活截然不同。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她叫阿依。

阿依有着一双明亮得如同星星般的眼睛,但那眼神中却带着一丝让人心疼的迷茫和渴望。

她每天上学要走好几里的山路,天还没亮就得出发。

山路崎岖不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深深浅浅的水坑。

阿依穿着那双已经破了洞的布鞋,小心翼翼地走着。

她的脚步很轻,仿佛生怕惊扰了这沉睡的大山。

她一只手紧紧地抓着破旧的书包带,另一只手拿着一根小木棍,时不时地拨开路边的杂草。

阿依的书包,是用几块旧布缝起来的,上面的补丁一层又一层。

书包里只有几本翻得卷了边的课本和一支短得几乎握不住的铅笔。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视若珍宝。

到了学校,那所谓的学校不过是几间简陋的土坯房。

教室里的桌椅也是破旧不堪,有的甚至缺了一条腿,得用石头垫着才能保持平衡。

黑板上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早已变得模糊不清。

但阿依和她的同学们却听得格外认真,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阿依坐在那里,小小的身躯挺得笔直,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中午吃饭的时候,阿依从书包里拿出一个黑乎乎的布包,里面是一块已经冷掉的红薯。

这就是她的午餐,她却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后,她用袖口擦了擦嘴,又开始埋头学习。

放学回到家,阿依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

她要去山上砍柴,小小的肩膀扛着比她自己还高的柴火,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家走。

回到家,她还要喂猪、做饭、洗衣服……晚上,当一切都安静下来,阿依会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

灯光太暗了,她不得不凑近书本,眼睛都快贴到纸上了。

看着阿依和大凉山的这些孩子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抱怨学习太累、工作太辛苦,可和他们相比,我们的那些所谓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生活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却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依然努力地学习,努力地生活。

去四川大凉山儿童的艰难上学之路的作文

去四川大凉山儿童的艰难上学之路的作文

去四川大凉山儿童的艰难上学之路的作文在四川省西南地区有一个叫大凉山的地方,这里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海拔超过3000米,山脉绵延不绝。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送东阳马生序》里这句话时脑海里浮现出的场景:一个穿着单衣薄衫的书生背着书箱、拖着单鞋在寒风中弯腰前行,他渺小又倔强的身影与周边茫茫大雪和深山峡谷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求知欲真的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战无不胜的神。

上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泉州这座位于祖国东南的沿海小城,家境不算殷实但也不愁吃穿,所以文中所讲述的艰难求学路让我印象格外深刻。

只是我没想到,在绝大多数孩子连饥饿、贫穷的记忆都没有的今天,依然有孩子正走在那条艰难的求学路上。

求学十六载,日日如挑战“从祖国大西南的阿普路村小学,到冕宁县第二中学,再到成都市石室中学,南京大学电子学院,我走了一条很长的路”“初中时,我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大学时勤工俭学靠自己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高海拔的阳光,让我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书本中的知识,让我的眼睛变得明亮”6月,正值毕业季。

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学生陈时鑫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论文致谢,寥寥百字,却字字扣心,被不少人称之为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大学四年中,陈时鑫9次拿下奖学金,并在大四那年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全奖直博录取书。

在论文致谢里,他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历程和经历的种种坎坷。

第一道关,是战胜贫穷。

陈时鑫出生于四川大凉山冕宁县回坪乡阿普路村,这个村庄坐落在山脚下。

小时候的他常常爬到山顶,低头就能看到县城的全貌,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绵延起伏的山脉。

山外有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比喻,但对他来说却是望不到头的困境。

2017年,冕宁县才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在陈时鑫的记忆里,贫穷是常态,奶奶瘫痪在床,还有三个在上学的孩子,家里借了很多钱,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父母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

大凉山的孩子们观后感前阵子,我偶然看到了一些关于大凉山孩子们的影像资料,内心受到的触动,到现在都还没法平息。

那些孩子,生活在大山的深处。

那里的山,可不是咱们在城市周边郊游时见到的小山丘,而是真正的、连绵不绝的大山。

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仿佛把他们的世界与外面的繁华隔离开来。

我看到的第一个画面,是一群孩子走在上学的山路上。

那路,哪里能叫路啊!陡峭的山坡,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倒滚下山去。

孩子们的脚步却显得那么坚定,他们穿着破旧但干净的衣服,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

有个小女孩,头发有些乱,被汗水沾在了脸上,但她的眼睛却格外明亮,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她的鞋子已经磨破了边,每走一步都显得有些吃力,可她还是紧紧跟着队伍,一步也不肯落下。

他们的学校,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高楼大厦、宽敞明亮的教室。

几间简陋的土坯房,就是他们学习的地方。

教室里的桌椅,好多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但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听得无比认真。

