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及六段式套路
【思路结构】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含详解示例)

【思路结构】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含详解示例)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
狭义的时评针对特定的新闻事件,广义的时评则可针对各种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
在新高考背景下,作文题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动辄拿古人说事、堆砌名人素材证明观点的写作套路逐步被摒弃,而联系社会现实,结合个人实际,成为考生写作的基本要求。
可以说,时评写作成为了当前高考作文的重要板块。
时评文主体四步走1、分析材料,强化观点;2、由此及彼、例证分析;3、危害分析、结果预测;4、联系社会、提出做法。
四部分可以有所侧重,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是,一般都要兼顾四部分。
时评文结构六层次1、开篇简要概括新闻内容,得出观点,可先用相关名言引入。
2、对材料内容进一步解析,就事情本身,提出假想,强化观点。
3、由此及彼,举出类例,或阐释意义,或剖析危害。
4、关联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者预测危害的严重性。
5、联系到社会现状、国家政策方面,顺势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避免偏离话题,建议回扣材料。
6、结尾:可以呼吁,可以展望,可以照应,可以重申。
写作步骤详解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
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料是第一要点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
时评文四部分六套路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 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 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 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 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 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 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 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 信息。 •
多元择业,勇敢创新 高 健 58分
• • 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小朱在思虑许久后决 定辞职回乡养螃蟹。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的春风下,做出像小朱的决定一样的年轻人不 在少数。在我看来,我们确实需要打破择业单 一、职业有优劣之分的社会藩篱,拾起青春的 梦想,迈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 (“打破择业单一、职业有优劣之分的…”、 “迈出创业之路”已经奠定了文章的骨架。可 见开篇定调定向的重要。)
•
即便是第④段,看似是以论勇于创新为主, 但是,仍能以“摘掉择业时的有色眼镜, 认清发展方向”暗中扣合时代择业观的变 化,再转向“勇于创新”这一重点,只是 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 这篇文章能得58分的原因,最主要是把 事情想得清楚,论得明白,写得丰富。 • 此文有背后,有一颗清晰的头脑在!
• 能够转发或者捐款是出于善意,但是给人 贴上黑化的标签,就是表达恶意了。盲目 的善意还是能比明智的恶意强一些。毕竟 现如今鲁迅的名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 意揣测中国人”已经成了大众的行为准则。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乏最坏的恶意,却缺乏 单纯的善良。 • (联系社会,意义上升)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营销抬高行善的成 本,但鄙夷嘲笑的恶意会潜移默化地让行 善变得艰难,同样阻断善良的通道,侵蚀 我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本就难得展现的善 良。恶意不会引导善良,相反还会围剿善 良。让善良人行善被嘲讽,这是在把善良 人向佯装冷漠怀揣恶意的群体中逼。 • (分析对社会的危害)
新闻时评 模板

新闻时评模板第一段:事实由头+观点事情简单的介绍,即由头,在这个事件中,有些人说现象,因此说你的观点.第二段: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谈谈你是对这个事件是肯定还是否定(也可以举一些与案例相关的例子)第三段:提出你的观点的原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开头放一句分论点,分论点就是你提出你的观点的原因。
(字数维持于40-50字),后文展开论述。
第四段:不按照你的观点做会导致的后果开头还是放分论点(导致的后果)。
后来围绕你的分论点,导致的恶果,来进行论述。
第五段:如果要按照你的观点做,那么该怎么做这次(xxx事件)提醒我们,随着xxx的发展,除了社会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之外,还要求我们公众……以及(企业/其他主体)应该……第六段:响应开头,点明主旨结尾【注】其实平时大家写评论写五段就OK,特别是院校要求800字的,五段足以,没有必要写六段,大家可以选择性的删掉第二段/第四段,注意这二者之间是选择性删除的关系,不要全部都删了。
请看模版案例:网络平台不能只有“资本思维”——《人民日报》(案例来源自【大讲堂第六期】事件一,标题显示做法类,做法是:网络平台不能只有“资本思维”。
)在郑州空姐遇害案发生3个多月后,浙江温州近日再次发生“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令人心痛。
目前,公安机关已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涉事企业“滴滴出行”也已宣布将在全国范围下线顺风车业务;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单位第一时间约谈滴滴公司,责令全面整改。
生命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任何时候都不容挑战。
这起案件虽是极端个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滴滴网络平台是由资本思维所主导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产业,争取资本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并不能只能资本思维。
第一段是事件由头+观点。
改写后,观点明确防止悲剧重演,平台企业是最重要一环。
此次案件中,平台企业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事前没有及时处理与涉案司机有关的投诉,事中在与报案人和警方沟通时显得拖延、消极。
高考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

