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办公室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记录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记录表(LEC)办公室 新

残余风险评估(D=L*E*C)
L
E
C
风险 风险等 评分 级
1.0 3
3
9 低风险
1.0 6
7
42 低风险
1.0 6
3
18 低风险
1.0 6
3
18 低风险
1.0 6
3
18 低风险
1.0 6
3
18 低风险
1.0 6
3
18 低风险
1.0 6
3
18 低风险
1.0 6
3
18 低风险
1.0 6
7
42 低风险
1.0 6
装订机和塑 封机同时使 同时使用时,桌面空间紧凑,烫伤
用
装订机 塑封机
烫伤
1.0
3
3
9
低风险 同时使用选用较大的桌面作业
20
手机充电机长时间插在拖线板上,爆 炸
拖线板
爆炸
1.0
6
7
42
低风险 有序上下;扶好扶手
拖线板使用
21
拖线板使用一些私人小电器,质量不 合格,起火
拖线板
火灾
1.0
6
15
90
一般风险 购买正规拖线板
45
时关闭电源,起火
16
人员在机器预热时,离开,其他人员 误碰,烫伤
装订机
烫伤
1.0
3
1
3
装订机使用
17
打孔后的纸屑没有及时清理,长时间 使用,发热棒引燃纸屑,起火
装订机
火灾
1.0
3
15
45
低风险 定期检查,损坏及时维修 低风险 一个季度委托供应商清洗一次;平时保洁 低风险 定期检查,损坏及时维修 低风险 总务专人设置温度;巡检 低风险 吸烟室专用垃圾桶;保洁每日清洁 低风险 专人定期检查;使用须知宣导;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方法介绍
1
石化行业 危险性评 价
2
方法特点 及适用范 围
3
应用举例
4
一、方法介绍
• • • • 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D=LEC
• 式中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分值 100
可能结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15 7 3 1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严重伤害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一、方法介绍
• (四)危险性
表四 危险性分值(D值)
分值
危险程度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能力训练
• 2.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机械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 工人每天都要操作一台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机械,有时不 注意会将手挤伤,过去曾发生过造成工人一只手致残的事故, 但不会使受害者死亡。为了评价这种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首先确定各评价项目的分值。
谢谢观赏
四、应用举例
•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概率(E)取值 罐区周边的建筑 物向密集型发展,人员数量越来越读多,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 时间越来越长,村民每天暴露于此环境中,故取E=6。 •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取值 原油罐 一旦起火燃烧,具有燃烧温度高、辐射热量大、油料流动扩散 快、容易发生沸溢等特点,对人员和建筑物均形成严重威胁,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故取C=15。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分析记录表(LEC)

3
3
9
低风险
5
测试中
MFI
加样和清洗过程中未佩戴耐温手套, 导致烫伤
灼烫
3
3
7
63
低风险
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操作 过程中佩戴耐温手套
1
0.5
1
0.5
低风险
6
测试中
马弗炉
开炉子时由于未佩戴防烫手套导致 灼烫
3
6
7
126
一般风险
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要求 使用耐高温手套
1
0.5
1
0.5
低风险
7
测试中
FPV
1
3
1
3
低风险
中毒和窒 息
6
中毒和窒 息
6
中毒和窒 息
6
3
3
3
3
3
3
54 低风险
人员佩戴防护口罩
54
低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54
低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1
3
1
3
低风险
1
3
1
3
低风险
1
3
1
3
低风险
物体打击 3
10
3
90 一般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1
3
1
3
低风险
22
化学试剂瓶危废 转移
试剂瓶
转移过程中颠簸导致试剂瓶破裂碎裂
中毒和窒 息
3
3
7
63
低风险
按规定位置摆放取用
1
3
1
3
低风险
23
开启设备电源
电源开关 设备开关漏电导致触电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介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二、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值判定指标,L值可按表1的规定确定。
三、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出入的多少,或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E值的大小,可按表2的规定确定。
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危险源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C值,可按表3的规定确定。
五、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4的规定确定。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严重,重伤,或2万元及以上不满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可能造成障碍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可能造成未遂及异常
4、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7的规定确定。
表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风险值(D)
危险程度
风险级别
备注
D>320
3
每周1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1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按表6的规定确定。
表6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C值
危险严重度因素
100
大灾难,重大、特别重大事故
40
灾难,较大事故
15
非常严重,死亡1~2人,或10万元及以上不满3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特别重大风险
320≥D>16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重大风险
160≥D>7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较大风险
70≥D>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般风险
20≥D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较小风险
L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仅与作业时间长短有关,按表5的规定确定。
表5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附录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ikelihood);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xposure);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onsequence)。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danger)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 = L× E × C
表D.1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表D.2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25 —
表D.3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表D.4 D——风险大小
注:LEC风险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示例:
评估“综掘掘进作业,顶板冒落,人员受到伤害”风险:
L:可能性,即冒顶的可能性,取值 3(可能,但不经常);
E:暴露频度,取值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C:后果,取值 15(1~2 人死亡);
D:风险大小,3×6×15=270 ;
查表,D 值在“160—320”区间,即较大风险,则:“综掘掘进作业,顶板冒落,人员受到伤害”风险大小为:较大风险。
— 26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判断准则

