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科发展及战略研究
化学工程大专毕业论文(热门模板8篇)

化学工程大专毕业论文(热门模板8篇)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通过对热门模板的分析和讨论,为大专学生提供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毕业论文参考。
本文涵盖了八个热门模板,包括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工艺、化工安全、环保化工、化工企业管理、化工市场分析和化工技术创新。
每个模板都包含了相关的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化工原理1.1 理论背景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的基础学科,研究化工过程中物质的传递、反应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主要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传热和化学反应工程等内容。
1.2 研究现状当前,化工原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反应器设计、过程优化和节能减排等方面。
例如,微反应技术、反应器内件的创新设计和过程 intensification 等技术的发展,为化工生产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1.3 发展趋势未来,化工原理领域将继续朝着高效、绿色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反应器和工艺的开发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利用先进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化工过程的智能优化和故障诊断。
1.4 应用案例例如,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物质的纯度和产率,减少能耗和废水排放。
another example is the application of reactor internal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enhanc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2. 化工设备2.1 理论背景化工设备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和输送设备等。
化工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需要考虑工艺要求、材料性质、操作条件和安全因素等多个方面。
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认识及发展趋向

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认识及发展趋向
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学科,主要研究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化学工艺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它涵盖了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是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科。
1. 绿色化学工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化学工程成为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它主要研究如何在化学工艺过程中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化工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
2. 新材料与新能源:随着新材料和新能源的不断涌现,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也在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
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研发需要开展新的化学反应与工艺设计,这也给化学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3. 微纳化工与反应工程:微纳化工是化学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它主要研究微米尺度下的化学反应与工艺控制。
微纳化工在医药、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4. 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的研究与实践也在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与自动化可以提高化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艺的效率和经济性。
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的认识与发展趋向表明,它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丰富的学科,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研究化学工程及工艺,可以开发新的化工产品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环境化学工程是研究环境中物质的转化、传输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交叉学科。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化学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一、现状1. 学科体系完善目前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普遍设立了环境化学工程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重点开展环境化学工程方向的研究和教学。
2. 技术手段多样环境化学工程领域已经涌现出多种技术手段,如催化氧化、捕集、沉积、微生物降解等,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处理大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重大工程效益显著大规模环保工程是环境化学工程的核心领域之一,如城市污水处理站、饮用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在保障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4. 人才储备充足近年来,环境化学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加入。
现有的人才储备为环境化学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未来环境化学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技术创新。
随着环保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和进步,环保行业将更加注重发展高效、环保、智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质量。
2. 绿色化发展未来环境化学工程还需要在绿色化发展方面深入探索。
通过节能减排,开发低碳技术,增加环保产品创新等方式,实现环保科技的绿色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环境化学工程还需结合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探索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环保事业。
4. 地区间协同发展未来环境污染问题不再是某个行业或区域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综合性和协同性的问题。
因此,未来环境化学工程需要跨区域、跨国界地协同发展,共同研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总结起来,环境化学工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事业,当前它已经成为全球研究和发展热点领域之一。
化学工程发展简介

程之间发生了空前的交叠的渗透,这在一些 交叉学科领域如:高分子、催化剂、电子材 料合成及加工、生物科学与工程、药理学和 药物释放、纳米科学和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 与工程中更为典型和突出。这些研究领域在 化学系与化学工程系不仅得以接受,还进一 步成为核心。这出导致了化学和化学工程在 整个化学科学范围中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我们已很难将化学科学严格划分为基 础的和有益于社会的两大部分。
• 化学元素的Biblioteka 准分类: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
• 化学工程的标准分类:应用化学、动力学和
反应工程、过程系统工程、热力学和化学性 质估算以及传输和过程分离。
• 这种学科分类主要是为了教育学上的方便和
学术的组织管理,但不适用于化学界的发展。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环境化学工程是一门结合化学、环境工程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目前,环境化学工程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下。
1.发展现状(1)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是环境化学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
当前,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环境化学工程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开发研制新型环保材料、环保设备,发展新型环保技术和工艺,提高环境生态适应性等。
(2)资源回收利用环境化学工程可利用分离、浓缩、回收等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环保行业的刚性需求逐渐增强,资源回收利用工程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泛。
(3)优化节能降耗环境化学工程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实现优化节能降耗。
这方面的工作通常包括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2.发展趋势(1)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催化剂在环境化学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研发和应用水平对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各类污染加强,高性能催化剂研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环保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环境化学工程在资源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和优化节能降耗等领域的应用水平。