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必备四部分1、分析材料,强化观点2、由此及彼、例证分析3、危害分析、结果预测4、联系社会、提出做法四部分可以有所侧重,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是,一般都要兼顾四部分。
六段式套路1、开篇用名言引入,简要概括新闻内容,得出观点。
2、对材料内容进一步解析,就事情本身,提出假想,强化观点。
3、由此及彼,举出类例,或阐释意义,或剖析危害。
4、排比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者预测危害的严重性。
5、联系到国家或社会政策方面,顺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跑远,可以回扣材料。
6、结尾:可以呼吁,可以梦想、可以照应。
切忌数学证明题式的作结。
一般误区1、强调和论证现象的存在,但是不做深入的探究,只是从为什么角度论证,没有思考现象背后的根源、危害,正面的观点就没有提出意义与价值;也没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提出有见地的做法。
2、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权衡欠佳:要么没有事例名言,通篇有说不完的道理;要么事例发散过宽,脱离中心意思。
3、语言和思维太过武断,不具有思辨性,不能有效说服阅卷老师。
4、时评文是要老师比较认真看才能看出思想的文章,每个人的思考角度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此类作文,特别要注意分段,不要一段太长,段与段之间一定要注意词语或亮点衔接,否则会让阅卷老师摸不着头脑。
优秀例文1、别用鄙夷的恶意侵蚀善良(标题强调危害)——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11月最后一天,朋友圈被罗尔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攻陷了。
人们铺天盖地地转发这篇文章,为一个陌生的患白血病的女孩祈福捐赠,然而不过几小时之后事件迅速反转,罗尔被指借女儿罗一笑的疾病营销,与新媒体公司合谋,自身拥有三套房产却恶意隐瞒,欺骗公众。
跟风,质疑,跟风质疑,舆论场上一片混乱,众声喧哗,一腔热血变一地鸡毛。
(陈述事实,得出观点)当浪潮退去,更多的隐性问题浮现。
朋友圈很多人都说再也不会转载类似求助文章了,不仅仅是因为受骗或者被利用,这次只是一个转发,于己无碍,但更痛苦的是来自其他朋友的冷漠围观和高傲嘲讽。
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

4、不必苛求文学创新邓雨溪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引发争议,究竟优秀歌词是否应该获得奖杯,我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歌词,其中所蕴含的创造与文学完美交融,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的确,诺贝尔文学奖分量重,意义大,但却不能成为评判文学的标准。
托尔斯、卡夫卡等诸多文学大师皆与文学奖擦肩而过,难道我们就能否定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
文学是一片创作净土,千万莫让“奖项”等诸如此类的功利主义浸染其纯性。
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放于阅读本身。
为何存在歌词能否得文学奖的争议?其原因就是我们将奖项作为文学作品价值的评判标准,用利益来衡量文学,人们对创新少了一些包容,多了一点苛求。
纪伯伦曾言:“物欲是比魔鬼还要令人恐怖的思想。
”倘若用“奖项”等带有功利色彩的东西来作为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就会忽略阅读本身,无法真正感受文学之美。
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少见。
获得文学奖的莫言,其作品销量远比不上年轻作家郭敬明。
难道我们就以此来批驳莫言而抬高郭敬明吗?非也,同样地,我们用是否得奖来将文学作品划分三六九等,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但令人皱眉的是,文学创作被功利主义浸染是不争的事实。
部分作家因为知名度和稿费一年出版多部粗制滥造的作品;自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不也是一种功利心里的体现吗?还记得赫胥黎说过:“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
”在功利心里的刺激下,我们随意敷衍文化无疑是在将文化推向深渊。
由此观之,我们则要端正态度,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奖项,更应关注阅读本身。
就拿本次获得文学奖的歌词作品来说,其作品充满诗情画意,也充分体现创新,这就是其价值所在,我们也应该给予嘉奖。
真正优异的文学作品,只要是符合主流价值,具有现实意义,体现积极精神,就理应得到推崇。
为何要锱铢必较其文学形式呢?诺贝尔文学奖的设定是鼓励创作、开放包容、容纳多元的体现,而不是评价文学作品标准的“利益杠杆”。
时评类作文写作方法