黑板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老师的声音在不大的教室里回荡。

中午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饭盒。

里面的饭菜,简单得让人心疼。

有的只是几个土豆,有的是一点米饭拌着咸菜。

可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互相还会分享自己的食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就在想,咱们在城市里,天天挑三拣四,不好吃的就扔一边,和这些孩子比起来,咱们是多么不懂珍惜啊!有个小男孩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他叫阿强,是个特别瘦小但特别机灵的孩子。

下课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在外面玩耍,他却一个人在教室里,认真地做着数学题。

我看他眉头紧皱,咬着铅笔头,嘴里还念念有词。

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在思考一道难题,怎么都想不出来。

我给他讲了讲,他那恍然大悟的表情,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然后,他抬起头,一脸真诚地跟我说谢谢,那双眼睛里充满了感激和对我的信任。

大凉山的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的心灵却无比纯净。

他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各种玩具,但他们有自己的快乐。

大凉山下“双脚朝天”的孩子们——《我是体育教师》送教学习心得

大凉山下“双脚朝天”的孩子们——《我是体育教师》送教学习心得

体育教学/2020年第2期P40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的城关小学锦屏校区,在2019年的岁末,完成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央视,那几天孩子们和老师们可以说高兴坏了,学校的罗平校长也激动地在会议上介绍那些“双脚朝天”的孩子。

这件事还得从2019年9月20日说起,北师大培训中心对雷波县城关小学体育指导活动在我校开展,而对我校开展指导活动的是北京市朝阳区中学体育教师教研员孙卫华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刘畅老师,两位老师的到来直接为我校的体育现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大课间活动就是一次历史性的跳跃。

我校是新修建的学校,2018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的足球场于2019年9月修建完善投入使用,而学校大课间的开展成了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迟迟推动不了,如何设计出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成了我们学校的难题。

而孙卫华老师和刘畅老师的到来,为我们学校解决了这个难题。

两位老师在对我校初步了解之后,便为我校设计了蛇形跑以及体能素质操,并指导我校老师如何实施,以及体能素质操的教学,而“双脚朝天”便是体能素质操里面的肩肘倒立。

由刘畅老师编排的体能素质操音乐震撼力十足,节奏感特别强。

最大的亮点和难点就在垫上的动作,其中肩肘倒立、仰卧推起成桥最为亮眼,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最多的两个动作,因此刘畅老师还为学校的体育教师们上了一节肩肘倒立的示范课,帮助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肩肘倒立的教学。

2019年12月15日,孙卫华老师带领着CCTV-5频道的记者,《我是体育教师》栏目4位优秀教师代表,将《我是体育教师》大型公益送教活动带到了大凉山的雷波县,并将启动仪式和主会场设立在了我们学校,为全县的体育教师进行送教活动,同时带领全县的校长及体育教师观摩我校的大课间开展情况。

通过我校教师的抓紧排练,在12月20日,为全县的体育教师以及领导展示了学校完整的大课间活动。

四面环山的操场,振奋人心的音乐、整齐有力的动作,震撼了全县,当天城关小学锦屏校区的大课间在朋友圈被刷屏,备受好评,学校所有老师都十分骄傲,这是属于我们的大课间。

四川大凉山有多穷?7岁男孩从没洗过澡、不识卫生纸

四川大凉山有多穷?7岁男孩从没洗过澡、不识卫生纸

四川大凉山有多穷?7岁男孩从没洗过澡、不识卫生纸————————————————————————————————作者:————————————————————————————————日期:四川大凉山有多穷?7岁男孩从没洗过澡、不识卫生纸2015年08月07日 12:54来源:新华通讯社18100人参与1319评论原标题:大凉山有多穷?7岁男孩从没洗过澡,没见过卫生纸!四川大凉山,这几天因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泪》,再次引人瞩目。

一直以来,贫古次作古一家的午餐是一笸箩土豆。

原标题:大凉山有多穷?7岁男孩从没洗过澡,没见过卫生纸!四川大凉山,这几天因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泪》,再次引人瞩目。

一直以来,贫苦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贫穷、吸毒、艾滋等残酷字眼挥之不去。

“大凉山”对于多数人来说也许就是陌生又熟悉的“另一个存在”。

真实的现状往往是复杂的,需要长期的、整体的观察。

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5年,扶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阶段。

新华社记者数次深入大凉山,直面让人动容的贫困,调研成因和脱贫对策。

■陈地、吴光于(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这些天,一篇名为《泪》的小学生作文火了。

文中沉重的叙述又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带到了贫困的大凉山。

虽然作文并非全由小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小作者木苦依五木经历的苦难却是事实。

这名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且托村的12岁女孩在2011年、2013年先后经历了父母的相继离世,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在父母双亡后,当地民政部门于2014年10月向五兄妹提供每人每月678元的孤儿生活补助专项资金,加上爷爷奶奶的养老金补助,全家每月享受各项政策补助3540元。

