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产生电路自激振荡

合集下载

自激振荡电路原理

自激振荡电路原理

自激振荡电路原理自激振荡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结构,它能够产生自我激励的振荡信号。

在许多电子设备中,自激振荡电路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等。

本文将介绍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

自激振荡电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网络组成。

放大器可以是晶体管、集成电路或者其他放大器元件,而反馈网络则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从而产生自激振荡的关键部分。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反馈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当反馈网络的增益大于1时,系统将产生自激振荡。

这是因为一部分输出信号被反馈到输入端,又被放大器放大后再次输入到反馈网络,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稳定的振荡信号。

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在数学模型中,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传输函数被表示为一个开环增益和一个反馈系数的乘积。

通过对这个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自激振荡电路的稳定条件和振荡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自激振荡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首先,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参数需要精确匹配,以确保系统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其次,反馈网络的相位和增益也需要进行精确的设计和调整。

最后,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和工作条件都会对振荡信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除了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自激振荡电路还有着许多其他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音频设备中,自激振荡电路可以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实现音频放大和调制。

在医疗设备中,自激振荡电路也可以用于生物信号的检测和处理。

总的来说,自激振荡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路结构,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并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深入理解,可以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信号产生电路自激振荡

信号产生电路自激振荡

稳幅网络:稳 定输出信号的 幅度,防止信 号过载或失真
工作原理
信号产生电路自激振荡是指电路 中的信号源产生信号,并通过反 馈回路将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形
成闭环。
自激振荡的频率由电路的参数和 反馈回路的增益决定。
A
B
C
D
当反馈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的 相位相同时,电路处于自激振荡
状态。
自激振荡的幅度由电路的增益和 反馈回路的相位决定。
03
增益大于1:信号产生电路中的增益大于1, 使得输出信号不断放大
04
频率稳定:信号产生电路中的频率稳定,使得 输出信号的频率始终保持稳定
振荡电路的组成
放大器:将输 入信号放大, 提供足够的功
率驱动负载
正反馈网络: 将输出信号的 一部分反馈到 输入端,形成
闭环控制
选频网络:选 择特定频率的 信号,滤除其 他频率的信号
测量领域
01
02
03
04
信号发生器:产 生各种波形和频 率的信号,用于 测试和测量电子 设备
频谱分析仪:分 析信号的频率成 分,用于测量信 号的频率特性
网络分析仪:测 量网络的传输特 性,如阻抗、相 位等
示波器:测量信 号的波形、频率、 幅度等参数,用 于分析信号的时 域特性
自动化控制领域
01
02
PART 02
信号产生电路自激振荡的 类型
7
矩形波自激振荡电路
01
02
03
04
电路组成:包括 放大器、正反馈 网络、选频网络 和输出电路
工作原理:利用 正反馈网络产生 自激振荡,选频 网络滤除高频分 量,输出电路得 到矩形波信号
特点:输出信号 为矩形波,频率 稳定,易于实现

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

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

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1. 概述运放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放大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大增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运放电路的输入端加电容后会出现自激振荡的现象,给电路稳定性和性能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简要分析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

2. 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电路概述运放电路通常由运放芯片、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用于信号放大、滤波、积分、微分等功能。

当在运放电路的输入端加上电容后,原理上是为了在输入端滤除直流信号,只透过交流信号,以起到滤波和对称交流信号的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会发现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后出现自激振荡现象。

3. 自激振荡的原因(1)相位延迟:在运放电路中,当输入端加电容时,由于电容器的特性,导致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

当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到达运放电路的反馈环路时,可能引起电路的共振和自激振荡。

(2)反馈路径:在运放电路中,反馈路径如果设计不当,或者在输入端加电容后,在反馈路径中出现相位差,也可能会导致自激振荡的问题。

特别是在高频段,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4. 解决方法(1)增加补偿电容:在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后出现自激振荡时,可以考虑增加补偿电容来抑制振荡。

