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构建与实现

合集下载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目标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导向,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实例。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第一步是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带教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并确定学习目标,例如学习儿童耳鼻喉科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术后护理等。

这些学习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和可评估,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根据学习目标,带教老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在学习儿童耳鼻喉科疾病的特点时,带教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讨论和观察患者来进行教学。

在学习诊断和治疗方法时,带教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实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模拟操作和角色扮演。

在评估方面,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综合报告和临床观察等方式进行评估。

然后,带教老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目标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带教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讨论、实际操作和临床观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带教老师还可以使用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模拟器和临床案例库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带教老师需要通过评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应该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带教老师可以通过考试、综合报告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带教老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提高。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引言一、目标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目标教学法是指教师或教学者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供学生去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

目标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强调任务性。

目标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任务和活动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任务性,注重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3. 适应性强。

目标教学法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4. 注重评价。

目标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明确的目标设定和评价,通过评价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二、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的特点及挑战1. 疾病种类多。

小儿耳鼻喉科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耳聋等多种疾病,临床带教需要教学内容繁杂。

2. 治疗技术复杂。

小儿耳鼻喉科的治疗技术较为复杂,包括内窥镜、耳鼻喉手术等高难度的技术操作,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

3. 病情变化快。

小儿耳鼻喉科疾病的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观察和疾病判断能力。

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教师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如何利用目标教学法提高临床带教的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检查技术、诊断方法和治疗技能,需要具备怎样的临床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强调学生的任务性学习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病例、病例讨论、实际操作等任务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计划

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儿科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关爱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儿科医学的发展动态,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基础知识:儿科学、儿科学基础、儿科学临床技能等。

2. 常见儿科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

3. 儿科诊疗技术:儿科护理、儿科急救、儿科康复等。

4. 儿科临床实践:病房实习、门诊实习、急诊实习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儿科基础知识、常见疾病、诊疗技术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临床实习指导:导师亲自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临床技能。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儿科基础知识教学,包括儿科学、儿科学基础等。

2. 第3-4周:常见儿科疾病教学,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3. 第5-6周:儿科诊疗技术教学,包括儿科护理、儿科急救等。

4. 第7-8周:临床实习指导,包括病房实习、门诊实习等。

5. 第9-10周:总结性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考核: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

2. 期末考试:笔试,考察学生儿科基础知识、常见疾病、诊疗技术等。

3. 临床实习考核:病房实习、门诊实习、急诊实习等。

4.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医德医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六、教学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2. 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

3. 加强与其他医学院校、医院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

4. 定期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们将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临床技能、良好医德医风的儿科医学人才,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在以往小儿耳鼻喉咽科开展的实习中,存在许多的不足。

减弱了参与热情,甚至在内心轻视耳鼻喉咽科的临床实习。

耳鼻喉咽科目标带教法的主要内容是制定整个实习期间内的详细管理制度以及确定有关新的标准,确定各个时间段需要实习的具体内容,合理划分实习小组,使其更好地掌握规范操作。

并注重实习生各项能力的制定以及规范化,重视对评价偏低学生的单独指导。

要制定科学的实习评价标准,通过各项分值的汇总,来考察实习的效果。

目标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提高了实习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大大改善临床带教的效果,并构建老师学生患者三方和谐。

标签:目标教学法;耳鼻喉科;临床带教;儿科带教[Abstract]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past practice of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which weakens the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the main content of aim teaching method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s to made the detaile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whole practice period and determine the new standards,determine the specific content in various time phrases,rationally divide the practice group and make them better master the standardized oper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u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various abilities of trainees and individual guidance of students whose evaluation are lower,make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criterial standards and evaluate the practice effect by summarizing various scores,and the main advantage of aim teaching method i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of trainees,grea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eaching effect and construct the harmony between teachers,students and patients.[Key words] Aim teaching method;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Clinical teaching;Pediatric teaching在以往小儿耳鼻喉咽科开展的实习中,存在有许多的不足。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文章首先介绍了PBL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并强调了在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PBL环节设计、学生参与情况调查、案例分析讨论以及实践效果评估。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文章指出了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教育者提供借鉴,促进儿科学教学的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PBL教学法,儿科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教学效果评估,发展方向。

1. 引言1.1 PBL教学法的介绍PBL教学法,即问题导向式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在PBL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PBL教学法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通过PBL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PBL教学法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儿科学》教学中,结合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1.2 《儿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儿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对儿童疾病的敏感性和熟练度,让他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病儿童,提高治疗成功的几率。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儿科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学的教学也要求学生具备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处理儿童疾病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细致的护理。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法被引入到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

