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免法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在献血者筛查中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cAg;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HCV-A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V-RNA。

结果137例HCV-Ab阳性标本中HCV-RNA与HCV-cAg检测两种方法通过Kappa检验得出的结论一致性较好(P <0.001,Kappa=0.893);HCV-RNA和HCV-c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15%和37.96%,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05)。

55例HCV-RNA阳性标本中HCV-RNA拷贝数对数值与HCV-cAgOD均值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882,P<0.05)。

结论HCV-cAg检测操作简便,能够缩短诊断丙肝病毒感染的时间,其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丙型肝炎患者体内HCV复制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标签: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经血液传播,是目前引起输血后肝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原体。

丙型肝炎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其感染慢性化占75%~85%,且慢性丙型肝炎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1]。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告病例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由于目前尚无针对HCV的有效疫苗可供临床使用,因此对于丙肝感染的及早检出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阻断其在易感人群间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HCV核心抗原(HCV-cAg)可以缩短丙肝感染检测窗口期,提高感染检出率的报道[2-3]。

本文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患者血清中HCV-cAg、HCV-RNA来探讨HCV-cAg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7例HCV-Ab阳性血清标本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61例,年龄16~68岁,平均39.7岁。

血检四项化学发光法调查

血检四项化学发光法调查

血检四项化学发光法调查目前血检四项(HBsAg、HCV、HIV、TP)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ELISA)、核酸扩增(PCR)、胶体金标记、以及化学发光(CLIA)。

现就CLIA在血检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做一调查分析。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简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nunoassay,CLIA)是建立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adioimmunoassay,RIA)理论的基础上,以标记发光剂为示踪物信号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法。

CLIA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大量自由能,产生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发射出光子(hν),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对所发出的光量子进行定量测量。

鲁米诺(1umino1)、异鲁米诺(isolumino1)及其衍生物、吖啶酯(acIidinim ester)衍生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目前CLIA中使用最多的四类标记物。

表1 化学发光法类型注:* 严格意义上属于荧光免疫。

二.国内外化学发光法的仪器和试剂情况。

国外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的生产厂家以贝克曼、雅培、罗氏、拜耳这四家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其中罗氏拥有唯一的电化学发光技术,雅培则独占微粒子酶联免疫(EMIA)。

不同厂家的仪器有各自的优势检测项目,主流的仪器型号如下:表2 国外主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厂家国内也逐渐有厂家研制化学发光试剂,配合国外引进的仪器(多为半自动)共同销售,也有自发研制的化学发光仪(泰格科信)。

针对血检四项(HBsAg、HCV、HIV、TP),除北京科美生物(科美东雅)外,所有厂家试剂均只有HBsAg试剂。

表3 国内主要厂家仪器和试剂情况国外厂家的试剂大多随仪器配送,并没有在SFDA单独注册。

目前SFDA注册的血检四项化学发光法试剂列表如下。

就检测项目来看,除梅毒外,其余三项均可使用化学发光法;就现有资料,国内外只有北京科美东雅配有梅毒检测试剂。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临床应用研究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临床应用研究

然后 , 升重锤 高 出填 料 口, 提 先反 复夯 填 建 筑 垃圾 , 再填 t0 3 m i . 5 干 硬性 混 凝 土 反 复 夯 实 。 承 载 体 密 - 实后 , 测最后 三击 贯人 度 , 实 每击 的贯人 度不 大于 前 击贯 入 , 三击 总贯 人 度 , 应满 足设 计 要 求 , 如不 满 足
状性的, 少数 引起 急性 肝炎 的患 者 , 其症 状也 比甲型
剂盒 , 按说 明书 上 的 方 法 操 作 , 性 结 果 经 二 次 复 阳
检。
1 2 2 HCV—c . . Ag检 测
采用 湖南康 润 公 司 生产 的商 业 化 H V游 离 核 C 心抗 原 试剂 , 说 明书上 的方 法操 作 , 按 阳性结 果经二
a i c t n e t g f b o d o o s f r ta su in — mp l ai tsi o lo d n r o r n f so i f o n
复杂 , 境 、 件要 求 较 高 , 易 被 多数 实 验 室 接受 环 条 不 和推 广 。H V核 心抗原 是 H V感 染 者体 内 出现 的 C C 早期 感染 标 志 , 乎 与 HC N 同时 出现 。有 报 几 VR A
EA 法较 P R法 简 便 、 速 , 有 能 I C 快 现
开展 E S LIA检 测 的实验 室无需 增 加特殊 设备 , 可 均
检测 。其 结果 , 被测 的 2 在 2例 H V —A C b阳性 样本 中 H V—c g阳性 1 C A 4例 , V—R A 阳 性 1 HC N 6例 , 符合 率 为 8 % 。因 此 , 不 具 备 R A 检 测 条件 的 5 在 N 实验 室 开展 H V—c g检测 是很好 的筛查方 法 。2 C A 2 例 H V—A C b阳 性 仅 检 出 1 4例 H V —c g阳性 , C A

