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李嘉图的利润理论

合集下载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他 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 的比较成本学说等。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 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 在方法论上又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因而不 能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 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这两大难题 最终导致李嘉图理论体系的解体。他的理 论达到资产阶级界限内的高峰,对后来的 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
相同点:二者都认为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的尺度。不同点: 斯密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李嘉图认 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且意识到了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
2、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与斯 密有什么不同?
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有时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 定,有时由交换 价值决定。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李嘉图不仅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 品的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且区分了个 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出商 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李嘉图指出 :一切商品,无论是工业制 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价值 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 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 的人进行生产时所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4、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1) 在商品生产中存在新价值的创 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2)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 非个别劳动时间。
李嘉图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两部分组 成的,即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和 转移到新产品中的旧价值。李嘉图指出: 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 正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投在商品 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 现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 劳动。

大卫·李嘉图理论概括

大卫·李嘉图理论概括
《国富论》影响巨大,大卫· 李嘉图就是在斯密的影响下才成 为一名政治经济学家的,大卫· 李嘉图的基础就是劳动价 值论就是从亚当· 斯密哪里继承的,而劳动价值论也成为 大卫· 李嘉图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基础。
大卫· 李嘉图的立场
大卫· 李嘉图认为任何社 会都存在资本,甚至把 原始社会都看出资本主 义社会。
三、利润理论
1、利润概念
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扣除工人工资的价值就是利润。李嘉图认识到 工人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工资的价值多,因而李嘉图所指的利润 有剩余价值的意思。
2、公平的分割:利润平均化趋势
当改进技术或者其他方法使得利润升高,但长期来看各个行业的利润 率应该趋于一致的。因为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资本会随意流动,当 某个行业利润比较高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入,最终使得利润率 下降。同时资本撤出利润较低的行业也会是利润升高,最后各个行业 会趋于一致。
工业资本主义的疯 狂支持者
李嘉图认为自由竞争 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 益相一致,是实现个 人利益与社会相结合 最有效、最可靠的途 径,因此反对国家干 预经济,提倡自由经 济。
自由经济 拥护者
厌恶地主 阶级
认为地主阶级是一 群不劳而获的社会 累赘,甚至阻碍资 本家利润的积累, 阻碍社会的发展。
大卫·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的概论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李嘉 图认为分配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分配涉及各个阶层的 利益,关系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李嘉图用分配规律证明, 工业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是必不可 少的,而土地阶级却是社会累赘。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分配理论
是由级差地租决定的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分配理论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一)要自由贸易必须废除谷物法
1、废除谷物法
2、外 贸进口
3、必需品 价格下降
4、工 资下降
5、利 润上升
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
(一)要自由贸易必须废除谷物法 (二)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阅读P17材料,思考:
(1)李嘉图与斯密关于“绝对成本学说” 的异同何在?
(2)对任何国家来说,只要按照李的观点 参与国际分工,就一定会获得好处吗?
(三)李之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异同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 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 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 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贸易参与国可从中获取好处。
(2)、提出一元劳动价值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 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
的劳动来决定。)
(3)、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 在商品生产中存在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2)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的区别。
48小时
4小时
0.5小时
比较李嘉图与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异同
斯密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与 交换价值不是使

交换价值的 用价值决定的 关系

有时由生产该

商品所耗费的
商品价值的 劳动量决定, 决定因素 有时由交换价
值决定
交换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决定,没有使用价值的 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在商品生产中存在 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 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 间的区别。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4.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 (1)一元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 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 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价值。
一元劳动价 值论决定了
工资
利润
地租
思考:与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不同?
(2)相对工资理论
• ①主要观点:相对工资是指 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 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 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 比较的工资;工人的相对工 资下降,就意味着在资本主 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 所占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 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扩大。 • ②评析:李嘉图是经济学说 史上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 一概念的学者;其相对工资 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 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 立。
总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主要内容:
• (1)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 有各国的优势; • (2)如果各国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 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对外贸易,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 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 (3)故: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主张进行自由贸易 评析: ——(1)该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科学性,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 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2)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 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 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 (1)由乙来理财,甲来推销更有效率。因为乙在 理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甲在推销方面具有比较 优势。 • (2)李嘉图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 “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 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 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 好处。因此,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 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 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即使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但只要存在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国际贸易仍会发生,每国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而且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

