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人的本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类共同具有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与人的个体差异无关。
人的本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它不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改变,但会受到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满足生活需求的基础。
社会关系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行为。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述强调了人的社会性。
他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表现在人类必须通过相互合作来生产生活资料,通过社会交往来满足自身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人的社会性是人类共同的特征,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
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的创造性。
他认为,人不仅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还能够改造自然环境,创造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
人的创造性表现在人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来改变自身和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的创造性使人类能够超越动物的本能和直觉,具有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述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和影响的。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对人的本质的影响,意识到人的本质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人的本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和展示。
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交往,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实现了更多的个人发展。
然而,人的本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如社会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冷漠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人的本质,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即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的本真。
人的本质不仅是一种生物属性,更是一种社会历史属性。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说明了人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需求。
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社会。
在社会中,人类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组织。
人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马克思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的劳动活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利用自然,创造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
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基础。
通过劳动,人类得以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
此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本质是可变的、历史的。
人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展和发展而不断演变。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由于受到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本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在原始社会中,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劳动和简单的社会关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则呈现出了被剥削和压迫的状态。
最后,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论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些固有规律,为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通过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们的自由和幸福。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劳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人的本质是可变的、历史的。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对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环境。
名词解释人的本质

名词解释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指人类存在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是构成人类个体的核心本质。
人的本质通常包括心灵、思维、感知、情感、意识等方面。
心灵是人的本质之一,是人类独有的特质。
心灵是指人的理性、思维和意识活动,是人类思考、推理、判断、决策的中心。
心灵让人能够思考和理解世界,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思维是人的本质之一,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表达的过程。
思维包括感知、记忆、分类、推理、创造等各种认知能力。
思维能力使人类能够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环境,形成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思想。
感知是人的本质之一,是指人类感受和认识外界事物的能力。
感知包括感官的接受和解释外界刺激的过程,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能力让人类能够感受到身边事物的存在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从而与环境进行互动。
情感是人的本质之一,是指人类在面对不同刺激和境遇时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应。
情感有很多种类,如喜怒哀乐、爱恨、好恶等。
情感可以是个体的内心体验,也可以是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能力使人类具备了情感共鸣和社交交往的能力。
意识是人的本质之一,是指人类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主观感知和自我反观的能力。
意识是人类感知、认知、思考和决策的基础,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主观体验。
意识包括清醒、梦境和催眠等状态,能够让人类在不同状态下感知和思考。
人的本质是复杂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的个体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的本质决定了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命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人的本质也使人类能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和追寻幸福,不断探索和创新。
人的本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动力。
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心理学观点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三个我:一个是“本我”,一个是“自我”,一个是“超我”。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发至内心和肌体的欲望和满足感,渴求欲,掠夺欲、霸占欲等等。
“自我”是后天的,道德的,面子感,荣誉感,是碍于情面、体面的一种表演,是前台行为。
同时“自我”又是人性的弹性空间,这里包括怜悯之心修养等等,“本我”始终是人的主流色彩。
