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就是核能。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核能的信息,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通过演示分组让学生理解链式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逆向思维了解核聚变的知识。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核能。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人教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核能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取核能的两种方式 2.裂变了解裂变和链反应以及核电站 3.聚变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 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变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答案含解析)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核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自主探究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2.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 做。 3.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 是。 合作探究 一、核能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原子、原子核结构的知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0“核能”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在核外运动。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子核十分牢固。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会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核能。 二、裂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裂变”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探究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会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类比想象: 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反应。 思考讨论: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提出问题: 1.裂变应用有哪些? 2.这些应用的区别是什么? 三、聚变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72“聚变”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学习有关知识。 1.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 这就是聚变。 2.氢弹利用的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核废料? 2.核废料有什么危害? 3.如何处理核废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2.2核能

教材分析: 本节讲解了核聚变、核裂变及其过程,教材对核能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器材: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1.放射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放出射线,这种射线能够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就像光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一样.那么,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图1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场.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α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α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偏转较大的那一束叫做β射线,研究表明,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不偏转的那一束叫做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这三种射线都有穿透物质的本领,其中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水泥墙和薄钢板.由于穿透本领强,所以可利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缝,用来检查金属板的厚度.还可利用射线照射种子,使农作物增产.γ射线还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 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用铅玻璃板、铅板等把放射性物质与人体隔离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2.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3.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4.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图3).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4).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篇一:22.2 核能教案5(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篇二:《核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七章第二节 《核能》教学设计 长海县第一中学李宝堂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学生对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比较陌生,需要老师讲解。本节内容较多,而课堂 时间有限,要想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主 体性,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创造 性思维,把握各环节的时间很重要。因此老师要提前布置各学习小 组搜集与核能相关的资料。如原子弹、氢弹研制、爆炸、我国核研 究成果、核电站建设、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日本 地震引起的全球性对核辐射的恐慌等文字图片资料。老师除了和学 生一起准备相关资料外,还要制作《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 flash动画等上课用课件。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 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 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学习,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2.认 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增强热爱和平及强军强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 人类造福。难点: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四、教学手段 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本节课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 主导作用,教学中核裂变、核聚变过程、链式反应主要是通过动画 演示、视频影像观看、老师讲解和学生模拟活动完成等形式完成。

初中九年级物理 22.2核能教案

17.2核能 教材分析: 本节讲解了核聚变、核裂变及其过程,教材对核能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器材: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1.放射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放出射线,这种射线能够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就像光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一样.那么,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图1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场.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 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α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α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偏转较大的那一束叫做β射线,研究表明,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不偏转的那一束叫做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这三种射线都有穿透物质的本领,其中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水泥墙和薄钢板.由于穿透本领强,所以可利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缝,用来检查金属板的厚度.还可利用射线照射种子,使农作物增产.γ射线还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用铅玻璃板、铅板等把放射性物质与人体隔离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二、核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重难点 1.核裂变、核聚变。 2.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课件展示 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 1.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引导: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方案二:情境引入 介绍材料: 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推进新课 一、原子原子核 学生阅读课本第151页第一段,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知识。 问题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问题2:原子有多大?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如何? 问题3: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核能 讲述: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使学生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这两种主要形式。 三、裂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裂变、核聚变。 【教学难点】 核裂变、核聚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引入新课 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完成的工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 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二、探究新知

1、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二者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以水分子为例: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2、核能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都是极其困难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核反应类型 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核。 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核的过程。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了裂变。 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 2 000 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发生裂变的条件: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 思考: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想想议议:将火柴搭成左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

22.2核能教案

22.2核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 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 三、简单课前练习 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 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 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 四、深入分析: ⑴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 第二十二章 22.2 核能 教案

教学案(43) 课题22.2核能课时 1 班别课型探究课时间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相互交流,了解核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难点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1、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什么叫核裂变?什么叫核聚变? 3、什么叫链式反应?

学习过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2’) 出示目标交流预习(8’) 引导探究小组展示(15’)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 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 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 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 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 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 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 组成说起。 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 子核的组成。常识性了解裂变、链 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 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 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相互交 流,了解核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能源科学与生 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引 起学生学习兴趣。 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 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 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 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 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 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 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 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交流讨论并回答。 本节应了解我国核能利 用新进展 阅读学习目标。 各组交流预习情况,不能 解决的问题师生讨论后 完成。 小组进行实验,组长分工 负责。实验结束选代表台 前展示,并讲解说明,其 他组质疑。

《核能》优教教案

核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的。核成主要是由原子结构发生改变时,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要了解核能,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非常小,其结构抽象,对于核的由来不易理解,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重核可以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这是裂变;同样,质量较小的核可以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这就是聚变。在核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反应时间较短,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无法被人类的正常使用,只能做成破坏非常强的原子弹和氢弹等。在核反应中应用的原料及废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会产生危害,所以使用核能时还要注重安全使用。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裂变和聚变。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近几十年人类消耗的能源总量在快速上升,并且能源结构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人类已面对能源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就是现在使用较多的新能源。要了解核能的由来就要对原子结构有所了解,所以可以从原子结构开始研究,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会对外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原子核,这是裂变;另一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就是聚变。通过原子弹、氢弹爆炸了解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何使用这种能量呢?对裂变进行分析,了解链式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火柴实验的模拟链式反应,如果核反应的速度可以控制,则人类就可以使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这就是可控核裂变。可以通过挂图或视频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构造。聚变现阶段还没有找到控制其反应速度的方法,如果找到控制聚变的方法,则可以解决眼前的能源危机。在介绍核能利用的同时,也要提到核能使用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核泄漏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通过分析得出,