其实就是生产技术的不同,会让成本不一样。

哪边便宜就到哪边海淘。

(っ╹◡╹)ノ❀出口自己厉害的,进口自己不厉害的。

评价
贡献:
①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内在的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利益。

有合理的果核
②丰富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以及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或成本的相对优势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丰富了哪本书都有的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效率的视角探讨海淘的存在原因。

因为他写了,所以就有依据了hmmm
局限性:
①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李嘉图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深究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其实他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很多人连表面现象都看不出来。

②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各国实际情况相违背。

理论和现实是有区别的,因为市场是千变万化的。

③该学说的假设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如市场要求是完全竞争的、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等假设。

太严格了biuuuuuuuuu要求一大堆很死板,和灵活的市场不符合,要求完全竞争就算了,还要求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大卫·李嘉图理论概括

大卫·李嘉图理论概括

影响大卫· 李嘉图的人
功利主义概 念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利益与社会 利益是一致的,个人在追求利益的同 时社会利益也会增加。
边沁--功利主 义
功利主义根 本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衡量一切 社会行为原则
经济学的表 现
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反对国家对经 济进行干预
影响大卫· 李嘉图的人
亚当· 斯密--《国富论》
二、各种各样的劳动
1、创造价值的劳动—抽象掉具体形态的劳动,把它归结于 劳动时间 2、少量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简单的劳动---为了确定和比较复 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的产品的价值量,需要把简单劳动作为 统一计算单位,再把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 3、直接劳动、间接劳动---李嘉图认为不仅直接劳动会影响 商品的价值,间接劳动有同样的作用 4、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不是个别劳动而是必要劳动,就是 在最坏的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
《国富论》影响巨大,大卫· 李嘉图就是在斯密的影响下才成 为一名政治经济学家的,大卫· 李嘉图的基础就是劳动价 值论就是从亚当· 斯密哪里继承的,而劳动价值论也成为 大卫· 李嘉图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基础。
大卫· 李嘉图的立场
大卫· 李嘉图认为任何社 会都存在资本,甚至把 原始社会都看出资本主 义社会。
李嘉图理论大厦的基础—劳动价值论
价值
劳动
错误
什么是价值
各种各样的劳 动
两个错误的理 论“补丁”
李嘉图理论大厦的基础—劳动价值论
一、什么是价值
1、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决 定的,劳
动量越多就会增加商品的价值。
2、价值的分类
李嘉图接受斯密的商品价值划分,认为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 价值。而且李嘉图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交换价值,因为使用 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属于自然科学研究范围。 a、使用价值: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性质,属于自然属性。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名词解释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名词解释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名词解释李嘉图(David Ricardo)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涉及到经济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如何影响社会的贫富差距。

下面将对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经济资源:在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中,经济资源指的是可用于生产和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或非物质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

2. 土地:在李嘉图的理论中,土地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土地资源,包括农田、森林、矿产等。

土地资源是生产的基础,也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租金:租金是指使用土地资源所支付的报酬。

按照李嘉图的分配理论,土地创造了租金的来源,且租金是不劳动收入的一种形式。

4.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劳动资源。

根据李嘉图的理论,劳动力在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付出努力和创造价值,劳动力获取了工资作为其收入。

5. 资本: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货币、设备、机器等物质资产。

在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中,资本是劳动的辅助手段,劳动者通过与资本的结合来提高生产效率,并获取了利润作为其收入。

6. 利润:利润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后所获得的超过生产成本的收入。

李嘉图认为,利润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一种分配方式。

7. 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力通过工作所获得的收入,是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一种体现。