丙型肝炎抗原检测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抗原检测研究进展
依据 酶免检测 方法 , C H V核心抗原检 测试 剂分 为三类 :
氨基酸序列十 分保 守 , 在病毒增 殖及 发病 机制 中起 重要 作
用 , H V感 染 的 重要 标 志 。 是 C J
免疫 印迹法用 S S—P G D A E变 性 电泳 分离抗 原 抗体 复
H V检测阴性 的 H V感染早期 的献血 , C C 导致 了受血者输 血 后丙型肝炎感染。而且 , 该技 术无 法区分携 带 HC V抗体 的 感染 痊愈患者 和急性感染期患者 , 也无法对 临床疗效进行监
S S 预处理 被检标 本 , D) 即有效灭 活标本 中的抗 核心 抗原 的
抗体, 检测结果 不受 血 清样 品 中的抗 凝剂 或血 液 因子 的影
抗原 , 该方法对重组核心抗原 的检测 灵敏度可 达 2 n/ , 0 g L 对 血清中 H V核心抗原的检 出与 HC C V—R A呈正相关 , N 在慢 性丙肝患者中的检测率为 9 . %( 07 ) 23 7/6 。
19 99年 A yg 等 1 立了一种不需要特殊 仪器设备 的 oai 7 建 简单 、 高灵敏度 的酶免 分析法用 于检 测血清 中的 H V核心 C
清 中 H V抗原 的检测 。 C 2 HC V核心抗原检测试剂分 类 依据检测原理 , 两种 类 型 H V核 心抗原 检测试 剂得 到 C 发展 , 一种是在抗体 产生 之前检测 HC V核心抗原 ; 另一种 可 以在两个时 期 一窗, 和抗 体产 生 后 的病 毒复 制 期检 测 扫期
比率包裹入病毒颗粒 内。丙肝病毒核心蛋 白约含 10a , 9 a 其
高滴度的 H V核心 抗体 , C 干扰 H V核心 抗原 检测 ; C ②HC V 核心抗原 被病毒包膜覆盖 , 存在于病毒颗粒内部。前 处理液 可以使血清中游离 H V抗原增加 。增加样品前处理 步骤导 C 致其 难以作为大规 模筛选 血源使用 。但 随着样 品前处理 法 和 E IA的发展 , LS 前处理 已由原来的 2小 时变 为 3 0分钟 内 完成 。HC V核心抗原 的检测 系统 已 日趋完善 J 。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在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出现之前,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及早发现和诊断丙肝对阻止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丙肝核心抗原(HCVcAg)是丙肝病毒内部核心蛋白的一个组分,它在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到关键作用。

HCVcAg的检测可以直接反映出体内丙肝病毒感染的存在与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HCVcAg检测可以提供更早期的丙肝诊断。

与传统的丙肝抗体检测相比,HCVcAg检测可以在感染后较早的时间内发现病毒感染,并帮助识别患者的感染状态。

将HCVcAg检测与丙肝抗体检测相结合,可以提高丙肝的筛查能力,缩短诊断时间。

HCVcAg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毒负荷。

病毒负荷是指体内病毒的数量,是评估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病毒负荷越高,说明感染严重程度越大以及病情进展风险越高。

HCVcAg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病毒负荷,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HCVcAg检测可以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丙肝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治疗,病毒消除是治疗的关键目标。

HCVcAg检测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毒消除情况,预测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如果病毒负荷在治疗过程中显著降低,说明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反之,如果病毒负荷持续增加或没有明显下降,可能表示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它可以提供更早期的丙肝诊断,评估患者的病毒负荷,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HCVcAg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在不断提高,将为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帮助。

血站检验中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

血站检验中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

血站检验中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检验中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

方法:本站采集献血者抗凝血液标本1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围绕抗-HCV、TP、抗-HIV、HBsAg四个项目,对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以促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本组血样HBsAg、抗-HIV、TP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复测后结果为阴性,提示检测结果为假阳性。

加样高度<9.1mm时四项指标的CV值较高;加样高度>9.1mm时抗-HCV检测结果显示有假阴性出现。

洗液温度<14℃时,HBsAg、抗-HIV、TP三项检测结果为假阳性。

结论:合理设置加样仪加样高度及洗液温度,可提高全自动酶免检测结果的质量。

关键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质量控制本血站采集抗凝血液标本100份,对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合理设置加样仪加样高度及洗液温度,可有效控制检测质量,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现报道具体内容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DD-5M低速离心机、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及Xantus全自动加样仪、Itswell实验室管理软件、免疫检测试剂盒(TP、抗-HCV、HBsAg、抗-HIV)、广州阳普公司提供的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各个项目的室内质控血清源于北京康彻斯坦公司,其中抗-HCV浓度为0.5NCU/ml、HBsAg浓度为0.2Iu/ml、抗-HIV浓度0.5NCU/ml、TP浓度均为6mIu/ml。