“超我”是外在的强力约束,强力压制、强力限制、强力剥削等等。
这是三个定义性概念。
“本我”是永久的,顽固的。
“自我”是前台的,临时的,表演的。
“超我”是无奈的,被迫的,外界强制附加的,是外界的强制约束力。
比如让你从石家庄走到北京,你肯定不走;假如有枪逼着你,不走就枪毙你,你肯定能走到北京。
原来萨达姆一直住豪华官邸,让他去住贫民窟他绝对不会住,但是最后他钻进下水道里,死活不愿意出来,美国大兵生拉硬拽才弄出来,这都是“超我”,“超我”是不断变化的。
一个婴儿刚生下来,不管是否亲生母亲,都会毫无顾及的吸奶,当不给他的时候,他就会哭闹,这就是与生具来的“本我”。
随着长大,人的“自我”就被培养起来,比如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非常懒惰,平常早上懒得不想起床,恨不得都羡慕死人;这天睡在大街上他尿来了,他还是克服着走个背静地方解决,这就是“自我”。
真实的认清了人性,才能准确的选择如何克服人性带来的灾难。
权利财富越大“本我”越大,“超我”就越小;地位权利和“本我”成正比,和“超我”成反比。
地位越低财富越少,“本我”越小“超我”越大;“自我”有时是源之“本我”,有时是因为“超我”。
比如一个小偷偷了鸡后,给鸡一把米吃,鸡感觉小偷爱他,这个表演就是小偷的“自我”,这个“自我”是源于他想吃鸡肉,不让鸡饿死,这个“自我”是源之“本我”,吃鸡肉是小偷的“本我”。
突然传来人喊声,小偷赶紧把鸡藏在怀里,鸡感觉到了温暖,这个表演是源于“超我”,小偷怕被抓。
“自我”源自欲望、“自我”源自害怕,所以信任不能取代监督。
高二政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 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 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灾难中闪烁人性的光辉
灾难中闪烁人性的光辉
•
新奥尔良市被飓风带来的洪水淹没
灾难中闪烁人性的光辉
• 2005年8月30日,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 的新奥尔良市,由“卡特里娜”飓风带来 的洪水将城区淹没。“卡特里娜”飓风自 29 日在美国南部地区登陆以来,已经造成 至少55人死亡,100多万人受灾。
• 神舟系列飞船经过6次发射,生命保障系统 得到进一步完善,这种对人的生命的关注 说明生存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对吗?
动物的属性
不同点
人的属性
相同点
人与动物相同的属性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 开自然界。 (2)人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人不能违背 自然规律。 (3)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如食欲、 性欲、求生欲等。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 这崇高的追求目标就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就是坚强的事业心。郑培民同志身居领导 岗位,心系人民群众,他始终把“做官先 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 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 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 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义重于生”的精 神风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 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 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 胜利。 • 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 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 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的本质在于

人的本质在于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本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则是人的形而上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分为类的本质和个人本质。
1、人的类本质是人相对于其他物(包括非生物、植物和动物)而言的根本性质。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2、个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人(张三、李四等等)的根本性质和其各种属性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因而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就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
人的本质的三层含义

当谈论人的本质时,可以具体地解释为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生物学层面:人的本质在生物学上指的是人类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这包括人类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空气和休息等。
此外,人类也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如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些生理结构对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学层面的人的本质强调人类作为生物的共性和基本需求。
心理学层面:人的本质在心理学上涉及人类的情感、意识、思维和行为等心理过程。
这包括人的情感体验,如喜怒哀乐,以及认知能力,如学习、记忆和思考。
人的本质也表现为个体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这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层面的人的本质突出了人类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
哲学层面:人的本质在哲学上涉及人类存在的根本属性和特征。
这涉及到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的探讨。
哲学层面的人的本质强调人类作为有思维、自我意识和自由选择能力的存在。
它也涉及到人类对真理、美善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幸福和意义的探索。
哲学层面的人的本质引发了关于人的目的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这三个层面的人的本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类作为独特生物和有意识存在的特点。
它们展现了人类在生物、心理和哲学层面上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同时,这种理解也体现了人类作为复杂生物和思维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原理的典型运用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原理的典型运用
原理内容: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但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这是由于: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并且制
约着人的自然性。
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方法论:要承认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充分显示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能力。
典型例题:“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只能在社会关系中存在,在社会活动中发展。
”
谈谈你对“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的认识。
标准答案:
(1)“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指出了人的自然属性,人有与其他动物一样的自然欲求。
(2)“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了人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人具有社会属性,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存在和发展。
(3)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这是因为,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同时,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私观念的产生和存在是由私有制的社
会存在所决定的,终将随着生产力发展,剥削 制度的消灭而逐渐消亡
思考: 1、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是 不是私有观念就随之消除,为什么? 2、私有观念产生了,个人主义就出 现了吗?
