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创伤

合集下载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研究要点1. 临界骨缺损是指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仅能再生10% 的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 倍。

2. 下肢创伤患者应首先进展高级生命支持,早期生命复苏措施,评估能否进展保肢治疗。

3. 骨折初期治疗主要为彻底冲洗、清创、有效外固定或内固定。

4. 骨缺损小于4cm 可进展自体髂骨移植。

缺损在3-7cm 可实施短缩再延长手术。

缺损在2-10cm 可利用扩髓- 灌洗- 吸引技术进展自体骨移植或骨延长术。

缺损大于10cm 那么应进展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

5. 利用扩髓- 灌洗- 吸引技术可获得至少50cm³自体骨,且富含多种生长因子。

6. Masquelet 术式尽管需要进展二次手术,但可在局部应用抗生素,维持断端稳定,利用生物膜防止自体骨吸收。

7. 骨形态蛋白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其临床效果和平安性不亚于自体骨。

但目前仍把无血供自体骨仍是植骨的金标准。

前言高能量伤、感染、肿瘤切除、翻修手术及发育异常等均可导致骨缺损。

致伤因素对局部软组织和骨折愈合均造成不良影响。

骨折不愈合由多种影响因素导致,在长骨中的发生率为2.5%。

但对于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如未能进展恰当治疗几乎均不可防止的发生骨折不愈合。

基于多项动物实验研究,将临界骨缺损定义为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进展10% 再生的最小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 倍。

治疗巨大骨缺损是临床难点。

过去采用截肢治疗随可缩短恢复时间,但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打击。

目前,治疗重点转为保肢治疗,治疗方式包括: 骨短缩、骨搬运、带或不带血运骨移植、骨替代材料。

本文综述治疗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多种治疗措施。

早期治疗对于伴有骨缺损的下肢外伤患者应首先采取生命支持措施,之后再对伤肢能否保肢进展评估。

确定保肢后,对局部伤口进展彻底清创冲洗,并进展骨折固定。

清创后局部组织及骨缺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治疗早期应请整形科医生会诊以确保局部足够软组织覆盖,否侧采取负压引流措施。

严重下肢创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应用

严重下肢创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应用
而愈。伤肢均最大限度的恢 复 了外观及功能 , 能参加 日常生 活及 工作。提示急诊显微修复与重建 治疗严 重肢体创 伤效果 良好。
[ 关键词 】 下肢 ; 伤 ; 临截肢肢体 ; 创 濒 显微外科手术 ; 皮瓣 [ 中图分类号 ] R 8.2 634 [ 文献标识码 ] B [ 章编 号 ] 10 - 6 20 )2)8- 文 02 6X(07 34 4 2 2 0 0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第 4 0 7年 7卷 第 3 2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转移癌 目的是减轻肿瘤所致 的症状 , 防病理性骨 预 折, 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对于恶性肿瘤骨 转移 , 目前 主要 的治 疗 方 法 有 外 照 射 、 内照射 ( 射 放 性核素) 双膦酸盐类药物、 、 化疗等 , 单用任何一种方 法, 效果均不甚理想 , 一般认为应该采取综合治疗措 施 。局部放疗 可以杀灭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 , 减轻 压迫症状 , 并抑制破骨细胞释放化学性致痛介质 , 从 而 达到止 痛 效 果 。虽 然 , 转 移 放 疗 的最 佳 技 术 和 骨 剂量与分割仍不确定 , 目前认 为适 当的大剂量大 但 分割 比较好 , 在条件允许时 , T 00c y 1 , 予 D30 G /0次 副反应较小 , _ 。但是 , 方便 3 J 恶性肿瘤骨转移通常是 多发性, 不可能每一个转移灶都进行放疗 , 骨转移灶 越多 , 放疗疗 效相 对越 差 。 唑来膦 酸是 第 三 代 双 膦 酸 盐 , 破 骨 细 胞 介 导 是 骨吸收 的 抑 制 剂 。 它 能 高 效 地 抑 制 破 骨 细 胞 的 活 性 , 导破 骨细胞 凋亡 , 诱 阻断 破 骨细 胞 对 矿化 骨 和 软 骨 的吸 收 , 制羟 膦灰石 溶 解 , 制 由肿 瘤 释放 的 多 抑 抑 种刺 激 因 子 引 起 的破 骨 细 胞 活 动 增 强 和 骨 钙 的 释 放 J O本试验结果显示 , 国产唑来膦 酸注射液联合 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效率为 8 . , 7 5% 高 于单纯 放 疗组 7 . 17% ,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本 研 且

中国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2023)

中国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2023)

