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摔不烂的鸡蛋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摔不烂的鸡蛋
摔不烂的鸡蛋
难度等级:★ ★ ★ ★ ☆
实验时间:30分钟
适用年龄:3-6岁幼儿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鸡蛋表面的保护结构,探究鸡蛋的坚固性能,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
1.生鸡蛋2个;
2.保鲜膜;
3.小杯子;
4.桌子。
实验步骤:
1.让幼儿拿到一枚生鸡蛋,仔细观察鸡蛋表面的特征和结构,引导幼儿思考鸡蛋如何保护自己不破碎。
2.让幼儿用保鲜膜将鸡蛋再包裹一层,并强调保鲜膜同样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3.让幼儿将包裹了保鲜膜的鸡蛋放在桌子上,保证桌面平整。
4.让幼儿对比一下包裹了保鲜膜的鸡蛋和未包裹保鲜膜的鸡蛋,引导幼儿思考包裹保护的好处。
5.让幼儿从桌子上把鸡蛋轻轻往下推,观察包裹了保鲜膜的鸡蛋会不会破碎。
6.让幼儿按实验方法2再包一层保鲜膜,重复步骤5的实验操作。
7.让幼儿思考为什么包裹了保鲜膜的鸡蛋摔不烂,并引导幼儿认识到鸡蛋表面的保护结构以及保鲜膜的保护作用。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幼儿们发现通过包裹保鲜膜,鸡蛋的坚固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即使从桌面上摔下来,仍然不会破碎。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了解了鸡蛋的表面保护结构及其坚固性能,同时认识到保鲜膜的保护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有助于幼儿们在科学方面的学习,同时还可培养幼儿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把鸡蛋从高空扔下不碎的小实验作文300字

把鸡蛋从高空扔下不碎的小实验作文300字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把鸡蛋从高空扔下不碎的小实验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超级有趣的小实验,就是把鸡蛋从高空扔下不让它碎掉!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呢?上个星期,我们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很酷的作业。
老师说:"同学们,下周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就是把鸡蛋从很高的地方扔下去,但是不能让鸡蛋碎掉。
你们要想办法保护好鸡蛋。
"听到这个消息,我超级兴奋!我打算用纸垫子把鸡蛋包起来,这样就不会碎了吧?可是妈妈说:"纸垫子太薄了,从高处落下重力太大,恐怕还是会把鸡蛋压碎。
"唉,这下可难住我了。
后来爸爸给了我一个主意,他说我可以用棉花把鸡蛋包起来。
棉花柔软又有弹性,应该能够吸收掉一部分冲击力。
我觉得爸爸的建议很不错,就立刻开始行动。
我先把鸡蛋裹上一层棉花,再用纸板做了个外壳。
实验当天,我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操场,老师让我们先后从一楼、二楼、三楼的窗户扔下去试试。
第一次从一楼扔下去,鸡蛋安然无恙。
第二次从二楼扔下去,鸡蛋仍然完好无损。
可是,当我把鸡蛋从三楼扔下时,砰的一声,鸡蛋裂开了!虽然这次实验没有完全成功,但我还是学到了很多。
我知道了棉花虽然柔软,但是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棉花吸收不了那么大的冲击力。
要想让鸡蛋真正安全落地,我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改进。
这个小小的实验让我受益匪浅,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让我学会了不轻言放弃。
科学真是太有趣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下一个全新的探索之旅了!篇2标题:高空扔鸡蛋不碎神奇实验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超级有意思的科学小实验。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高空扔鸡蛋不碎"。
它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其实做起来也的确很神奇!上个星期,老师宣布说我们这个星期要做一个特别的科学实验。
听到"实验"两个字,我就来了兴趣。
做实验太好玩儿了!老师说,这次我们要从学校顶层的天台,把鸡蛋扔下去,但鸡蛋不会碎。
怎样让鸡蛋立起来的科学小实验

怎样让鸡蛋立起来的科学小实验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绝对能让你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