1.2方法(1)采用EDTA-K2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

室温条件下对血样进行离心,设置转速3000r/min,时间为5min,血浆呈液态。

(2)编辑Xantus全自动加样仪参数,对酶标板孔径及高度进行测量,加样定位以确保加样针准确对应微孔中央。

根据试剂说明书进行加样步骤的操作,在软件8.1mm缺省值的基础上分别增加高度至8.1mm、8.6mm、9.1mm、9.6mm和10.1mm。

酶免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丙肝抗体的结果比较与分析

酶免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丙肝抗体的结果比较与分析

酶免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丙肝抗体的结果比较与分析目的:比较酶免法和胶体金法进行丙肝抗体检测的不同结果。

方法:选择疾控中心某哨点在2018年-2019年期间检测的丙肝高危群体人群,一共800人份,其中暗娼人群占40O份,吸毒人员占400份。

分别对所有对象进行酶免法检测以及胶体金法检测。

对比不同检测方法下两类人群的阳性率,同时对比不同方法的检测时间。

结果:利用酶免法时,从吸毒人员中检测到丙肝阳性个体40人(10.0%),从暗娼中检测到阳性个体4人(1%);利用胶体金法时,从吸毒人员中检测到丙肝阳性率为36人(12.0%),从暗娼中检测到丙肝阳性率4人,占比1%。

可以看出,使用不同方法进行HCV-Ab的检测,最终的检测结果相差不大(P>0.05)。

使用酶免法时,检测时间为(98.24±5.37)min,利用胶体金法时为(5.58±3.19)min,可以看出在检测时间上两种方法有十分突出的差距(P<0.05)。

结论:进行HCV-Ab的检测,酶免法和胶体金法都有比较准确的检出率,但从应用时间来看,胶体金法更胜一筹,检测速度很快,可优先作为丙肝的临床检测方法。

标签:丙肝抗体;酶免法;胶体金法1 引言丙肝是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因为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比较难治,所以很受疾控中心的关注。

新时期,因为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社会上嫖娼和吸毒的人群数量持续增加,使得丙肝的发生率也持续增加,带来更高的死亡率。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是机体内由于自身免疫细胞对HCV感染给出的反应性产物,对其进行检测是分析丙肝发病情况,进行丙肝筛查诊断的重要依据。

2资料与方法2.1 材料:选择疾控中心某哨点在2018年-2019年期间检测的丙肝高危群体人群,一共800人份,其中暗娼人群占40O份,吸毒人员占400份。

暗娼400份均是女性,吸毒人员中有男382例,女18例,年龄19-46岁,平均(34.25±10.17)岁。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黄乙清【摘要】目的比较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15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液筛查抗-HCV阴性标本1416份,抗-HCV阳性标本84份)进行检测,记录标本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符合性,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84份抗-HCV阳性标本的灵敏度为97.6%(82/84),间接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7%(72/84),双抗原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于间接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特异性为100.0%(1416/1416),高于间接ELISA法的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间接法,可降低间接ELISA法引起的假阳性,减少血液不必要浪费,同时也避免了献血者淘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23【总页数】2页(P3935-3936)【关键词】丙肝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间接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作者】黄乙清【作者单位】海南省血液中心检验科,海南海口 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

为控制HCV经血液传播,要求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的检测。

常用的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包被用抗原一般包括HCV-core、NS3、NS4和NS5抗原,特异性和灵敏度达99%[1]。

目前国内对献血者HCV感染的筛查,主要依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抗-HCV。

而间接ELISA法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2],主要是由于抗-HCV ELISA试剂均采用二抗作酶结合物,由于血清中IgG含量高,故少量的非特异性吸附可造成假阳性结果,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等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免法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在献血者筛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基层血站大规模筛查献血者hcv感染采用elisa方法联合检测抗hcv 和hcv c抗原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elisa 法检测献血者样本抗hcv和hcv c抗原,结果:与hcv pcr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献血者780份抗hcv初复检阴性样本中,hcv c 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56份抗hcv初复检阳性样本中,hcv c抗原检测阳性16份,hcv pcr阳性17份;11份抗hcv初检或复检阳性样本中,hcv c抗原检测阳性1份,hcv pcr阳性1份;17份抗hcv初检或复检或初复检结果灰区样本中,hcv c抗原检测阳性3份,hcv pcr阳性4份。

