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增加,液体随气体喷出。

(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用

泡沫灭

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

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

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

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

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

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

氧化碳

灭火器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

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

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

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

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2)油库、面粉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3)爆炸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些图标:

复习要点

当心火灾 禁止放易燃物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五、化石燃料

1、常见的化石燃料

①形成: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

②特点:不可再生(化石燃料形成要经过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演变才能形成)。 ③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和石油

石油

形成

古代植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 古代动植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

而形成

组成元素 主要含碳;少量氢、氮、硫、氧等 主要含碳、氢;少量硫、氧、氮等 类别 混合物

混合物

形态

黑色固体,有光泽,人称“黑色金子”

黏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性质

焦炭(冶金工业) 煤 煤焦油(化工原料) 煤气(燃料,它的有效成分有H 2、CO 等) 溶剂油 汽油 航空煤油

煤油

石油 柴油

润滑油 石蜡

沥青

液化石油气等 用途

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工业的“粮食”

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工业的“血液”

3、液化石油气

城镇的许多家庭使用的罐装“煤气”作为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的7~8倍。煤气泄漏会引发火灾,使用时要注意不能受热、暴晒,不能猛烈撞击、用完后关闭阀门以防止泄露。 4、天然气

(1)天然气的存在和主要成分:①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的存在。②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CH 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2)甲烷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 ③甲烷燃烧的实验

【实验操作】a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甲烷(点燃前,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b 、一会儿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a 、火焰明亮并呈蓝色;b 、触摸烧杯外壁有热感;c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甲烷燃烧有水滴生成,说明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氢元素;甲烷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了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

化学变化 干馏

物理变化分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3)沼气

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六、化石燃料的用途、储量及开采情况

(1)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的应用:农业、工业、交通、生活等

(3)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人类目前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我国2004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探明储量年产量

石油23亿吨 1.74亿吨

408亿立方米

天然气 2.23×104亿立方

煤1145亿吨9.9亿吨

(4)未来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

(4)燃料的使用

①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的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在工业上常需要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②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七、煤的燃烧

(1)酸雨的形成

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③腐蚀金属及建筑物;④造成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防治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开发使用清洁能源、除去烟道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等。

八、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1)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2)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③使用车用乙醇汽油;④在管理上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⑤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

九、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十、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是可再生能源。

②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③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④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⑤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2、氢气

①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可再生B、放热量多,C、燃烧产物无污染。

②有可燃性 2H2 + O2 2 H2O

③有还原性H2+CuO Cu+ H2O 用于冶炼金属。

④ 电解水可得到氢气2H 2O 2H 2↑+ O 2↑,但耗电量大,不经济。 ⑤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

1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的是: ( ) A .氢气 B .太阳能 C .天然气 D .石油

2.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3.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人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破坏 4.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 .石油是“清洁燃料”

C .石油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

D .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

5.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 )

A . Zn+H 2SO 4(稀)=ZnSO 4+H 2↑

B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 2O(气)H 2+CO

C .太阳光分解水:2H 2O 2H 2↑+O 2↑

D .电解水:2H 2O 2H 2↑+O 2↑

6.“可燃冰”〔CH 4 ·(H 2O)n 〕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面关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 )

A . CH 4 ·(H 2O)n 是氧化物

B .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C .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 . “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 7.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 A . 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 . 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 . 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8.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A .可燃物

B .氧气

C . 压强

D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10.今年3月《苏州日报》报导:“太仓奥特斯维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后,我市光伏电池产能将突破7000兆瓦。”下列有关“光伏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 .风能转化为电能 1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

电解

= 高温

= 专题演练

TiO 2

= 太阳光

②;

(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性。

1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

物燃烧的必备条件

是;

【交流讨论】(1)

改进后的装置(如

图二)与图一相比,

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B

7、C

8、C

9、C 10、C

11、(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导热

12、【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 减少污染(环保),擦干

(2) 氧气(空气)【综合应用】放热,2K + 2H2O =2KOH+ H2↑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三个铁离子:3 Fe2+

B.氯酸钾的化学式:KCl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2

2.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

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性质用途

A 铁粉与盐反应可从废定影液(含AgNO3)中回收银

B 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焊接金属前,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C 烧碱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D 活性炭吸附性作净水剂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含物质除去物质的方法

A CO气体CO2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NaCl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

