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肺间皮瘤的诊断标准

肺间皮瘤的诊断标准

肺间皮瘤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痰、咯血等
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不具有特异性,但在怀疑肺间皮瘤时需要引起重视。

2.影像学检查:胸部X 线或CT 检查常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可
能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肿块或胸膜增厚。

有时还可发现胸腔积液。

3.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疑似肺间皮瘤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组织
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这可以通过胸腔镜、开胸手术或经皮穿刺等方式获取标本。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免疫表型等特征,以确定是否为肺间皮瘤。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来源和分
化程度。

对于肺间皮瘤,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包括Calretinin、D2-40、WT-1 等。

5.排除其他诊断:在诊断肺间皮瘤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
似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疾病,如肺癌、转移性肿瘤、结核等。

肺部影像学征象 (4)

肺部影像学征象 (4)

空气半月征(海蚌含珠征)
• 半月形空气影将空洞壁与洞内肿块分开。 该征象通常被认为是曲菌移植到已有的空 洞内或在血管侵袭性曲菌病中梗死的肺收 缩的结果。但该征象也见于其他情况,包 括结核病、Wegener 肉芽肿、空洞内出血 和肺癌。真菌感染常常发生与免疫力低下 的患者,尤其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移 植或器官移植患者,非机遇性感染的原发 性肺曲霉菌感染很少见。
空泡征
• 空泡征虽然是非常熟悉的名词,但在这里 还是要重复叙述,目的有三:第一、进一 步了解该征的病理基础;第二、搞清楚空 泡征和空洞及支气管充气征的差别。病理 基础上边已经简单谈及,那么空泡征和空 洞的区别是什么?按照空泡征的定义,病 灶直径5mm以内,大于5mm考虑是空洞, 反之就是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是见于连 续多个层面,直达结节外援缘
棘状突起征(棘突征、锯齿征伪足 征)
• 指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如同小的三角形,使 病灶边缘不规则。如果棘状突起密集排列就构成 了“锯齿征”;如果棘状突起粗细、长短不一时, 如螃蟹足,就是“伪足征”。上述三种征象其实 都是棘突征的不同表现,是介于分叶和毛刺之间 的的一种粗大而钝的结构。其病理基础是肿瘤发 育先端的浸润性生长,肿瘤因子诱发肿瘤新生血 管致使肿瘤组织生长速度不均匀,尤其肿瘤周边 部的血管丰富、密度大、数量多(主要来源于支 气管动脉,少数来自肺动脉及其他侧枝血管), 因而癌细胞增殖活跃;
空泡征
• 空泡征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了,这一征象指病 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单个或多 个,也主要见于早期肺癌,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尚 未被肿瘤破坏、替代的肺结构支架如肺泡、扩展 扭曲的未闭细支气管等,部分是肿瘤坏死腔、含 粘液的腺腔结构以及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间隙。 此外上包括未被肿瘤占据的含气肺组织及未闭合 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此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 泡癌和腺癌,也可见于鳞癌。肺窗下观察为小泡 状模糊低密度灶,纵隔窗为小泡状透亮影。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引言概述肺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良恶性的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诊断是肺部肿瘤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影像诊断的角度进行探讨,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正文:一、肺部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特征1. 肿块形态特征2. 边缘特征3. 可见模式(实性、纤维化、空泡状、磨玻璃样改变等)4. 突出表现(钙化、囊变等)5. 淋巴结增大二、良性肺部肿瘤的特征1. 良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良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生长速度、有无症状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三、恶性肺部肿瘤典型影像学表现1. 恶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恶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四、鉴别良恶性肺部肿瘤的方法和技巧1. 影像学方法(X线检查、CT、MRI等)2. 影像学评估指标(病灶大小、边缘特征等)3. 影像学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4. 影像学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病理活检等)5. 误诊与误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五、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发展趋势1. 新的影像技术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前景3. 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及其在肺部肿瘤鉴别中的意义4. 多学科协作对于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5. 未来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总结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肺部肿瘤的共同特征、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方法和发展趋势的阐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其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将越来越准确,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胸部少见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部少见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2.HE切片特点: ①有明确的乳头区②有明确的实性细胞 区③乳头区细胞有上皮和间质的区别④虽未达到4区2细 胞特点,但具有多形性的特点⑤细胞虽有异型,但异型 不单一,整体细胞(尤其实性细胞区)丰富但很温和。
• 概述:常伴发于B1型胸腺瘤周围。
• 大体:常有完整包膜,界限清楚。
• 镜下:类似于乳腺纤维腺瘤,其间可见有 脂肪组织。
第九 微结节性胸腺瘤
• 概述:罕见,易发生于中老年人。
• 大体:常伴有囊性区,也可呈多结节状生长。
• 镜下: • 1.多发性,散在,或在局部呈结节状; • 2.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伴有滤泡形成。 • 3.上皮细胞细长或卵圆形,温和,核仁不明显,可
第七 化生性胸腺瘤
• 概述:罕见,中年男性发病率相对高。
• 大体:界限清楚,有包膜,质中,可侵犯周围组 织。
• 镜下:境界清楚,无分叶状结构பைடு நூலகம்具有典型双向 性结构,由互相盘绕的上皮岛和束状梭形细胞构 成小梁吻合岛。细胞呈卵圆形、梭形或者胖梭形, 泡状核、核仁小而且明显,胞浆嗜酸性。
上皮岛
• IHC免疫表型
• B2型: CK、CK5/6、CK19、Collagen Ⅳ(如怀疑含有 A的成分则可以加做该抗体)、CD3、CD20、CD43、 TdT、 CD1α、 CD99、 Ki-67
• B3型: CK、CK5/6、CK19、CD57、CD3、CD20、TdT+ 、 CD1α、 CD99、 Ki-67
• 胸腺癌:①CK5/6、P63、P40、CK34βE12等鳞癌标记 的抗体大多数表达阳性。②多数胸腺癌标记:CD5、 CD117及CD70。
胸部少见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 A型:推荐组合:CK、CK5/6、CK19、 Collagen Ⅳ 、 CD3、CD20、CD57、P53、Ki-67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表现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表现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 戒烟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 认识。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肺 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越早戒烟,获益越大。
早期筛查与诊断
1
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 键。
2
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发现 早期肺癌。
3
定期进行筛查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M0表 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
处转移。
肺癌的病理分期
病理分期是根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等因素,将肺癌分为Ⅰ期、 Ⅱ期、Ⅲ期和Ⅳ期。
Ⅰ期表示肿瘤较小,局限于肺叶内,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Ⅱ期表示肿瘤较大,已侵犯胸膜或肺内其 他结构,可能有淋巴结转移;Ⅲ期表示肿瘤已侵犯胸壁、纵隔或心脏等重要结构,可能有淋巴结转移或远 处转移;Ⅳ期表示肿瘤已转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
01
腺癌
多见于女性,与吸烟关系不大,早期可无症状。CT影像学表现为圆形
或类圆形结节,有时呈磨砂璃样改变,可有分叶征和毛刺征。
02 03
鳞癌
多见于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早期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CT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边缘不整齐,可有毛刺征和胸膜凹陷 征。
小细胞肺癌
恶性程度最高,进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CT 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 表现
目录
• 肺癌的肿瘤分期 • CT影像学表现 • 肺癌的鉴别诊断 • 肺癌的预防与控制 • 病例分析
01
肺癌的肿瘤分期
肺癌的TNM分期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肺肿瘤影像诊断

肺肿瘤影像诊断



无包膜,但分界清,决无浸润,仅个例恶 性报道 多发的错构瘤,在多数病例中,不同瘤体 的组织成分是相似的,仅少数病例不同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0~70 岁,86%的患者 有吸烟史。 罕见于气管、支气管内错构瘤。

肺错构瘤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常见有以 下的全身性疾病。 Carney’s triad(Carney 三联征):即支气管软骨瘤、 多发性胃平滑肌肉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Cowden 综合征: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器官 的多发错构瘤病。 错构瘤综合征:合并其他发育异常或良性肿瘤的 肺错构瘤称为错构瘤综合征,此类病人多为 Cowden 综合征患者。
肺炎性假瘤

