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山东阳信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东阳信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都在不断加快城乡发展的步伐,山东阳信县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也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
本文将对山东阳信县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山东阳信县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支柱,特色农产品如大葱、大蒜等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阳信县也在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阳信县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全县的公路网基本建成,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教育体系也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医疗服务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3. 城乡发展不平衡:尽管阳信县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城市地区相对较发达,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二、未来趋势1. 经济转型:阳信县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在经济转型上展现。
随着农业的发展逐渐饱和,阳信县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将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阳信县还可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农产品电商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阳信县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点发展农村道路改造、居民楼公共设施建设、医疗机构和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3. 教育与科技:随着阳信县经济的发展,教育和科技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投入更多资源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同时,促进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阳信县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是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5. 城乡发展一体化:未来,阳信县将致力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03]25号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03]25号](https://img.taocdn.com/s3/m/acf96a2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1.png)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正文:----------------------------------------------------------------------------------------------------------------------------------------------------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03]25号2003年12月23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今年省委工作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任务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采取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实施强县带动战略、支持欠发达县进行改革开放试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省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全省县域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75.5%,完成财政收入占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占4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7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68.9%,有1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
县域经济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对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先进省相比,与实现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强县不强、弱县较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县域金融发展、金融体系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基于山东省91个县的实证研究

国 外 学 者 基 于 多 国视 角 得 出 厂金 融 发 展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结 论 。认 为 金 融 体 系 结 构 是 影 响经 济增 长 的 重 要 因 素 ,并 形 成 三 种 观 点 。一 是 强 调银 行 地 位 和 作 用 的银 行 论 ,主 张 银 行 主导 型 金 融 体 制 有 助 于 提 高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 P o r t a e t a 1 . ,1 9 9 7) 。l _ ‘ 是 强 调 金 融 市 场 作 用 的 市场 论 ,指 在 产 权 明 晰 、金
一
、
引 言
系 优 化 资 源 配 置 、促 进 县域 经 济增 长 的政 策建 议
二 、 文献 述 评
自熊 彼 特 ( S c h u mp e t e r ,1 9 1 1)提 “ 一个 发 达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中 国跨 越 式 发 展 引 起 全 球 关 注 ,
有 灭 中 旧金 融 发 展 经 济 增 长 的研 究 也 大 量 涌 现 。 这 些 研 究 多 针 对 国 家 、区域 或 省 际层 面 ,很 少 着 眼 于 县 域 层 而 。 县 域 经 济 是 国 民经 济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中 国 长 期 以 来 优 先 发 展 工 业 和城 市 的经 济 社会 发 展 战 略 将
金融 经济的关 系是 “ 需求追寻”型的. 而在中等发达县和欠发达县 , 金融与经济 的关系为 “ 供给引导”型。基于此 ,
本 文提 m促进县域金融体系协调平衡 发展 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体系效率 ;县域经济增长 ;随机前沿分析 ;面板数据模 型
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民 经 济 中的 地 位 不 断提 高 , 也 存在 不 少 问题 。 本 文提 出 了加 快 工 业 化 进 程 ; 出特 色 经济 ; 展 民 营 经 济 ; 大 对 外 开 放 ; 善 县 域 金 融 环 但 突 发 扩 改
