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研究
辽宁省锦州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

辽宁省锦州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土地开发与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辽宁省锦州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土地开发与利用情况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辽宁省锦州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首先,在经济转型时期,辽宁省锦州市面临着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应紧缺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挖掘和利用城市潜在土地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征收和流转管理,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支持是必要的措施。
其次,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辽宁省锦州市需要完善土地利用的体制机制。
当前,土地开发往往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权的保护,建立健全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另外,辽宁省锦州市土地开发与利用还面临着农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锦州市作为辽宁省的粮食产区,需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通过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义务植树和防沙治沙等生态保护工作,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土地的功能布局。
辽宁省锦州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需要在保持土地的基本农田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重视城市用地的节约利用,推动建设环保型城市,提高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最后,在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中,辽宁省锦州市需要加强政府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有效的土地管理需要政府的指导和规范。
政府应当加大土地用途管制力度,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需要提高土地开发与利用决策的科学性,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土地开发评估和监测,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辽宁省锦州市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诸多因素的任务。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房地产开发管理秩序的实施意见(试行)-锦政发〔2019〕26号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房地产开发管理秩序的实施意见(试行)正文:----------------------------------------------------------------------------------------------------------------------------------------------------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房地产开发管理秩序的实施意见(试行)锦政发〔2019〕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针对我市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房地产项目的用地管理市土地储备中心要会同古塔、凌河、太和区政府和松山新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相关区政府(管委会)〕进一步规范拟收储的商住项目用地的前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禁止企业或个人通过受让、租用等方式违法占用农民集体土地用于各类非农业建设。
同时,继续加大对已收储土地的工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房地产项目用地。
市自然资源局要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相关区政府(管委会)统筹安排好年度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计划,调整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规模时序。
年度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计划需经市土地交易管理委员会同意、并提交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备案后,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相关区政府(管委会)按计划配合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并将各区政府(管委会)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市绩效考评范围。
对于未列入年度用地供应计划的房地产用地项目,原则上不予供应。
确需供应的项目,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相关区政府(管委会)报请市土地交易管理委员会同意后,由市自然资源局组织供应。
锦州开发区及各区介绍及凌海市

锦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为古往今来南北通衢的重镇与商埠。
太和区环绕锦州市,是锦州市的城郊区,辖新民、女儿河、营盘、大薛、钟屯5个乡,兴隆、太和、凌西、汤河子、薛家5个街道,共64个村委会,22个社区,人口16.8万。
是一个城乡结合、正在开发建设的新城区。
太和区幅员291.6平方公里,北托松岭山脉,地理坐标东经120°56′4″—120°5′09″,北纬41°13′11″。
西南与葫芦岛市接壤,其余诸面均与凌海市毗邻。
太和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多年平均气温9℃,降雨量为5739毫米,无霜期184天,日照时数2733小时。
境内主要河流有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均为小河水系,三河汇流市区东南的刘屯入辽东湾。
地形太和区属内蒙古高原至辽河平原过渡地带的松岭山前丘陵与平原镶嵌地貌组合单元,中部较平坦,四周环低山丘陵,呈北向东条带状分布盆地。
全区最高点是西部的平顶山,海拔为374.1米,最低点在东部三河汇流处,海拔为11.2米。
中部平原区,地形坡度为2.8‰~4.7‰,高程在12米~30米。
气候太和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夏季多南风,气候炎热,湿润多雨;冬季长达6个月,多偏北风,气候寒冷而干燥;春季多南风,少雨偏旱;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雨量明显减少,大风偏少。
资源矿产资源:太和区砂、石资源丰富,大部分山区都可开采建筑用石和筑路石料,还有珍珠岩和石灰石等。
女儿河、小凌河、百股河沿岸地有大量的大粒砂、小粒砂和河卵石等。
生物资源:太和区野生植物资源有:芨芨草、苍耳、山毛桃、山枣、山杏、山丁子、打碗花、苋菜、蒲公英、益母草、马齿苋、白薇、大蓟、丁香、蒺藜等上百种。
动物资源有:河鱼、河蟹、元鱼、河虾、山兔、黄鼬、蛇、蟾蜍、刺猬、青蛙、瓢虫、啄木岛、杜鹃、黄鹂、哨花子、画眉、腊嘴、兰靛额等。
锦州太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锦州市太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6)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2)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2)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3)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5)第四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8)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五章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3)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 (23)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建设 (25)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27)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7)第二节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28)第三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1)第七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与管制 (35)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5)第二节乡(街道、农场)土地利用调控 (38)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发展方向与规模控制 (45)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6)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9)第一节基础设施保障工程 (49)第二节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程 (50)第十章促进土地利用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52)第一节不断优化生态用地空间布局 (52)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对策与措施 (56)第一节提高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56)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56)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58)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59)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60)第十二章附则 (61)附表附表1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63)附表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4)附表3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65)附表4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 (65)附表5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 (66)附表6园地规模指标表 (66)附表7林地规模指标表 (67)附表8牧草地规模指标表 (67)附表9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67)附表10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69)附表1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表 (70)附表12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2)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太和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加强实施“特色农业经济开发、西北工业开发、新城建设开发、开放牵动”四大战略,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Ap l ot a eS S co n ls n l s r g meh dfrln s f h at in o e f s s h me B n y ig t ev r u ra fl d l e a d py sf r P S f tra ay i a d cu t i t o o d u e o e p rio f h rt c e . y a a z ai sae so n S w a s en a t t t i l n h o a l n
・3 12・
价值工程
基 于聚 类分 析 法 的土 地利 用 分 区研 究
Ba e n u t r ng Ana y i n Us n n s a c s d o Cl s e i l ssofLa d e Zo i g Re e r h
冯仁德①F n n e ̄景宽①Wa gJn k a ; egRed ; n ig u n 姚杰②Ya i oJe
辽宁省黑土资源调研报告

辽宁省黑土资源调研报告辽宁省黑土资源调研报告摘要:黑土是一种具有高度肥力、丰富有机质、良好水保持能力的土壤类型,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辽宁省黑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辽宁省黑土资源的分布情况、质量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等。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文献查阅。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1. 黑土资源分布情况辽宁省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包括锦州、辽阳、鞍山、抚顺等地。
黑土面积占辽宁省总土地面积的15%左右,是辽宁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2. 黑土资源质量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土壤类型,黑土具有较高的肥力。
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对作物生长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然而,受到长期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管理,部分黑土的质量有所下降,土壤酸化、盐碱化等问题也开始出现。
3. 黑土资源面临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黑土资源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1) 长期过度利用导致黑土质量下降;(2) 土壤酸化和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3) 黑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4) 黑土资源利用率不高。
4. 对策和建议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辽宁省的黑土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黑土资源的利用,避免过度利用和恶性竞争;(2) 推行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3) 加强农户的土壤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土壤保护的认识和意识;(4) 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提高黑土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论辽宁省的黑土资源具有重要的农业生产意义,然而,由于长期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管理,黑土面临环境破坏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资源,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推行绿色农业、加强农户培训和推动土地流转等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黑土资源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锦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锦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7.04•【字号】锦政办发〔2017〕69号•【施行日期】2017.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锦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锦政办发〔2017〕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统筹安排和科学指导全市土地整治工作,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15〕53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17〕66号)等有关要求,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现将《锦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7月4日锦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确保“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锦州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批准实施以来,我市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力促进了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编制并实施“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土地整治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规范有序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进一步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深化实施藏粮于地和节约优先战略,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有效整合资源、聚合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迫切需要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锦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2年,锦州市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三区三线”划定工作。
在“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锦州市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深入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和区域生态保护责任,聚焦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进行划定。
目前,已形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核通过。
二是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
结合辽宁省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名单,最终确立了全市62个村庄规划编制名单。
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准确把握编制原则,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补齐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积极指导各县(市)区按照尊重历史、顺应自然地理格局、保护历史文化、维护群众利益、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依据,确保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圆满完成。
根据土地收储和供应计划,委托锦州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了31个地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并对每一个地块做好现场踏勘和规划审核工作。
四是片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
强力推进锦娘路、南广路、西湖公园等片区规划编制工作,为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开展锦州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锦州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进《铁北老城区建设提升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过程中多次召集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及教育局、住建局、文旅局、市交警支队、附属一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协调会,广泛征集相关部门的意见。
并针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停车难及周边交通拥堵等重点、难点问题,召集相关单位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解决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停车难及医院周边交通拥堵的办法。
