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患者交接制度
(一)接病人
1.手术室工作人员根据手术通知单及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与病房护士、病人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标识、皮肤完整性、术前准备情况、管道情况等, 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2、手术病人接入手术间后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病人信息及所带物品药品等, 协助戴好手术帽, 建立静脉通路, 并做好心理护理。
3、巡回护士妥善约束病人, 防止坠床或发生意外。
如中途更换巡台人员, 再次按照病历资料仔细核对病人相关信息, 确保交接清楚才可更换。
(二)送病人
1.手术结束后, 护士整理病人着装, 保护病人隐私, 确保切口周围无血迹、消毒液。
2、与麻醉医生确认手术病人去向。
如需到ICU, 巡回护士提前15分钟通知所到科室。
3.根据病人情况, 术后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送病人到科室, 并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病人情况, 在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上双签字。
(三)病情交接内容:
1.病人生命体征
2.病人诊断、手术名称、麻醉种类、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出入量
3.检查敷料包扎有无渗出
4.检查各种管路是否通畅、有无脱出、标识、引流液颜色、性状
5、静脉输液药物及滴速, 穿刺周围情况
6.全身皮肤情况
7、病人病历、影像学资料
8、专科需要特殊观察内容。
手术部手术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部手术患者交接制度一、概述手术患者交接是指手术室内手术患者由一位医务人员转交给另外一位医务人员进行后续治疗或内科治疗的过程。
手术患者交接的目的是确保手术的连贯性和患者的连续性护理,避免传递错误或信息的遗漏。
二、手术患者交接的原则1.安全原则: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所有转接医务人员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部位标示、手术人员间的沟通等,以确保手术无误。
2.沟通原则:手术患者交接的过程中应保持双向沟通,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
转交医务人员应将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完整准确地向接收医务人员说明。
接收医务人员应提出问题,核实信息,并与转交医务人员进行沟通。
3.管理原则:手术患者交接应进行记录,并保留在患者的病案中。
对于患者的特殊情况或需要特殊关注的事项,应在交接记录中注明,并向接收医务人员进行解释说明。
三、手术患者交接的程序1.转交准备(1)转交医务人员在手术患者即将离开手术室之前,清点手术准备工具、药品和相关器械的数量和规格,确保一致,并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
(2)转交医务人员重新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核对手术室记录、手术操作清单等,确保手术无误。
(3)转交医务人员将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手术患者交接表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记录、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特殊操作等。
2.转交过程(1)转交医务人员陪同患者从手术室转到恢复室或病房,确保患者的安全。
(2)转交医务人员向接收医务人员详细介绍患者的情况,包括手术过程、手术操作清单、特殊处理等。
(3)接收医务人员核对接收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并与接收医务人员共同进行患者身份标识,以确保手术无误。
3.交接记录(1)转交医务人员应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表,并交接给接收医务人员。
(2)接收医务人员在接收到手术患者交接表后,核对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并在表格上签字确认。
(3)手术患者交接表应保存在患者的病案中,并由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查。
如有问题或需要追溯,应及时调取交接记录。
手术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室与病房手术患者交接登记制度
1手术室应提前通知手术室,以便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2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看望病人,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
病房护士做好手术准备,完善护理记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护士进入手术室前必须带病人进入手术室。
5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房护士及病人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床号、医院号、诊断及手术部位。
只有正确后,才能连接到手术室。
同时,带上病历和必要的物品。
第六,做手术记录。
7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和外科医生将共同把病人送回病房。
巡回护士和病房护士将病人的衣服、病历、X光片、皮肤状况等交给病人,检查后在《接诊检查表》上签字。
麻醉医生在全麻病人清醒前不得离开病房。
8运送病人时注意安全。
特别是对于特殊病人,如:意识不清、严重外伤、休克等病情随时变化的病人,应在医生陪同下到手术室,确保病人安全。
手术室与病房手术患者交接流程
待手术患者
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患者
病房护士完善术前准备及护理记录
手术室护士手术开始前到病房接患者入室
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房护士、患者一起核对患者
携带手术中所需物品、做好交接记录
做好交接记录
患者入手术室进行手术
术毕与麻醉师一起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做好交接记录。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1.择期手术的患者,手术科室要及时发送手术通知单,项目必须详细,齐全。
2.手术科室应在手术室接患者前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和相关检查等。
3.手术室护工进病房接病人时,持手术患者交接单与病房护士到床头交接,逐项核对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术前医嘱执行情况、皮肤完整性、手术部位标记、病历、X线片及特殊物品等,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后共同搬运病人至推车上。
4.危重病人,由床位医生和病区护士共同护送病人至手术室。
5.急诊科患者的急诊手术,由急诊科负责患者的初步清洁处理、术前准备,填写急危重病人转科交接登记表,护送患者到手术室,并负责护送途中的救治及安全,在手术室交接签字后,由手术科室和手术室负责救治。
交接登记表由急诊科带回保管。
