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不亦说乎(______)三省吾身(______)传不习乎(______)不逾矩(______)一箪食(______)好之者(______)曲肱而枕之(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逝者如斯夫(______)【答案】(1). yùn (2). wǎng (3). dài (4). yuè (5). xǐng (6). chuán (7). yú (8). dān (9). hào (10). gōng (11). dǔ (12). fú【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省”是多音字,shěng,xǐng,“三省”读“xǐng”,“说”是通假字,通“悦”,要读通字的拼音“yuè”。
“愠”不要读成“wēn”。
“笃”不要读成“mǎ”。
“夫”不要读成“fū”。
“好”是多音字hǎo,hào,“好之者”拼音是“hà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思而不学则殆(5)吾日三省吾身(6)学而不思则罔(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博学而笃志【答案】(1)按时。
同“悦”,愉快。
(2)从。
(3)生气,恼怒。
(4)疑惑。
(5)自我检查、反省。
(6)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越过。
(8)喜爱,爱好。
(9)坚定。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说”在这里指: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题;共23分)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B. 《论语》(lún)传不习乎(chuán)C. 学而不思则罔(wǎng)吾日三省吾身(shěng)D. 博学而笃志(dǔ)思而不学则殆(dài)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而知新。
C. 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 遇事必详加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B. 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C. 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D. 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选出下列语句中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曲肱而枕之B. 人不知而不愠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 学而时习之7.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A. 其不善者而改之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下面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测试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 B.一定 C.必然7.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dài)人不知而不愠(wēn)B.学而不思则罔(wǎng)不亦说乎(y uè)C.知之者不如好知者(hào)曲肱而枕(gōng)D.匹夫不可夺志也(pǐ)博学而笃志(dǔ)2.下面加粗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学而时习之(时常)B.不逾矩(越过,超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C.饭疏食饮水(饭食)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D.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B.匹夫/不可夺志/也C.择其善者/而从之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默写填空。
(1)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方嘉宾的欢迎之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谈时间之易失难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B.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图片,让举世震惊。
C.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6.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1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愠.(yùn)不亦说.乎(yuè)不学则殆.(dài)B.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C.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D.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君子..乎()(2)七十而从.心所欲()(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三军可夺.帅也()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的书,与、、合称“四书”。
5.填空。
(1)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世界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来表达。
(2)“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3)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部编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_<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好”在文中是
“爱好”之意,
读hào
肱”在文中是
“胳膊肘”之意,读gō
ng
笃”在文中是
“坚定”之意,
读dǔ
夫”在文中是
“语气助词”之意,读f
ú
2.
答案】 从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பைடு நூலகம்迷惑
指15岁。 “有 ”通 “又 越过,超过
忍受
吃饭,忠实,坚守
【考点】
文言实词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饭疏食饮水
(10)博学而笃志
3. 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
11
一、基础存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不逾矩
一箪食
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逝者如斯夫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不逾矩
(7)人不堪其忧
曲阜市文物局表示, 《孔子世家谱》是孔子后裔对孔子思想重视的体现,也是维系 海内外孔子后裔的重要纽带,对研究儒家学说及中国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具有 重要价值。这一数字化系统启用后,将提高孔子后裔修谱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 进一步挖掘家谱的文化、教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4)为.人谋
..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
逾:越过矩:法度
(10)不逾矩
..
(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
(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
(16)饭.疏食,饮水饭:吃
(17)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
(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
(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
(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温故知新
....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
D.遇事必详加考虑,而后与人商议,择善而从
....
(解析:C.“逝者如斯”形容时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
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
)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7.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孔子所说:“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
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
8.学完《〈论语〉十二章》后,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专门组织开展了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 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
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都来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上联,请你对出下
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
在座谈会上,
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句劝勉他勤奋学习。
【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完成后面题目。
9.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⑤学而时习之⑥吾日三省吾身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⑤⑥/③④⑦
C.②③⑤/①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0.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前者说的是学习方法——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而后者说的是学习态度——要虚心,以他人为师,经常向他人请教,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新知识。
11.阅读下面这句话,回答问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逝去的一切”比作“河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生世事变幻之快,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2)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示例】我们应当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让时光白白流逝。
12.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文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启发: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时常复习。
三、拓展阅读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泛指多个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
(3)王生好学而不得法.法:方法
(4)是不亦善.学乎善:善于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其不善者而改之.
C.其友李生问之.曰
D.凡师之.所言
(解析:A、B、C三项都是代词,D项是助词。
)
15.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会没有什么成就。
17.【甲】文和【乙】文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发?
他们都认为学贵善思、择善而从的人才是“善学者”。
启发: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事倍功半。
像【乙】文中的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即使记住再多老师讲的知识,如果学习方法不正确,也只能是个两脚书橱而已。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但没有正确的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会没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