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黔东南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结合发展探析

黔东南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结合发展探析
I e J M i— n a
( e a om lU i rt ,a eg4 30 C ia H n nN r a n e i K in 5 0 7。hn ) v sy f
Ab t ac : a o tn S u he s o ih u prv n e a a e o li l eh is s su yj s r t By d p i g o t a t f Gu z o o i c , n r a f mu tp e t n c a t d
Co b n d d v lp e t o o rs n r d f n l s o t n S u h a t o | m i e e eo m n f t u i m a d ta i o a p rs i o t e s f i
Gu z u o i e i ho pr v nc
李 美娜
( 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南 开封 河 河 430 ) 50 7
摘 要 : 择黔 东南这样 一 个众 多民族汇 聚 的特殊 地 区 , 选 从旅 游 与 民族传统 体 育的发展 现 状 出发 , 出它们 结合发 展 的 契合点 , 出具体 可行 的 策略 。 以期 使黔 东南旅 游与 民族传 找 提 统 体 育得 到更好 的发 展 , 而振 兴 当地 经济 , 大黔 东南知 名度 , 富世 界 文化 。 从 扩 丰 关 键词 : 游 ; 旅 民族传 统体 育 ; 东南 黔 j 中图分类 号 :8 0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9— 80 2 1 )4— 0 3一o G 0— 5 A 10 94 (0 1 o 0 9 3
ojc,b sd o h tts o t tu s n rdt nl so s h ae x l e h bet ae n te s u f i o r m ad t io a p r ,te p p r epo d te a s i a i t r

黔东南州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新兴体发展的对比与对策

黔东南州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新兴体发展的对比与对策

黔东南州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新兴体发展的对比与对策【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和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生活习俗、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黔东南州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又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在体育现代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挑战,针对当今传统体育继承与发展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思考与对策:加强社会宣传,理性看待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发挥政府的引导与组织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将新兴的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结合起来发展与开发,将更加有利于雷山县旅游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现代化;新兴体育;发展现状;对比;政策【中图分类号】g8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82-021引言黔东南州民族体育具有很强的传统性、民族性、地域性、健身性、趣味性、观赏性,在民族体育方面独树一帜,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黔东南州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精神独具特色。

如何提取其精华,与现代社会的新鲜血液融合,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中国传统体育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课题。

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雷山县传统体育的关注,真确处理传统体育的继承与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的关系,从思想上提高对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的认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与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2.2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通过在学校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和借助网络技术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准备理论资料。

实地调查与访谈法:对当地部分传统体育文化组织者进行访谈,了解目前该县传统体育和新型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对雷山县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综合分析法:对所获得的信息,综合分类从中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案。

3结果与分析3.1雷山县传统体育的特点3.1.1娱乐体育内容丰富,竞技体育很难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民族文化、价值、审美的综合体现,而这些多元的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活中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路径建议

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路径建议

JI A O Y U GSI Z HEN G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路径建议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教研部张祝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曾迎霄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对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当地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现代化传播技术不足、基础配套设施简陋、服务质量低、缺乏融合机制及创意性等。

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等重要命题,开启了民族传统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篇章。

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在遵循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失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时代发展的有益之举。

体育产业和文旅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这种特性决定了两者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倾向。

在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驱动机制,分析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的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一)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是旅游的内涵价值体现,借助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中,从而达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形式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统一。

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可以利用本土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文化魅力,创新本土文化旅游形式,凸显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化特征,综合提升本土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升级转型。

(二)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旅游已逐步成为当今社会宣传、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6月第6卷 第6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张俊杰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为我国广大农民规划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发展、作用及价值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发展和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继承民间体育文化,建立美丽乡村提供有价值参考资料。

关键词:武术文化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6—0112—03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政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

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改善各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对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区为研究对象,即龙山镇木河乡、马关乡、官泉村、西门村、韩川村、汪堡村、连柯村、东关村、马河村(2乡7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问卷调查法: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表300份;收回300份;有效调查问卷表286份;有效率为95%。

问卷主要内容设置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展现状、乡村振兴战略对影响传统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等。

(3)田野调查法:采用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的方法。

(4)数据统计法: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统计。

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在调查总人数的286人中,男性人数为199人,占总人数的69�58%,女性人数为87人,占总人数的30�42%,调查对象均为当地居民。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讨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讨
外体 育休 闲基 品, 突 出特 色化 , 州 旅游整 体 形舅 唯 一性 , 各县(
又体 现不 同的主 国际 引领 , 文 化旅游 综合 付


