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搜索教案

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搜索教案

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搜索教案第一章:互联网搜索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高效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

2.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方法:关键词搜索、布尔运算、短语搜索等。

3. 互联网搜索的技巧: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筛选搜索结果、评估信息来源等。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互联网搜索实践,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作业:2. 练习使用互联网搜索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

2. 掌握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3. 培养学生选择合适搜索引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常见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百度、谷歌、必应等。

2. 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限定搜索范围、筛选结果、排序等。

3. 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介绍常见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实践,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作业:2. 练习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网络信息评估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信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掌握评估网络信息来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判断和评估网络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特点:多样性、碎片化、主观性等。

2. 网络信息存在的问题:虚假信息、误导性信息、版权问题等。

3. 评估网络信息来源的方法和技巧:查看信息发布者的资质、对比多个来源、查看更新时间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介绍网络信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网络信息评估实践,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作业:2. 练习使用网络信息评估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互联网搜索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搜索策略的重要性。

2. 掌握制定互联网搜索策略的方法。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示例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示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师个人介绍本人从事初中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等教研工作,今年被评为市级信息技术先进个人,近年来有4篇(次)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分别在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活动中获奖;本人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有多人次获得相应级别的一、二等奖。

二、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数学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常用画图工具(2)预习课本,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让学生记下自己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5教师准备: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三、教学课题教学思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知识与能力方面:1、初步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2.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平分第三边”4.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5.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更好些。

2、对于定理的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易于理解。

3、本节重点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概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4、本节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五、教学方法1、运用信息技术;利用课堂导入方式的开放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利用参与方式的广泛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3)利用例题演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庄河三中邵忠辉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2、学科:物理3、课题:电功率和安全用电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材料(2)、完成课前预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2.知道电路中安装保险丝,为什么能够“保险”。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保险丝怎样保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二是电路的保护──保险丝的应用,二者都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这里还要做进一步的探究,也体现了它们的重要作用。

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那么到底怎样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呢?我主要运用了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猜想以及启发示教学方法,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不再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1、了解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保险丝的作用与特点。

教学难点:1、电流随电功率增大而增大。

2、安全用电的教育。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本节实验视频文件,在上课时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本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理解《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四、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法等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学习方式:提问法、分析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等五、教学过程(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情景导入】引入新课[师]为了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用电条件,最近几年,我国城乡的许多地区在进行供电线路的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输电线换成更粗的,将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百度知道】/question/54754421.html一、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板书)1.让学生观察课本P41图7.5-1,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些什么?学生答:①用电器很多②用电器是并联的③插线板“感到”很累,都冒汗了④线路可能要烧起来⑤连接电源和插线板的导线比其他用电器的导电线粗一些。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并借助网络中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 难点, 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努力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游戏揭题——你猜,你猜,你猜猜
师提供四张词语卡片,请一名学生看完之后将卡片上词语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 猜词语。每个时间不超过 30 秒。 词语:咬牙切齿、垂头丧气、提心吊胆、手舞足蹈 同学们,上课的一开始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进行了热身,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刚才猜的四 个词语,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生 1.它们都挺形象生动的。 生 2.它们都是描述的=%C7%E9%D0%F7%B1%ED %C7%E9&in=30177&cl=2&lm=-1&st=&pn=77&rn=1&di=105860702340&ln=1998&fr=&fm=rs5&fmq=133 216289135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77&-1&di10586070 2340&objURLhttp%3A%2F%%2Fforum%2F201110%2F27%2F104529n8njio7zngn8o7au.j pg&fromURLhttp%3A%2F%%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28066%2 6highlight%3D&W1151&H1193&T8924&S118&TPjpg 师:同学能不能再列举出生活中你们出现过的情绪的词语。 (高兴、悲伤、忧愁、纠结、愤怒、郁 闷、兴高采烈、忧心忡忡、心惊胆战、悲摧、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二)关注最近发展区,体验快乐
对诗中“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等句子,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思想感情,务必要发挥“读”的作用,使学生跟着采莲姑娘的情感进入到文本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重要的。此设计,我注重了学生多元朗读来体验“江南”之美,关注了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如在设计第二句的教学环节时,先由学生找一找写鱼的诗句,贴一贴鱼儿的图片,在读中体验“鱼戏莲叶间”,在游戏中融入自己对“鱼戏莲叶东……北”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最后在小小组合作表演中感受鱼儿的快乐。一步步落实读的训练目标,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让课堂更加鲜活起来。
3、配乐齐背。
/m?word=mp3,,,[%C3%CE%BD%AD%C4%CF%B9%C5%F3%DD]&cat=0&gate=1&F++sound+%B9%C5%F3%DD&si=%C3%CE%BD%AD%C4%CF;;;;57386;;0&lm=-1&mtid=2&d=7&size=3145728&attr=8,0&titlekey=2914897603,53188&mtype=2
读给同桌听听,读得好夸夸他,读得不好帮帮他。
(三)入情入境
学习第一句诗
1、认一认:(课件演示“莲叶何田田”画面)
/i?ct=5033=%BA%C9%D2%B6%C1%AB%C5%EE%CD%BC&in=6628&cl=2&lm=-1&st=-1&pn=31&rn=1&di=115279128165&ln=1992&fr=ala0&fm=ala0&fmq=133200299576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1&di115279128165&objURLhttp%3A%2F%%2F20100719%2F4589836_104029038516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44%2Fbef5a0a38a161314.html&W1024&H768&T7924&S262&TPjpg