根据李嘉图的理论,实际工资是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相关的。

8. 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收入或财富的差异。

在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中,贫富差距是由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经济体系的运作等因素所导致的。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一种视角。

通过探讨土地、租金、劳动力、资本、利润、实际工资和贫富差距等名词的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生活中的分配机制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
了利润量的变化规律。他断定利润的变化 取决于工资的变化,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结果,变化的 方向相反,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上涨,利润 就下降,工资下降利润就上升。
大卫●李嘉图
利润理论
李嘉图十分重视利润的分析,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利润 迅速增长,国家才会出于最佳的境地。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必须的劳动 时间,利润是劳动耗费的结果,工人以工资形式得到的 是他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被资本家占有成为 利润。 李嘉图实际上是把利润看做是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 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李嘉图的利润理论[(1)李嘉图把利润和剩余价值区别开来的个别场合]已经详细证明:剩余价值规律,或者更确切地说,剩余价值率规律(假定工作日既定),不是象李嘉图所解释的那样,直接地、简单地同利润规律相一致,或者说,可以直接地、简单地适用于利润规律;李嘉图错误地把剩余价值和利润等同起来;只有在全部资本都由可变资本组成,或者说,全部资本都直接用于工资的场合,剩余价值和利润才是等同的;因此,李嘉图在“利润”名义下考察的,一般说来只是剩余价值。

也只有在上述这种场合,总产品才会简单地归结为工资和剩余价值。

李嘉图显然同意斯密关于年产品的总价值归结为收入的观点。

因此,他也就把价值和费用价格混淆起来了。

这里没有必要重复说,利润率不是由支配剩余价值率的那些规律直接支配的。

第一,我们已经看到,利润率可能由于地租的降低或提高而提高或降低,同劳动价值的任何变动无关。

第二,利润的绝对量等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但是,后者不仅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且决定于所使用的工人人数。

因此在剩余价值率降低而工人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利润量可能不变,反过来也是一样。

第三,在剩余价值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的有机构成。

第四,在剩余价值既定(从而假定每100单位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也既定)的条件下,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比例,这些不同部分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发生变动:部分地由于使用生产条件时节省了力等等;部分地由于价值变动,这种价值变动可能影响资本的一部分而不影响资本的其他部分。

最后,还要考虑到从流通过程产生的资本构成的差别。

[667]从李嘉图著作中已经隐约透露出来的一些想法,本来应该促使他把剩余价值和利润区别开来。

由于他没有这样作,看来,——正如在分析第一章(《论价值》)时已经指出的,——他在有些地方就滑到认为利润只是商品价值的附加额这样一种庸俗观点上去了;例如,他在谈到固定资本占优势的资本的利润如何决定等等的时候就是如此[注:见本册第199—200页。

——编者注]。

他的追随者们的极其荒谬的言论,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说平均起来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或者说,利润取决于所使用的资本量,这个论点实际上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用一系列中介环节把它同一般价值规律等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如果把利润和剩余价值等同起来(这只有对全部资本来说才是正确的),那末,就必然会产生庸俗观点。

正因为如此,李嘉图才没有找到确定一般利润率的任何途径。

李嘉图懂得,商品价值的变动如果象货币价值的变动那样以同一程度影响资本的一切部分,这种变动就不影响利润率。

李嘉图本来应该由此得出结论说,商品价值的变动如果不是以同一程度影响资本的一切部分,这种变动就影响利润率;因此,在劳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可能变动,甚至可能朝着同劳动价值变动相反的方向变动。

但是,首先他必须注意到,剩余产品,或者在他看来也可以说,剩余价值,或者他还可以说,剩余劳动,只要他是从利润角度来考察的,他就不能单单按它同可变资本的比例来计算,而要按它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来计算。

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他说:“不论货币价值的变动有多大,它都不会引起利润率的任何变动;因为,假定工厂主的商品价格从1000镑上涨到2000镑,即涨价100%,如果他的资本(货币价值的变动对他的资本和对产品的价值所起的影响是一样的),如果他的机器、建筑物和商品储备同样涨价100%,他的利润率将照旧不变……如果工厂主用一定价值的资本,通过节约劳动的办法,能使产品数量增加一倍,而产品价格下跌到原先价格的一半,那末产品同生产产品的资本的比例将照旧不变,因而利润率也将照旧不变。