想过没,咱们竟然可以把鸡蛋立起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不过这可是个大新闻哦!你准备好了吗?我们来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咱们得准备好材料。
其实啊,这个实验所需的东西简单得很。
你只需要一个鸡蛋,最好是生的,哈哈,别拿熟的来试,不然你可就真要鸡飞蛋打了!然后找个平坦的桌子,光滑的面也是可以的,别让那些小凸起儿妨碍你的“立蛋”大业。
记得把心情放轻松,实验嘛,就是为了玩得开心,对吧?开始之前,先告诉你个小秘密,鸡蛋的形状可不是随便的。
它上面有个尖尖的地方,下面是个圆圆的底。
鸡蛋的底部重心比较低,这可是立起来的关键哦。
大家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鸡蛋也得找对“地方”。
找个稳妥的地方,轻轻把鸡蛋放上去,不要慌,不要紧张。
深呼吸,稳住,慢慢试试。
来,咱们开始立蛋吧!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先别着急!你会发现,蛋倒下去的几率就像买彩票,简直太高了。
哈哈,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是不是我的运气不好?其实不然,这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你需要找到鸡蛋的平衡点。
别忘了,耐心是美德哦!“细水长流,稳扎稳打”,慢慢调整,试着微微转动鸡蛋,让它找到那个最舒服的位置。
就像人一样,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姿势,才能“站”得更稳。
你可能会觉得鸡蛋真是个小顽皮,明明站着了,却又顽皮地摇摇欲坠。
这就是科学的乐趣所在呀!让我们一起去挑战它吧!相信我,多试几次,总会成功的。
就像“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站不起来的鸡蛋也不要灰心,再来一次,调整一下角度,说不定下一次就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鸡蛋在桌子上摇摇晃晃,仿佛在给你一个小小的舞蹈表演。
也许它在暗示你,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总有些时候你会跌倒,有些时候你会站起来,只要坚持,总能找到平衡。
真是个寓教于乐的小实验,不是吗?好了,鸡蛋立起来了,想象一下那一瞬间的成就感,是不是像中了大奖一样兴奋?这时候,不妨和朋友们分享这个小技巧。
让鸡蛋悬浮在水中的实验原理

让鸡蛋悬浮在水中的实验原理
让鸡蛋悬浮在水中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原理是通过改变水的密度和压强,使鸡蛋在水中浮起来。
漂浮的鸡蛋实验的原理涉及到水的密度、浮力、压强和温度等物理概念。
随着盐水混合物的密度增大,鸡蛋的密度不变,当盐水混合物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则鸡蛋悬浮在水中。
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则鸡蛋悬浮在液体里。
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鸡蛋会上浮。
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鸡蛋会下沉。
悬浮的鸡蛋实验原理是浮力原理。
因此可以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液体密度有一定的关系。
鸡蛋的调查报告

鸡蛋的调查报告鸡蛋的调查报告 在发⽣了⼀个事件或情况之后,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并将探寻到的规律和经验写进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鸡蛋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鸡蛋的调查报告1 问题⼀:如何判断⽣熟鸡蛋?实验材料:⽣鸡蛋若⼲,熟鸡蛋若⼲。
实验假设:通过鸡蛋旋转可能能判断出鸡蛋师⽣的还是熟的。
实验⽅法:进⾏旋转两种鸡蛋,并进⾏观察两种鸡蛋的旋转速度。
实验步骤: 在光滑的平⾯⾥快速旋转熟鸡蛋,⽤⼿制动后⼜⽴即释放,发现熟鸡蛋⽴即旋转起来;然后⼜在光滑的平⾯⾥快速旋转⽣鸡蛋,⽤⼿制动后⼜⽴即释放,发现⽣鸡蛋不会⽴即旋转起来,只是慢慢的转着。
换⼀个熟鸡蛋和⽣鸡蛋,再次进⾏实验,发现仍是这个结果。
接着继续进⾏多次实验,发现还是这个结果:熟鸡蛋旋转较快,⽣鸡蛋旋转较慢。
实验结论:通过鸡蛋旋转能判断出鸡蛋师⽣的还是熟的。
问题⼆:为什么熟鸡蛋旋转较快?⽣鸡蛋旋转较慢?经验得知:是因为在⽣的鸡蛋⾥⾯,蛋清和蛋黄都是可以流动的,转的时候,不容易平衡,所以就转不起来。
⽽当鸡蛋被煮熟了以后,蛋清和蛋黄都被凝固了,所以,转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了。
问题三:能否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 实验材料:⽣鸡蛋若⼲,熟鸡蛋若⼲,半⽣半熟的鸡蛋若⼲。
