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患者、陪护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防范疫情防控风险。

为确保腕带有效使用,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一、腕带使用对象:全院所有急诊留观、住院患者及陪护。

二、腕带标识分为患者腕带(蓝色)、陪护腕带(红色)。

三、加强腕带使用管理。

腕带有病区护士长统一保管及补充,记录腕带发放情况。

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因腕带管理不当造成的一切后果有相关科室及责任人负责。

四、新入院患者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发放腕带并为患者佩戴;陪护人员须经医生下达陪护医嘱后,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发放腕带并为陪护佩戴。

五、腕带信息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急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

腕带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护士、护士——医生。

护理人员应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六、腕带佩带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患者右腕。

如患者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左腕—右脚踝—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

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七、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八、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责任护士应每日检查腕带的信息,一旦发现腕带断裂、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及时收回,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

九、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

十、腕带使用情况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规范和管理腕带的使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各类人员佩戴的腕带。

三、腕带种类及用途1. 员工腕带:用于员工身份识别。

2. 病人腕带:用于病人身份识别、医疗信息识别。

四、管理要求1. 腕带领用(1)员工腕带由医疗机构负责领用和管理。

(2)病人腕带由医生或护士负责领用,领用时必须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佩戴。

(3)所有腕带领用必须填写领用登记表,包括领用者、领用时间、领用数量等信息。

2. 腕带佩戴(1)员工腕带佩戴:全体员工必须佩戴员工腕带,严禁擅自更换或者私自佩戴他人腕带。

(2)病人腕带佩戴:医护人员必须为病人正确佩戴病人腕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 腕带管理(1)员工腕带管理:所有员工必须定期检查自己的腕带是否完好,发现损坏、丢失或者信息错误,必须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办理换领手续。

(2)病人腕带管理: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腕带进行全程管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腕带使用(1)员工腕带使用:员工腕带用于身份识别,必须随身携带,不得私借他人使用。

(2)病人腕带使用:病人腕带用于身份识别和医疗信息记录,必须挂在病人的手腕上,医护人员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管理制度执行1. 对于违反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及违纪的员工将被追究责任。

2. 为了方便管理,医疗机构将定期开展腕带使用管理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认知和遵守意识。

3. 医疗机构将对腕带使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六、结语腕带使用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员工必须认真遵守该制度,确保腕带使用的规范和准确。

同时,医疗机构将不断优化该制度,加强对腕带使用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以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腕带管理制度》

《腕带管理制度》

《腕带管理制度》腕带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标识、记录和管理员工工作情况的管理方式。

腕带作为一种标识工具,可以携带在员工手腕上,方便管理人员识别员工身份,记录员工出勤时间和工作情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下面是一份关于腕带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适用范围腕带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和兼职员工。

二、腕带使用规范1.腕带是公司的财产,每位员工都必须佩戴腕带,并妥善保管。

遗失腕带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及时更换。

2.腕带不得私自拆卸、更改或转借他人使用。

3.腕带是员工的身份标识,不得随意更换或更改腕带上的信息。

4.腕带不得影响员工正常工作,请员工注意避免使用太过夸张的腕带。

5.腕带在离职或者调岗时需要交还给公司。

三、腕带的管理流程1.领取腕带:每位员工入职时,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发放腕带,并填写相应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位、工号等。

2.佩戴腕带:员工应在腕带上滑动佩戴,保证佩戴牢固且舒适。

3.使用腕带:员工正常上班之前在考勤机上刷卡,系统会自动记录员工的上班时间。

员工下班之前再次刷卡,系统会自动记录员工的下班时间。

如需请假、调班或加班,需要经过相应程序办理。

4.日常管理:管理人员通过考勤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员工的出勤情况,包括迟到、早退、请假等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腕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1.提高管理效率:腕带管理制度可以自动记录员工的出勤时间和工作情况,避免人为疏漏和错误,提高管理的准确度和效率。

2.防止考勤舞弊:腕带可以有效防止员工代打卡、刷卡等舞弊行为,确保考勤的公正性。

3.简化管理流程:通过腕带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无需手动记录员工的出勤情况,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简化了管理流程。