一个人真的会在生死关头为了大多 数人的利益而选择痛苦的死亡吗? 一个人会留下最后一份食物给别人 吃吗?会把盛夏的最后一口水给别 人喝吗? 自保,趋利避害,是动物和人都有的特性, 但是人却能在理智和社会道义支配下,舍 生取义、舍己救人
求生和自我保护,对于动物来说, 只是一种自然本能,而对于人类来说, 则包含着丰富的理智和道德内涵。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 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陕西子长建设煤矿被困8天的9名矿工全都活着
作 者 简 介
• 曹禺 (1910一1996) 原 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 庭。 • 曹禺是我国现当代著名 剧作家,一生著作颇多, 主要著作有:《雷雨》 《日出》《原野》《北京 人》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 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经济
经 济 活 动
生产活动
决定 影响
生产关系
形成
决定 影响
分配活动 交换活动 消费活动
分配关系 交换关系
消费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经 济 关 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基础
生产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 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从事生产的人只能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处在血 缘、地缘、业缘关系中,处在一 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道德关 系之中,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讨论?
雷锋再无私,高尚,他也拿国家发 给的衣服,领了国家发给的津贴,所以 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有自私的一面。
不能将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关键在于自私的本质 是损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的、正当的个人利益,非但 不是自私,还要受到法律保护。
个人利益:
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生活、学习、工作、发展个 性和才能等方面的物质条件; 维护个人人格、尊严和荣誉等方面的精神条件
古往今来的多种观点:
人是陆栖两脚动物 人是食品的过道 人是自然仆役 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 的东西支持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第一节 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属性
自然属性
1、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 界 2、人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有与动物一样的自 然欲求
社会属性
1、人是社会的产物 2、人的生产活动具有 社会性 3、人的生活具有社会 性
自然属性
层次不同 较低层次 是自然界的产 物,人生理遗 传因素带来的
社会属性
较高层次 人类社会的产 物,是人在社 会中形成的
区 别
产生条 件不同
二者统一于人之中,是客观存在的
联 系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生存的基 础,没有自然性就没有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受 人的意识指导,具有强烈社会色彩
时
三十多年前
间
地 点
无锡 无锡 外乡 周公馆
事
情
三十年前除夕 三十年来 三十年来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人性自私论”的错误 性
1、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原理
2、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 3、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 4、不符合历史与现实
达尔文在火地岛上亲眼看到这样一幅 场景:土人把别人送给他的一床完整的 毛毯撕成碎片,分给自己的同伴;岛上 发生饥馑,有个土人在海滩上发现一条 搁浅的鲸鱼,他虽饥饿不堪,也不吃一 点,而是回去报告,让部落成员集体分 食。这就是原始人遵循着的朴素的集体 主义原则。
镜像一 ( no ADs ) | 镜像二 ( with ADs )
1912年,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死亡者 1503名,仅704人获救,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到瑞 士洛桑城举行一次聚会以纪念。 幸存者回忆——
史密斯夫人:当我的两个孩子被抱上救生艇,因 为超载,我不能上,出于母爱,我喊了一句: “让我上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听此言, 一位已上艇的女士离开座位,回到船上,把我推 上了小艇。刹那工夫,船沉没了,而那位女士连 名字都没留下 里德帕恩女士:她丈夫送她上救生艇,而不她不 愿一人独活,紧紧抱住丈夫不放,万分无奈中, 丈夫一拳将她打昏,等她醒来,已在小艇中。此 后,她一直没有再婚,以报答亡夫的深情。
词典对“缘分”这个词的解释是:命中注定的遇合机 会(迷信) 。泛指人与人、人与事物发生联系的可能性。
缘、即“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 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 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 物或现象。因、缘,一般解释为关系和条件。佛陀曾给 “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这四句话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照佛陀 的说法,所谓互存关系,就是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