实验假设:可能能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
实验⽅法:进⾏旋转三种鸡蛋,并进⾏观察三种鸡蛋旋转的速度。
实验步骤: 在光滑的平⾯,同⼀时间⾥快速旋转⼀个⽣鸡蛋,⼀个熟鸡蛋和⼀个半⽣半熟的鸡蛋。
开始旋转后,发现⽣鸡蛋转的最慢,半⽣半熟的鸡蛋匀速地转动着,不快也不慢,⽽熟鸡蛋转的很顺畅,速度较快。
换⼀个熟鸡蛋,⼀个⽣鸡蛋和⼀个半⽣半熟的.鸡蛋,再次进⾏实验,发现仍是这个结果。
接着再继续进⾏多次实验,发现还是这个结果:熟鸡蛋旋转较快,⽣鸡蛋旋转较慢,半⽣半熟的鸡蛋转的不是很快也不是很慢,属于中速。
鸡蛋沉浮实验(5篇)

鸡蛋沉浮实验(5篇)鸡蛋沉浮试验(5篇)鸡蛋沉浮试验范文第1篇1.将一只生鸡蛋(或螺丝壳)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观看试验现象:。
2.两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洁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3.将鸡蛋连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洁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释上述变化的缘由:。
浙教版九班级上科学教学参考书第40页中是这样写的:“将一只生鸡蛋放在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将会看到特别好玩的一幕:鸡蛋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不断地上下沉浮。
”“发生以上变化的缘由主要是: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把鸡蛋放入盐酸中时,鸡蛋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与盐酸接触后立即发生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的CO2气体就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上,将鸡蛋托起,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鸡蛋就向上浮起;接近液面时,CO2气泡裂开,逸到空气中去,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其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不断循环,不断上下浮沉。
”本人也在课堂上也做了这个演示试验,但这次却有不一样的发觉。
在演示试验中,鸡蛋放入稀盐酸中,先下沉后上浮,然后就不再下沉了,鸡蛋表面聚集着大量的气泡,露出水面时也只有露出部位少量的气泡裂开,所以还是漂移在水面上。
然后过两分钟之后取出洗净,蛋壳变白了,且有些粗糙,之后由于将鸡蛋始终放在稀盐酸中就上课了。
下课后二非常钟左右,气泡快速增多,原来蛋壳开头消失破洞,没过多久,蛋壳全部消逝,鸡蛋变成了软壳蛋,打开之后发觉:外层的蛋清也变成了白色的固态蛋白,蛋黄还是液体状态的。
“为什么蛋白质凝固了?鸡蛋为什么像是被煮熟了?”带着这个疑问,本人又特地重新做了一次试验,再次确认试验现象,选择了一个生鸡蛋,且还是一样的稀盐酸,并拍照做了记录。
过程如下:(1)14:18开头试验,鸡蛋同样先下沉后上浮,之后不再下沉,而是翻了两次(如图1)。
(2)14:21突然产生大量气泡,取出来洗净,发觉开头有破洞,没想到这个鸡蛋这么快就消失破洞(如图2)。
科学小实验站立的鸡蛋教案大班

科学小实验站立的鸡蛋教案大班活动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鸡蛋在盐水中能站立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活动准备:1. 新鲜鸡蛋若干个。
2. 盐和水,比例为3:1(三份盐,一份水)。
3. 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若干个。
4. 搅拌棒或勺子。
5. 围裙、手套(确保安全)。
6. 记录纸和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站立的鸡蛋,并提问:“你们知道鸡蛋为什么可以站立吗?”2. 孩子们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并引入今天的科学小实验。
二、准备材料(5分钟)1. 孩子们分组,每组领取所需材料和工具。
2. 教师示范如何配制盐水,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三、动手实验(20分钟)1.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搅拌棒将盐和水混合均匀,制成盐水。
2. 每个孩子尝试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鸡蛋是否站立。
3. 如果鸡蛋没有站立,孩子们可以尝试调整盐水的浓度,再次尝试。
4.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分享交流(10分钟)1. 每个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2.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解释鸡蛋在盐水中能站立的原因。