4.提高员工积极性:腕带管理制度可以激励员工按时上下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五、腕带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人事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腕带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解释。

2.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员工的腕带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

医院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腕带的使用范围1. 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

2. 腕带应包括以下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过敏史等。

3. 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婴幼儿、精神障碍者、昏迷者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腕带信息。

三、腕带的管理1. 腕带的制作与发放(1)腕带由医院统一制作,包括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

(2)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负责为其制作和佩戴腕带。

(3)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更换。

2. 腕带信息的更新(1)患者住院期间,如个人信息发生变更,应及时更新腕带信息。

(2)患者出院时,护士应收回腕带,并进行销毁。

3. 腕带的保管(1)患者佩戴腕带期间,医护人员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或损坏。

(2)患者转科、手术、检查等,医护人员应确保腕带随患者一同移动。

四、腕带的使用1. 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活动前,必须核对患者腕带信息,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2.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1)直接核对腕带信息;(2)使用PDA机器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3)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与其进行双向核对;(4)对床头卡信息进行核对。

3. 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的身份确认:(1)可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2)或医护人员使用PDA机器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腕带制度的落实。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腕带使用制度

腕带使用制度

腕带使用制度腕带使用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或相关场所,对于患者或其他需要特殊关注或管理的人员,要求佩戴腕带进行标识和管理的一项制度。

以下是腕带使用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使用原则1. 腕带使用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确保患者或被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 腕带应准确标识患者或被管理人员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出生日期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腕带使用应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确保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4. 腕带的佩戴和换取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标准化。

二、使用范围1. 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应佩戴腕带进行标识和管理。

2. 患者陪护人员:患者陪护人员可根据需要佩戴腕带进行标识,方便医务人员辨识和管理。

3. 特殊患者:如溺水者、意外伤者、突发疾病患者等也可以要求佩戴腕带,方便医务人员识别身份和采取相应措施。

三、使用程序1. 登记信息:患者或被管理人员入院后,由相应人员登记相关个人信息,并给予腕带。

2. 佩戴管理:患者或被管理人员应按照要求佩戴腕带,并保持腕带的清洁和完整。

3. 腕带检查: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或被管理人员的腕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及时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腕带。

4. 腕带解除:患者出院或腕带不再需要时,由相关人员解除腕带。

四、注意事项1. 腕带必须使用防水材质,方便患者进行清洗和保洁。

2. 腕带应选用柔软材质,避免对患者或被管理人员的皮肤造成不适或损伤。

3. 腕带上的信息应清晰易读,避免出现模糊或错误的情况。

4. 对于腕带上敏感信息的保护,医务人员应妥善保管,并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避免将敏感信息暴露给他人。

腕带使用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或被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错误和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方便患者和陪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沟通和配合。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腕带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腕带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切实维护患者和被管理人员的利益。

腕带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

腕带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

腕带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简介腕带是一种用于身份识别和管理的装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游乐园、社区活动等场所。

本文将介绍腕带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以保障腕带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腕带的有效管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腕带管理制度:1.腕带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腕带的管理工作,包括腕带的发放、回收和记录等。

2.腕带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将腕带分为不同级别,如医疗腕带、游乐园腕带等。

3.腕带颜色编码:采用不同颜色的腕带来分辨不同身份或权限,如红色表示医疗急救人员,绿色表示游客等。

4.腕带发放记录:对每一次腕带的发放都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发放时间、发放人员、腕带数量等。

5.腕带回收流程:制定腕带的回收流程,包括腕带回收点的设置、回收人员的负责范围等。

6.腕带丢失报告:设立腕带丢失报告制度,如果有腕带遗失,必须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使用流程腕带的使用流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发放腕带:根据需要,由负责人员向需要使用腕带的人员发放合适的腕带。