如果在他用同一资本使产品量增加一倍的同时,货币价值由于某种原因降低一半,产品就将按两倍于以前的货币价值出卖;但是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资本也将具有两倍于以前的货币价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价值同资本价值的比例也将照旧不变。

”(同上,第51—52页)如果李嘉图这里说的产品是指剩余产品,那是对的。

因为利润率=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资本。

所以,如果剩余产品=10,资本=100,那末利润率=10/100=1/10=10%。

但是,如果他指的是全部产品,问题就说得不确切。

那样的话,李嘉图所谓产品价值同资本价值的比例,显然是指商品价值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余额。

无论如何可以看出,李嘉图在这里没有把利润同剩余价值等同起来,没有把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劳动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等同起来。

李嘉图说:“假定用来制造某些商品的原产品跌价,这些商品也将因此跌价。

不错,这些商品将跌价,但是随着商品的跌价,生产者的货币收入并不会有任何减少。

如果他卖出商品得到的货币减少,那只不过是因为用来制造商品的材料之一的价值已经减少。

如果毛织厂主卖出呢绒不是得到1000镑,而是只得到900镑,那末,在用来纺织呢绒的羊毛的价值降低了100镑的情况下,他的收入仍然不会减少。

”(同上,第32章第518页)(其实,李嘉图在这里讲的问题——原产品价值下降在某一实际场合的影响——同我们这里毫无关系。

羊毛价值突然下降对于那些毛织厂主的货币收入当然有(不利)影响,因为他们在仓库里存有大批成品,这些成品是在羊毛昂贵的时候制造的,却要在羊毛价值[668]下降之后拿去出卖。

)按照李嘉图这里的假定,如果毛织厂主推动的劳动量同以前一样{其实他们可以推动更大的劳动量,因为一部分游离出来的、以前仅仅用于原料的资本,现在就可以用于原料加劳动了},那末,很明显,这些工厂主的“货币收入”按其绝对量来说“不会减少”,而他们的利润率却比以前增长了;因为同以前一样的那个量,比如说10%,即100镑,现在就不是按1000镑,而是按900镑计算。

在第一种情况下利润率是10%,在第二种情况下就等于1/9,即[11+(1/9)]%。

何况李嘉图还假定用来制造商品的原产品普遍跌价,那就不仅仅是某一个别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而且一般利润率都会提高。

李嘉图不理解这一点是令人奇怪的,尤其是因为相反的情况他倒理解。

那就是,李嘉图在第六章(《论利润》)中考察了这样的情况:由于必需品涨价(因为较坏的土地投入耕种从而使级差地租提高),第一,工资会提高,第二,一切地面上的原产品的价格会上涨。

(这个假定决不是必然的。

虽然谷物涨价,棉花、丝,甚至羊毛和亚麻却完全可能跌价。

)第一,李嘉图说,租地农场主的剩余价值(即他所说的利润)将降低,因为他雇用的10个工人劳动的产品的价值仍然等于720镑,他必须从这个720镑的基金中拿出较大的一部分作为工资。

李嘉图接着说:“但是,利润率会降低得更多,因为……租地农场主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产品,例如他的谷物、干草、未脱粒的小麦和大麦、马和牛等组成的,这一切都将因产品涨价而涨价。

他的绝对利润将从480镑降到445镑15先令;但是,如果由于我刚才说的原因,他的资本从3000镑增加到3200镑,那末在谷物价格是5镑2先令10便士时,他的利润率将会降到14%以下。

