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精编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分)今齐地方千里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

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

②作动词,列举。

二读“ 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规律,气数。

三读“ shuò”,义项有:①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1分)读音:词义: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2分)(二)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窥:蔽: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重庆市B卷】(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邹忌修.八尺有余()⑵朝服.衣冠()⑶私.我也()⑷王之蔽.甚矣()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注:鄂版教材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

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答案】9.(4分)⑴长,这里指身高。

⑵穿戴⑶偏爱⑷因受蒙蔽而不明(每个1分)⑵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

(每小题2分)11.A(3分,邹忌悟出的道理是作为领导,下属会因惧怕自己或有求于己而不会直言以对,因此易被表面现象蒙蔽,所以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偏听偏信,要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邹忌能悟出道理,在于他有敏锐的政治觉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一则有关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态度。

下面是一些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关的中考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故事。

题目1:请你简述一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则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

主人公邹忌是赵国的一位贵族,有着出众的智慧和才能。

当时,齐王为了扩张国土,不断发起战争,导致国势力竭。

邹忌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决定向齐王进言。

他用一种诙谐的方法给齐王上了一课,告诉他战争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提出了用和平的方式来统一天下。

齐王听后深有感触,下令停止了战争,国势开始逐渐恢复。

题目2:请你分析一下邹忌为何选择了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邹忌选择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正面直接地劝谏很难被齐王接受。

齐王一向以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面对批评和质疑的态度并不友好。

因此,邹忌使用讽刺的方式,既能传达自己的观点,又能避免引起齐王的反感。

其次,讽刺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能够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间接地点出问题所在。

邹忌通过讽刺,给齐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

题目3:请你就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邹忌和齐王,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邹忌和齐王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邹忌是一个智慧出众、富有见识的贵族,他有勇气向齐王纳谏,并且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齐王则是一个冷酷而霸道的君王,他一直采取战争的方式来扩张国土。

然而,当邹忌讽刺他时,齐王却能够冷静地思考,并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政策。

可以说,邹忌代表着智慧和勇气,而齐王则代表着意志的转变和开明。

题目4: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价值观念?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邹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敢于向君王纳谏,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10套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10套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一、2013天津(每小题3分)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服:衣服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 皆以美于徐公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二、2013长春(共10分)9.《战国策》一书,是时期由(人名)编辑整理的。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③私.我也( ) ④今齐地方.千里( )11.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整体把握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3.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其妻、妾、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 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 发自内心, 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 惟恐不能表白感情, 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 貌似深思熟虑, 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 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 用书面语“吾暠, 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昳.丽(yì)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暮寝而.思之()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形貌昳丽..(2)暮寝.而思之(3)王之蔽.甚矣(4)时时而间.进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一)9.(1)昳丽:光艳美丽(2)寝:寝,躺,卧(3)蔽: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4)间:间或,偶然10.B11.(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复习要点中考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复习要点中考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

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

他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二、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

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

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

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三、写作特色: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鲜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四、中考链接:1、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他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答: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

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

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2、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答: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认点。

3、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英俊、明智、精心、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

中考语文专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解析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乙】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苏代:谋士。

②拑:同“钳”。

③禽:同“擒”。

④支:相持,对峙。

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B.皆以.美于徐公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C.朝服衣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2.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A.“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B.“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3、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古义:“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古义:躺着。

今义:睡觉地方。

4、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在早晨服:穿戴。

(3)私我也:偏爱(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三、阅读探究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总结迁移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

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五、中考真题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直接劝说的方式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9、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第二问: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12、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13、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1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孰视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7、本文是臣民劝说君主纳谏成功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联系《出师表》一文,诸葛亮向君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条建议,表明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恩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分)18、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

(3分)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1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2分)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0、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答: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

②做人要注重实际,有自知之明,不能爱慕虚荣。

③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听取别人的意见。

21、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2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3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4、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巨大成效。

26、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答: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今齐地方千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8、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29、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3分)答: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30、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31、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C )A. 皆以美于徐公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 能谤讥于市朝D. 皆朝于齐3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3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4分)答: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

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

②群臣纷纷进谏。

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

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3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答: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3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3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3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4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