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语言连贯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语言的连贯主要是对句子之间的要求,看句与句之间衔接得是否合理,是否紧凑。

连贯是在规范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

连贯的基本要求是:一番话,紧紧围绕一个话题,语意畅达,不横生枝节;语气贯通,不出现阻隔。

(一)语句连贯的原则语言的连贯,实际上连贯涉及形式问题,如壕涫健⒕湫颉⒕渥拥南谓雍粲Φ龋也涉及内容上的问题,即上下句的意思要吻合,事理要通达,语境氛围要一致。

当然,语言的连贯,主要指语意的相接。

使语言连贯要从事理和文理两方面入手?1、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围古松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

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该段陈述的话题(主语)为“岳飞的墓”,全段只有紧紧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才能保证语意的贯通;而画线句的主语是“四个铁铸人像”,这就转换了全段的话题,破坏了语句的连贯性,所以应调整为“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2、行文的照应性做语言连贯的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如: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 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树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这段话中,④句的“就进入……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是本段具有总括性的句子,因此,下文的叙述顺序必须与此照应,即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

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专题3第3讲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补写句子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专题3第3讲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补写句子教案新人教版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补写句子一、分析语段特点补写句子的命制就是命题人预先选好一个结构严谨、行文清楚的语段,人为挖去几个空格所为。

所以,厘清语段的行文结构,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3大常见结构类型) (一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起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意,过渡部分为承上启下,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由此形成了内部结构的总分关系(总分结构又可细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除较为常见的总分关系外,还有承接、并列等关系。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即时训练]1.(2017·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_①__。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__②__。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

然而,__③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①②③解析:此语段属于“总分式”结构。

本文段共4句,第1句是总领句,第2~4句是解说句。

第2、3句从正面介绍药物发挥疗效的过程。

第4句从反面介绍药物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根据“但若使用不当”和“然而”后面的“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推知①处所填内容与药物对身体产生危害有关。

药物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血液的药物肯定越来越多,而又根据横线后面的“药物浓度”,可推知②处所填内容应强调血液中药物浓度高。

“然而”提示我们,③处所填内容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且与药物浓度有关。

答案: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2.承接式各段落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照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前后相互承接。

高考复习《语言连贯》教案

高考复习《语言连贯》教案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对象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再加上尚未掌握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所以在做这类试题的时候总是毫无头绪,只能乱猜乱写,形成的答案很少得分甚至不得分。

二、设计思路与意图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

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语言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来使前后文语意贯通,如果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这些解题技巧,那么在解题的时候就不会毫无头绪,得分率也会明显提升;再者,语言连贯涉及到语言的写作和运用,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增强用语连贯、语意贯通的意识,对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连贯题的几种考察类型,掌握做连贯题的几种常见思路,培养书面表达中能够准确、熟练的组合和衔接句与句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分组讨论法、点拨法、举例引导、训练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考题类型,自主学习,通过巩固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构建思维导图、知识网络的习惯,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答连贯题的几种常见思路教学难点:如何因应语境的变化,准确地使用响应的解题方法去填补句子使前后文语意贯通五、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历次大小练习、测试试卷为素材,每个小组归纳解答语言连贯题的常用方法,以备课堂上交流。

八、教学过程:(一)百家争鸣,导入新课(用时约5分钟)【师生互动】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代表发言,谈谈本组归纳的解答“语言连贯题”的方法。

发言完毕后,再让学生自由补充,最后由教师作点拨与小结。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语言表达--连贯(句子补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语言表达--连贯(句子补写)教学设计
总的来说,今天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①句子补写的基本概念:补全句子、补全段落、补全对话、补全文章、补全故事情节。
②句子补写的技巧:上下文推断、逻辑关系衔接、词汇选择、句子结构安排。
③句子补写的实践与应用:例句解析、练习题、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2)反馈作业:教师将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给出改进建议。
(3)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作业点评: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的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作业讲评:教师将针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句子补写的技巧。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度拓展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与交流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理解与审美鉴赏。通过学习句子补写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准确、连贯、得体的写作习惯。同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补写背后的文化内涵,感知语言的美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际写作与交流中能够运用所学,提高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小红喜欢画画,她梦想成为一名______。”
答案:画家。
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授《语言表达--连贯(句子补写)》这一课时,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掌握句子补写技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问题的设置不够吸引人,或者是对学生的需求把握不够准确。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
主要教学方法
1.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
模式
参 与 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计考查角度一:语言表达连贯源自1.保持话题的一致2.保持情景一致
3.保持事理的一致
4.保持句式一致
5.保持语意的前后一致
6.保持前排序与后排序前后一致
7.保持指代的前后一致
考查角度二:语言表达得体
1.看对象和场合
2.看语体风格
3.看交际意图
课题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共 2 课 时
授课班级
高三
授课时间