3. 孩子们提问,教师解答,并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索其他科学现象。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除了盐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让鸡蛋站立呢?”2. 孩子们思考并讨论可能的答案,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
3. 孩子们课后可以尝试更多的液体,观察鸡蛋是否站立,并记录结果。
活动结束:1. 教师组织孩子们整理材料和工具,强调安全和卫生。
2. 孩子们向教师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分享实验心得。
3. 教师对孩子们的实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期待孩子们在未来的科学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5个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5个鸡蛋的科学小实验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吗?除了可以作为美食,鸡蛋还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5个以5个鸡蛋为基础的科学小实验,让你在玩乐的同时,还能学到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实验一:鸡蛋的浮力测试效果描述当我们把鸡蛋放入水中时,鸡蛋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准备•温水•盛水的容器•5个鸡蛋实验步骤1.先将温水倒入容器中,确保水面高度能够完全覆盖鸡蛋。
2.将一个鸡蛋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其位置。
这时你会发现,鸡蛋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它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鸡蛋的变形效果描述当我们把鸡蛋放入容器中,注入足够的醋覆盖整个鸡蛋后,鸡蛋外面的硬壳会逐渐溶解,鸡蛋开始变成弹性的固态。
材料准备•醋•5个鸡蛋•盛醋的容器实验步骤1.将醋倒入容器中,直到能够完全覆盖鸡蛋。
2.轻轻将鸡蛋放入醋中,确保鸡蛋完全被醋覆盖。
3.观察鸡蛋的变化。
几天后,你会发现鸡蛋外面的硬壳已经完全消失,并且鸡蛋变得有弹性,可以像橡皮球一样弹起。
这是因为醋中的酸性溶液会与鸡蛋的钙化合,溶解掉鸡蛋的硬壳,使其变成弹性固态。
实验三:鸡蛋的磨光实验效果描述通过磨光鸡蛋,使其外表面变得光滑,呈现出金属质地。
材料准备•砂纸•抛光布•5个鸡蛋实验步骤1.先使用砂纸轻轻磨擦鸡蛋的表面,直到鸡蛋的表面变得光滑。
2.接下来,使用抛光布擦拭鸡蛋,使其更加光亮。
通过这个实验,你会发现经过磨光的鸡蛋表面会呈现出类似金属质地的光泽和光滑感。
实验四:鸡蛋的自立实验效果描述当我们在平面上放置鸡蛋时,鸡蛋能够自立起来。
材料准备•平滑的平面•5个鸡蛋实验步骤1.将平滑的平面竖直放置。
2.将一个鸡蛋轻轻放在平面上。
3.留意鸡蛋会自发地调整位置直至自立起来的过程。
这是因为鸡蛋表面有微小的凸起和裂纹,使得鸡蛋更容易找到平衡点,并最终自立起来。
实验五:鸡蛋的弹簧效果描述在鸡蛋的两端针穿孔后,我们可以将鸡蛋当做弹簧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6个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1.鸡蛋立正
实验原理:由于鸡蛋和桌面都比较光滑,徒手立鸡蛋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
如果在桌面撒一把盐(糖,沙等细小的颗粒都可以),再把鸡蛋立在盐上就轻松多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即使把盐都吹走,鸡蛋下方还是会有几颗盐粒,鸡蛋不倒就是靠了这几颗盐粒。
这相当于增加了鸡蛋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大了自然就不会倒了。
2.瓶吞鸡蛋
点燃的棉花棒放入空瓶中,消耗里面的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由于消耗的氧气体积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导致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小。
还有鸡蛋塞住瓶口,里面的气体得不到补充,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
鸡蛋就被外界的大气压推入瓶内。
(鸡蛋受力发生弹性形变。
)
鸡蛋进去了,大潘又舍不得了,想把它拿出来,怎么办?试试第三个实验哦!
