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2. 学习加减法运算3.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4. 学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5.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故事、情境、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小动物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主题活动(15分钟)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
如:数字接力、拼图游戏、找不同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用几何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比较物体的大小等。
5. 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趣味数学学习中的进步。
2. 定期进行小型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家长沟通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向家长介绍趣味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 针对学生的特点,给出家长在家辅导的建议。
八、教学拓展1. 组织数学趣味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主题班会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自然科学等,进行跨学科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数学竞赛和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十、单元测试1.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最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文案设计

最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文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认识数字4”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二章节“有趣的数字”中的2.2节“认识数字4”,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4的形态、意义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读写方法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运用数字4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4的读写与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字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教学挂图、计数器。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数字4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4的名称。
2. 新课内容(15分钟)(1)教师讲解数字4的读写方法,并在黑板上示范。
(2)通过教学挂图,展示数字4在生活中的应用,如4个苹果、4个气球等。
(3)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字4的实践操作,加深对数字4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小明的气球有4个,小华的气球比小明多2个,小华有多少个气球?”(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明确题意。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强调数字4的运用。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数量是4个?”六、板书设计1. 数字4的读写方法。
2. 数字4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的数字4相关练习题。
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数字4,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步骤和方法6.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结构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认识数字4的教学内容需要精心设计,确保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具体内容包括:数字的认识、数序的理解、数字的排列以及数字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到10的数字认识,了解数字的顺序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字的排列规律,简单计算方法。
重点:数字的认识,数序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数字骰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扮演数字角色,进行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感知数字的存在。
2. 数字认识(10分钟)介绍0到10的数字,通过PPT展示,让学生观察和认识数字。
3. 数序理解(10分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让学生跟读,加深对数序的理解。
4. 数字排列(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并进行随堂练习。
5. 简单计算(10分钟)利用数字骰子,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字0到10的书写和认识。
2. 数序的排列。
3. 数字排列规律。
4. 简单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答案:课后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数字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提高数学素养。
本教案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数字排列规律的教学3. 简单计算方法的教学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数字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玩数字游戏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玩数字游戏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玩数字游戏导语: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任课老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目标。
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小学生更加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趣味教案,通过数字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1. 游戏一:数字捉迷藏游戏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数字的认识和顺序。
游戏步骤:1) 将教室分为若干个区域(可以用桌子或地板标记),每个区域上标有不同的数字。
2) 老师报出一个数字,学生们需要根据老师报的数字,迅速找到对应的数字标记所在的区域,并站到该区域。
3)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迅速找到区域的速度,逐渐增加数字难度。
2. 游戏二:数字拼图游戏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步骤:1) 准备一些纸板和彩色笔,绘制出一些数字拼图的样板,然后将样板分割成若干碎片。
2) 将碎片洗牌并放在桌上,让学生们按照数字顺序从洗牌后的碎片中拾取并拼凑出完整的数字图案。
3) 可以设置竞赛环节,看哪个小组最先拼凑出完整的数字图案。
3. 游戏三:数字计数接龙游戏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字计数和反应能力。
游戏步骤:1) 学生们坐成一个圆圈,每个学生需要说出一个数字。
2) 第一个学生说出数字1,接着左侧的学生顺序递增,每个学生说出比前一个数字大1的数。
3) 如果学生说错了数字,或者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该学生就被淘汰出局。
4) 游戏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学生为止。
4. 游戏四:数字盒子游戏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组合和拆分。
游戏步骤:1) 准备一些小木块或用纸板剪成的小方块,并在每个方块上写上一个数字。
2)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数字方块。
3) 老师可以给出一个数字,比如9,要求学生们用手中的数字方块进行组合,使其总和等于给出的数字。
4) 学生们可以通过合作,将不同的数字方块组合成不同的数字,并举起手中的数字方块向其他小组展示。
结束语:通过数字游戏的形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了数字的认识、顺序、拼凑和组合。
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5篇

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5篇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二、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一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篇一:小学兴趣小组兴趣数学教案】项目授课人:时间年月日【篇二: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莲花小学华明第一课:介绍数学?介绍自己?了解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
2.学生了解数学,培养兴趣。
3.了解学生后,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这门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
《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什么游戏?”,小猫很好奇,“快点讲!”“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老鼠说,“第一个人说一个1到10的数,第二个人再加一个1到10的数,先喊到100的人获胜”。
“我先说”,小猫嘿嘿笑道,“你这次输定了。
”第一次,小猫输了。
第二次,小猫又输了。
……最后,老鼠得意扬扬地跑了。
沮丧的小猫回到了家.“看吧!早都告诉过你”,猫妈妈说,“学好数学有多重要!”“那为什么老鼠总能获胜?”小猫疑惑地问到。
小朋友们,你知道答案吗?第二课:趣味故事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教学生认识1到10让学生学会点数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
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110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观察、思考的乐趣。
活动准备: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
2、5组电话号码及5个不同动物的家。
三、活动过程1、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110的数字。
2、说数字歌找数字。
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3、做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你拍七我拍七,七朵红花真美丽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公鸡齐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把蚊吃。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快乐数学》。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4、5、6,学会数数,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5、6的认识,能正确数数,比较大小。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4、5、6的认识,数数的技巧,比较大小的方法。
难点:简单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苹果图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5、6,让学生通过数数,找出数字卡片中的规律。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字4、5、6的认识,学会数数,比较大小。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图片进行解答,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小组合作:教师出示趣味数学题目,如“小动物排队,每只小动物间隔1个位置,如果排头是小猫,请问小狗排在第5个位置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请用彩笔画出数字4、5、6,并写出一道加减法算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4、5、6的认识,数数技巧,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画出数字4、5、6。