如果一个工厂主在他的企业中也投资3000镑,由于工资增加,他要继续经营这一企业,就不得不增加资本。

如果他的商品以前卖720镑,现在他仍然要按同样的价格出卖;但是,工资原来是240镑,当谷物价格是5镑2先令10便士时就会增加到274镑5先令。

在第一种情况下,他还剩下480镑作为3000镑资本的利润,在第二种情况下,他的资本增加了,而利润却只有445镑15先令。

因此,他的利润会同租地农场主的已经变动了的利润率相一致。

”(同上,第116—117页)可见,李嘉图这里把绝对利润(即剩余价值)和利润率区别开来了,并且指出,利润率由于预付资本价值变动而降低的幅度大于绝对利润(剩余价值)由于劳动价值提高而降低的幅度。

这里,即使劳动价值保持不变,利润率也要降低,因为同一绝对利润要按更大的资本来计算。

因此,在前面引用的他的例子即原产品价值降低的例子中,就会发生一个相反的情况,就是利润率提高(它不同于剩余价值的提高,或者说,不同于绝对利润的提高)。

因此,这就说明,利润率的提高和降低,除了决定于绝对利润的增减和按用于工资的资本计算的绝对利润率的提高和降低以外,还决定于其他条件。

李嘉图在刚才引证的那个地方接着说:“珠宝制品、铁器、银器和铜器不会涨价,因为它们的成分中没有地面上的原产品。

”(同上,第117页)这些商品的价格不会上涨,但是,这些部门的利润率会高于其他部门的利润率。

因为在其他部门,(由于工资增加而)减少了的剩余价值是同由于双重原因——第一,工资支出增加,第二,原料支出增加——而增大了价值的预付资本相比。

在第二种情况下[即生产珠宝制品等的情况下],[669]减少了的剩余价值是同由于工资增加而只增大了可变部分的预付资本相比。

在这几个地方,李嘉图自己推翻了他的以错误地把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等同起来作为基础的整个利润理论。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如果随着原产品价格上涨工资也同时增加,农业利润和工业利润都会降低。

”(第113—114页)从李嘉图自己所说的话中可以得出结论,在原产品价格上涨时,即使工资不随之增加,由于由原产品组成的那部分预付资本涨价,利润率也会降低。

“假定丝绸、天鹅绒、家具以及其他任何不是工人需要的商品由于所费劳动增加而涨价,这会不会影响利润呢?当然不会。

因为只有工资提高才能影响利润;丝绸和天鹅绒不为工人所消费,所以它们价格的上涨就不能提高工资。

”(同上,第118页)这些特殊部门的利润率当然要降低,尽管劳动价值——工资——保持不变。

丝织厂主、钢琴厂主和家具厂主等的原料会变贵,因此保持不变的剩余价值同支出的资本的比例会降低,从而利润率会降低。

而一般利润率是所有工业部门的特殊利润率的平均比率。

或者,上述那些工厂主会提高他们的商品的价格,以便象以前那样获得平均利润率。

价格的这种名义上的提高并不直接影响利润率,但是影响利润的支出。

李嘉图再次回到前面考察的情况:剩余价值(绝对利润)降低是因为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以及地租)提高。

“我必须再次指出,利润率的降低比我在计算中假定的要迅速得多;因为如果产品的价值象我在前面假定的情况下说过的那样高,租地农场主的资本的价值就会大大增加,因为他的资本必须由许多价值已经增加的商品组成。

在谷物价格可能从4镑上涨到12镑以前,租地农场主的资本的交换价值也许就已经增加一倍,等于6000镑而不是3000镑了。

因此,如果租地农场主的利润原来是180镑,或者说,是他原有资本的6%,那末现在实际利润率不会高于3%;因为6000镑的3%是180镑,而且一个持有6000镑的新租地农场主要经营农业,就只有接受这种条件。

许多行业都会从这里得到或大或小的好处。

啤酒业者、烧酒业者、毛织厂主、麻织厂主减少的利润,由于他们储存的原料和成品价值提高,会得到部分的补偿;但是,金属制品、珠宝制品和其他许多商品的工厂主以及资本完全由货币组成的人,就要承担利润率降低的全部损失而得不到任何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