抗生素的使用
3.医源性软组织损伤: ▪ 推荐根据术中感染组织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最常使
用的广谱抗生素是头孢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38],清创术后即开始系统使用抗生 素,建议静脉2周,之后转为口服[39,40]。 ▪ 如果以治疗为目的,建议取出内固定物后继续使用6周(静脉滴注2周,口服4 周)抗生素; ▪ 如保留内固定物,抗生素则需延长至12周(静脉滴注2周,口服10周)[41]。当 怀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使用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42]。
创伤性下肢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置
2. 肢体临时固定:如伴有骨折,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肢体,固定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使用 前、后评估神经及血管状态。 3. 抗生素使用:见抗生素使用章节。 4. 破伤风的预防:推荐常规使用250 IU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1 500 U破伤风抗毒素,无破伤风免 疫球蛋白且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者可行脱敏注射[8]。创面污染严重或病程超过6 h的创面,剂量加 倍[9]。 5. 清创:见清创章节。 6. 骨折稳定技术: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髓内钉及钢板来实现临时或终末固定,稳定骨折,具 体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等[10-12]。如果一期使用内固定治疗,必 须同时满足彻底清创及软组织良好覆盖2个条件。
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部、骶尾部分界;内侧以股沟与会 阴部分界。下肢分为髋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足部[1]。本指 南所讨论的下肢软组织损伤在解剖学上以上述范围为界限。 2.软组织损伤的分类: ▪ 软组织损伤主要可分为创伤性损伤、慢性创面和医源性损伤。
下肢解剖学范围及软组织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 创伤性软组织损伤是软组织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其完整性有 或无破坏,其连续性有或无中断,出现微循环障碍、无菌性炎症 或细菌性感染,局部组织肿胀、出血、缺创伤性软组织损伤多伴发于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 型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开放性骨折分型系统(表1)[4]。

下肢创伤 PPT课件

下肢创伤 PPT课件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Femoral Head
Femoral Neck Small Trochanter
7
一、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
8
Anatomy Review
颈干角
约为127 °。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
髋外翻,小于正常 为髋内翻。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头下型
经颈型 基底型
14
Pauwels分类法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外展型: Pauwels角<30°
内收型: Pauwels角>50°
Pauwels角: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
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15
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无移位的完全
下肢损伤
周宁峰
东方医院 骨科 脊柱外科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hanghai East Hospital
1
骨不仅仅是骨骼,还涉及软组织(肌肉、韧带、血管、神 经),甚至内环境。
2
骨折和骨折愈合是涉及生物学和力学的过程
High-Energy Injury
3
Low- Energy Injury
30
Evans' classification
•目的:评价稳定性
•按骨折线方向分: 顺注意 排除其他部位的骨折 (肱骨外科颈、桡骨 远端)
合并各种内科疾病, 身体耐受性差,并发 症发生率高。
32
治疗
目的:
降低死亡率 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
45

下肢创伤康复实验报告

下肢创伤康复实验报告

下肢创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软组织、骨骼、关节、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下肢创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车祸、跌倒、运动损伤等。

下肢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对下肢创伤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康复训练,观察下肢创伤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下肢创伤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恢复情况;2. 评估康复训练对下肢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3. 探讨下肢创伤康复训练的最佳方案。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下肢创伤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下肢创伤的诊断标准。

2. 实验分组: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5例。

3. 康复训练方案:(1)A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内容:① 被动运动:患者每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次持续1分钟。

② 主动运动:患者每天进行主动关节活动,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每次持续1分钟。

③ 力量训练:患者每天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力量训练,每个肌肉训练3组,每组10-15次。

④ 步行训练:患者每天进行步行训练,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

(2)B组:仅进行常规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

4. 数据收集与处理:实验期间,定期对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估。

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 A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P<0.05)。

2. A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其中关节活动度提高60%,肌力提高50%,疼痛程度降低7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80%。

3. 康复训练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五、实验结论1. 康复训练对下肢创伤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下肢创伤急救护理措施

下肢创伤急救护理措施

下肢创伤急救护理措施下肢创伤是指在运动、工作、生活中意外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力作用,导致下肢软组织受到损害或骨折等。

常见的下肢创伤有骨折、扭伤、挫伤等。

这些创伤虽然不是生命威胁,但如果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可能导致伤情加剧,影响工作和生活。

下面是关于下肢创伤急救护理措施的一些介绍。

1. 骨折骨折是下肢遭受外伤后最常见的伤情之一。

如果患者出现骨折,应该做如下的急救措施:1.1 确认骨折部位骨折的部位可能包括了腿部、脚部等,必须先确认骨折的具体部位。

1.2 静止患肢骨折后,患者肢体相应的受伤,需要立即静止患肢以防止二次伤害。

1.3 用支架固定肢体用支架固定患者的肢体是很重要的。

铝合金支架是目前运动员折断骨后最常用的固定器。

2. 扭伤扭伤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伤情,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