2.佩戴腕带:使用者需将腕带正确佩戴在手腕上,确保腕带安全牢固。

3.腕带识别:腕带的颜色和标识可以被他人识别,根据腕带的颜色和标识,他人可以辨认出佩戴者的身份或权限。

4.腕带验真:对于一些需要验证腕带真伪的场所,工作人员会使用专门的设备或方法来进行验证。

5.腕带保留期限:根据腕带的用途和使用场所,设定腕带的保留期限,一旦过期,需及时更换新的腕带。

6.腕带的注意事项:使用者在佩戴腕带时,需注意保护腕带,避免人为损坏或破坏。

同时,对于丢失的腕带,需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结腕带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对于各个场所和机构来说都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有效的腕带管理制度,可以保证腕带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确保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合理的使用流程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腕带,提高使用效率。

为了进一步扩大腕带的应用范围,我们还可以不断完善腕带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提高腕带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员工工作效率和安全的管理,本公司制定了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流程正常进行,达到公司的目标。

一、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以及外来人员。

二、腕带的领取和归还1. 员工在入职时,将由公司统一发放腕带,员工需要凭入职登记表和个人身份证进行领取。

2. 员工离职时,需要进行腕带的归还,否则将按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扣款。

三、腕带的使用1. 员工在工作期间需要佩戴腕带,确保其身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2. 员工应当妥善保管腕带,不得转借他人或私自摘取。

3. 员工在下班后应当摘下腕带并妥善保存,以防丢失或遗忘。

四、腕带的管理1. 公司将使用电子化的腕带管理系统,对员工腕带进行登记和记录。

2. 除非经过公司批准,员工不得私自更改腕带上的个人信息。

3. 如遇到腕带丢失或损坏,员工应及时向公司相关人员报告,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补办。

五、违规处理1. 如发现员工私自转借腕带或私自摘取腕带,将视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扣款、警告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2. 如发现员工私自更改腕带上的个人信息,将视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扣款、停职、警告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3. 如发现员工抛弃或故意损坏腕带,将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扣款、罚款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六、其他1. 公司将定期安排人员对腕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在案,以便进行管理和统计。

2. 员工应当妥善保管个人腕带及有关信息,不得将腕带和相关信息外泄。

3. 如有相关问题,员工可以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咨询和反映,公司将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上便是本公司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为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工作安全,请全体员工严格按照该制度执行,并加强对腕带的保管和使用,以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员工的权益。

如有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成都成华珍君仁济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一)“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必须佩带“腕带”。

(2)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

填写患者详细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3)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

(4)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带取下。

(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6)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7)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8)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二)“腕带”身份识别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腕带”损坏需要更换时,同样需经双人核对。

佩戴“腕带”应准确无误,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标本采样、给药、发放特殊饮食前,医务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门诊、病房、之间转运交接病人时,除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外,严格按照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并登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时),对于病危病重、手术、昏迷、精神异常、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及老年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身份核对。

2、住院科室责任护士负责给入院需要佩戴腕带患者发放腕带。

3、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手术、转送病人到其它科室、进行尸体解剖等,必须核对腕带标识以确定病人身份。

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
4、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5、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标识腕带取下。

如遇转院或腕带不慎丢失,应到入院科室重新办理手续,领取腕带。

6、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

7、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医疗护理质控检查项目。

8、如有病人转床或转科,责任护士应在腕带上更改床号或科室,当患者病情稳定,不属于继续佩戴腕带范围的病人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取下收回,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腕带标识保留在尸体上。

患者腕带佩戴规范
1、“腕带”的颜色分:蓝色(大号)—手术病人;粉红色—新生儿;蓝色(小号)—儿童;红色—危重患者或意识不清等患者。

2、用深蓝色圆珠笔逐一填写腕带的各项栏目,如: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等,字迹端正、清楚、严禁涂、修、改,因故未佩戴者须在病区备注栏内注明。

佩戴护士与核对护士应填写自己的姓名(姓、名拼音开头字母,佩戴护士姓名/核对护士姓名,有同名者签全名)佩戴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后再与患者或家属核对。

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3、腕带标识一般佩戴于患者左上肢,特殊情况时的佩戴顺序为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

4、班内只有1名护士无法执行2人核对时,应先由1人认真核对后佩戴并签名,待下一班护士接班时补核对并签名。

5、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

患者使用腕带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