《核能》参考教案

第二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22.2 核能 教案

第二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动手动脑学物理上的习题锻炼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核能、裂变和聚变 教学难点:链式反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简单回顾上节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电能 B.风能 C.核能 D.水能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风能 C.太阳能 D.水的动能 2.复习第十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其电荷量跟电子的电荷量相等,质量大约 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不带电,质量跟质子质量几乎相同。 (二)引入新课 二战中,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爆炸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原子弹有着怎样的威力呢?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我国在此方面还属于滞后状态,这更需要大家好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去发展它,早日赶上并超过世界强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核能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 1、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裂变现象: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时,使其分裂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 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模拟演示链式反应: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裂变持续进行的条件:第一,有足够的比较大的原子核;第二,链式反应。 大原子裂变核能的应用: 对链式反应加以控制:核电站 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原子弹 3、聚变 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聚变产生的条件:第一,有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第二,有超高温的环境。 聚变的应用: 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可控核聚变的优势: 蕴藏丰富,清洁、干净,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可控核聚变目前进展情况: 正在积极探索(放录象) (四)课堂练习: 1.在风景秀美的太姥山下,宁德核电站正在筹建中。核电站是利用对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加以控制,使之能够缓慢、平稳、安全地释放核能的装置。若核电站建成后,电网白天用电量多,深夜用电量少。为了使核电站稳定工作和充分利用能源,专家设想在核电站周边筹建抽水蓄能电站。深夜,电动水泵将山下水库的水抽到山顶水库,如图7(甲)所示。白天用电高峰时再把山顶水库的水放下,来推动水轮机发电,如图7(乙)所示。

九年级物理22.2 核能教学设计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 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核能利用的新进展。【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了解本节知识并提出本节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件内容,丰富本节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炼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我国核能利用的进展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视频,引出新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 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核能利用的新进展。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独立阅读教材,尝试找出本节课需解决的问题,在练习本上把问题写出。 三、教师出示本节课问题: 1.原子的结构是什么? 2.什么是核能?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1 什么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核裂变的应用有哪些? 2.2 核聚变的应用有哪些? 3.核能的优点有哪些?核能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出示本节问题,学生结合教师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有了学习本节课兴趣和疑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问题导学的形式逐步学习和深化本节课。四、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式 1.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 电子(电子代负电) 学习方式:学生阅读教材自行解决问题。 2.核能:原子核分裂或相互结合释放的能量。 2.1.核裂变:链式反应 利用:链式反应加以控制核电站、核动力 利用: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原子弹 2.2.核聚变:利用:核聚变的控制在探索中氢弹自然界太阳能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结合教材内容和课件视频动画等资料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重点难点 重点 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 裂变与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用具 原子结构挂图、核电站挂图、火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外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 投影:原子弹爆炸后浓烟笼罩广岛上空的图片。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核能 问题: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 投影: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学生观察原子结构图片并阅读课本“核能”。 小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二)裂变 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问题: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裂变不断进行呢? 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的结构,想像你在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观察点燃第一根火柴后所发生的情况。 为了让裂变继续下去,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如图为链式反应示意图。 加以控制的链式反应,能够使核能和平利用。例如:课本图22.2-4为核电

22.2 核能 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 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变图) 活动2:播放氢弹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节核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2核能(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 教师: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抵制核大国的威胁,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四、环保教育引入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核能发电也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然而核能有它的致命弱点,如果核泄露了会对人类有什么样的影响 1.、核辐射危害你知多少(精选影片展示)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对于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2022年人教版物理《核能 》精品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 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 3.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核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 核能产生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火柴. 【教学课时】 1 课时 【稳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视频. 教师解说:同学们,你知道日本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局部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万多.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 学生产生疑问,思考. 师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原子、原子核、核能 1.原子、原子核 师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生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 生2: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局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旋转.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教师点评,对学生答复予以肯定.

22.2《核能》教案

22.2《核能》教案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核能。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目的 课前发送预习任务完成本节课的预习 任务,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创设情景 播放广岛原子弹 爆炸视频 你知道广岛吗? 1945年8月6日,美 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 学生观 看视频,谈 观后感 思考问 题,并讨论 利 用录 象、图 片等历 史资料

引入新课一颗原子弹,该城大 部分被摧毁。据日本 有关部门统计,迄今 为止,因广岛原子弹 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 22万多。出示原子弹 爆炸后浓烟笼罩广岛 上空的图片。 你看完视频有什 么感想? 你知道为什么原 子弹的威力这么大 吗?你想知道它的原 理吗?学习了本节知 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回答。 学生 分析、回答 相关问题。 引入新 课,引 起学生 的兴 趣。提 出问题 让学生 讨论, 培养了 学生的 发散思 维。 培 养学生 观察、 分析、 概括能 力。 实验探究 1.原子、原子 核和核能 一切物质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又 学生回 忆化学学过 的关于分 子、原子、 培 养学生 联系旧 知,纳

解决问题由原子组成,而原子 由质子、中子、电子 三种粒子组成。质子 带正电荷,电子带负 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 电子大得多,处于原 子中心,构成非常小 的原子核。 质子和中子依靠 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因此原子 核十分牢固,要使它 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 极其困难的。但是, 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 聚合,就可以释放出 惊人的能量,这就是 我们说的核能,又称 原子核、质 子、中子的 知识。 入新知 的能 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