C CaCO3粉末CaO粉末高温煅烧

D Zn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pH=1的溶液中加水

B.向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a曲线表示碳酸钠,b曲线表示碳酸钙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插入铁丝

6.下面是小华同学化学笔记中的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一定会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化学反应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7.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氧气反应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释放

8.“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t3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B.该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11.实验室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g,需要水的体积为45mL

B.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食盐,用50mL的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

C.溶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D.转移: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12.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1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数目减少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A.A B.B C.C D.D

14.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操作方法

A CO2混有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NO3)2溶液混有CuCl2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C NaCl溶液混有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AlCl3溶液混有Mg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_____(选填:甲>丙;甲<丙;甲=丙)

(2)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3)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方法_____。

17.丰富的化学物质服务人类。

(1)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字母)。

A 聚乙烯

B 棉花

C 合成橡胶

D 桑蚕丝

(2)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是为了比较二者的_____(填字母)。

A 延展性

B 韧性

C 硬度

D 密度

(3)海洋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可以得到含有杂质的粗盐。实验室通过溶解、_____、蒸发等操作可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去除。

(4)打开香水瓶闻到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特性为_____。

(5)熟石灰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既可以与_____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波尔多液,又可以用来改良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土壤。

(6)铁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材料。试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在Cu(NO3)2、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上述过程中所发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出一个即可).

三、简答题

19.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密切。

(1)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生活中常在铁制品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_____。

(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波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金属钠遇水剧烈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同时释放大量的热。试写出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锌和铜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请回答:

①若溶液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0.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请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_________________。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

21.酸和碱是初中阶段两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1)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考试时,需要用1%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有关操作如图1所示:

以上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用字母代号表示);C操作中有明显的错误,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需要选用的合适的仪器是_____。

(3)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的溶液的酸碱度,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实验拓展)如图2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滴加顺序有两种,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的滴加顺序是_______(填“a“或“b“)。某同学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原因_____(写一个即可)。

(实验反思)某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则蒸干该中性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是_____。

五、流程题

22.某粗盐样品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我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

(1)探究一中的操作I是____,探究二中的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探究二中,若试剂甲、乙、丙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进行选择,则乙和丙溶液中溶质化学式分别是乙为:______,丙为:_____;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写出除去硫酸钠的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下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24.2016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是“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

(2)称取氯化钠:称取前要先取下垫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再用_____移动游码调整至如图_____(选填“A”或“B”)处;向天平的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_____,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量取水:用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小心地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实验反思)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

(2)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都有刻度,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0”刻度的仪器是_____.(3)经检测,某同学配制的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且称取前只在左盘放纸片就调节天平平衡

B 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

C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七、探究题

25.在化学上有很多反应是没有现象的,为了让无现象的实验变得有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先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探究石灰水能否和稀盐酸反应(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提示)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步骤)

Ⅰ.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

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中,且A中有气泡产生,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Ⅲ.打开K2,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观察到B中溶液呈无色,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氢

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此时,B中溶质可能有两种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思考)

实验前B中号管不能插到瓶底,这将使B瓶中留有部分溶液,其目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D C A C D C D A D B A B

二、填空题

16.甲>丙乙>甲>丙增加溶质

17.AC C 过滤分子不断地运动硫酸铜(或蓝矾)酸性 Fe2O3+3CO2Fe+3CO2 18.Fe、Cu、Ag;Zn(NO3)2、Fe(NO3)2;Fe+Cu(NO3)2=Fe(NO3)2+Cu(或Fe+2AgNO3═Fe(NO3)2+2Ag).三、简答题

19.化合物由于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防止铁生锈。

Fe+CuSO4=FeSO4+Cu2Na+2H2O=2NaOH+H2↑。Ag、Cu 。Cu(NO3)2;Zn(NO3)2。

20.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H2CO3 = H2O + CO2↑

四、实验题

21.H+和OH-结合成H2O ECADB 左边放NaOH,右边放砝码 100mL量筒,胶头滴管 b NaOH吸收空气中CO2变质 11.7g

五、流程题

22.溶解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 Na2CO3 HCl 除去CaCl2、过量的BaCl2 Na2SO4 + BaCl2=BaSO4 ↓ + 2 NaCl

六、计算题

23.40% 0.5

24.47 镊子 A 用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手腕用药匙取下少量药品 50mL 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BCDE