结论:elisa法检测hcv c抗原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适合基层血站开展对献血者hcv大规模筛查,也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对患者输血前hcv感染的检测。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核酸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95-01
丙型肝炎主要经过血液传播,是一种严重的经血传播疾病,目前没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我国是丙型肝炎感染大国,在一般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3.2%。

我国献血法规定,对献血者必须进行hcv检测,目前多数血站筛查献血者是否感染hcv采用不同厂家试剂两遍检测抗-hcv。

酶免疫法检测抗-hcv窗口期长(大约70天),而hcv感染者在发病前12天即可具有传染性[1]。

酶免法检测hcv c抗原可缩短hcv窗口期至15天[2],是否适合献血者大
量筛查,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从本血站2012年6月至12月无偿献血者中抽选酶免法抗-hcv初检、复检均阳性样本56份,抗-hcv初检、复检均为阴性样本780份,仅抗-hcv初检或仅复检阳性样本11份,灰区样本(初检或复检有一次灰区或初复检均灰区,灰区=cut off×0.8)17份,共计864份样本。

1.2 试剂和仪器抗-hcv初检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207041等;抗-hcv复检试剂,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2065815等;hcv cag检测试剂,湖南康润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21001;深圳爱康uranus ae200全自动酶标仪;美国abi7300型基因扩增仪,试剂由深圳凯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21101。

1.3 方法献血者血清标本经抗-hcv elisa试剂初、复检后,将所需标本分装并置-80℃条件下存放,确保被检标本仅冻融一次。

864份样本均检测hcv c抗原。

将抗-hcv初检、复检均阳性和仅初检或复检阳性及灰区血清标本共84份样本同时进行hcv c抗原和hcv rt-pcr检测。

具体操作方法和结果判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记录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780份抗-hcv初检、复检均合格的献血者样本中,elisa检测hcv c抗原结果均为阴性(780/780)。

2.2 56份抗-hcv初检、复检均阳性的献血者样本中,hcv c抗原检测阳性样本16份,hcv pcr检测阳性样本17份。

仅抗-hcv初检或仅复检阳性11份样本中,hcv c抗原检测阳性样本1份,hcv pcr 检测阳性样本1份。

抗-hcv检测结果灰区样本17份中,hcv c抗原检测阳性样本3份,hcv pcr检测阳性样本4份。

见附表1。

检测结果采用x2检验,p>0.05,84份样本中hcv c抗原酶免疫法检出阳性率与hcv 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

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符合率达90%以上。

3 讨论
卫生部发布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中明确要求,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有2种选择,可任选其中1种:1)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hcv 抗体或联合检测hcv抗原和抗体;2)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hcv 抗体或联合检测hcv抗原和抗体,采用1种试剂检测hcv核酸。

大多数血站目前广泛选用的检测方法是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hcv抗体,抗hcv试剂因不同生产厂家所用抗原片段及抗原质量不同,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抗-hcv检测结果的不一致。

elisa检测抗-hcv窗口期长,可出现漏检和假阳性情况[3]。

应用pcr方法检测hcv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hcv感染辅助确证技术之一,但该方法要求条件高,操作复杂,需具备较高的设备、设施及技术条件,检测费用也高,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并不适合基层血站对献血者大规模筛查。

本实验
结果显示与检测抗hcv相比,elisa方法检测hcv c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780/780);对抗-hcv初检和复检均阳性、仅初检或复检阳性、检测结果灰区等84份血清标本,elisa方法检测hcv c抗原的检测结果(20/84)与hcv pcr方法结果(22/84)相比,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hcv核心抗原是hcv感染者体内早期标志物,几乎与hcv-rna同时出现,在感染早期15天即可检出。

比较而言,基层血站目前已具备elisa检测设备、技术条件,不需要更多投入,适合采用elisa 法抗hcv和hcv c抗原联合检测。

elisa方法检测hcv c抗原快速、便捷,方法上适合基层血站开展对献血者样本大规模筛查,可提高献血者hcv感染检出率。

另外,elisa hcv c抗原检测有利于hcv感染者早期发现,特别是对免疫低下患者。

由于输血后丙肝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已引起各级医院的关注[4],基层医院对输血患者开展输血前hcv c
抗原检测有利于hc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减少输血纠纷。

参考文献:
[1] 田庚善.病毒性疾病[a].见:方昕.现代内科学[m],上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61-783
[2] 龙润乡,等.丙型肝炎病毒三种标志物的稳定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22(5):468-469
[3] 张伯伟,等.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初步检测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03,12(3):223-225
[4] 耿泰山,等.输血与感染丙型肝炎民事诉讼实案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505-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