6.一般手术后护工将病人安全送至病房,病房护士核实确认患者手术部位、皮肤、输液、引流管等情况后在手术病人交接单上签字。
需送麻醉恢复室的手术病人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至麻醉恢复室,与医生及护士交接相关内容并签字。
需送ICU的手术病人由手术医师、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与ICU值班医生及护士分别详细交接相关内容,并在手术患者交接单上签字。
交接单由手术室负责保管。
7.运送途中上好推床护栏、保持平稳,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保持肢体功能位,必要时约束病人,防止坠床、碰伤,以确保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
医院术后患者交接制度

术后患者交接制度一、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护工一起将手术患者送至ICU或病房。
二、护送途中,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注意保暖,保持输液及管道通畅,防止脱落。
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护工一起将手术患者转移至病床,连接呼吸机、监护仪等。
四、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或ICU护士交接。
1、术中病情:术中循环与呼吸情况,失血量、尿量等情况。
2、各种管道:静脉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切口引流管)、胃管等情况,交接静脉液体是否通畅、引流液(通畅度、引流液颜色)等情况。
3、患者皮肤:是否有压痕、红肿、水泡、破损等。
4、患者用物:X线片、CT片、病历、特殊物品、患者衣裤等。
五、妥善保护患者四肢,并保护受压部位。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授权审批制度一、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授权审批(一)申请条件:执业医师单独进行手术前,需在上级医师或具有该项手术资格医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该级手术25例经历,手术操作规范,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方可提出准入申请。
(二)审批程序1、手术医师提出申请:医师根据个人技术职称及工作能力提出申请,填写《医生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审批表》,包括拟申请的手术级别、个人能力、开展的手术级别及手术例次。
2、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审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结合申请者基本情况、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围手术期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初步认定其手术级别,由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3、学术管理委员会评审:学术管理委员会根据科室意见,结合日常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考核其包括沟通能力、术前准备、手术技能熟练程度、无菌操作、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审。
4、主管院长审批:主管院长签署审批意见。
5、审批后的《医生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审批表》归入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中。
二、手术医师资质准入与授权管理(一)科主任要依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安排手术,不符合手术准入资格的医师进行手术,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产生的后果由相关科室和当事医师负责。
患者交接管理制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患者交接管理制度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病例或患者就诊处置信息;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转科病人交接登记本,双方确认交接无误签名后方可离开。
2、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护师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人员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手术交接记录单,双方确认交接无误签名后方可离开。
3、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全麻患者需麻醉医师或麻醉护士护送患者至病房,其余术后患者由护工护送,在病房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4、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转科病人交接登记本,无误后双方签名方可离开。
5、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产妇需分娩时,由病房护士推至产房与助产士交接患者病情、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并发症等,填写产科分娩登记本,无误后双方签名方可离开。
6、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妇分娩后,助产士推至产房门口,与护工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科分娩登记本,无误后双方签名方可离开。
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患者交接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手术室患者交接的准确和高效,制定患者交接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患者信息核对、术前准备、交接要点等。
一、患者信息核对在手术室患者交接中,首要的任务是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以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交接时,护士应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患者信息核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还需要核对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具体的手术信息。
只有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才能进行后续的手术准备工作。
二、术前准备患者交接不仅涉及到信息的核对,还包含了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准备麻醉药物等方面。
在交接过程中,需要核对手术室的清洁情况,确认手术器械是否齐全、无损坏,并核对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是否正确。