七、探究题

25.能能 Ca(OH)2+2HCl=CaCl2+2H2O CaCl2 HCl 验证氢氧化钙能否和盐酸反应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年12月1日,中美元首成功会晤。中国同意将芬太尼列入管制药物的名单。芬太尼的化学式为C22H28N20,下列关于芬太尼说法正确的是()

A.芬太尼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构成

B.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该药品可以大量使用、随意购买

D.芬太尼属于有机物

2.吸入汞蒸气或者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等易引起汞中毒,因此,汞的生产、使用等环节应严格控制。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汞的核外电子数为80

B.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C.汞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具有导电性

D.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氮气、氦气、氩气都属于稀有气体

B.纯碱、烧碱、氨水都属于碱

C.硝酸钠、氯化铁、高锰酸钾都属于盐

D.甲烷、酒精、碳酸钙都属于有机物

4.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通过用磁铁吸引区别粉末状的铁和四氧化三铁

B.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NaCl和泥沙

C.通过观察在空气中的变化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

D.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5.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X 金属乳浊液纯净物铁矿石

Y 单质溶液化合物合金

A.A B.B C.C D.D

6.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加入锌粉的

质量与洗涤、干燥后的固体质量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

C.若原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铝,则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仍相等

D.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先变小后交大,但反应前溶液质量仍相等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小

B.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C.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8.元素钴有多种化合价。将11.9gCoCO3在纯净氧气中加热可得到8.3g钴的氧化物,则CoCO3在纯氧中受强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A.CoCO3+O2CoO3+CO2B.2CoCO3+O22CoO2+CO2

C.4CoCO3+3O22CoO3+4CO2D.4CoCO3+O22Co2O3+4CO2

9.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D.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

10.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灼烧法区分棉花和羊毛

D.用燃烧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11.所含氧元素质量最多的物质是()

A.2mol 氧气B.18mL 水

C.3g 臭氧D.6.02 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氧分子的质量是 32g

B.氧分子的式量就是 1mol 氧分子的质量

C.氧分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氧分子的质量

D.1g 氧分子和 1g 臭氧分子(O3)含有相同的氧原子个数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增施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长期施用对土壤都没有不良影响

C.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D.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14.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

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H2 CO CH4B.CH4 CO H2C.CO CH4 H2D.CO H2 CH4

15.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试管外壁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显无色,说明溶液显酸性

C.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

D.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室温下,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

(5)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17.有三种失去标签的化学肥料,分别是氯化铵、磷矿粉和硫酸钾,现用下列方法区分它们:首先,看外观,灰白色粉状的是_____,其余两种是白色晶体;其次,把两种白色晶体各取少量分别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无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_____.

18.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1)用以上仪器名称填空:溶液蒸发、结晶应选用的容器是_____;量取液体药品应选用_____;制取O2、H2和CO2都可选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

(2)用以上仪器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实验步骤是计算、_____和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或“<”)

(2)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

20.某方便面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1)表中“钠”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单质

B 分子

C 元素

(2)营养成分表中缺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

(3)①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优质的面粉来自优良的小麦。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_____肥。

四、实验题

21.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请根据以上装置图选择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代号)。

五、流程题

22.废铁屑的主要成份是铁,同时还有少量铁锈(Fe2O3),如图是动物饲料硫酸亚铁的生产工艺:

查阅资料:+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Fe2(SO4)3+Fe=3FeSO4外,还有__、__。

(2)操作A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

(3)滤液M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只写一种)。

(4)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

温度/℃0 10 30 40 50 60 64 70 80 90

溶解度/g 15.6 20.5 33.0 40.4 48.8 55.0 55.3 50.6 43.7 37.2

析出晶体FeSO4•7H2O FeSO4•4H2O FeSO4•H2O

根据上表,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冷却结晶温度最高不超过__℃.则操作B的步骤是:将滤液M在氮气环境中__、冷却结晶、过滤,即可得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_。

六、计算题

23.工业上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简易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的反应为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石膏)+2CO2。

(1)将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_____。

(2)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是为了_____。

(3)现将50t含杂质20%的石灰石制成石灰石浆,运用上述反应原理吸收SO2气体(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①列式计算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的质量_____。