发展 水平 ,不 断延长旅游产 业链条 。 对 已有一定 发展基础 的“ 五大景 区 ” ,
发 规划 , 将 发展 条件较 好 、 呼声 较 高
E , 突 出重 点 。 坚
休 闲演 艺 。 充分 挖掘 利用 当地 的历史 文化 , 通 过鲜 明主 题并 以歌 舞 的 形式展 现 出来 , 具 有浓郁 的地 方特 色 , 增 加旅 游体 验 。 它是 近几 年才 兴起 并 发展 很快 的一 种模 式。 如广 西 的“ 印象 ・ 刘三姐” 、 云南 的 “ 梦・ 云南 ” 、 陕
苗、 侗 民族 文化 的核 心区。 “ 文 化旅 游 区” 的开发 模式及 其启 示


( 一) 主要 模 式
“ 生态 博 物馆 ” 。通过 一定 的 资金 和 人 力 的投 入 , 在 一 处 既定 的环 境 中( 一 般 是 村 寨 为 单位 ) 建 立一 个动 态 的 “ 生态博物馆 ” 形式 , 保 护 民俗 文化, 开 发 民俗 文化 生 态旅 游 资 源。 如 六 枝梭 嘎苗 寨 、 黎平 堂 安 侗 寨 、 锦 屏 隆里 等 。
乡村旅 游。 在 乡村 ( 一般 以村 ) 为单位 , 结 合传 统 的民俗 文化 活动 与 乡 村 中的独 特 田园 自然 风 光 发展 旅 游 , 以满足 在城 市 ( 或 其他 地 方 ) 得 不 到 “ 返璞 归真 ” 感 觉 的游客 。如 雷 山郎德 上寨 、 西江 以及 黎 平肇 兴等 , 黔东 南 主 要是 此种模 式 。
凯里 民族风情园, 等等。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助力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助力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研究背景与意义010203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助力体育旅游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旅游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定义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体育娱乐、健身和竞技功能的文化形态。

要点一要点二特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其中,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地域性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分布规律;民族性表现为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季节性表现为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只能在特定的季节或节日进行。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载。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现状目前,贵州省已挖掘整理出300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多项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贵州省还举办了多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旅游中的价值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文化交流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贵州旅游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贵州旅游,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消费群体。

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体育旅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如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服务的提升等,为体育旅游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日益发展的旅游业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VS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活动尚未得到充分宣传和推广,缺乏知名度。