适当增加补偿电容,可以起到抑制高频振荡的作用,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2)选择合适的运放芯片:在设计运放电路时,选择合适的运放芯片也是避免自激振荡的重要方法。

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下,可能需要选择特殊结构和参数的运放芯片,以满足要求。

(3)优化反馈网络:在运放电路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反馈网络,避免相位差引起的自激振荡。

通过优化反馈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可以有效地降低电路的振荡风险。

5. 结论运放电路输入端加电容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主要在于相位延迟和反馈路径设计不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增加补偿电容、选择合适的运放芯片和优化反馈网络等方法。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对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合理选择元器件和参数,以避免自激振荡的问题。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是指电路在没有外部输入信号的情况下产生振荡的现象。

它是一种自发的振荡现象,主要通过反馈回路中的信号反馈来实现。

在电子学中,自激振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电路中,如放大器、发生器、计时器等。

自激振荡的产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电路中的元件、反馈回路以及电路的工作状态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及其原理。

1.电路中的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在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之一是存在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

积极元件是指能够提供正的电压或电流增益的元件,如晶体管、运放等;消极元件是指能够提供负的电压或电流增益的元件,如电容器、电感等。

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的结合能够产生振荡。

2.反馈回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另一个关键条件是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是指将电路的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的回路。

在反馈回路中,输出信号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反馈,从而产生一种循环增强的效应,导致电路产生振荡。

反馈回路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而正反馈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必要条件。

3.电路的工作状态:电路的工作状态也是产生自激振荡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电路处于稳定的静态工作状态,没有产生振荡。

但是,当电路中存在一定的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同时具备了反馈回路的条件下,电路就有可能出现自激振荡的现象。

在实际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需要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都满足,才能够产生振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激振荡电路以及它们产生振荡的原理。

1.晶体管振荡电路: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积极元件,它具有放大作用,并且能够产生正的电压增益。

与之配合的是电容器和电感等消极元件,它们能够提供负的电压或电流增益。

将这些元件组成一个反馈回路,就可以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

晶体管振荡电路通常用于无线电频率发生器、射频放大器等电路中。

2.电子管振荡电路:与晶体管类似,电子管也是一种常用的积极元件,它具有放大作用并能够产生正的电压增益。

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

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

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激振荡是指无需外部输入信号即可产生频率稳定的振荡信号的一种现象。

在电子电路中,自激振荡常常利用三极管和MOS管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自激振荡的原理以及三极管和MOS管在自激振荡电路中的应用。

自激振荡的原理是由于在电路中的正反馈回路引起的。

正反馈是指当电路输出信号返回到输入端时,会增强输入信号的效果。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通过合适的正反馈回路设计,可以使得电路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而无需外部输入信号。

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中。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三极管常常被用来产生振荡信号。

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当在三极管的正反馈回路中加入合适的电容和电感元件时,可以构造一个自激振荡电路。

当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达到一定的条件时,三极管会开始产生频率稳定的振荡信号。

自激振荡电路在无线通信、射频信号发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自激振荡电路,可以实现频率稳定、输出功率高的振荡信号,并且可以用来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

第二篇示例:自激振荡是一种在电子电路中常见的现象,它指的是电子元件自身产生振荡而不需要外部信号的干扰。

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是两种常见的自激振荡元件,它们在电子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来介绍一下自激振荡三极管。

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它由三个掺杂材料不同的半导体层构成,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在三极管中,当某些条件满足时,就会发生自激振荡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射频电路中,起到频率稳定的作用。

具体来说,自激振荡三极管通常利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和反馈特性来实现。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通过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的回馈,可以实现正反馈放大,从而产生振荡。

当正反馈增益大于单位增益时,系统会产生自激振荡。

另一种常见的自激振荡元件是MOS管。

MOS管是一种场效应管,它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和频率响应。

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

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

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一、引言自激振荡电路是一种非常简单但是在电子工程中常常使用的电路,在实际中常常用来产生电信号和驱动其他设备。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这种电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子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围绕“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展开阐述。