境; 创新“ 省管县” 体制等建议 , 希望对山 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有所帮助 。 【 关键词 】 县域经济; 色经济 ; 特 民营经济; 省管县 县是我国功 能相对完备 的基本经济单元 , 是最 基础的 行政管理层 次。县域经济在 国民经济中占有特 殊重要的地位 , 是推动 科学发展 的 基础 。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 , 定着全省经济发展 的规模和水平。 决 山东 省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一
3 金 融 体 制 的 制 约 、
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不健 全 , 对经济 的支持 力度不断 弱化。大多数 县域只有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 业发 展银行、 农 农村信用社和邮 政储 蓄 , 股份制商业银行、 证券公 司等其 他类金融 机构几乎 为零 , 适合 县域经济发展的其他金融机构没有相应建立。而仅存的国有商业银行 县级分支机构又没有授信权 , 了单纯吸收存款的机构 , 成 县域资金大量 外流。县域金融市场仍然属于 卖方市场 , 在产品开发 、 业务创新和金融 服务方面, 商业性金融机构仍然固守计划经济 体制下的经营观念 , 维持
园。蓬 莱市把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 结合起来 , 规划和建 设了经 济开 发、 临港 工业 、 旅游度假、 葡萄及葡萄酒等四个产业集 中区, 增强了园区 产业 招商的吸引力。二是多渠道融 资 , 多种形 式办 园。胶 州市采 用政
从区域分布上看 , 县域之间发 展不平衡 。由于基础 、 区位 、 源票 资 赋、 创新意识等不 同造成县域 间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 , 内 3 省 O经济 强县 府启动办园 、 吸引民资办园、 商办园 、 外 企业包片开发等 方式 , 加快 了园 主要分布在东部半岛地区 , 济南、 青岛 、 淄博、 烟台、 潍坊 、 威海六市有 2 区建设 的步伐 。三是创新园区管理 体制。多数 园区建立 起了精简 、 2 高 个 ,O个欠发达县主要集中于鲁 西地区的菏泽 、 3 德州、 聊城 、 临沂、 济宁 效、 统一 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使园区经济发展充 满了旺盛的生 5市。3 O个经济 强县人口占全省县域的 2 . % , 6 9 创造的 G P占县域经 机 和 活 力 。 D 济 总 量 的 3 . % ;0个 欠 发 达 县 人 口 占 2 % , 造 的 G P仅 占 1. 86 3 4 创 D 0 3 招 商 引 资成 为县 域 经 济 最 大 的发 展 动 力源 、
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山东省莱阳市“预制菜产业”的调查分析

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山东省莱阳市“预制菜产业”的调查分析王 晓(莱阳市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山东莱阳 265200)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实践多以乡镇、村一级作为实施主体,会出现资源调动受限、参与主体有限、振兴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
本文通过对莱阳市“预制菜产业”案例的调查发现,以县域经济为主体,通过产业政策、做大做强产业链、搭建多利益主体合作的组织模式等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预制菜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ounty Economy to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pared Vegetable Industry”in Lai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WANG Xiao(Laiyang City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Laiyang 265200, China)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veloping countryside in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 The practi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ostly takes township and village level as the main body of implementation,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problems such as limited resources mobilization, limited participants, and unsatisfactory revitalization effects, which will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of “prepared dish industry” in Laiyang city, the author found that with the county economy as the main body, through industrial policies, expan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building the organizational mode of multi-stakeholder cooperation, th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can be realiz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forming a joint force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Keywords: county economy;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epared dishes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
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关 键 词 : 山东 ; 县 域经 济 ; 发展 ; 对 策
在我 国传 统 和现实 的社 会结 构 中 ,县 域 是联 系 宏 观与微观 、城市 和农 村 、工业 和农 业 的重要环 节 。 县域 经济是 指在县级行政 区划县域经济是在 县级地域 范围 内,由政府调控 、引导和管理 ,建立 和发展起来 的具 有地 方经 济特 色 的一种 区域 经 济形 式 ,是 国 民 经 济 的 基本 单 元 和 重要 基 础 。 “ 郡 县 治 则 天 下安 , 县 域强则 国家富 ” ,加快县域 经济 发展对 促进城 乡协
i n S h a n d o n g a n d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F A N Xi a o - j i n g
( F i n a n c e B u r e a u o f L i a n g s h a n C o u n t y , L i a n g s h a n , S h a n d o n g 2 7 2 6 0 0 )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 5 2
文献标识2 1 0 7 ( 2 0 1 3 ) 0 1 — 0 0 2 9 — 0 4
On S t a t u s Qu o a n d P r o b l e ms o f Co u n t y Ec o n o my
第2 0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湖南商学 院学报 ( 双月刊 )
山东沿海与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入、 人均城乡储蓄存款总额 、 人均城 乡储 蓄贷款总额 固定 资 产投 资 、 乡储蓄存款 额 、 乡储 蓄贷款额 G P增 长率 、 城 城 D 财