3.瓶吐鸡蛋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瓶子倒过来后,鸡蛋堵住瓶口,由于瓶内空间有限,气体却大量增加,导致瓶内大气压大于外界,就会把鸡蛋往外推出来。
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CH3COOH+NaHCO3==H2O+CO2↑+CH3COONa
4.银蛋
熏黑后的鸡蛋在水里看上去便面镀了一层银色,这是错觉吗?明显不是。
反射定律:光从高折射率介质(水)射向低折射率介质(空气)时,入射角达到临界值,就会产生全反射现象。
鸡蛋壳被熏黑,表面是一层碳,粗糙松散,会包裹大量空气。
将鸡蛋扔到水里,包裹的空气就在鸡蛋表面形成一层空气膜。
光从水进入鸡蛋表面的空气膜,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发生了全反射。
所以鸡蛋边缘看上去比较亮,好似镀了一层银色,而鸡蛋中间部位,光线没有发生全反射,被鸡蛋吸收,那看到的就是黑色了。
5.水晶鸡蛋
实验现象:被醋浸泡7天后的鸡蛋,蛋壳消失,弹性十足,明显变大,且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
鸡蛋壳消失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白醋含有醋(CH3COOH),两者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公式: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鸡蛋变大原理:主要由渗透压造成。
当薄膜两边物质的浓度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渗透压,浓度较低那边物质里的水就会透过薄膜,渗入另一边,使薄膜两边物质的浓度相等。
鸡蛋内部黏稠状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蛋壳变薄之后,在渗透压的影响之下,醋中的水分就透过蛋壳溶解后形成的半透明薄膜,进入鸡蛋把它撑大了。
6.蛋壳承重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而薄的鸡蛋壳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举起15本书毫不费劲。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先来学习两个名词。
拱形: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圆顶形: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鸡蛋壳就是一种圆顶形结构,由很多的拱形“手拉手”组成,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时,压力就如图所示在蛋壳上被传递和分散,使其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大潘只放了15本书,三个“小力士”的极限可还没有测出来哦。
7.蛋壳蜡烛
8.鸡蛋承重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鸡蛋的承重能力真的很强,至少能承受7.38千克,也就是约15斤重物的重量,相当于一个一岁孩童的体重,你们还会觉得鸡蛋脆弱吗?
鸡蛋近似于球形,这是一种很坚固的形状,各个方向上看去都是拱形,具有很强的承重能力。
9.辨别生熟鸡蛋
方法一:用同样的力,使两种鸡蛋在桌子上转动
实验现象:熟鸡蛋比生鸡蛋转得快
实验原理: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都是液体,转动生鸡蛋后,由于惯性作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都是固体,是一个整体,转动熟鸡蛋后,各部分一起转动。
所以熟鸡蛋旋转速度比生鸡蛋快。
方法二:在旋转的鸡蛋上用手按一下,观察两种鸡蛋情况
实验现象:熟鸡蛋被手按后,立刻就停下来了,而生鸡蛋还要继续转上几圈再停下来。
实验原理:与方法一的原理基本相同。
旋转的两种鸡蛋被手按一下后,生鸡蛋由于惯性作用要保持原先旋转状态,所以还要转几圈再停下来。
10.悬浮的鸡蛋
浮力原理:密度小的浮在密度大的上面
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盐水的密度,所以鸡蛋才会浮在水和盐水之间,且水和盐水没有混在一起。
注意:没有食用色素的,可以用墨水或颜料代替哦;食盐多放点,实验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