其中,目标教学法是一种适用性比较广泛的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如何运用目标教学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目标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需求和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导向性强,具有明确的学习指标和表现标准。

具体来讲,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它需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学目标还需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相结合。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计划制定需要考虑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综合训练。

3、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量化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

(1)掌握小儿耳鼻喉科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小儿耳鼻喉科疾病的分类、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

(2)熟练掌握小儿耳鼻喉科的基本技能,如专业检查、病历书写和治疗操作等方面。

(3)培养良好的医学态度和沟通能力,与小患者及其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计划:(1)在理论学习的阶段,可以通过课件、教材和期刊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理论课的讲解和知识点强化。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1. 引言1.1 目的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是为了引入话题,向读者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目标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旨在通过对目标教学法的具体介绍和案例分析,分析其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本文也将探讨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1.2 研究背景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目标教学法的特点恰恰符合这一需求,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学习重点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运用目标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探讨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情况及效果,本研究将进行一系列深入的分析与实证研究,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1.3 研究意义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目标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提高带教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目标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目标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培养规范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探讨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具体运用,还可以为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探索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儿童医学临床教学设计

儿童医学临床教学设计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应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制定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给理解能力。
在临床实践环节,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病例分析、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评定。
将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技能评定结果相结合,给出最终的综合评定结果。
平时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评定
实践技能评定
综合评定
学生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意见,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态度等方面。
案例分析与讨论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思,提炼经验教训,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总结与反思
创设模拟场景
01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逼真的临床模拟场景,如模拟诊室、模拟病房等,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模拟诊疗过程
02
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医生角色,进行模拟诊疗,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
心理发展多变
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对医疗环境和治疗过程可能产生恐惧和焦虑。
沟通与理解能力有限
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医护人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儿童疾病谱包括新生儿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等,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疾病谱广泛
诊疗手段特殊
预防与保健重要
儿童的诊疗手段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如使用儿童专用的检查设备和药物剂型。
儿童医学临床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临床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构建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5-11-20T10:40:42.3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刘秀云
[导读]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构建和采用目标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刘秀云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014030
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目标教学法构建与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儿科实习的实习生128名,根据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校期间采取常规的临床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目标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成绩及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构建和采用目标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临床教学;目标教学法;实现;构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临床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儿科治疗效果的要求更高,很多医院带教教师无法对实习生产生信任感,并且对其有排斥现象,因此,使得实习生在儿科实习中面临着各种尴尬[1]。

目标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理论基础为现代教育理论,以教学目标的设定为手段,力求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学效果明显。

为进一步探究其目标教学法构建与实现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儿科实习生128名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儿科实习的实习生128名,根据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观察组的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对照组有65名,观察组有63名,所有学生均为女性,年龄在18~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岁,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对比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实习生从进入儿科后,总带教老师要将实习生将科室的管理要求告知实习生,并让实习生适应科室环境,对实习生进行分配,带教教师在工作中向学生讲解具体的操作内容。

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参加考试,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门考试,同时学生要评价带教教师,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医院。

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

实习生在进入儿科开始,总带教教师不但要将管理制度向实习生交代清楚,同时也要将儿科的相关知识,儿童发育情况及常见疾病都要向实习生讲解清楚,同时也会对实习期间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向实习生简要介绍,使其形成一个总体的概念。

其目标教学法具体如下:
(1)目标的制订
总带教教师和医师要将教学目标制订出来,理论目标、技能目标及态度目标共同构成总体目标,各个带教教师要共同讨论具体的细节,再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理论目标就是要将儿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教于实习生,主要包括儿科的各种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主要是锻炼实习生,使其拥有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包括对患儿病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2]。

态度目标是职业素养的一个方面,面对工作的态度,面对患者的态度,面对教师及同事的态度等。

(2)目标的实现
实习生在进入儿科第1天,要接受总带教教师的培训,并将实习期间要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做成手册发放给实习生。

在实习的各个阶段,带教教师要首先将目标告知实习生,使其了解到这一阶段要学习什么知识及要掌握什么技能,使其有目的的实习,保证教学质量。

带教教师首先要将理论讲清楚,再进行操作,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对疑问进行解答,再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再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和总结,以此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

1.3 评价标准[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态度、操作能力等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将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习生满意度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实习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3.65%(59/6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9.23(45/65),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习结束后成绩对比
观察组平均成绩为(90.12±6.48)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84.12±6.45)分,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目标的设定,使实习生可以有目的的去学习,提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目标教学法的应用不但提升了实习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同时提升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璇.儿科临床教学中多模式整合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72-73.
[2]曲书强,邵庆亮,吕莹等.PBL结合LBL的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6):153-154.
[3]袁显文.浅谈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