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
中药新剂型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制药工业和新药开发的不断进展,我国中药制剂水平已从传统经验型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1 滴丸剂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
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已为人们所熟悉,该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
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目前已达到分子水平,减少了冰片用量,并由口服改为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因为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因而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
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经舌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3分钟起效,可迅速缓解心绞痛,解除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
临床资料表明,在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中,复方丹参滴丸可更有效地减少缺血发生次数,尤其是缩短心电图ST段下移的持续时间.且无头痛、头胀等副作用,为一种治疗冠心病ST段改变的有效药物。
2 膜剂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
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
黎国梓等研制了复方养阴生肌双层膜.底层(缓释层)以PV A(聚乙烯醇类)为成膜材料,因其融化慢,作用时间长,具长效作用;面层(速释层)以白及胶为成膜材料,因其在体液中熔化快,具速效作用,将二者制成双层膜,分别加入止痛消炎药物,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治疗口腔溃疡362例,有效率100%,疗效较好,深受欢迎。
贵州六枝大华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博性康速溶膜可有效杀灭常见性病及引起妇科疾病的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能有效防治各种阴道炎、宫颈炎。
新型高分子材料杜仲胶的应用研究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s n r
子材料杜仲 胶 的应 用研究
刘 继 潭
( 江大学化 学与环境工程 学院 , 北 荆 州 4 42) 长 湖 3 0 5
中图分类 号 : B ‘ T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23 9 ( 0 2 0—2 10 1 7— 18 2 1 )40 9 —1
料, 首先 杜仲胶 大分 子链 柔 顺 , 弹性较 好 ; 次 杜 仲胶 大分 其 内摩 擦 比 较 小 , 热 低 ; 后 杜 仲 胶 大 分 子 易 结 生 最 ( ) 仲 生 物 制 品 。 杜 仲 生 物 制 品 主 要 是 利 用 杜 仲 浸 子 链 规 整 , 1杜 在硫 化共混 橡胶 中以微 晶相存 在 , 在遇 到裂 纹时 会使撕 膏 粉 中 富含 的 绿 原 酸 、 叶 珊 瑚 甙 、 尼 平 甙 和 京 尼 平 甙 酸 晶 , 桃 京
料 。 由 于 杜 仲 胶 具 有 优 异 的 抗 水 解 、 霉 烂 变 质 、 酸 碱 盐 抗 抗
腐蚀性 , 因此对 于在 海底 , 湖底 , 河底 以 及深 埋 于地 下 的输 气、 输水 、 输油 管线铺 设 中存 在异 型管 件 接头 衔 接 , 渗漏 管
2 杜仲 胶 的产 业化 发展
在 冷淡 、 肩周 炎 、 晕 目眩 、 头 记忆力 衰 退 、 腿 无力 、 腰 牙周 炎 等 扎 刺 等 特 点 。 可 以 预 见 , 不 久 的 将 来 杜 仲 胶 在 我 国 绿 色 疾病 有疗效 的天然药 物 和保健 食 品 。杜 仲除 了传 统 药用 外 轮 胎 的 发 展 进 程 中必 将 占据 一 席 之 地 。 () 2 医疗器械 。杜仲胶属 于天 然高分 子材 料 , 任何毒 无 还 是 开 发 多 种 功 能 食 品 的 优 质 原 料 。 目前 已 开 发 的 主 要 品
中药剂型各有特点

中药剂型各有特点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8期☉富顺县中医医院陈瑶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国人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千年时间,中医药应用理论众多,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方,中药剂型也在不断丰富。
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茶、锭、丸、散和膏方等,每种中药制剂都有其特点。