②最多生成石膏的质量为_____。

24.将1.8克不纯的氯化铜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跟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溶液5.85克。求:(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

七、探究题

25.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所示)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小组同学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卓玛说:该气体可能是O2、H2、SO2、CO、CO2。

扎西说:不可能有SO2,因为________________。

德吉说:不可能有H2和CO,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

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有O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C A A A C D C D A D D A B

二、填空题

16.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4.4% 有晶体析出蒸发结晶 B>A>C 17.磷矿粉氯化铵硫酸钾

18.蒸发皿量筒、胶头滴管试管或广口瓶玻璃棒称量溶解

三、简答题

19. = 140 甲

20.C 坏血病严禁吸烟,杜绝火源(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等) 钾

四、实验题

21.长颈漏斗集气瓶 2H2O22H2O+O2↑ B 2KMnO4K2MnO4+MnO2+O2↑ AE

五、流程题

22.Fe+H2SO4=FeSO4+H2↑ Fe2O3+3 H2SO4=Fe2(SO4)3+3 H2O 烧杯 FeSO4(或H2SO4) 60 蒸发浓缩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六、计算题

2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石灰石与二氧化硫充分反应防止空气污染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的质量是25.6t 68.8t

24.0% 5.48g

七、探究题

25.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主要成分中没有S元素有毒 CO2 CO2+Ca(OH)2=CaCO3↓+H2O 氧气含量很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酸

上海初三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 1课时碳单质 第 2 课时 CO2和 CO的性 质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 A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燃烧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爆炸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 与空气或氧接触化反应 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 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 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③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原因是白磷是可燃物;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④通氧气后水中白磷能燃烧,原因是白磷与氧气接触。 2.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3.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方法: 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主要 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铵盐)。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 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 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CO2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CO2压缩在小 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 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 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 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 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泡沫和水膜的双重作用,能快 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 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 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 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三、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 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⑵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3.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他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4.家中的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打开窗户通风。切不可打开电器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煤气,发生爆炸。 5.氧化反应 ⑴剧烈氧化:反应程度剧烈并发光、放热。例如:①平静的燃烧(空间无限)②爆炸(有限空间) ⑵缓慢氧化:反应程度缓慢,不易察觉、放热。如:金属的生锈、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动植物的呼吸等。 ⑶缓慢氧化热量积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发生自燃(剧烈的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 燃料与燃烧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燃料与燃烧 一、选择题 1、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是40 ℃,红磷着火点是240 ℃;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3、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的是()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5、“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 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7、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时,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8、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 C.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9、某地,一辆石油液化气运输车发生事故翻倒,储气罐部分破裂,并有液化气漏出,切不可采取的措施是() A.疏散周围人群 B.用水喷气罐降温 C.控制火源靠近 D.焊接气罐泄漏处 10、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2、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13、炼焦和石油分馏是开发利用化石燃料的两项重要化工工艺,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两者都属于物理变化 B.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C.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D.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 14、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 3 (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NH 3 的密度 B.NH 3 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 3 的质量 15、今年7月底之前,七里河餐饮业所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炉灶将全部改用清洁能源。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含硫煤 16、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17、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8、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燃料》章末知识梳理+例题演练(含解析)

《燃料》章末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及没有普及的原因。 2.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温室效应。 4.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5.了解几种常见的燃料,并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氢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最轻的气体)。 2.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水。 3. 氢气的用途: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的燃料。 【要点诠释】 1.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氢气不纯,当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2.验纯的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若声音很小或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3.由于氢气在制造、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突破,所以氢能源还没得到广泛应用。知识点二、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石墨 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磷片状固体 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光泽略有金属光泽 硬度自然界最硬软 导电性无良好 导热性良好良好 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2.CO2和CO的比较: CO2CO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干冰易吸热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 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密度。 化学性质可燃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 2CO+O2 2CO2与水反 应 与水反应CO2+H2O=H2CO3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

