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古朗月行古诗原文

合集下载

《古朗月行》李白全诗赏析

《古朗月行》李白全诗赏析

《古朗月行》李白全诗赏析《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

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古朗月行》李白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前言】《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

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注释】⑴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问。

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

《古朗月行》全文与注释

《古朗月行》全文与注释

《古朗月行》全文与注释《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立意奇妙,想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全诗的内容:“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接下来,咱们一句一句地来看看这首诗的注释:“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这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对月亮最初的直观感受,以“白玉盘”来形容月亮的洁白和圆润,充满了童趣。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又怀疑它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青云之上。

“瑶台”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进一步展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将月亮想象成了仙人的镜子,高高地挂在天上。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看到月亮里有仙人垂下双脚,桂树长得圆圆的。

古代传说中有仙人住在月中,这里诗人通过描绘仙人的形象和桂树,增加了月亮的神秘色彩。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白兔一直在捣药,捣成之后不知道是给谁吃的?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诗人由白兔捣药联想到它的用途,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蟾蜍把月亮啃食得残缺不全,使得明亮的月亮变得昏暗了。

这里暗示了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同时也可能象征着某种黑暗势力对美好事物的破坏。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后羿曾经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得天上人间都清明安宁。

这里引入了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与前文月亮被破坏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正义和光明的向往。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 月亮已经变得如此昏暗不明,实在不值得观看了。

诗人对月亮的变化感到失望和不满。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心中忧愁起来该怎么办呢?忧愁让人悲痛欲绝,心肝都要碎了。

最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愤和痛苦,这种情感或许不仅仅是针对月亮的变化,也可能隐喻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日朗月行的古诗

日朗月行的古诗

日朗月行的古诗《古朗月行》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下边分享这首诗的原文、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译文】小的时候不知道那是月亮,以为是白玉做的圆盘悬在夜空。

又以为是瑶台仙镜,飞荡在云霓之间。

仙娥与桂树,在月中隐隐浮现,玉兔放下药杵,不知道是为谁制这仙丹。

却有那可恨的蟾蜍,把圆满的月亮啃食得残缺不全,如此的黯淡。

回想当年,英武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为天上人间解除了灾难。

如今谁来拯救月亮,让它恢复光亮,如同以前。

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

只是现在这份忧愁是因何而来呢,让我如此的伤心难过。

【赏析】这是一首乐府诗。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

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翻译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翻译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翻译赏析古朗月行①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说明]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

鲍照有《朗月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

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精选7篇)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精选7篇)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精选7篇)《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

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篇1《古朗月行》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翻译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古朗月行》注释⑴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问。

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

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青云端④。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注释]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说明]这也是一首乐府诗。

鲍照有《朗月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

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译诗]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

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

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

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

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

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

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青云端④。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说明]这也是一首乐府诗。

鲍照有《朗月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

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译诗]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

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

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

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

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

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

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

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赏析与翻译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赏析与翻译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赏析与翻译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名称:古朗月行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李白作品格式:乐府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译文:作品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问。

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

”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

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阴精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古朗月行古诗
原文
一、《古朗月行》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一作:
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
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
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二、《古朗月行》原文翻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
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
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

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
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

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
悲伤肝肠寸断。

三、《古朗月行》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
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
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
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