第四届_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第四届_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2012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教师活动】下面就以“百度”搜索引擎为例学习搜索的技巧。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打开“百度”主页。

请同学们观察百度的分类搜索栏目:
注:幻灯片链接:/view/f9dcdc6727d3240c8447efa9.html 【设计意图】用数字说话,让学生对勤俭节约的好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学生看了之后感觉很震撼,意识到了节约确实很有用,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
请各小组探索,试着保存两张关于节约的图片。

说一说保存图片的方法。

请小组派代表到教师机前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探究,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授之以渔,让学生尝试不同媒体内容的搜索和下载方法,并且分享下载的图片。

4)声音信息检索
【教师活动】大家听过有关节约的歌曲吗?。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丑小鸭》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由生字欺负,讨厌,孤单引入课文。这三个词是描写谁的?丑小鸭
那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看看为什么会用这三个词来描写丑小鸭。
(三)、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段
1、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为什么会用三个不好的词语来描写丑小鸭了吗?你一定也知道了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了吧?你是从哪知道的,能读读吗?(板书)
2、你找的真准,你们看(出示图),丑小鸭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所以大家都叫他——丑小鸭。那其它的小鸭子是什么样子呢?谁能来说一说。
学习第五段
1、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经历了种种磨难,丑小鸭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依然执着的热爱生命,看(出示第五段)丑小鸭他在惊奇什么,又在羡慕什么呢?谁能用羡慕说句子?谁想来读一读这一段呢?
学习第七段
1、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丑小鸭的新生活开始了,他不再是一只令人厌恶的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啊,同学们,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高兴,那就请你们放声的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原来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是它不自卑,不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自由分组,每组2—3人,小组自由选择教师的一个茶叶问题进行调查。

二、教学课题:1、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实验课题《利用校园物候条件开展“学生茶叶种植”的研究》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利用校园物候条件开展“学生茶叶种植”的研究》第一阶段的第一课时内容分析: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查阅书本、请教家人、访问专家、实地考察等途径调查茶叶的基本特征和种植条件、过程,以及镇江茶叶种植的基本情况,并且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学情分析:参与本课题的学生有11人,都是高一新生,且自愿加入,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茶叶,能说出茶叶的基本特征和种植的基本条件、过程。

了解镇江茶叶的种植情况。

2、能力目标:学会用百度搜索茶叶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并且学会其他调查方法和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调查茶叶的过程中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重点:能说出茶叶种植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教学难点:调查镇江茶叶种植的情况。

教学准备:1、百度搜索茶叶的基本特征和种植条件、过程;实地调查镇江茶叶的种植情况,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成课件。