九年级化学《4.1燃烧、灭火、燃料》复习学案 沪教版

第四章燃烧燃料复习 第一课时燃烧、灭火、燃料 【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化石燃料、酒精、汽油等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懂得选择适合的燃料 3.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4.知道化石燃料的组成,培养学生有节能减排的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学习难点】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化石燃料、酒精、汽油等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适合的燃料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燃烧、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下列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是__________ (填物质的序号): ①石灰石②氮气③铁丝④红磷⑤面粉⑥二氧化碳 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火器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碳燃料完全燃烧产物为_____________、不完全燃烧可能产生_________。 促使含碳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一定发生爆炸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煤的组成元素中主要含有______元素,另还有少量的硫、氮、磷 .....元素,石油中主要含有________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名称为_______,属于_______物),化石燃料都是_________物。 7.煤通过_____馏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变化; 石油通过______馏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变化。 二、思考与交流 活动一、有关燃烧条件的探讨 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 (A)燃烧与灭火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燃烧 (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注意: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以下几种灭火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上述原理: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考点3.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知识解读】 (1)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点燃 C + 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 注意: 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a.根据“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可知,反应物应该是乙炔与氧气; b.根据“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可知,乙炔燃烧的条件是“点燃”; c.根据完全燃烧的产物,因为乙炔(C2H2)含有C、H,所以乙炔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所以,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点燃4CO2 + 2H2O 二、灭火的原理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解读】 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①移走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②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灯冒盖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④用灭火器灭火: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b.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 ①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②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但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①火警电话:119 ②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③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④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⑤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 + O2点燃 CO2(氧气充足);2C + O2点燃 2CO(氧气不足);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碎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 2.一氧化碳中毒及预防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燃烧】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 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③O 2的浓度。 4、【促燃方法】 ①增大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 ②增大O 2的浓度。(或加快空气流动) 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内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内鼓入富O 2空气 Fe 在纯O 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5、【爆炸】 ①原因: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化学爆炸四要素: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分类: 注意: 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内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 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 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③隔绝空气(或O 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 7.【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镁条既可以在O 2中燃烧,也可以在N 2和CO 2中燃烧。 【实验探究题】 1.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 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 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 原因是: ; (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 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3)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 ; (4)扎西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填字母,可多选)。 A.收集生成的气体 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5)如何使图1水中的白磷燃烧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卓玛同学说:“待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理爆炸 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 车胎、气球、锅炉 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炸药、烟花、煤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7.1_燃烧和灭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B.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 C.鉴别羊毛与涤纶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 D.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2. 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A.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B.粉碎煤块 C.减少空气通入量 D.增加煤的用量 3.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B.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火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4.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5. 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6. 小聪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通过用力上下振荡锥形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火焰熄灭。该实验直接说明的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必须用力上下振荡 B.要有可燃物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初中化学_九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等知识点,能解决与燃烧相关的实际问题,树立安全用火的意识。 2、回顾煤、石油的综合利用,体会化学在资源利用、能源开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通过O2与CO2的实验室制法比较,明确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学会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能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通过CO与CO2的比较,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复习重点、难点】 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灭火的目的、二氧化碳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 【复习流程】 【复习过程】

《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内容的学习已对本单元有了大概的了解。他们已知道了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化石燃料及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等,但这

些知识是零散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知识网络的建构还是模糊的,比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促进燃烧的方法等。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所以,本节复习燃烧燃料时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建立整体有序的认知结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发展变化观和化学的价值观等观念。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对比进行性质的复习,从宏观到微观,帮助学生理解性质不同的原因,发展学生的元素观、微粒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对于药品原理、装置选择已不陌生,但为什么这样选择?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恰当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些还需要在复习时进一步的明确与强化。 《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效果分析 通过复习,学生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通过对化石燃料利与弊的讨论,加深了对化石燃料的了解,认识到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化学科学的发展在资源利用、能源开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是先进行物种转化再应用的范例,是对物质的间接用法。通过二氧化碳的复习总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注意事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生成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增加,液体随气体喷出。 (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用 泡沫 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2)油库、面粉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 (3)爆炸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些图标: 复习要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_第六单元_燃烧与燃料_单元测评题(有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评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 1. 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烧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D.把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 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3.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 A.它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气体 B.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 C.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D.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 每年三峡水电站提供的清洁、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燃烧原煤产生的电能,有效地控制了火力发电对环境的污染.但三峡水利工程不能控制的环境污染还有()A.白色污染 B.温室效应 C.酸雨产生 D.烟尘污染 5. 下列做法中,可能使炉中燃烧的木材熄灭的是() A.向炉中撒一些食盐 B.向炉中撒一些氯酸钾粉末 C.向炉中撒一些面粉 D.向炉中撤一些碳铵 6.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的排放量 B.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用天然气替代煤等固体燃料,其优点是污染少、方便 D.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可减缓 大气中含量的增加 7. 用家庭燃气炉灶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的方法原理是() A.吹灭火焰,使燃气与空气隔绝 B.关闭出气阀,使可燃物迅速与隔离 C.喷水降低燃气温度至自身着火点以下 D.关闭出气阀,使温度降到其自身着火点以下 8. 下列物质中,属于石油加工产品的是() A.可燃冰 B.柴油 C.食用油 D.天然气 9.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适宜的仪器是()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 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石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1缓慢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发生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缓慢氧化; 2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而引发火灾;如:白磷自燃 3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 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发生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提示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时使塑料瓶中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是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引起气体体积膨胀; 2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点拨爆炸化学上其实质是氧化反应; 提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