以青壮年多见,一般发病年龄3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 1/3 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2/3 的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肺化脓症的病史。 炎性假瘤的3 个转归:吸收消散、相对稳定不变、缓慢增 长。 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结节影,少钙化,有些 边缘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叶状,与肺癌很难鉴别。 肺炎性假瘤在肺部无明确的好发部位,多数在4cm 以下。

9、平滑肌瘤



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2%。多为单发、可有囊性变大小不 等,最大可达13cm,球形,可呈分叶状,有包膜。 可为多发,肺部的病变也可以是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特别 是与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有关,也有合并多发皮下平滑肌 瘤者。 肿瘤可位于气管、支气管内,也可位于周围肺组织,发生 率相近。 以青、中年多见,在5~67 岁,平均为35 岁。女性多于 男性,男女比为2∶3。 放射学无特征性表现,其阴影密度较脂肪瘤高。
肺部良性肿瘤-------1.错构瘤


90%以上肺内错构瘤生长在肺的周边部,紧贴于 肺的脏层胸膜之下,体积大小不等,绝大多数是 单发,80%为圆形、椭圆形, 20%有分叶。密度 均匀,边缘锐利,极个别的有毛刺。10%~30% 可见钙化,以偏心钙化最多见,中心型钙化少见; 爆米花征是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多见而 且不是肺错构瘤所独有。 多发少见,而且多为双病灶。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是指直径小于3cm的单个肺部病变。

在临床影像学中,孤立性肺结节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其鉴别诊断对于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像学的角度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详细阐述。

一、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和原则1.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存在。

但其分辨率较低,无法提供结节的详细特征,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

1.2 CT检查CT检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具细节的肺部结构信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位、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CT检查的选择包括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HRCT),并可辅以增强扫描和CT导航等技术。

1.3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影像学技术,能够通过测量组织的代谢活性来评估病变的恶性程度。

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和依据2.1 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首先要明确结节的良恶性。

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增强特征等方面的分析。

此外,还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风险因素、同侧淋巴结的情况等综合考虑。

2.2 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分析在鉴别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进行分析。

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病变(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等)、肿瘤疾病(如肺癌、肺转移瘤等)以及其他疾病(如肺纤维化、肺血管瘤等)。