2、采摘茶的叶、花和种子标本。

3、提供撰写调查报告的网址。

4、明确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调查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学生自由分组,每组2—3人,小组自由选择教师的一个茶叶问题进行调查。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堂1、多媒体展示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2%E8 %D2%B6&in=8608&cl=2&lm=-1&st=-1&pn=0&rn=1&di=66585943350&ln=1999 &fr=&fm=result&fmq=1329986102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2&-1&di88581269925&objURLhttp%3A%2F %%2F2007-12-22%2F20071222223221281_2.jpg&fromURLhttp% 3A%2F%%2Fshow%2F1%2F65%2F8c79cb745ba055a7.html&W1 024&H768&T6810&S264&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2%E8 %D2%B6&in=8608&cl=2&lm=-1&st=-1&pn=0&rn=1&di=66585943350&ln=1999 &fr=&fm=result&fmq=1329986102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10&-1&di125123365335&objURLhttp%3A%2 F%%2F20100531%2F1653459_102325052015_2.jpg&fromURLhtt p%3A%2F%%2Fshow%2F1%2F8%2F0d979c57ae49e7cc.html& W1024&H576&T6881&S416&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2%E8 %D2%B6&in=8608&cl=2&lm=-1&st=-1&pn=0&rn=1&di=66585943350&ln=1999 &fr=&fm=result&fmq=1329986102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14&-1&di43164624615&objURLhttp%3A%2F %%2F20100702%2F5197836_151434032751_2.jpg&fromURLhttp %3A%2F%%2Fshow%2F1%2F63%2F6c91bc0104213de3.html& W1024&H768&T6902&S282&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2%E8 %D2%B6&in=8608&cl=2&lm=-1&st=-1&pn=0&rn=1&di=66585943350&ln=1999 &fr=&fm=result&fmq=1329986102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15&-1&di43553502135&objURLhttp%3A%2F %%2F20100415%2F4509286_212213008715_2.jpg&fromURLhttp %3A%2F%%2Fshow%2F1%2F59%2F293108d4b70cf3cd.html& W1024&H683&T6888&S228&TPjpg2、教师:看完图片后,大家想不想认识茶,了解茶叶的基本特征和种植情况?(三)学生展示调查内容,教师点评1、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展示调查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
教学设计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new words: farm meet course enjoy suddenly hope voice interest ….
2.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3.key sentence:
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
How about you ? →What about you ?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Teaching method:talking sum up
Learning method:
1.Practise in pairs
2.Remember and write the key sentence by themselves Teaching time:One
Teaching tool:PPT.
Teaching type:New lesson
Teaching steps:
Class opening:
1.Greeting
2.Duty report.
New lesson:
Step 1. 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1.Do you like to make new friends? Why or why not?
2.Who is your newest friend? How do you meet?
Step 2. Listen and answer
1.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Ⅰ.What does Danny want to buy in Beijing?
Ⅱ.Who is Danny’s new friend?
Ⅲ.Where does Wu Li come from?
2.Discuss the whole text.
Make sur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Step 3. Listen and repeat
Step 4. Practice
1.Have them read the text aloud for a few minutes and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 when necessary.
2.Ask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Step nguage notes
1. Do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你喜欢交新朋友吗?
make friends 交朋友
拓展:make friends with sb.
和某人交朋友
2. 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3. I came to China with my friend, Jenny.
我和我的朋友詹妮一起来到了中国。

with 是介词,意为“和……一起;随身携带”。

4. There are a lot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在北京有许多名胜。

1) a lot of 许多,大量,即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相当于lots of。

2) places of interest 名胜。

5. How about you? 你呢?
How about…? 意为“……怎么样”,相当于What about…?
Step 5. Deal with “LET’S DO IT”
You meet a new friend on the train or bus. What should one say to a new friend? What can one do to enjoy time with a new friend? With a partner, write and practice a dialogue. Present your dialogue to your classmates. Guide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Step 6.sum up
Step 7.Homework:
1.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2. Finish off the activity book.
3. Read the dialogue in the lesson12.
Blackboard writing:
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How about you ? →What about yo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