二、什么是自激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电路又称震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电信号的电路。

当电路中具有不稳定的放大器(例如三极管)和正反馈时,就可以形成自激振荡。

在这种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将来回震荡,产生一定的频率和幅度。

因此,自激振荡电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路结构,在电子工程和通信系统中常常用到。

三、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包括一个晶体三极管和一个电容器。

这种电路非常简单,但是可以产生相当稳定的电信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好硬件准备一个PNP型晶体三极管(例如2N3906)和一个电容器(例如0.01微法)。

安装晶体三极管并将电容器连接到某个地方。

2. 接线将三极管的emitter引线接到正电源(例如5V),base 引线接到电容器,collector 引线接到地。

3. 调节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流在正常范围内(例如1mA)。

然后调节电容器的值,直到可以获得稳定的输出信号。

四、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在这种电路中,电容器和三极管形成了一个简单的RC振荡电路。

当电路第一次通电时,电容器里不会有电量,三极管的基极就会受到电压,导致电流从基极流过,电荷越来越多且没有地方停留。

随着基极电压的上升,当电荷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三极管开始导通。

在这个过程中,电容器电压上升,但是当电容器电压达到三极管开启时所需的电压时,三极管关闭了,并将电容器放电到地面。

然而,该过程将重新开始,因此电路开始振荡。

五、结论最简单的自激振荡电路只需要一个PNP型晶体三极管和一个电容器。

这种电路非常简单,但是可以产生相当稳定的电信号。

尽管它不可能像更复杂的电路那样产生高精度的振荡器信号,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初学电子工程的人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

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引言:放大电路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一个模块,它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放大电路会产生自激振荡,导致设备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本文将探讨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放大电路由放大器、反馈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组成。

其中,放大器负责放大输入信号,反馈电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输入输出电路则负责将信号输入到放大器并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二、自激振荡的定义自激振荡是指放大电路在没有外部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输出信号出现振荡的现象。

自激振荡会导致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失真,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三、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1. 振荡回路增益过高当放大电路的振荡回路增益过高时,反馈信号将不断放大,导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

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外部输入信号,放大器仍会产生自激振荡。

2. 反馈电路相位条件失调反馈电路的相位条件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关键。

当反馈电路的相位延迟与放大器的相位延迟相等时,反馈信号将持续放大,引起自激振荡。

相位条件失调可能是由于电路设计错误或元器件参数不匹配所致。

3. 电源噪声干扰电源噪声是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常见原因之一。

电源噪声会通过电源线传播到放大器,引起电路的不稳定性,从而产生自激振荡。

4. 电路共振当放大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和阻抗之间存在共振现象时,会导致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共振频率是电路的固有频率,当外部输入信号与共振频率接近或等于时,电路会自发产生振荡。

四、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解决方法1. 控制振荡回路增益为避免振荡回路增益过高,可以通过增加衰减器或降低放大器的增益来控制振荡回路的总增益。

这样可以降低反馈信号的放大程度,减少自激振荡的可能性。

2. 优化反馈电路设计反馈电路的相位条件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关键。

可以通过优化反馈电路的设计,使反馈信号的相位延迟与放大器的相位延迟相等,从而避免自激振荡的发生。

自激振荡电路原理

自激振荡电路原理

自激振荡电路原理自激振荡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结构,它能够产生自发的振荡信号。

在很多电子设备中,自激振荡电路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无线电发射机、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设备中都广泛应用了自激振荡电路。

本文将对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电路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激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自激振荡电路是一种反馈电路,它通过正反馈来实现自发振荡。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一部分输出信号会被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闭环。

当反馈信号的相位和幅度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电路就会产生振荡。

这种振荡是自发的,不需要外部的信号源来激励,因此被称为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可以通过简单的电路模型来进行解释。