(3)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制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愈发显著,要求环保产品应该安全、绿色、环保,因此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制将是环境化学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结论总之,环境化学工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其应用领域以及研发方向还有很多,可以用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方法提高其应用水平,推进环保科技的发展进程,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共赢。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
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
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
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
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
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
二级学科____化学工程_

二级学科:化学工程英文名称:代码:一、学科简介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科学、工程和技术问题,发展过程工程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指导化工过程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老厂改造。
本学科既注重实验研究也重视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研究。
我校化学工程专业,以解决与海洋经济有关的化学工程问题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防腐防污、膜分离、催化反应过程和过程系统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发展海水资源利用、膜分离、气体净化、海洋腐蚀防护和催化反应工程的理论和技术。
二、培养目标. 硕士生(约字)培养硕士研究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风严谨、作风正派、适应能力强和具有创造性的专门科技人才。
培养具备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过程系统工程,海水腐蚀与防护,传递过程理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化学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化学工艺和工程技术开发技能,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的级专门人才。
三、学科研究方向及其导师四、修读年限根据《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年月修订),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至年,博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至年,硕博连读、提前攻博修读年限一般为至年。
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核心模块学分要求(可制定适合各专业要求的学分标准,但不得低于《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年月)要求的最低标准。
)核心模块要求最低学分(二)拓展模块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鼓励各学院对全校开设。
硕士研究生至少获得公共选修课学分。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该内容是研究生的必修内容,以各学院(中心)为单位统一组织专家以课程或讲座形式进行(要求学时以上)。
该环节本着“及早学习,学以致用”为原则,应在研究生发表学术文章和撰写学位论文前进行。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基本规律应用技术学科。
它融合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工程和工艺学科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
本学科以过程工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体现与应用并重,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与优化和操作控制等。
本学科共设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
化学工程研究各类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共性规律、工程基础和应用技术。
化学工艺研究化学品的精化机理、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实施、过程设计和优化。
生物化工研究有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问题。
应用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
工业催化研究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其设计、开发和工业应用。
这五个二级学科以实验为基石,计算机为重要研究手段,重视实验室结果的工业转化。
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交叉,共同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学科体系。
除作为主要基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外,近年来本学科还与控制工程等学科有着愈来愈密切的联系。
本学科是从19世纪末由于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
当时,为了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大型化,根据典型的化学工艺和设备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工程问题,形成了单元操作的概念,这是化学工程学科的早期标志。
化学反应理论和单元操作原理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学科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学科也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抗生素的发酵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发为标志的生物化工学科也开始形成。
五十年代后发展的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使化学工程学科上升到了新的阶段。
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使化学工程从早期的以经验归纳法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进展到以数学模型法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
第 44 卷
第 9 期SCIENCE CHINA PRESS
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化工学科发展与协同创新专刊
2.2
取得了基础研究方面的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
2
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2.1 建立了水平高、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科研究 队伍
目前, 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有化学工程学
1386
近些年来 , 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在基础研究和应 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 , 国际 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加 . 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专门 进行的文献检索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 2002~2006 年间, 中国化工领域论文产出量世界排名第二 , 但产出量 6786 篇 仅 为 美 国 (12765 篇 ) 的 一 半 左 右 . 但 在 2007~2011 年化工领域论文数量急增到 16812 篇, 超 过了美国的 14413 篇, 位列世界首位. 中国化工领域 的 SCI 论文占世界的份额也从 9.29%增长到 16.6%, 详见表 1. 因此, 中国以 7.31%的前后两个 5 年的份额 增量, 位居世界化工领域论文产出增长最快的国家. SCI 检索研究表明, 中国化工领域论文的被引用 次数在 2002~2006 年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 被引用次 数(66050 次)仅相当于美国(174818 次)的 38%. 而在 2007~2011 年中国论文的影响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引 文 总 量 占 世 界 份 额 的 15.75%, 已 接 近 于 美 国 的 17.55%. 虽然两个 5 年间 , 中国都是排名世界第二 , 但中国在该领域论文质量的提升已经使得中国与美 国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详见表 2). 表 3 给出了世界化工领域 2002~2011 年被引用次 数 TOP 20 机构. 其中, 中国机构占据了 9 个席位(包 括中国台湾的国立台湾大学 ), 在论文影响力方面十 分抢眼. 按照被引用次数排序, 有 3 所中国机构进入 前十名. 中国科学院雄踞榜首, 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 位列第 6 和第 10 名; 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 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在 TOP 20 机构排行榜中, 分别排在 12、15、16、18 和 20 位.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及战略研究
高金森 , 徐春明 *, 何静 , 段雪 , 何鸣元
① ① ② ② ③④
① ② ③ 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3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241
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6 个、国家工程中心 7 个. 此外, 科技部在大型国企等还建有化学工程学科企业国家重 点实验室 6 个.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 40 余家高校 和科研单位建有化学工程学科省部级(含地方)重点实 验室 51 个. 与此同时, 也建立起了完善的化工高等教 育体系, 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化 工专业人才. 迄今为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工程学 科创新群体 2 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11 个. 化学工程学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8 人. 另外, 国有大型企业也建有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并拥有很强的 研究力量.