三、附件附件1: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示例附件2:孤立性肺结节PET-CT影像示例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是指直径小于3cm的单个肺部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生长在支气管腔内者可见肺不张或阻塞 性肺炎,并可见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软组织影, 支气管腔内节结影表面光整,其内密度均匀, 多不破坏支气管壁。
2021/1/12
38
肺平滑肌瘤
右肺下叶平滑肌瘤,瘤体呈圆形,边缘光整,无分叶,无毛刺。
2021/1/12
39
肺平滑肌瘤
右肺上叶主支气管肺平滑肌瘤,主支气管腔内圆形节
中年女性多发。
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患者一般无症状。少 数有咳嗽及胸痛等症状。生长缓慢。
2021/1/12
17
肺硬化性血管瘤(病理)
肺上皮细胞源性肿瘤
其组织类型分为4种,分别为:
实质型-实性细胞团及黏液样基质内散在有白细胞
乳头状型-增生的小血管呈乳头状突向气腔内
血管型-血管瘤样增生伴管壁硬化倾向
肺内畸胎瘤是指纵隔内无畸胎瘤而原发于肺 内,并且被肺实质所包围或位于支气管腔内 的畸胎瘤。
2021/1/12
34
肺内畸胎瘤Leabharlann 诊断要点)1.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较多。临 床上咳出毛发或油脂样物质,为本病的特征 性表现。
2.病灶一般好发于靠近前纵隔旁的肺叶或肺 段内。
3.病灶大多较大,内出现半月形或半圆形条 索状或蜂窝状的脂肪密度,或伴有钙化、骨 化或牙齿样物质。
(3)远端肺组织可继发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 但因病灶多位于较大的支气管,所以发生率 极低。
2021/1/12
7
右下肺错构瘤
男,50岁。偶发胸闷、胸痛多年。 胸透发现右肺占位。
2021/1/12
8
2021/1/12
9
2021/1/12
10
钙 化
2021/1/12
11
右上肺错构瘤
男,63岁,体检发现右上肺占位。
2021/1/12
29
右下肺黏液廇 女,38岁;右胸背部疼痛3月余。 俯卧位定位片
2021/1/12
30
肺窗
2021/1/12
31
纵隔窗(俯卧位)
2021/1/12
32
增强
2021/1/12
33
肺内畸胎瘤
胸部畸胎瘤绝大多数为发生于纵隔内的良性 肿瘤,仅发生于肺内的极为罕见,国内目前 为个案报道。
脑膜瘤是起源于蛛网膜粒细胞的中枢神经系 统常见的原发肿瘤。原发于CNS以外的脑膜 瘤成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多数异位脑膜瘤 发生在头颈部,如颅骨、头皮、眼眶、鼻及 鼻窦等。发生于胸内者罕见。
2021/1/12
27
右 肺 脑 膜 瘤
2021/1/12
28
罕见肿瘤---肺黏液瘤
黏液廇多好发于皮下、腱膜、骨、泌尿生殖 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原发于肺内者罕见。病 理上肿瘤质地柔软,无核分裂,无转移倾向, 属于良性肿瘤。
2021/1/12
12
2021/1/12
13
注意病灶中心低密度为脂肪成分
脂 肪 成 分
2021/1/12
14
右肺错构瘤 女,44岁
2021/1/12
15
左肺错构瘤 女,48岁
2021/1/12
16
肺硬化性血管瘤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
患者年龄以30—50岁多见。病灶大小0.5~ 8 cm,小于5 cm者占90%。
匀,增强扫描后呈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病灶中心出现不规则的囊样低密度影则提 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
2021/1/12
43
肺神经鞘瘤
2021/1左/12肺下叶支气管型神经鞘瘤,沿支气管生长,呈哑铃状生 44 长。
肺神经鞘瘤
左肺神经鞘瘤,体积巨大,几乎占据整个左侧胸腔,
2021推/1/12挤纵隔及左肺组织向右侧移位。
肺部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比较少见(发病率约占全部肺部肿瘤的10 %左右) ,其分类大致为三类:
来源于胚胎发育障碍(如错构瘤、畸胎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如肺平滑肌瘤、神经鞘瘤、 脂肪瘤、血管性瘤等)。
来源于支气管壁的上皮或腺体(如支气管乳 头状瘤等) 。
2021/1/12
2
肺错构瘤 (Palmonary hamartoma)