但毕竟孩子们是没有父母的孤儿,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

位于四川南部的大小凉山地区,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像木苦依五木这样穷苦的家庭,不在少数。

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观念、疾病,上世纪90年代又沾上了毒品这个恶魔……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让这片土地饱受苦难。

影片《八角笼中》原型事件:格斗孤儿事件

影片《八角笼中》原型事件:格斗孤儿事件

影片《八角笼中》原型事件:格斗孤儿事件影片《八角笼中》原型事件:格斗孤儿事件影片《八角笼中》原型事件是格斗孤儿事件。

王宝强的新片《八角笼中》就是以此为蓝本。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片《八角笼中》原型事件,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影片《八角笼中》原型事件格斗孤儿事件《八角笼内》中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就是以恩波格斗俱乐部创始人恩波为原型的。

那时,他所受到的挫败感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说起这件事,还得从2023年轰动全国的梁山“格斗孤儿”事件说起。

六年前,两个12岁的孩子在八角笼内苦战。

本来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比赛。

却因为格斗视频被发到了网上,立即因画面残忍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

随着媒体断章取义的发酵和传播,该事件很快引起强烈舆论,不少人认为俱乐部利用儿童牟利,手段极其卑鄙。

不久后,警方介入调查。

面对这样的批评,搏击俱乐部创始人恩波一时难以自圆其说。

因为没有人相信这些孩子是自愿打拳的。

即使他们这些孩子亲口说出真相,公众就会觉得他们被洗脑了。

此刻,恩波别无选择,只能配合调查,自证清白。

但由于孩子们均是未成年人,因此在各部门的干预下最终都被遣返家乡。

但谁也没想到,这些孩子竟然如此不情愿。

他们离开时,所有的孩子都在哭,不想离开这个地方。

这时,有人意识到背后隐藏着什么,而随着调查的结果,案件再次逆转,真相大白。

原来恩波是一名退役军人。

年轻时酷爱散打,实力出众。

后来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在队伍里,他靠着超强的战斗力,获得了不少荣誉大奖。

在服兵役期间,他到基层时,遇到了整天在山里流浪的孩子们。

经恩波询问,原来这些孩子大多是孤儿,靠邻居和人们的帮助才能生存。

恩波立刻发生了共情,这与他年轻时失去父亲的感受是一样的。

那个时候,他就萌生了帮助这些孩子的想法。

以恩波为例,这些孩子没办法学习,整天无所事事。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犯罪。

结果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2023年退伍后,恩波成立了恩波搏击俱乐部,并开始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

恩波不仅免费提供食宿,还邀请老师传授他的知识,教他格斗技巧,让他继续参加比赛。

彝族悬崖村的故事

彝族悬崖村的故事

彝族悬崖村的故事在四川大凉山的深处,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悬崖村。

那可是彝族同胞们的家,不过这个家呀,可有点特别,特别得让人心惊肉跳。

你能想象吗?这个村子就像被老天爷放在了悬崖峭壁上。

那通往村子的路啊,可不是咱们平常走的平平坦坦的水泥路或者石板路。

那是用藤条和木棍搭起来的简易梯子,就这么直直地挂在悬崖上,就像从天上垂下来的一条险路。

村民们每天就靠着这个梯子,在悬崖上爬上爬下,就像一群勇敢的蜘蛛侠,不过他们可没有超能力,有的只是生活的勇气。

村里的孩子们上学可就更难喽。

每天天还没亮就得出发,顺着那陡峭的梯子小心翼翼地往下挪。

那小脚丫踩在晃晃悠悠的梯子上,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感觉一阵风都能把人吹下去。

可这些孩子啊,一个个眼睛里都透着一股倔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这条路,才能去到山外面的学校,才能学到知识,改变自己和村子的命运。

大人们呢,也不容易。

他们守着这片土地,种着玉米、土豆这些农作物。

山上的地可不好伺候,到处都是石头,要费好大的劲儿才能开垦出一小片能种东西的地。

而且种出来的东西要运到山下去卖,那简直就是个大挑战。

就靠着村民们的背篓,一点点把东西背下山,那过程就像在和悬崖做一场艰苦的拔河比赛。

不过呢,这个悬崖村也慢慢被外界知道了。

就像一颗隐藏在深山里的明珠,开始散发出光芒。

政府和很多爱心人士都来帮忙啦。

他们给村子修了钢梯,那钢梯可比以前的藤梯结实多了,走在上面心里踏实不少。

而且还在想办法发展村子的产业,让彝族同胞们不用再那么辛苦地靠着悬崖过日子。

现在的悬崖村啊,有了新的希望。

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像搞直播卖村里的特产,把彝族的文化和特色展现给更多的人。

