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雨霖铃》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悔当初不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词讲述了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用“梧桐树,三更雨”描绘出一夜雨声,独自思念故人,心中情意沉痛。

接下来句子“不道离情正苦”,表达了离别之苦的无语,但也说明了和故人之间的欢快聚散已经结束。

“一叶叶,一声声”,反复强调了雨声,而在每个雨滴里,都隐藏着作词者对故人的思念。

借助这些微小的事物,柳永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思念之情。

“空悔当初不见”,是对自己当初失去的缅怀,反思过去,唏嘘不已。

接下来歌颂了故人,描写了他离开黄鹤楼的情景,以及扬州三月花开的繁荣盛景,在“孤帆远影碧空尽”中,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在远离之际无尽的孤独和无助感。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正象征着人生的流动和无常命运。

换言之,生命旅途中所有温馨的遇见和不舍的离别,最终都将融入一个无限的自然界中。

总之,《雨霖铃》的主题是独处的思念、离别的苦痛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全赖祖宗积德。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文章以东南地区景色为开端,“三吴”是江南风景区的代表,钱塘来自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的杭州,因它是海陆联运的要冲口,所以自古繁华。

堤坝中间有一条人造岛,形状如舟,叫做“宝石泉”。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这里描写的都是景致,全都在投射出“十万人家”的规模。

随后,他提到“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夸赞了这里的富饶,但又说“全赖祖宗积德”强调了祖先的明智和善良,使得今天的钱塘依旧繁华。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这是一个行人的形容,暗示了走向世间的人,总是经历无数的磨练和历程,同样也象征着人生的不易之路。

最后一句“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是最能表达柳永内心思想的一句话。

当我们意识到人生的等待和机会都可以随时到来或消失,我们却无法掌握这些机会,而且也无法预知这些机会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望海潮[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2],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

天堑无涯[5]。

市列殊玑,户盈罗绮[6],竟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7],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约叟莲娃[8]。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9]。

异日较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 注释 ][1]此词描写杭州的繁盛和西湖的佳丽。

《望海潮》:词调名,首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2]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

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墉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一作“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参差:大约、将近。

一说形容楼房殿阁高下不齐。

[4]云树:高耸入云的大树。

堤:指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霜雪:比喻浪花。

[5]天堑:天然的壕沟、险阻。

旧称长江为天堑,此处指钱塘江。

[6]珠玑:此处泛指珠宝等珍贵商品。

罗绮:泛指丝织品。

[7]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云“重湖”。

迭:重迭的山峰。

清嘉:秀丽。

三次:阴历九月。

桂子:荷花。

[8]羌管弄晴:晴日吹奏羌笛。

菱歌泛夜:采菱船上传出的歌声。

泛,浮起、飘荡。

莲娃:采莲的姑娘。

[9]高牙:高高的牙旗。

此处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水色山光。

[10]图将好景:把这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

风池:即凤凰池。

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

此处泛指朝廷。

[ 古今点评 ]1.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2.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优秀课件(共67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优秀课件(共67张PPT)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 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 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 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 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
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 ,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 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 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 “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 ,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 :“奉旨填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 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 、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译文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 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 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 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 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 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 卿将相。

《望海潮》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

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当时 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

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

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 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

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
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
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Fra bibliotek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3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3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单句互文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3)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对句互文
《木兰诗》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毛泽东《沁园春.雪》 (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重湖 :指西湖。湖被白堤截为里 外两部分,故此称。 叠巘 : 西湖周围的山峦
三秋桂子
十 里 荷 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互 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 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 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 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 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 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 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 思的修辞方法。
创作背景:
柳永欲谒见杭州地方长官孙何,因 门卫森严不得进,遂作此词交给名妓 楚楚演唱于孙何的宴席之上,以为进 见阶梯。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 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 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谢谢!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上面提到的“山抹微云”词,在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苏子瞻《永遇乐·夜登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附注中记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

”秦逊谢。

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

”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苏轼还是秦观,都颇不以“柳七句法”为然。

但是,在秦词中,还是在无意之中暴露出模仿柳永的痕迹。

《望海潮》就是如此。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

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

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

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

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

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教案是以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18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18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全词先写了西湖之美,然后才写人民 生活之乐,作者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 写?
映衬
先着力突出西湖的美,再以美丽的西 湖为场景,写出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 活。即写西湖之美是为了突出杭州人民安 乐、祥和的生活,以美景映衬美好生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
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
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 的感情?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
经济繁荣、 2、从历史传统上看
生活安定
3、从自然景观上看的都市生活源自图景4、从市井面貌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5、从百姓生活上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㈥ 小结本词: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 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 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 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评说第柳9章永 扩声系统调音
• 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 一指的风流才子。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若要也才 子,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云入画,游刃有余。 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 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才赐 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 柳屯田。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第一次 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望海潮》是柳 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 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 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 首《望海潮》先在歌妓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 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
上面提到的“山抹微云”词,在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苏子瞻《永遇乐·夜登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附注中记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

”秦逊谢。

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

”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苏轼还是秦观,都颇不以“柳七句法”为然。

但是,在秦词中,还是在无意之中暴露出模仿柳永的痕迹。

《望海潮》就是如此。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

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

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

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

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

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尽管秦观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这首《望海潮》却是反驳的最好证据。

李清照《词论》中评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但秦观这首词,故实甚多,也颇具富贵之态。

这种长于铺叙的手法,难道不正是柳永词的特点吗?
当然,秦观此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柳词有不同之处,也是高明之处。

在秦词的下片,词人将隋炀帝时之扬州与词人时之扬州作出对比,在一盛一衰的变迁中抒发古今兴亡的感叹,起伏跌宕,感慨良深。

昔日的纸醉金迷如东流之水随时光而流逝,时过境迁,情绪悲凉。

而最后一句“一饮弃千钟”,又颇具豪逸之气,展示了秦词的不同气象。

这些都是秦观《望海潮》胜于柳永的地方,这也于二人作词的目的有关:柳永为应制之作,后三句表达的意思已很明显;而秦观则怀古讽今,抒兴亡之叹。

由此可见,为词的目的对词格之高下也有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