病理构成主要为软骨和腺样结构,肺内和气 管内错构瘤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软骨、脂肪 、成纤维细胞及骨组织等,但各种成分所占 比例明显不同。
2021/1/12
4
肺错构瘤(CT表现)
可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 周围型:发生于肺内,多位于胸膜下。
(1)病灶边缘光滑,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无 或少毛刺征,瘤体较大的可有浅分叶征。
结影,表面光整,密度均匀,支气管壁完整。
2021/1/12
40
罕见肿瘤---肺血管瘤
肺血管瘤是肺内罕见的良性肿瘤。以往认 为血管瘤与硬化性血管瘤为同一性质,现 在多数学者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是一类 真性的肺部良性肿瘤。
一般表现为周围型,少数为多发,常位于 胸膜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平扫病灶 密度均匀,少数内可见细小砂砾样钙化; 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
(2)瘤体较小,多为1.5cm~3cm,极少数 大于5cm。
(3)肿块多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其内多有脂 肪密度区,为其典型CT表现。脂肪密度表 现为点圆形、条状或线状等。
2021/1/12
5
肺错构瘤(CT表现)
(4)钙化,典型钙化为爆米花状。但具有此 特征者少见。钙化形态可不一,可呈点状、 环状或弧线形,有时可见条状和不规则状钙 化。弥漫性钙化约占10%,30%可显示钙化 或脂肪并存,此为特征性改变。
2021/1/12
51
敬请各位专家指导! 谢谢大家!
2021/1/12
52
谢谢观赏!
2020/11/5
53
其CT表现为位于肺外周部的孤立性肿块,边 缘光整无分叶及毛刺,常紧贴脏层胸膜,内 密度均匀,平扫CT值一般为-100-10HU,增 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
2021/1/12
49
肺内脂肪瘤
右肺下叶脂肪瘤,其内有多发低密度影,肿块边缘
202光1/1/1整2 ,紧贴胸膜,增强扫描无强化。
50
肺部良性肿瘤大多比较少见,与恶性肿瘤的 CT表现比较有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边缘光 整,分叶及毛刺较少,无或少有双侧肺门及 纵隔淋巴结增大等区别。肺部良性肿瘤的鉴 别缺乏CT特征性表现,除少数肿瘤内有钙化、 脂肪等表现外,多数良性肿瘤较难鉴别,需 要依靠病理诊断。
硬化型-存在出血及硬化区
各类型并不独立表现,而是相互之间移行混合存 在,实质型以炎性纤维化为主,后三者以小血管
增生为主,并伴有管壁透明变性和硬化。
2021/1/12
18
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
1.多为近肺门区的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 肿物或结节,无分叶及毛刺。
2.平扫较小病变密度均匀,较大的病灶为混 杂密度影或为高、低两个密度区。5%病变 中可见明显的低密度囊变区,25%可见粗 点状钙化灶。
2021/1/12
41
肺血管瘤
2021/1/12
42
肺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氏细胞的 肿瘤,全身各系统均可出现,原发于肺内
的极为罕见。约占肺内肿瘤0.1%。
良性肺内神经鞘瘤的肿块边缘光整,密度
均匀,强化明显呈网格状强化。阻塞支气
管时出现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
恶性神经鞘瘤的肿块边缘毛糙,密度不均
(5)肿块多位于肺内,少数靠近肺门,亦可位 于气管腔内。
(6)增强后肿块无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
2021/1/12
6
肺错构瘤(CT表现)
中央型:发生于气管、叶支气管粘膜下。
(1)多在较大支气管内,因此患者多无明显临 床症状。
(2)位于支气管腔内的错构瘤,一般较小,常 呈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及钙化影,局限于管 壁一侧,周围支气管壁无浸润增厚。
45
肺纤维瘤
肺纤维瘤可发生于肺的周围、气管或支气管 壁上,多无症状,女性多见。
CT表现为轮廓光整,密度均匀,无分叶及毛 刺的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 少数纤维瘤内可见钙化。
2021/1/12
46