伴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中药剂型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研制开发了片剂、滴丸、糖浆、浓缩丸、注射剂等多种剂型,扩大了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丸剂将药材研磨为细粉状后使用黏结剂将其制成球状的固体药剂,属于传统的中药制剂剂型。
根据粘合材料,可将丸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浓缩丸以及糊丸等。
其中,蜜丸中掺有蜂蜜;水蜜丸中则掺有水和蜂蜜;浓缩丸是通过煎煮的方法将药材进行浓缩;糊丸则使用米糊或者面糊进行黏结。
服用丸剂,需要一定时间药力才会见效,也因此药效维持时间较其他中药制剂相对更久。
但是丸剂的缺点在于需要服用一定量,因此儿童患者服用较为困难,服用便利程度不高。
散剂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属于传统剂型。
中药散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由于制作简便和携带便利而广受欢迎。
中药散剂的缺点在于其中的有效药物成分遇高温易被破坏,而且使用剂量难以掌握。
膏方制作膏方,通常需要加入炼蜜或者麦芽糖。
膏方属于半固体制剂,在调理身体方面的功效非常好,适合慢性病患者、久病体虚者进行调理治疗。
片剂即将药材细粉加入相应辅料压制为片状制剂,属于现代中药制剂剂型。
片剂的优势在于体积小,同时可以起到定量治疗的作用,同时片剂生产工艺简单,在制造、运输以及保存方面损失非常小。
各类疾病都可应用片剂治疗。
颗粒剂(冲剂)颗粒剂有颗粒状和块状2种;根据其水溶性又可分为可溶性、混悬性和泡腾性3种;根据有无掺入蔗糖又可分为含糖剂型和无糖剂型。
颗粒剂便于服用,同时又没有一般中成药的苦味,口感相对优于其他中药制剂。
胶剂动物皮、骨使用水煎后可以提取胶剂,属于浓缩型药物,其中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和氨基酸,因此营养成分较高。
中药制剂的“药辅合一”及其应用价值

中药制剂的“药辅合一”及其应用价值药物制剂依赖辅料而存在。
没有辅料,药物难以发挥应有的预防与治疗作用,难以应用于临床。
“药辅合一”是中药制剂使用辅料的重要原则,也是中药制剂区别于化药制剂的显著特征,在中药制剂中具有普遍性。
研究“药辅合一”的理论内涵,阐发其科学性,对于丰富完善中药制剂学基础理论,指导现代中药新辅料、新工艺、新制剂的研发具有积极意义。
鉴于此,本文阐述了“药辅合一”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点,初步总结了中药制剂中常见的“药辅合一”现象及其物理化学基础,探讨了“药之为辅”与“辅之为药”的设计应用规律,并结合现代研究实例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抛砖引玉,推动中药制剂学的传承与创新。
1、“药辅合一”的理论内涵(1)从制剂学角度看,处方中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特殊,能充当辅料的角色,充分利用其形、色、气、味等理化特征以及分散、助磨、吸附、助悬、增稠等功能特征,辅助制剂的成型与稳定,这是辅料对药物疗效的被动影响,即“药之为辅”;(2)从治疗学角度看,某些具有作用的辅料能改变其他药物的溶解性、溶出性、释放部位、吸收速率或吸收程度,协同增效减毒,这是辅料对药物疗效的主动影响,即“辅之为药”。
2、“药辅合一”中辅料的特点“药辅合一”现象在中药制剂中极为普遍,这是由中药来源多样性、物料性质复杂性以及制剂工艺特殊性决定的。
“药辅合一”中辅料有以下特点。
2.1、辅料一般具有药理活性一般情况下辅料应是相对惰性的,且不影响主药药效的发挥与检测。
但中药制剂中的辅料较为特殊,多具有药理活性。
蜂蜜在蜜丸中同时兼有黏合、矫味与药效作用,在补中益气丸、二母宁嗽丸、麻仁丸、活血跌打丸中分别发挥补气、止咳、通便、止痛的作用;薄荷油在外用制剂中同时兼有促透与药效作用,在八仙油、保济油、清凉油等制剂中分别发挥疏风热、清头目、提神止痒的作用[1]。
此外,传统辅料中的酒、醋、饴糖、米浆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2.2、内源性制剂成型作用的辅料通常为外加物质。
天然高分子白芨多糖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时间较正常大鼠胃内滞留时间长 ,其黏附性与白芨多 糖的浓度呈正相关 ,为白芨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胃黏 附载体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 。彭锐等 [ 6 ]以明胶和白芨 胶为支架材料 ,加入黄连 、丹参等中药提取物 ,通过冷 冻干燥法制备成具有抗菌消炎 、止血镇痛和促进伤口 愈合等多种功效的明胶 /白芨胶载药多孔材料 ,结果显 示明胶 /白芨胶载药多孔材料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 薛春兰等 [ 7 ]用白芨胶和聚乙烯醇按不同质量比分别制 得氢溴酸后马托品眼用膜 ,以 2%氢溴酸后马托品眼液 为对照 ,结果表明 ,白芨胶 - 聚乙烯醇载药膜质地柔 软 ,散瞳效果理想 ,可减少药液流失 ,形成不易流失的 黏稠状液体 ,能较长时间停留在眼结膜囊中 ,并缓慢释 放出药物作用于睫状肌 ,使药物在眼结膜囊中维持较 久的高浓度 ,克服了常用的成膜材料聚乙烯醇 ( PVA ) 单独应用易引起的异物感等缺陷 。
白芨多糖在开发新型制剂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如 食品增稠剂 、稳定剂 、可降解包装材料 、创伤辅料 、可降 解支架材料等 。目前应重点研究白芨多糖提取纯化工 艺 、改性修饰路线 ,制定法定标准 ,规范白芨多糖原料 级别标准 ,为白芨多糖应用提供技术保证 。
参考文献
1 刘逢芹 , 夏丽娅. 中药白芨的现代研究概况. 山东医药工 业 , 2000, 19 (5) : 32 - 33.