一个典型的自激振荡电路包括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网络。

放大器负责放大输入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反馈网络。

反馈网络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形成一个闭环。

当反馈网络的相位和幅度满足一定条件时,放大器就会产生自发振荡。

在实际应用中,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电路结构来实现,例如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晶体管振荡电路等。

这些电路结构都是基于自激振荡的原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参数选择,可以实现稳定的振荡输出。

自激振荡电路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无线电发射机中,自激振荡电路可以产生高频信号,用于无线通信;在收音机和电视机中,自激振荡电路可以产生音频和视频信号,用于接收广播和电视节目;在计算机中,自激振荡电路可以产生时钟信号,用于同步各个部件的工作。

可以说,自激振荡电路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自激振荡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路结构,它通过正反馈实现自发振荡。

了解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子设备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激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Z0 Q0 L RC Q L Q 0 C C
振阻抗
Q为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Q值越大, 曲线越陡越窄,选频特性越好。
谐振时LC并联谐振电路相当一个电阻。
Exit
二. 互感线圈的极性判别
+ u
i
在LC振荡器中,反馈信号通 过互感线圈引出
CL
uf
-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1 –2 +3
同名端
(+)
+Vcc
+UCC C L RL
Au
+
RB1 C1
ib

CE
RE
ui
RB2
+ uf -
-
F

Li
正弦波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 2.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 LC正弦波振荡器举例 正反馈 振荡频率:
+UCC
f0
1 2 LC
+
C1
+

+ –
uo
C
L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返回
Exit
正弦波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 3.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原理:
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选频网络 中间端的瞬时电位一定在首、
尾端 首端 L1 中间端 L2 C
电感三点式
尾端电位之间。 三点的相位关系
A. 若中间点交流接地,则首端与 尾端相位相反。 B. 若首端或尾端交流接地,则其 他两 端相位相同。
首端 C1 中间端 C2 尾端 L
第六章信号产生电路
自激振荡
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振荡 LC振荡 石英晶体振荡
选频特性 稳幅措施 LC并联谐振回路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 三点式LC振荡
自激振荡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Xi
+



Xd


基本放大 电路Ao
Xo
Xf
改成正反馈
反馈电路 F
Xd Xi Xf


正反馈电路才能 产生自激振荡
1 F R1 2 R2
使R2>>R1
RF2
D1
R1
D1
1 F 2
AF1 A2 uo 功率放 大器
6 C 7
1
_


R23
R22 R21
+ +
C
Rf 可调
RF1 RF2 2 A 1 Rf
RF1+RF2Rf
• RC振荡电路适用于低 频
• LC振荡电路适用于高 频
L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的选频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 成,可以产生高频振荡。由于高频运放价格 较高,所以一般用分立元件组成放大电路。
返回
Exit
正弦波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 3. 三点式LC振荡器 例:试判断下图所示三点式振荡电路是否满足 相位平衡条件。
(a)
(b)
返回
Exit
+UCC
++ – –
C1
C2

+
ube

ube增加
正反馈
1. 内容小结
1.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AF┃=1 (振幅条件)
(相位条件)
A F 2n
本节只对 LC振荡电路做一简单介绍,重点掌握相位条件的判别。
一. 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i
+ u
当 0
1 LC
时,
iC
C
iL
L R
并联谐振。 谐振时,电路呈阻性
-
R为电感和回路中的损耗电阻
谐振时回路电流比总电流大的多,电感与电容的 无功功率互相补偿,电路呈阻性。
正弦波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 1.LC并联谐振回路 ► 幅频特性曲线 Z0为并联谐
相位条件意味着振荡电路是正反馈,振幅条件 可以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达到。
起振条件和稳幅原理
起振条件: | A F |1 (略大于)
结果:产生增幅振荡
起振过程
稳幅过程:
起振时, | A F |1 稳定振荡时, | A F |1
Xd
Xf
基本放大器 A
Xo
稳幅措施:
反馈网络 F
1 f0 2RC
=1592 Hz
1
1 j (R1C2 ) R2C1 1 3 1 ) o时 RC
文氏桥选频电路 如果:R =R =R,C =C =C 1 2 1 2
1 Uo U i 3 j ( RC
1 ) RC
Uo Ui
+90
1 f0 2RC
1 3
f f0
0
Uo 1 传递函数: U i 3 j( f f0 ) f0 f Uo 1 幅频特性: Ui f f0 2 2 3 ( ) f0 f
(–) L C
满足
Rf
(+)
R1 - + R A