孩子们也能更安心地读书,他们知道,自己的村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而他们就是这个村子未来的希望。

悬崖村的故事,就像一首充满着坚韧和希望的歌,在大凉山的山谷里,久久回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群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2012年12月,四川大凉山,布拖县。
一个背孩子的女孩子。2012年12月,四川大凉山,金阳县。
背弟弟、妹妹的孩子们。2012年12月,四川大凉山,美姑县。
一个失学的小女孩。2012年12月,四川大凉山,金阳县。
背弟弟的小姐姐。2012年12月,四川大凉山,金阳县。
大凉山深处的孩子们
近日,被网友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在网络热传。
一位名叫木苦依五木的四川凉山彝族女孩用不到300字的篇幅 写下了父母相继死去,自己想念母亲的故事。随着“最悲伤作 文”在网络发酵,有人质疑这是枪手所为,中共凉山州委宣传 部还专门发出针对此事的调查报告,称文章经过支教老师的整 理。
山村女孩。2014年7月,四川大凉山,布托县。
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2014年7月,四川大凉山,昭觉县。
大凉山深处孩子们的笑脸。
岁月的澶变和流转 无关紧要 只要灶膛,柴火,麦垛和小背篓 火辣辣的窜动 只要晚风,山泉,野花和清溪流 欢腾腾地奔跑 那些平凡的日子 祖祖辈辈来来去去 只要还有笑脸 印在那块朴实的土地 有些笑脸可以刻印在低矮的泥土屋 那是衣不蔽体孩子屹立的巉岩 有些笑脸可以点缀牧羊娃晚归的路 那是岁月如刀黄土弥漫的柔软 有些笑脸可以掠过期盼的双眼 那是历经苦痛,等待亲人归来的苍凉 有些笑脸可以放飞背篓姑娘心里的倦鸟 那是远方雪山上梦想的蔚蓝
山清水秀的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距省 会成都500多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彝族居住区,人口有二百多 万,近年随着和外界交流,经济上有相当改善,却也产生了新 的社会问题:吸毒和艾滋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弃孩孤儿。早 婚多育,使问题愈加严重。所以大凉山深处孩子们的困境引起 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姐姐和两个弟弟。 2012年12月,四川大凉山,布拖县。
背弟弟的小姐姐。2014年7 月,四川大凉山,昭觉县。
背弟弟的小姐姐川大凉山,昭觉县。
帮家里从田里背土豆的小姑娘。 2014年7月,四川大凉山,昭觉县。
背土豆的孩子。 2014年7月,四川大凉山,昭觉县。
在摄影界,我们陆续看到了一些好的作品,平实无华,公
允真实,让人感受到画面后无法复制的人生。照片里孩子们纯 真的双眸和困境,吸引了一些摄友的关注与探寻,于是有了片 尾的这首诗,有了这个贴子。在帖子里,我们恳请一贯沉默的 摄影师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我们与大家一同关注那个 山清云淡的边远山区,那些随时可能消失的文化遗存和民俗,
四川凉山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
世 界 上 最 悲 伤 的 作 文 ﹃ 泪 ﹄
女孩11岁时,父母因 艾滋病去世。她只能和多 病的奶奶相依为命。这是 16岁的她。 2013年12月, 四川大凉山,布拖县。
大凉山彝族女孩里,有很多不得不留在家里帮父母带孩子。这
个女孩背着小弟弟始终不回答我的问话,一直脸对着墙,这是在她 一回眸的瞬间拍到的。 2013年12月,四川,昭觉县。
望着墙上爸爸遗像的三个孩子。中间的女孩告诉 我,他爸爸去年吃毒烟(吸毒)死掉了。 2013年12 月,四川大凉山,布拖县。
在乡镇垃圾场玩耍的孩子。这里有焚烧从卫生院送来 塑料管子和瓶子。在这里,你很容易能看到用过的注射针 头。2013年12月,四川大凉山,布拖县,拖觉镇。
前面这个背孩子的小男孩,父母也是艾滋病去
世的。去年冬天这个村的村长一直想让我把他带走, 说去城里会生活好一些。不料今年夏天再去看这个 小孩时,村长告知这个孩子已经去世了,是病死的。 2013年12月,四川大凉山,布拖县。
翻山越岭来上学的孩子们。2013 年12月,四川大凉山,美姑县。
老人和我说,他是共产党员, 1958年是大队会计。随后老人结 结巴巴说,他的一个儿子染上了毒 品,整天躺在床上,还热心地邀请 我去十几里山路他的家。2012年 12月,四川大凉山,布拖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