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缺乏深度挖掘和推广。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蕴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近年来 .该州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迅速,同 或缺乏必要培训,或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在经营中出现了一些 时“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该州民族体育旅游 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本文对 目前该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了相应 的对策措文综合版 ) 和 汉
l1 0 0第 2 u. 1 2 9卷第二期
总第 6 4期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周晓梅 “ 。
(. 1西南大学 重庆 4 0 1;2贵州财经学院体育工作部 贵州贵阳 50 0 ) 0 75 . 500
L 要 J 黔东南苗族侗 治州具 捅 贵州 族自 有丰富 的民族 传统体育文 但由于发展较快,相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许多从业人员 化底
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管理松散, 服务质量较差,人员素质较低等。
2黔东南州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
2 1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体育项 目。要分层次地整理开发民族 . L 键 1 黔东南:民 夫 司J 族体育: 旅游:发 展:对 策 传统体育项目,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不 黔东南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同特色,对一些代代相传的民族体育项 目,不仅要保留传承的核心 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该州民风淳朴,民俗奇 内容,使其在内容上更加深化和丰富,还要在形式是进行拓展和充 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一年 实,使其表达形式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在对民族体育项 目具体内 中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集会 20多个,素有 “ 0 百节之乡”之称,其 容的扬弃和完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文 中的芦笙舞被誉为 “ 东方芭蕾舞 ” 、木鼓舞被誉为 “ 东方迪斯科” 、 化特色,保持民族性,使这些项目与民族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状况相 抢花炮被誉为 “ 东方橄榄球” 。目前。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 协调,同时又要积极吸收现代竞技运动的精髓, 找到它们的结合点, 游 己经形成了以民俗风情旅游和体育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多业并举 丰富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为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传统 的产业格局,同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己经形 体育的发展增光添彩。 成,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 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0 40万 22提高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普及力度。黔东南 . 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2亿元,比上年增长 3.0 ,其中接待境 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可使不同地区的人民普遍 0 14% 外旅游者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 20 万美元。 00 拥有适合各自生存环境,简单易行易开展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参与 1黔 东南州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 中存在的主 全民健身活动的人口遍及全省各地,民族传统体育突出的娱乐性和 . 要问题 健身性,可使全民健身活动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进行。比如建 11区域经济薄弱制约了民族体育产业化进程。实现该州民族 立一些少数民族体育的群众体育协会,定期举办群众竞赛,通过协 . 体育产业化,必须推进贵州民族体育产业化进程.培养民族体育市 会把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专业人才组织起来,总结经验,提出对 场,优化项目结构,增加资本投入。日前,该州少数民族地区体育 策;同时还可借助健身俱乐部这一商业手段,在健身俱乐部中开展 活动经费的最主要收入途径是获取劳务补偿, 其次是获取表演报酬, 些健身效果好的少数民族体育项 目让民族传统体育走 向大众;在 接受赞助和出售自制体育器材来获取经费最少,区域经济薄弱制约 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一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器材,让少数 了民族体育产业化进程,制约着民族体育市场的开发和体育消费的 民族体育真正走向群众,从而达到身心愉快,强身健体的目的.从 发展水平,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开发,用于体育训练、比赛和大众体 而使之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学校为载体全面推广和普及,使之 育的场馆、器材缺乏, 而且其中大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设施陈旧, 成为大众健身、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使民族传 超 期使用 。 统体育文化通过这一途径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12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的开发与普及需要进一步提高。民族传 . 23进一步加强民族体育资源和体育产品的开发。可依托人文 . 统体育走继承和创新发展之路,必须全面挖掘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 资源、地域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等旅游资源,从多角度审视民族体 项 目。黔东南州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除州内少数 育资源发展潜力, 积极发掘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将传统体育文化活 民族节日、民运会外,民族体育活动仅局限于少数民族集中地区才 动的民族性真正发掘出来,对这些体育项 目进行科学健康的改进。 经常进行体育项 目活动,缺乏交流,封闭性强,而且还有一些群众 使之集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要将民族风情同少数民族传统体 体育活动纯属群众自发组织参与,其影响仅局限于民族地区,使大 育结合起来,使体育旅游更具人文性和民族文化特征,从而吸引更 多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仍处在体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次生形 多的游客,如建立专业的民族体育表演团队,通过团队的表演。展 态,开发不够,使得许多民族体育项目表现出粗糙、简单、不规范 示民族体育的高技艺、高水平,让游人全面了解和参与民族体育活 . 等缺点,难以普及。 动,亲身感受各民族的风俗和民俗,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 13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管理直接 文化,使游人在享受娱乐与健身的同时感受和了解少数民族特有的 . 影响到体育旅游市场的规划和运作。目前该州有影响的体育旅游产 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问的交流、沟通进而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 品不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流失较为严重,改造与重建的力度也不 持久发展。 还可以通过组织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表演, 够,直接影响了体育旅游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该州对民 创办少数民族体育用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服饰、少数民族传统体 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量单薄,加之专门从事民 育文化咨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健身中心等体育经济实体的方 族体育的工作者较少,特别是民族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致使该州 式。进~步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和体育产品。 民族体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和体 24 .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要充分利用报纸、 育产业化进程中。既熟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又懂得市场经营之道的 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传播媒体,通过媒体让全国及世界各 人才匮乏,制约了该州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族人民认识、了解并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体育项目活动,坚 14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结构单一。多数景区从开业至今产品 持小型多样,业余自愿的办法,结合农业节令,民俗节日和乡村文 . 始终如一,服务形式单调,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绝大部分 化站的活动,比如在某些宾馆、旅游度假村或民族节日开展民族歌

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随着全球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关注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文旅融合成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对很好的组合,二者相辅相成。

如两广的岭南文化、黔东南的苗族文化、黄河中游的中华文化等地,都具有相当的乡村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步深入,非遗与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密切。

乡村旅游可以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认同,同时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对传统村落的重新开发和改造,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

同时,乡村旅游也为非遗的表演和展示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例如,云南的三江并流、广东的潮汕音乐、陕西的秦腔等非遗项目都能够在乡村旅游中得以传承和展示。

非遗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

如川西的藏传佛教文化、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福建的闽南文化等,都是优质的旅游资源。