+
uo
V
(-)
C1 C2
(+)
L
满足
例2:R=1k,C=0.1F,R1=10k。Rf为多大时才能 起振?振荡频率f0=?
解:起振条件
AF=1,
R
A=3 Rf A 1 R1
1 F 3
R
Rf
C
∞ - A + +
C
uo
uf
R1
Rf=2R1=210=20k

Xi +
+

Xd


基本放大 电路Ao
Xo
k
Xf
反馈电路 F
如果:
Xf Xi



k闭合,去掉 X i , 仍有信号输出。
反馈信号代替了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Xd
基本放大 电路Ao
Xo

Xf
反馈电路 F
Xf Xd


Xf F XO



自激振荡条件
Xd


X0

A0 F 1
K:双联波段开关, 切换R,用于 粗调振荡频率。
K
R2 R1 R3
RF
振荡频率:
R
R2
_

uo
1 f0 2RCC++R3
R1
K
C
Rf
C:双联可调电容,改变C,用于细调振荡频率。
1
R28 R27 R26 R25 R24
电子琴的振荡电路:
R2
2 3 4 5
f0
1 2 C R1 R2
RF1
Rf 温度
Rf 阻值
AV 3
AV FV 1 稳幅
能自行启动的电路2
RF1 RF2
D1
将RF分为二个: RF1 和RF2 , RF2
并联二极管
D2 R C
_

+
R C
Rf

+
RF1+RF2略大于2Rf,随 着uo的增加,RF2逐 渐被短接,A自动下 降,输出自动被稳定 于某一幅值。
振荡频率的调节:
1 当 R1C2 R2C1
时,相移为0。
文氏桥选频电路
1 R1C2 R2C1
0
1 R1 R2C1C2
1 f0 2RC
如果:R1=R2=R,C1=C2=C,则:
0
1 RC
Uo U i (1 R1 C 2 ) R2 C1 1 3 j ( RC
RC振荡电路
RF
R C
R
_ + +

uo
C
R1
RC选频网络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2. RC振荡电路
用RC 电路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即所谓的 RC 振荡电路,可选用的 RC 选频网络有多种,这里 只介绍文氏桥选频电路。
R1
C1
Ui
Uo
R2
C2
文氏桥选频电路
R1 C1
Ui
Uo
R2
C2
Uo 1 U i (1 R1 C 2 ) j ( R C 1 ) 1 2 R 2 C1 R 2 C1
1 f0 2RC
=1592 Hz
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振荡电路 2. 稳幅措施 采用非线性元件 负温系数热敏元件
R 起振时,AV 1 f 3 R1
热敏电阻
RT T R C R C
即 AV FV 1 热敏电阻的作用
_ + +
Rf

uo
Vo
Io
Rf 功耗 AV
1、被动:器件非线性 2、主动:在反馈网络中加入非线性稳幅环节,用以调节 放大电路的增益
正弦波振荡器的一般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只对一个频率满足振荡条件,从而
获得单一频率的正弦波输出。
常用的选频网络有RC选频和LC选频
4.稳幅环节——使电路易于起振又能稳定振荡,波
形失真小。
电容三点式
返回
Exit
正弦波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 3. 三点式LC振荡器 (1) 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
振荡频率: f 0
1 2 LC 2 ( L1 L2 2M )C
返回
Exit
1
正弦波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 3. 三点式LC振荡器 (2) 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