如果患者出现扭伤,可以采取如下急救措施:2.1 休息放松休息是扭伤后的重要治疗措施。

患者需及时休息,使肌肉放松。

2.2 冰敷扭伤后冰敷是十分有效的缓解方法。

冰能够有效的减缓肿胀的速度和明显减少疼痛感。

2.3 消炎止痛使用消炎药或止痛药会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快速恢复。

3. 挫伤挫伤是肌肉和皮肤受到挤压、刮擦时的一种损伤。

如果患者出现挫伤,可以采取如下急救措施:3.1 清洗伤口用温水冲洗挫伤伤口,以避免出现感染。

3.2 消炎使用消炎药可以减轻创伤引起的疼痛和阻止细菌的感染。

3.3 敷药用敷料覆盖于伤口,减轻疼痛,并可以加速愈合。

总结在生活或工作中,下肢创伤是非常常见的,了解如何急救下肢创伤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户外运动或体育竞技中,意外如骨折、扭伤和挫伤等情况也经常发生。

如果正确地进行急救处理,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同时减轻疼痛和避免二次伤害。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心血 管病 防治 知识
2 0 1 7年 第 3期
1 0 7
始其他 论著 交流
分 析骨科下肢创伤 患者 的临床急救措施
陆 廷 永
( 平塘县 人 民 医院 , 贵州 I平 塘 5 5 8 3 0 0 )
【 摘要 】 目的 分析 骨科 下肢 创伤 患者的 临床急救 方式与急救价值 。方法 : 选取 2 0 1 6 年1 月到 2 0 1 6 年1 2
率, 建议广泛应用。
患者治疗优 良率为 9 7 . 1 4 %, 常规组 患者治疗优 良率为 8 8 . 5 7 %, 数据 对比差异显著( P < 0 . 0 5 ) 。控制 组与常规 组患者 骨科 下肢创伤 患者临床 急救治
疗 中, 应 用损伤控制理 论 实施分阶段 治疗 , 能够有 效提 升 临床 治 疗优 良率 , 降低 骨科 下肢创 伤 患者的并发 症发 生
【 关键词 】 骨科 下肢创伤 ; 临床 急救
近些 年 来 交 通该 事 故 与 意 外事 故 频 频 发 生 , 由 此造 成 的骨科 创伤 患者 数 量不 断增 加 。患者 多是 由
血容量 。 闭合性骨折需要采用牵引、 外 固定架以及石
膏等 实施 临时 固定 Ⅲ 。损伤 较 为 严 重 的患 者 则 需 要
1 . 2 方 法
采用 S P S S 2 0 . 0统 计 学 软 件 实 施 各 项 资料 的对
常规组实施常规创伤治疗方式 ,控制组实施损 伤控制治疗方式 , 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 , 具体方式
如下 。
比与计算 , 计数资料采用 x : 进行检验 , 采用%表示 , P < O . 0 5 则代表差异对 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0 . 0 5 ) 。详 见表 1 。

探讨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效果

探讨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效果

探讨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效果发表时间:2020-12-23T15:17:15.49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作者:王青欢魏婷婷[导读] 目的探究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效果。

王青欢魏婷婷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宁夏银川 75000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目的探究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 1月— 2020 年 1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中便利60例作为研究对象, 30例分入常规组,采取常规骨科创伤临床救治方法治疗,30例分入实验组,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进行临床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优良率(92.04%)优于常规组优良率(80.68%),且实验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7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疗法,能有效提高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骨折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方法;治疗效果引言下肢创伤是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大多患者是由外部冲击躯体而造成的创伤,如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属于骨科多发疾病,未及时治疗,导致神经、脑内、脏腑等受到创伤,易诱发多种并发症,提升救治难度的同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临床救治,通过及时抢救治疗,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以往多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骨科下肢创伤,具有一定就救治效果,但存在一定危险因素,延误救治。