实际不可能。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分值
法律法规及
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部分装置停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1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1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1套设备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判断准则
表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值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管理人员
0.5
6
15
45
2
不违章、加强监护、配备灭火器
18
电脑爆炸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现场/管理人员
1
6
7
42
2
加强检查、配备灭火器
19
擦窗户
违章作业
高空坠落
现场/作业人员
3
1
7
21
2
不违章、加强自我防护和监护
20
离开办公室
电器设备发热、线路短路、门窗敞开
火灾、设备受潮损坏
办公室及现场人员
1
现场/相关人员
3
0.5
40
60
2
完善制度、定期检查
3
人员
就餐
地面湿滑
滑跌
现场/相关人员
0.5
6
1
3
1
自我防护
4
电气设备使用
违规使用、漏电
触电、火灾
现场相关人员
6
6
3
108
3
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
5
日常
维修
扳手脱手
人身伤害
现场/相关人员
3
1
3
9
1
自我防护
6
梯子滑倒
人身伤害
现场/相关人员
3
1
3
9
1
自我防护
7
电梯维修
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
现场相关人员
3
10
3
90
3
执行操作规程、配戴防护用品、落实监护措施、落实外包控制措施
8
消防系统检查
消防设施损坏(消防栓、消防泵、灭火器、火灾报警系统、应急水池水位、管道及阀门泄漏)
火灾事故
办公楼涉及人员
6
1
40
240
4
执行操作规程、配戴防护用品、落实监护措施和整改方案、落实外包控制措施
综合办公室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记录表
编号:20200915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风险
涉及地点、人员
判别依据
风险评价
风险
级别
控制
措施
L
E
C
D
部门:综合办公室
1
车辆
驾驶
违章驾驶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现场/相关人员
6
0.5
40
120
3
宣传教育培训、遵守交规、办理车辆和人员保险、车辆定期年检
2
车况不良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9
空调维修
违章作业、个人防护不到位
触电、高空坠落
现场人员
3
1
15
45
2
执行操作规程、落实防护措施
10
停车场
停车泊位
挂蹭碰撞
人身伤害
现场人员
3
4
5
60
2
注意防范、配备灭火器
11
饮水机使用
操作失误
热水烫伤
现场人员
3
2
4
24
2
执行饮水机安全使用要求
12
使用电梯
电梯
人身伤害
轿厢内人员
1
6
15
3
按章操作、加强教育培训
0.5
7
3.5
1
关闭门窗、切断电源
21
上下班路上
车辆违规驾驶
人身伤害
现场/相关人员
1
6
7
42
2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和避让
22
办公室工作
室内吸烟、使用明火、使用电器设备
火灾、电器短路、
办公室及现场人员
3
6
7
126
3
办公室内禁烟、消防培训、日常巡查、漏电保护
批准:平安哨审核:平安哨编制:平安哨日期:2020.09.15
13
人员出差
交通事故
人身伤害
现场/相关人员
3
1
7
21
2
系好安全带、加强自我保护
14
档资料保管
摆放不稳
人身伤害
现场/相关人员
3
6
1
18
1
自我防护
15
电气线路老化、明火
火灾
资料/相关人员
3
6
3
54
2
加强检查、严禁明火、配备灭火器
16
日常电脑办公
电磁辐射
辐射伤害
现场/管理人员
0.5
6
1
3
1
有效防护
17
违章作业、插排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