2021/1/12
47
肺纤维瘤(同一病例)
2021/1/12
48
肺内脂肪瘤
肺内脂肪瘤是极为罕见的肺内良性肿瘤,好 发于中年女性。大多发生于肺的周边部,少 数出现于大支气管内 。
平扫(同一病例)
2021/1/12
21
增强(同一病例)
2021/1/12
22
右肺硬化性血管瘤 女,48岁
2021/1/12
23
右肺硬化性血管瘤 女,52岁
平扫
可见界限清晰的高、 低密度之分
2021/1/12
24
增强(同一病例)
2021/1/12
25
右肺硬化性血管瘤
2021/1/12
26
罕见肿瘤---肺内脑膜瘤
肺良性肿瘤以肺错构瘤最常见。因胚胎发育 异常所致。
右肺较左肺多见,下叶较上叶多见。 临床上: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年龄为40~
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或不适,常因其它疾病检查或常规体检发现
2021/1/12
3
肺错构瘤(病理)
起源于细支气管的结缔组织。
根据肺错构瘤的不同组织成分分为三类:(1 )软骨瘤样错构瘤。(2)平滑肌瘤样错构瘤 。(3)周边型错构瘤。
3.增强扫描:70%为均匀强化,CT值为65 ~125 HU,30%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强化 明显并出现混杂密度。肿块逐渐均匀强化。
贴边血管征:位于肺门旁的病灶周围见血 管呈绕球状强化。
2021/1/12
19
右肺中叶硬化性血管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