关键词 化学工程 学科体系 重点领域 措施建议
1
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
化学工程学科是运用自然或实验科学 ( 如化学、 物理)、生命科学(如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数学、经 济学知识, 实现化学品、原材料、能量的生产、转化、 输运和合理使用的一门工程科学和技术学科 . 其核 心内涵是揭示物质转化过程中质量传递、能量传递、 动量传递以及分离和反应之间的内在关系 , 创建高 效、清洁、节能、安全、经济的物质转化工艺和相关 系统. 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 能源和资源、生物和制 药、新材料、物质合成与转化、环境污染治理等化学 工程与技术. 现代化学工程学科是 19 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 规模生产的需要 , 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品工程”、“三传一反+X”、“多(介)尺度理论与方法”等新阶段, 初步形成了以化学、物理学、 数学和生物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 以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工程为核心的学科知识 体系. 我国在化学工程学科建成了良好的学科研究平台和队伍. 应用基础研究进展显著, 论 文发表数量及引用评价影响等方面已与美国并列站在最高水平线上. 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分析美国基金委员会近 10 年资助的化工重点领域,以及对 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三大化工主流刊物关键词索引汇聚研究, 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二五”化工学 科发展规划, 归纳出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三个层次: 学科基础、交叉前沿领域、重大需求, 共计 15 个重点领域方向. 建议化学工程学科应优化自身理论体系、完善学科评价体系、争 取“工程转化”环节的多方支持.
*通讯作者, E-mail: xcm@cup. edu. cn 收稿日期: 2014-06-17; 接受日期: 2014-07-06;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4-09-01 doi: 10.1360/N032014-00175
摘要
化学工程学科经过百年发展, 经历了“单元操作”、“三传一反”两个里程碑, 进入“产
表2
化工领域 2002~2011 年被引用次数 TOP 20 国家(地区)a)
2002~2011 239261 123865 72784 72728 71694 70113 67324 61515 48108 47083 44026 38279 33733 31864 26583 22975 20364 19970 19601 18164 2002~2006 被引用次数 世界份额(%) 174818 66050 54957 53145 46804 49743 48589 42613 32370 32497 29884 26149 25032 21216 17780 14804 14080 14697 13874 11504 21.8 8.2 6.9 6.6 5.8 6.2 6.1 5.3 4.0 4.1 3.7 3.3 3.1 2.6 2.2 1.8 1.8 1.8 1.7 1.4 排名 1 2 3 4 7 5 6 8 10 9 11 12 13 14 15 16 18 17 19 21 64443 57815 17827 19583 24890 20370 18735 18902 15738 14586 14142 12130 8701 10648 8803 8171 6284 5273 5727 6660 2007~2011 被引用次数 世界份额 (%) 17.6 15.7 4.9 5.3 6.8 5.5 5.1 5.1 4.3 4.0 3.9 3.3 2.4 2.9 2.4 2.2 1.7 1.4 1.6 1.8 排名 1 2 8 5 3 4 7 6 9 10 11 12 15 13 14 16 20 22 21 18 份额 增量(%) 4.3 7.5 2.0 1.3 0.9 0.7 1.0 0.2 0.2 0.1 0.1 0.0 0.8 0.3 0.2 0.4 0.0 -0.4 -0.2 0.4 排名 变化 0 0 5 1 +4 +1 1 +2 +1 1 0 0 2 +1 +1 0 2 5 2 +3
高金森等: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及战略研究
混合等核心内容加合 , 确立了 “ 化工单元操作 ” 课程 的理论体系
[6, 7]
.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美国学者 R. B. Bird 等把 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 “ 单元操作 ”, 将所有单元 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 并阐明了 传递过程基本原理. 随后, 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 相结合, 于 1957 年欧洲第一届化学反应工程学会议 界定了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学科范畴、研究方法等, 推 动了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 的发展 , 完成了化学工程科学由 “单元操作 ”向 “ 三传 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8]. 世纪之交前后, 化学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计算机 技术的融入使多变量、 强耦合的大系统分析在化工中 大量使用, 分子热力学、生物化工等学科边界不断扩 展, 孕育出多种具有突破意义的化学工程学范式. 比 如 James Wei 教授等[9, 10]提出的 “产品工程”范式, 以 产品性能和物质结构的关系及其产品设计和制造作 为主要特征; 郭慕孙教授等[11]提出的“三传一反+X”范 式(其中 X 是待定的、可变的和形成中的要素), 很好 地保留了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范式概念的延续性 ; 李静海院士等 [12, 13] 提出的 “ 多尺度理论与方法 ”, 以 及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不同尺度间的共性行为的 “介尺度理论与方法” [14, 15], 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化学工程学科的贡献也从传统的化学工业扩展 到能源、材料、冶金、环境、生物、医药、食品等诸 多进行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工业 , 并不断与其他 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 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 求方面, 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经过近 30 年的 持续高速发展, 我国化学工业产值占 GDP 的 16. 6%. 化肥产量居世界第一 , 石油化工产业生产能力居世 界第二, 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16, 17]. 当然, 化学工业 在为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也产生了污染、 排放 , 消耗了大量能源与资源 . 正因为如此 , 化学工 程学科还将在未来“绿色环保、 低碳节能”中发挥不可 替代的作用.
国家 (地区 ) 美国 中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法国 英国 韩国 西班牙 加拿大 波兰 土耳其 澳大利亚 俄罗斯 意大利 中国台湾 伊朗 巴西 荷兰 罗马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