只有确保术前准备的充分,才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三、交接要点在手术室患者交接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特殊的禁忌症或过敏史,以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
其次是手术部位的标记,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无误,避免手术错误。
此外,需要核对手术器械的数量和型号,确保手术中器械的准确使用。
最后,还需要特别关注手术室环境的净化和无菌操作的要求,确保手术室的卫生和安全。
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手术室内各个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的支持。
有了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注意事项在手术室患者交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沟通的重要性,团队成员之间应进行清晰有效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其次是记录的规范性,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操作要点应详细记录,以备后续参考。
手术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即日起,本医院将全面推行手术患者交接制度,旨在提升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流程的连贯性。
本制度详细规定了手术患者的交接流程、内容及责任分工,以确保所有手术患者在交接过程中得到妥善关注和完善的医疗保障。
一、交接对象所有需要手术的患者,包括拟手术和已完成手术的患者,均适用本交接制度。
二、交接流程1. 主治医生负责手术患者的交接工作。
在手术前,由负责安排手术的主治医生与接班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接。
2. 交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病情摘要:交接双方应沟通并确认患者的主要病情信息,包括疾病诊断、手术方案、特殊注意事项等,并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做出评估。
(2)医疗记录:主治医生应主动提供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件,确保接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了解。
(3)手术风险评估:主治医生应对手术的风险进行评估说明,包括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等,以及针对这些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4)药物治疗和麻醉:主治医生应核对患者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并详细说明手术前后的麻醉方案和药物使用情况。
(5)手术安排:主治医生应提供手术时间、手术室及手术团队的相关信息,并解答接班医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3. 交接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确保后续医疗团队能及时查阅到交接内容。
三、责任分工1. 主治医生责任:(1)准备充分:主治医生应在手术前充分准备并整理患者的医疗记录,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和手术方案。
(2)面对面交接:主治医生应与接班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接,详细说明患者的状况和手术安排,并回答接班医生的疑问。
(3)交接记录:主治医生应将交接内容准确记录在病历中,确保后续医疗团队能够及时查阅。
2. 接班医生责任:(1)认真倾听:接班医生应认真倾听主治医生的交接内容,确保对患者的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2)提问明确:接班医生在接班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应当及时提问并与主治医生澄清。
(3)接班记录:接班医生应将接班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相关问题记录在病历中,以备后续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
1.决定手术的患者,要及时送手术通知单,由专职人员认真填写手术患者,接单内容,项目必须详细、齐全。
2.执行手术患者的访视制度,术前一日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内容,携带该访视单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让患者签字。
3.手术病人在手术前一日必须备有足够的押金,以免漏费,特殊情况上报医务部或总值班员。
4、手术病人在进手术室之前就开始建立特护记录,将病人离开病房时的病情,主要用药、输液、下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情况作一详细记录,待病人术后回病房紧接着继续记录。
5、手术室护士进病房接病人时,必须和病房的护士查对交接后才可以接走病人,交接事宜如下:1、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2、术前准备是否完善(皮肤准备,是否插好胃、尿管,术前点滴时候已经执,行等);3、病人身上的首饰是否取下;4、一起核对带手术室的物品;核对无误之后签名接走病人。
6、执行病人转运制度:强调术前肌注镇静剂的病人,必须用平车规范接送;对躁动、意识不清的病人,接送过程中加护栏,避免病人肢体伸出栏杆外,必要时加约束带,且护士不得离开病人。
运送病人的担架车、滑轮床要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检查其性能及安全性,以确保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I运送途中各管道要妥善固定在醒目位置,以便能随时观察处理.
7、准备床单位,相关用物(如:心电监护仪,氧气,负压吸引、两个输液架,必要时根据手术或者病人情况备用物,如年老体弱大手术后需卧床时间较长等患者备防褥充气垫,甲状腺手术的床头备气切包、无菌手套,粗枕头。
)
8、术后患者必须由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从手术室护送至病房,接班护士及时到位,将病人移至床单位,整理好床单位;由麻醉师报告接班护士应掌握的内容,如手术名称、术中生命体征及最近一次血压的情况,术后各种引流管、输液管、尿管、氧气管、镇痛泵是否通畅及管理要求等,如胃管几格,营养管深度多少、置管长度等;输液通道是否通畅、现在使用的液体,如有有深静脉置管的应交接置管的深度;麻醉的效果及辅助用药,用药的途径、时间、剂量,输血输液量,尿量及尿色,护士核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伤口敷料及管道情况,有不相符的及时反馈给麻醉师,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
交接由手术室带回的物品;以上交接应在麻醉记录单上记录完整,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名。
注:一般情况下,手术完毕只带保留液送回病房,特殊用药、用血等,应在手术病历医嘱上注明是否继续输完,接班医护应详细接清,按医嘱执行。
如带回的液体是病区的术前持续用药应立即停输,执行术后医嘱。
9、处理医嘱后应立即通知有关护士执行术后医嘱。
10、按规定记好特护记录,护士长负责定出护理计划、措施,并指导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