时评类作文写作方法时评类作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写作形式。
其特点是要立足当下,选取热点时事,进行分析评论。
以下是写作时评类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选题选取热点话题。
时评类作文要立足时代,选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关的热点话题。
主题应该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立意时评作文是一种评论性的文章,所以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应该注重思路和独到性,避免重复别人的看法。
三、结构时评作文一般采用“引言+论点+论据+总结”的结构。
引言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概括全文的主题。
论点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看问题要理性客观,点出问题的矛盾和不足。
论据可以是具体的事实、数据、实例或者权威的引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结要简明扼要地概括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四、语言表达时评作文要求语言准确、简练、有力,避免过于复杂、冗长的句子。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感、形象性和表现力,使文章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五、写作技巧1. 立足实际,客观看待问题。
不要出于个人立场或情绪,来评判问题。
要透过问题的表象,深挖潜在的矛盾和因素,从综合性和长远性的角度来评价它。
2. 分析问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凭借一时的情绪或感官判断来下结论。
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来分析问题。
3. 用独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也是时评作文要求的。
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个角度来诠释问题,并分析它的实际意义。
4. 有力的论据和引证。
在时评作文中,有力的实例和论据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用形象、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 突出亮点和创新。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一定必须和其他评论家或专家有所区别。
但是,有时突出自己的想法和独到之处,可以使文章更有亮点,更具说服力。
时评类作文“六步作文法”

时评类作文“六步作文法”
正文:
Hey,你们有没有觉得写时评作文特别头疼?一大堆观点要表达,还得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别急,我这儿有个“六步作文法”,帮你轻松
搞定时评作文。
第一步,先来个“引”。
就像聊天开场白一样,简单提一下话题,引
起大家兴趣。
别太长,一两句话就行。
第二步,“议”。
这步得深入点,针对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记得,
观点要明确,别模棱两可的。
第三步,“联”。
就是联系实际,把观点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
这样,你的观点就更有说服力了。
第四步,“辨”。
这一步是辩论环节,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反对意见,然后逐一反驳。
这样,你的文章就更全面,更有深度了。
第五步,“结”。
总结前文,重申自己的观点。
但别重复,可以用不
同的方式表达,让读者印象深刻。
最后一步,“警”。
这是升华,可以提出一些警示或者建议,让读者
思考,给文章画上圆满的句号。
记住这六步,时评作文就变得简单多了。
下次写作时,不妨试试这个
方法,说不定能给你带来惊喜哦!。
高考时评文写作四种万能结构模板+必备四部分+六段式套路

高考时评文写作四种万能结构模板+必备四部分+六段式套路模板一观点+素材+分析+小结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素材——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小结——归纳,点破主题注意:最好多用几个素材,每个素材都应有相应的分析。
示例: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
(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
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Word文档 1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
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
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
(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
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
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
(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
(小结引申分析)注意:素材必须有分析。
反例:“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Word文档 2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及六段式套路壹、时评文必备四部分1、分析材料,强化观点;2、由此及彼、例证分析;3、危害分析、结果预测;4、联系社会、提出做法。
四部分可以有所侧重,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是,一般都要兼顾四部分。
贰、六段式套路1、开篇用名言引入,简要概括新闻内容,得出观点。
2、对材料内容进一步解析,就事情本身,提出假想,强化观点。
3、由此及彼,举出类例,或阐释意义,或剖析危害。
4、排比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者预测危害的严重性。
5、联系到国家或社会政策方面,顺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跑远,可以回扣材料。
6、结尾:可以呼吁,可以梦想、可以照应。
切忌数学证明题式的作结。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
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
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
它属于“引论”的部分。
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
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
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
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
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
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
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
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
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为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
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
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20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
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
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
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
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
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联系生活现实,加入个人见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强了时代感)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二)整篇联系现实,可以用多个时事热点组织文章,也可以用一个时事热点贯穿全文。
他们(2008年上海市满分作文)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
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
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
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点评: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现实,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
)(三)联系现实的种类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例”,二是“泛例”(1)“个例”就是具体的事例,就是紧扣中心观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比较详细地叙述下来。
变味的善良(2008年云南满分作文)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
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
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