按照“向海发展不忘老城,向南发展不忘铁北”整体布局,为加快铁北地区的开发建设,编制了《铁北老城区建设提升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研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目前,国家对土地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将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客观上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突出,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锦州区域土地资源的研究为例,针对锦州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土地资源;国土规划;开发研究
1 锦州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辽宁滨海公路横贯全境。
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使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群”。
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 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
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
2 锦州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在地球生态环境中,土地因素的恶化最为严重,过度砍伐森林和对土地的超负荷利用,使全市都在面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地力减退等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
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农业和交通。
堆存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也对水体和土壤等产生了污染,甚至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事件;工业所排放的废气、烟尘等所引发的酸雨,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了大片土地。
2.2 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失衡
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城乡建设和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不仅表现在工业、商业、居住用地比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
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农业和交通。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耕地减少的原因在农业内部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所致。
另一类,则是非农业建设占地所造成的耕地永久性流失,特别是很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农民失地严重,比如盲目圈地建设开发区,农村宅基地严重超标等。
2.3 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短缺
凌河区经过大规模的各类开发项目建设,无耕地补充,随后就有可能造成有了用地指标但因不能补充耕地而导致建设项目无法报批的情况。
目前可整理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已严重不足。
而从目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后几年的城市建设用地65%以上所需占用的都是耕地。
2.4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依然不高
一是,批而未用现象时有发生,争取用地指标时项目用地非常急,农转用批准后又不急于供地、开工建设;二是,空间组织形式依然落后,标准的多层厂房寥寥无几,依然是“摊大饼”的方式搭建空间结构;三是,复核验收机制不够完善,圈占土地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大型高污染企业环保不过关即浪费了土地资源又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加剧了我区用地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对我区的土地资源、环境进化提出了十分严峻的考验。
2.5 在工业用地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业方面,特别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由于其分布广、资金技术缺乏,大量污染物质随“三废”排入河流、农田。
例不合理,而且表现在行业内部不合理,有限土地不能有效配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6 拆迁问题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征用大量集体土地和拆迁大量的集体土地房屋,从而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
被征迁村和村民对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安置政策等不满,相互引发了大量信访、上访事件发生,特别是收储土地,更是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增加了征地拆迁难度和政府土地收储难度。
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是确保建设用地供应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3 促进锦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对策研究
3.1 认真贯彻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2 加强规划管理,以规划指导建设
应根据集约用地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用地规模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防止城市盲目扩大;应在对边缘区农用地进行
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加强边缘区村镇建设和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与统一管理,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的公寓式住宅建设和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减少宅基地及乡镇工业占用土地;应科学划定土地利用分区,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3.3 合理布置工业区土地建设
根据规划布置意图将城市组成几个规划分区,每一分区组团中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居住区,使生产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群体组合式布置在工业用地布置中,有的将工业用地分为市区工业用地、近郊工业区、远郊工业区等,而使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
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镇组合形式来布置工业用地。
3.4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资源
应使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建立在对城市现有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要注意挖掘城市中心区及老城区的土地。
既要注意土地开发的量,也要注意土地开发的质,要注意发挥每一块土地的潜力。
要严厉制裁闲置土地的行为,闲置土地不仅仅是浪费资源的行为,也是土地投机,经济泡沫的前兆,因此,政府应对土地闲置的期限严格加以控制。
3.5 规范土地市场
必须尽快建立新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完善土地市场。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分配和利用土地,规范和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市场,借助地价杠杆来调节土地利用,可以减少盲目占用、非法占用耕地,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在出让土地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形式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尽量不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使得土地市场逐步步入规范化、公平化。
3.6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是城市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应该重视城市边缘区的环境问题,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尤其对污染大的企业要严格控制,不符合排污标准的企业要加以关闭,该整顿的要严加整顿,不要让市区的环境问题出现在城市边缘区
4 结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土地需求量将不断增大,而对于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我国来说,有限的耕地已不允许我们随意浪费土地资源。
因此,只有明晰土地产权,严格土地管理,进行土地市场化经营,引导城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并树立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更好的解决城市边缘区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间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城乡协调,健康发展。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赖
以生存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周鼎武,等.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2.
[2]杨遵仪,主编.李凤麟,冯钟燕,厉大亮.人类的家乡——地球[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王红,王均.国家基本地理单元数据集的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