知识
技能
1.了解简明、连贯、得体概念及特点及类型。
2.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过程
方法
通过练习习题,了解概念及特点及类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
重点
连贯、得体概念及特点
教学
难点
连贯、得体正确运用
课型
新 授 课
作业
设计
综合卷练习
教学
反思
1、应先讲规律、方法,而后在练习中巩固;
2、在不同练习中,指导不同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3、尽可能让学生先归纳、教师后总结。
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补充修改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语言连贯》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语言连贯》

语言连贯之语句排序题教学设计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汪帅语句排序题要求将一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使之有序。

判断顺序的标准:(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2)时间先后顺序、(3)事物发展前后顺序、(4)人们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5)主次轻重顺序、(6)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顺序。

题型二——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方法:一、把握六大原则:话题一致、事理相承、前后照应、意境协调、句式一致、音节和谐原则。

二、抓住四大要点:(一)、抓语境:联系上下文语境,注意语句的照应和暗示。

(二)、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往往用一个关键句表达,常常放在句首或句尾。

(三)、抓思路:1、记叙文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2、议论文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形成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的结构;3、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

(四)、抓标志1、关联词语的呼应。

即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1)“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紧跟在和它意思相近的句子之后。

(2)“与此同时”,表示相承关系:紧跟在和它意思相近的句子之后。

(3)“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

(4)、“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5)、“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

(6)、“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放在语段的最后。

(7)、“诸如此类”,表示综合。

(8)、“所谓”表示有所解释。

(9)、“例如”表示举例。

3、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高三语文备考之语言表达连贯学案教师版

高三语文备考之语言表达连贯学案教师版

语言表达连贯一、考点分析: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常考考点。

连贯是指,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序要合理,句子的组合与衔接、呼应要自然。

二、题型解读:“排列句序”和“语句复位”两种题型。

三、点拨技法:(一)“排列句序题”解题技法——“三步”“四排”法1.“三步”法: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对主要内容、主题的判断)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注意关联词及内容上的紧密联系)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是否有总结、照应等作用)2. “四排”法(“语句复位题”也可用这四种方法)(1)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

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

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

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2)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

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

(3)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

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

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

(4)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序。

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

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3.堂上小练【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人教课标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人教课标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课题:语言表达连贯第一课时上课时间:第周月日星期第节《劝学》知识与能力:了解高考中语言表达联贯题的命题特点,把握复习方向,懂得规范答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精做高考题,提高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引导促使学生懂得规范答题。

教学课型】复习课班班通、识记《步步高复习讲义》页的成语,重点画记答题规范。

、完成练习:《步步高复习讲义》页题。

、完成练习:《步步高复习讲义》页题。

、小组成员对《步步高复习讲义》练习题交流讨论,质疑问难。

、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形成组内的正确答案。

、学生派代表展示练习题答案。

、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展示中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和完善。

多媒体显示,学生明确:.(·湖南)答案解析通读整段话,不难看出,整个文段的陈述对象应该是“龙”,所以排除、两项。

比较项和项,项的后半句是“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与整个语段保持一致,从而排除项。

.(·湖南)答案解析项“落红满地”写的是晚春景色,与“此是春来第一声”矛盾。

项与诗歌内容和意境正好相符。

项“春山”写的是山中景色,与第一句“城雪初消”的“城”矛盾。

“一路鸟空啼”写的显然不是一声鸟啼,与“春来第一声”矛盾。

项未写声音,也看不出描写春天景色的意思。

.(·湖南)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

“小院地偏人不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紧密。

项“林间”与“西斋”不合,项“过客稀”不及“人不到”,项“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