2 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白芨多糖在体内可生物降解 ,经肝脏代谢水解为 CO2 和 H2O ,同时白芨多糖遇水膨胀可作为血管栓塞剂 栓塞 200~400μm以下的血管 ,最远可达 20~50μm 的
作者简介 :赵文昌 ,制药高级工程师 , Tel: 13688915769, E2mail: zhaowenchang@126. com 2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
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
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
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ppt课件

二
它们具有不同的水蒸气透过性,以下按每25um厚的膜,24h水
高
蒸气的透过量(g/100cm2)的大小顺序列出:聚乙烯醇,聚氨酯,
分
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丁酸酯,流延法制的聚氯乙
子
烯,挤出法制的聚氯乙烯 , 聚碳酸酯,聚氟乙烯,乙烯/醋酸乙烯
材
共聚物,聚酯,聚乙烯涂层的赛璐玢,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乙
1930年高分子被承任至今。
5
厚德 明志 笃学 力行
绪论
人类的远古时代,在谋求生存和与疾病
斗争的过程中,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 源的高分子材料,如阿胶的生产原料驴皮就 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明朝大医药家李时珍在
概 《本草纲目》中说:“阿胶,本经上品,弘
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县做为 阿胶发祥地,利用天然高分子生产阿胶已有 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17
厚德 明志 笃学 力行
绪论
本课程的目的:
一
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的最基本理论和药剂学中常用的高分子
课
材料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性能及用途,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基本 知识来理解和研究高分子材料在一般药物制剂、控释制剂及缓释制
程 剂中的应用。
的 目
1.高分子材料的一般知识;合成
反应及化学反应;高分子材料的化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
厚德 明志 笃学 力行
发展和教学需要,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建
立起来《的药一门用崭高新的分学科子。材它的料产学生和》发展
得到国家医药行政部门的极大重视。药用高
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学、制剂
课
工程学是现代药剂学的主要基础专业。多种
高分子材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环糊精

用 药 处 中 糊 的 择 常 于 剂 方 环 精 选
环 精 糊 糊 α-环 精 糊 β-环 精 糊 γ-环 精 甲 环 精 基 糊 建 最 剂 议 佳 型
注 剂 仅 于 脉 注 射 ( 限 动 滴 )
备 注
羟 基β-环 精 丙 β 糊 基 羟 基β--环 精 乙 β--环 糊 基
例 如PGE-α-CD 注 液 严 用 射 , 格 于 分 小 子 口 ( 剂 服 片 ) 如 咯 康 吡 喜 -β-CD 注 剂 射 大 子 生 用 分 抗 素 注射剂(仅限于小剂量或高 良好的助溶剂,但有强溶血作 稀释的输液);口服(控释 用,建议用于高度疏水或对水 制 用 ; 用 剂 ) 外 分 度 感 药 极 敏 的 物 注 剂 射 注 剂 选 射 首 注 剂 射 羟丙基β-环糊精,但无特别优 点
用β -CD包合后可减少毗罗昔康对胃粘膜的 直接的急性损伤。雷公藤是有毒植物,但 具有显著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 广泛。为了克服它的毒性,利用β-CD包 合,能降低其毒性,提高疗效。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剂中的应用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使潮解性、 使潮解性 、 挥发性或液体药物 粉末化 增加不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 掩盖不良气味 调节释药速率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剂中的应用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使潮解性、 使潮解性 、 挥发性或液体药物 粉末化 增加不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 掩盖不良气味 调节释药速率
一、提商药物稳定性
不少药物受热、湿、光、空气和化学环的 影响,容易挥发或升华而药效降低。CD 将客分子包入其空腔内而起到保护性作用, 外部的水分子很难与客分子的活性基团作 用。即便外部条件(温度、pH、溶剂)改变 仍能保持药物的稳定,李。前列腺素PgE: 在40℃紫外光下照射3h,活性损失50%, 6h损失大于75%,而包合物24h无损失, 10d仅损失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材料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现代中药中,高分子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一、高分子材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经过加工、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药品,
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优点。
而高分子材料在中药制
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缓释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缓释剂,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高分子材料中,通过缓慢释放的方式使药效更加持久。
2.增稠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增稠剂,将中药制剂的粘度增加,使其更易于服用。
3.包埋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包埋剂,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高分子材料中,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高分子材料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中药提取是指将中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中药制剂的过程。
而高分子材料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附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吸附剂,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吸附在高分子材料上,提高提取效率。
2.分离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分离剂,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提高纯度。
3.稳定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稳定剂,保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高分子材料在中药贮存中的应用
中药贮存是指将中药制剂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保证其药效不受影响。
而高分子材料在中药贮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包装材料: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包装材料,将中药制剂包装起来,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保鲜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保鲜剂,延长中药制剂的保质期。
3.吸湿剂: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吸湿剂,吸收中药制剂中的水分,防止其变质。
总之,高分子材料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药效、稳定性和贮存期限,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