随着医疗理念的发展,损伤控制理论被逐渐运用到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中,在确定手术方案前紧急处理患者损伤,控制病情,从而提高患者耐受力,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骨科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中便利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骨科下肢创伤诊断标准,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其他骨科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 疗 原则:首先稳定全身状况
非手术疗法 牵引:过渡性治疗手段;手术禁忌者
Braun架
8-10W 肌肉等长收缩
悬吊牵引法 bryant
用于3岁以内儿童,否 则肢体末端坏死。
不强求解剖复位,成角 <10°重叠<2厘米,不 会影响功能。
注意观察末稍血运。
男性 40岁 127152
值得注意!
外展型骨折 处理不当
内收型骨折
Femoral Neck Fracture
老年女性,左髋疼痛,无明确 外伤史; X片:股骨颈下方细小的硬化区 MR:股骨颈T1信号减弱 诊断:股骨颈不全骨折
治疗(treatment)
保守治疗
1.部分稳定型 无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 2.全身情况差无法手术者
程度和侧枝循环形成 治疗:带蒂骨瓣或人工关
节置换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特点
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高6岁) 属于关节囊外骨折,极少发生不愈合 极少发生股骨头无菌坏死 常遗留髋内翻畸形
Evans' classification
•目的:评价稳定性
•按骨折线方向分: 顺粗隆间线型 逆粗隆间线型
钉-板系统 髓内固定系统 外固定架
三 股骨干骨折 占全身骨折的4-6%
Femur shaft fracture
股骨——最长、最粗、承力最大的管状骨
强度大-强大暴力 周围肌肉丰富 股骨嵴-复位标志
滋养动脉
病因及分类
直接暴力
重物击伤 车轮辗压 火器伤等
间接暴力
高处坠落 机器绞伤
体征
短缩外旋畸形。
局部压痛,轴向叩击痛(+)
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仍能走路或 骑车
按骨折部位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头下型
经颈型 基底型
Pauwels分类法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外展型: Pauwels角 <30°
内收型: Pauwels角 >50°
Pauwels角: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
骨不仅仅是骨骼,还涉及软组织(肌肉、韧带、血管、神 经),甚至内环境。
骨折和骨折愈合是涉及生物学和力学的过程
High-Energy Injury
Low- Energy Injury
主要内容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
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股骨干骨折
移位机理、治疗原则
胫腓骨、髌骨骨折
分类、治疗方法
女性 朱妹珍 76 120766
髓内针固定
开放复位 闭合复位
外固定架
四 髌骨骨折
Fracture of patella
髌骨 最大的籽骨 杠杆 伸膝装置
Anatomy
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
直接暴力: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股四头肌强烈收缩,伴髌旁支持带
撕裂。横形或上、下极撕脱骨折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
Anatomy Review
颈干角
约为127 °。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
髋外翻,小于正常 为髋内翻。
Anatomy of Proximal Femur
前倾角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 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 正常为12-15°
结构特点
手术治疗
大部分患者
牵引或“丁” 字鞋:防外旋、短缩
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治疗 3枚螺纹钉
移位较小 青壮年患者 X线下闭合复位 简单、加压固定 对股骨头损伤小
股骨颈骨折治疗 滑动鹅头钉
股骨颈骨折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头下型骨折、陈 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 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诊断
诊断多无困难,注意 排除其他部位的骨折 (肱骨外科颈、桡骨 远端)
合并各种内科疾病, 身体耐受性差,并发 症发生率高。
治疗
目的:
降低死亡率 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死亡率
畸形率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固定器材的选择
膝关节积血,肿胀、疼痛,髌前可触及凹陷 膝关节活动困难,不能主动伸直 浮髌试验(+) X线片
治疗
8字张力带钢丝
移位横行骨折, 环扎固定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
固定作用强,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活动。
记忆合金聚髌器
五 胫腓骨骨干骨折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压源自性骨小梁Compression
张力性骨小梁 Tension
Ward三角 股骨矩
Blood Supply
①圆韧带支
②骨干滋养动脉

③关节囊支:来自旋股内、 外侧动脉的吻合,是主 要血液供给来源。
不愈合 or
股骨头缺血坏死
②③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
外伤史
老年:间接暴力—低能损伤。 青壮年:直接暴力—高能损伤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Outcome
• 痊愈 • 畸形愈合 • 骨不连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骨关节炎 影响因素 年龄、骨折类型、移位、 复位内固定质量
痊愈
畸形愈合 骨不连
股骨头坏死 关节炎
骨股 骨 颈 骨 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坏死率:20-35% 出现时间:2月-5年 决定于股骨头血管的破坏
粉碎、蝶形、 横行骨折
斜形、螺 旋形骨折
按部位分 上 1/3;中 1/3;下 1/3
骨折移位机理
受肌肉牵拉、暴力方向大小、体位、搬运因素影响
临床表现与诊断
疼痛剧烈、压痛、胀肿、畸形和骨擦音和肢 体短缩、功能障碍。
X线片 合并多发伤或内脏伤 失血性休克(常达1000-1500毫升) 注意神经、血管损伤
髋关节脱位
分类、临床表现和复位方法
了解(自学)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髌骨脱位
Anatomy of Proximal Femur
Big Trochanter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Femoral Head Femoral Neck Small Trochanter
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无移位的完全
骨折 Ⅲ型:完全骨折,部
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完
全移位
影像学检查
X片:骨盆正位,髋 关节正侧位
螺旋CT三维重建 MR:隐匿性骨折 骨扫描:股骨头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