.(·湖南)答案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解答本题可以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从简单处入手。

“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写时间的变化,只有第③句“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能与之相承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高三语文语言连贯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的:明确连贯考查形式和解题技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解析1.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考查形式(1)排列句序此种考察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作答排列句序这样的试题,考生必须做到准确把握句与句在意义上的联系,根据这一联系来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关系,找到句子组合的“序”,然后才能确定它们在语段中各自的位置。

(2)语句复位语句复位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是高考试题常采用的题型。

句子复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

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二、高考真题回放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B)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2、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

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

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3. (2000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不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三.应试策略尽管题型变化、难度提高,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出题者的三大思路,摸索、总结出有效可行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做好语言连贯考题。

下面就从以上归纳的三大方面具体谈谈:(一)保持一致性1.陈述对象一致例1:(2006年全国卷Ⅱ)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C)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②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导练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A)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

A.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 但他终于把他带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2.观点与材料一致例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导练2:填入下面各题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B)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对任何的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3.结构音韵一致例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 ①③B.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1)句首先考虑形式的整齐,前两句为六字句,后几句为四字句;再考虑音节和谐,显然“瞰”和“览”是押韵的,故应选②句。

(2)句则只要考虑音节押韵便可得出答案为④句,因为语段前一部分结尾字“绕”和后一部分结尾字“茂”押韵。

答案为D。

导练3:(1998年)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 (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 ②aB、①a ②bC、①b ②aD、①b ②b[解析] 答案D。

这道题第1句要从保持句式协调考虑。

第1句中要求选择的句子的前后两个句子都是主谓句,保持句式协调,选择的句子也应该是主谓句而不是偏正短语,所以选择a。

这道题的第2句中对景物分类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逻辑,将“高山”与“深谷”、“草原”与“森林”、“溪流”与“湖泊”分别并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才符合事理逻辑,所以应该选择b。

4.风格色调一致解题对策:看景物、抓感情。

一段文字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趋于统一能使语意显得连贯。

出题者有时会根据这点,抽去其中一句让你挑选。

选填这类语句要充分尊重原文语境的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比如语境句子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语境句子是壮阔的,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柔婉的;具体做法是看语段中景物色调和特点的统一,抓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的和谐。

特别指出,近十几年全国高考题中没有出现此类题目。

例4: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斩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 解答此题要考虑前文所描写的意境特点:崖壁下的荒坟残碑,瘦水枯石等景物形成了极其凄凉、冷寂、萧条的氛围和基调。

A句“被夕阳烘成一道五彩的屏障”,C句“夕阳的照射”“闪着不定的光”,D句“闪着透明的羽翼”“一道阳光”,则均体现出明朗或欢快的暖色调,惟有B项写出天气阴冷,叶落崖瘦,其意象、情调与下文协调,故答案选B.导练4: 选出与下句衔接恰当的一项( A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源,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二)合乎事理逻辑解题对策:判类别,理关系,抓顺序一段话,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逻辑顺序或意义归类。

这点经常被出题者利用来考查我们。

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外内、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

1.以时间空间为序例1.将下列语句连成语意贯通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经过春雨的滋润,我迅速成长②还要给我掐尖儿,防止我陡长③十月底,我要绽开笑脸④和姊妹们一起在短暂的生命中,给人留下一缕醉人的芳香⑤每年阳春三月,我从沉睡中醒来⑥在这期间,人们给我施肥、浇水、除虫。

⑦立秋后,气候转凉,我开始孕蕾A.⑤⑥①⑦②④③ B.①⑤④⑦②③⑥C.⑤①⑥②⑦③④ D.①⑤⑥②⑦④③导练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躲在乡下,教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船进城来。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

①②⑤④③ C。

⑤②①④③ D。

①⑤③②④2.以空间为序例2:(2007年全国卷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面遨游,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边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心草丛中,——它似乎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A.③①⑥⑤②④ B. 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导练2:(2005年全国卷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