2. 写出一道加减法算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4、5、6的认识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数数,比较大小。
但在加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数学题目,如“小动物找家”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6和7,掌握6和7的数数、写法和加减法运算;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6和7的认知,能熟练地进行数数、写法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6和7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6和7的认知、数数、写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水果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它们各有多少个?”2. 认识数字6和7(10分钟)(1)引导学生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引出数字6和7。
(2)教学生认识数字6和7的写法,并进行示范。
3. 数字6和7的加减法运算(10分钟)(1)通过水果数量变化,引导学生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讲解运算规律,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① 6+2= ② 73= ③ 4+3= ④ 62=⑤ 5+4= ⑥ 7+0= ⑦ 3+4= ⑧ 6+1=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与合作(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字6和7的认知、数数、写法。
2. 数字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 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
(2)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数字6和7表示的事物,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①8 ②4 ③7 ④4 ⑤9 ⑥7 ⑦7 ⑧7(2)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莲花小学华明第一课:介绍数学介绍自己了解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
2.学生了解数学,培养兴趣。
3.了解学生后,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这门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
《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什么游戏?”,小猫很好奇,“快点讲!”“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老鼠说,“第一个人说一个1到10的数,第二个人再加一个1到10的数,先喊到100的人获胜”。
“我先说”,小猫嘿嘿笑道,“你这次输定了。
”第一次,小猫输了。
第二次,小猫又输了。
……最后,老鼠得意扬扬地跑了。
沮丧的小猫回到了家.“看吧!早都告诉过你”,猫妈妈说,“学好数学有多重要!”“那为什么老鼠总能获胜?”小猫疑惑地问到。
小朋友们,你知道答案吗?第二课:趣味故事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教学生认识1到10让学生学会点数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
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110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观察、思考的乐趣。
活动准备: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
2、5组电话号码及5个不同动物的家。
三、活动过程1、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110的数字。
2、说数字歌找数字。
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3、做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你拍七我拍七,七朵红花真美丽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公鸡齐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把蚊吃。
4、用打电话的方式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5、说说在哪里发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6、学生练习。
第三课:趣味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要求: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豆教学时间:1-2 课时教学过程:一、猜数游戏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
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1、连一连。
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
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第四课:趣味数学分类游戏教学内容:整理书包教学目标:1、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活动导入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2、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3、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4、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 、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四、小结,实践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第五课: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2.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3.学会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加减图案的卡片,卡片自带,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主要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比赛结束后,可以有一些娱乐性的惩罚表演.2、通过小故事,引出趣味数学题:小松鼠要过冬了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
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
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0 个松果,现在还有6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
”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0-6=4(个)。
第六节课: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运算,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2.掌握它们的加减运算。
3.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2.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运算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大于号和小于号图案的卡片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比赛结束后,可以有一些娱乐性的惩罚表演。
2、趣味数学题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
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第七课: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钟面的认识2.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2.认识钟面的时间了解1元=10角=100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同样含有趣味比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钟面的认识1、先教学生怎么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
一个精确的时间是由时、分、秒组成,且先读几时,再读几分,最后读几秒,同是手上拿个大点的钟,边讲边演示,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理解。
2、还要让学生知道简单的时间运算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刻=15分钟3、接下来就是趣味比赛的时间。
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排成2排,一一对应。
然后一队学生中的第一个手上拿着钟,另一队的对应的那个学生随便报一个时间,(几时几分),拿钟的学生就要把时钟调到对应位置。
完成后把钟交给下一个队友,直至最后一个人。
统计拿钟的队伍调错了几次。
接下来2队角色互换,开始游戏。
最后统计哪一队调错误的次数较少则为赢方。
赢方可以要求输的一方表演一些节目,比如唱歌、跳舞、扮鬼脸、学动物的动作都可以。
4、最后是课堂回顾,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第八课:量与计量(2)第二课时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钟面的认识。
2.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
2.认识钟面的时间,了解1元=10角=100分教学过程:1、首先要教育学生们人民币是我们中国唯一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可以在人民币在乱涂乱画,更不可以使用假币。
2、接下来是教学生人民币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0分3、接下来同样是趣味游戏。
2队学生,一队扮演商店收银员,一队学生扮演顾客去买东西,教室里的铅笔、橡皮、书本书、包等等都可以当商品,顾客队每人买一样东西,收银员队每人收一次钱,可以在卡片上画数字代替,统计收银员有没有找错钱的。
然后角色互换,同样游戏,分成胜负,赢方要求输方表演。
,4、最后是课堂回顾,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第九课:趣味应用题教学目标:1.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内容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2.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
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猜,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1)中班比小班少; (2)中班比大班少; (3)大班比小班多。
()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2、三个同学比身高。
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3、四个小朋友比体重。
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4、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5、有四个木盒子。
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
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6.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1)甲不姓张; (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第十课:火柴棒的游戏一.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所做情况,重点问题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缺补漏,等级评定。
二.教学过程:火柴棒可以摆出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也可以摆成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移动火柴棒,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转化。
下面,我们用火柴棒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例1用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
解例2用三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如图.(1)再加两根火柴棒,摆出两个三角形;(2)再加两根,摆出三个三角形来;(3)再加两根,摆出五个三角形来.趣味小故事:数字“0”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