通过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加独特和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资金。

第一,非遗的传承问题。

非遗文化的传承是文旅融合的基石,但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非遗文化的传承已经面临重大困境。

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非遗的传承问题更加需要得到关注。

第二,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问题。

文化体验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

如何在非遗保护的前提下,顺应游客的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是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是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

政策是文旅融合下非遗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非遗和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二是加强非遗与乡村旅游的合作。

非遗和乡村旅游是相互依存的,应该加强合作,形成互补发展。

通过非遗和乡村旅游的共同平台,提高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协作,实现文化体验和旅游消费的一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的一个群体,黔东南地区经历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极大发展,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体育文化逐步被忽略并丧失,这既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不可
挽回的损失;面对这一现状,文化路线和旅游业融合成为了去挖掘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的必然之路。

本研究从黔东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发,分析了其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其现存问题和瓶颈,最后提出了融合文化和旅游业的建议。

1. 引言
黔东南是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厚的地区,其文化底蕴深厚而又独特。

过去,民族传统
体育是人们生命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
不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逐渐被遗忘和忽视。

同时,现代旅游业也被越来越多地开
发和推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给经济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因此,考虑到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和传承黔东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研究
如何将两者结合,推进黔东南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
过对黔东南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的研究,探讨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业之间的融合,以期
为黔东南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2. 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黔东南地区作为黔南地区的一部分,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且由于地势比较狭小,隔
绝了外界文明的直接影响,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特色。

黔东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也是一样,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原始阶段
黔东南地区的原始阶段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据考察,当时的黔东南地区居民民
风比较野蛮粗犷,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狩猎、采集是主要谋生方式。

与此同时,这些居民
们活动范围不大,生活和游戏能激发其体力和智力,进而促进了文明的进步,从而形成了
一系列人与自然的有趣游戏和竞赛活动,这些游戏和竞赛活动便是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体
育的起源。

黔东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到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
元十世纪之间,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洗礼之后,传统体育文化开始更加完善。

居民们创造了
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比如弓箭、石锤、蹴鞠、打牌、打鼓、做体操等等。

此时的民族传
统体育具有不同于现代运动的独特魅力,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能体现人对自然以及对集
体的充分理解和巧妙应用。

2.3 继承与创新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文化和体育项目的涌现不断扩充着黔东南传统体育的种类和数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黔东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也不断地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在内。

这一阶段的民族传统体育既有继承传统的精髓,又有创新创造
新的优秀项目。

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和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黔东南地区的传统体
育文化也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传统体育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1)人才流失:由于黔东南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够发达,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选择离
开自己的家乡,选择到其他地方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

(2)传统体育文化不具有现代竞技体育的吸引力: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场馆设施有限,而且公众对其了解和关注度不足,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推广。

(3)经济限制: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经济困难,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经
济条件,传统体育很难得以扶持和发展。

黔东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在保护和传承
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黔东南的旅游业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旅游业和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
融合,将很好地为两者的发展壮大提供新的契机。

(1)黔东南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文化的地区,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和背景,
通过旅游将其文化价值展现,不仅可以推广传统文化,增加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也能
引发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平和友谊的交流,构建起黔东南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2)在旅游业和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中,其所带来的巨大价值不仅限于文化传承和
形象宣传,而且在经济方面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黔东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旅
游产生的意义会让更多的游客为此来到黔东南地区,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加有利的推动
作用。

(3)在异地旅游出行的游客,通过传统文化体育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着实可以对当
地乡村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从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民族旅游业发展角度,将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性地提升了历史遗产的吸引力,从而增强了文化保护的认知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支撑。

在推进黔东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文化推广:加强对黔东南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展示源于当
地文化的传统体育文化,引导游客加强对当地文化背景认知。

(2)丰富体验:更好地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为游客提供夜市表演、当地美食、民俗表演,以便游客有更全面的体验,更加深入地
了解区域特点。

(3)加强政策的配套:需加强相关政策配套,扶持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文化,并减
少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推进黔东南传统体育文化和乡村旅游业
的融合发展。

6. 结论
黔东南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其传承和发展,必须创新发展途径。

本文从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程出发,分析了其现存问题和瓶颈,并从文化和
旅游业的角度讨论了传统体育文化向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我
们提出了融合文化和旅游业的建议,以期为黔东南传统体育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保
护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将为岁末未来的黔东南地区带
来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起到推动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