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专题四 燃料与燃烧 综合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四燃料与燃烧 一、选择题 1.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 炭黑 B. 活性炭 C. 金刚石 D. 石墨 2.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严重的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爆竹;④汽油.炼油.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使用楼内电梯快速撤离 B. 若是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C. 被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D. 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4.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 ) A. 一氧化碳 B. 尼古丁 C. 焦油 D. 苯并芘 5.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6.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7.下列变化中,与缓慢氧化无关的是() A. 钢铁生锈 B. 食物腐烂 C. 冰雪融化 D.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8.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 撤离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9.从海水(含氯化镁)中提取镁的步骤有:①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④电解无水氯化镁可得到金属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 步骤①、②、③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 C. 以上反应中包含了全部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 ④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0.在森林火灾中,防火隔离带起的主要作用是() A. 隔绝空气 B. 隔离可燃物 C. 便于运水 D.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单元复习知识汇总(人教版)(晨读版)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 (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如图所示实验: (1)①处铜片上的红磷不能(填“能”或“不能”)燃烧, 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①处水中的白磷不能(填 “能”或“不能”)燃烧,原因是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2)比较①和①处的白磷能否燃烧情况,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4)烧杯上铜片的主要作用是导热、载体。 (5)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此实验的缺点是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只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 清除可燃物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①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4.图书、档案等着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原因是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5.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2)室内起火,不能打开门窗,因为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因为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因为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4)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6.用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成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 (1)煽风点火——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空气)。 (2)火上浇油—— 增加可燃物。 (3)钻木取火——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釜底抽薪—— 清除可燃物。 (5)杯水车薪—— 水太少了,不能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7.如右图,粉尘爆炸实验, (1)蜡烛的作用:引燃面粉; (2)加盖的作用:形成密闭体系;

2020年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六:燃料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六:燃料及其应用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氮气B.二氧化碳、氧气 C.氢气、氧气D.二氧化碳、氮气 3.下列关于化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本身质量不变,化学性质可以改变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 D.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 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6.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1)(2)。通过对比铜片上和水中白磷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考点二:灭火原理 1.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下列与生活相关的事件中处理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应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立刻浇水 C.打开生锈的锁可以用铅笔芯粉末 D.发现煤气泄漏,应打开排风扇通风 3.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4.某机关的一间档案室突发火灾,较适合在此情况下灭火的器材是()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 C.消防水龙头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6.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仁爱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四-燃料和燃烧-同步练习(含答案)

仁爱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小吴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便将木柴架空,随后火焰就大了。他这样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方便添加木柴 D.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2.王羲之是我国宋朝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你认为他的书法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 A. 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苍劲有力,不易褪色 B. 因为书法所用的纸质地优良,经久耐用 C. 因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能够把古代书法还原本色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将石墨制成电刷用在动车与电路的连接就充分利用了石墨的性质。请你判断将石墨制成电刷与下列石墨的哪一方面性质无关() A. 稳定性 B. 滑腻感 C. 还原性 D. 导电性 4.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在温度什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A. 隔绝氧气 B.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C. 移走可燃物 D. 无法判断 5.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B.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气体,观察CO2的颜色 C. 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色了,说明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 D.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检验某无色气体是CO2 6.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有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很剧烈 ③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④都发光⑤温度都达到着火点⑥都属于氧化反应,下列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7.已基本干燥的抹灰白墙(熟石灰),住人后往往又会变得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A. 壁中有水渗出 B.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 D. 熟石灰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8.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 隔离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