政 收入 增长率 、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 率财政 收入 占 G P比重 D 进 出口总额 、实际利用外资 ,作为县域经济聚类分析经济 因 子, 划分县域地理分 区。
包括 沿海青 岛、炯 台和威海的下属 县市 和内陆潍坊 、 枣 庄、 济宁 、 泰安 、 济南的下属县市 。 其中沿海 县市 的经济发展水
平普遍 高于内陆县市 , 这类 县域经济 发展优势在于 : 地理 区位
外资优势 、 资源优势。 沿海县市海洋 区位优势明显 , 借助 首先 ,运用 S S 各省经 济发展实 力指标进 行主成分 优势 、 P S对 海洋 资源 , 发展海 洋渔业 、 水产品加]业 、 船舶制造业 、 旅游业 分析 , 根据抽取的 主成分 因子进 行系统聚类 , 9 对 1个县市进 内陆县市借助周边城市 的辐射带动作用 , 承接城 行归类 ; 次, 其 根据综合主成分分值进行排序 ; 最后 , 根据 聚类 等二 j产业 ;
摘
要: 山东省有 9 个县 市, 1 各县 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 大差距 , 整体上呈现沿海与 内陆县 市经济发展差距较
大. 同时有些县域 经济发展 又存在相似之 处。研 究的主要 目的是对山东 9 县市进 行经济地理分 区划分 , 1 并在此基础
上提 出相 应 发 展 政 策 。 关键 词 : 东省 ; 海 ; 山 沿 内陆 ; 市 ; 类分 析 ; 成 分分 析 县 聚 主 中 图分 类 号 :2 92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 1 )8 04 — 2 F9. 7 A 17 — 9 X(0 0 0 — 0 7 0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主要成绩及经验1、县域经济发展迅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05年县域经济的GDP由2003年的7966.8亿元增加到14650.1亿元,年均递增18.74%;县域财政收入从277.35亿元提高到502亿元,年均递增26.93%,经济强县、强市纷纷崛起,在国家统计局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中,山东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逐年增加,到2005年我省已有19个县市进入百强县行列,县域经济呈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态势。
2、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为发展县域经济,在不到3年时间里,省委省政府根据变化的实际,连续2次出台《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从财政支持、税费优惠、金融服务、建设用地、人才支持、对口帮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障政策,扫清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3、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不断升华。
经过多年积累总结,我省已经形成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按照省委‚一二三四五六‛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发展战略,做到城市农村、三次产业、经济社会‚三个联动‛,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着力抓好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强化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三个关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三个增加‛,使全省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著优化,社会事业显著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加强,全面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问题和不足1.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不强,发展不平衡。
我省县域经济的GDP总量很大,但人均GDP、人均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等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存在明显不平衡,尤其在东西部地区之间表现得最为突出,全省91个县市区中仅有30个强县,且大多分布在东部,西部有为数不少的是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有的县还是农业弱县;2、投资主体单一,资金制约比较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分为区域经济结构均衡理论( 强调区域各经济部门间发展平衡)和区域经济空间结 构均衡理论(从空间角度强调地区间平衡发展)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均衡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索罗创立。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三 要素: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尽管各区域间存在着 要素禀赋和发展程度的差异,但由于自由竞争和追求 利润最大化会使劳动力从低工资区域向高工资区域流 动,资本则会从低收益率的高工资区域流向高收益率 的低工资区域,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使各要素收益平 均化,各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增长。该 理论的核心是宣 扬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用强化市场力的办法解决区 域问题。
23
(四)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但县域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却面临诸多制约
县域注重科学发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城镇化加快推进;二是各县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 善;三是民生建设成绩斐然。 但县域经济发展还受到诸多制约,突出表现在: 缺权缺发展热情、缺钱、缺地、缺人。 县乡政府仍自觉缺少必要的发展经济自主权,责 权不对等,同时部分县区缺少干事创业的热情; 县乡财政捉襟见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建设用地紧张;高层次人才短缺。
但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县域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强县不 强、弱县较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21
链接
(二)县域强县、弱县竞相发展,但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
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县域间不平衡问题日益 突出: 一是市与市之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从17市县 均指标来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最高与最低相差仍达 4.7倍。财政收入增速最高与最低相差15.2个百分点。 二是各市内县域之间差距明显,东部市内还有许多弱县、 中西部市内强县与弱县差距也很大。 三是县域内城乡差距普遍较大。各县的县城普遍比较漂 亮,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而农村的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
在区位条件优势不显著、资源优势明显的县域,选 择要素禀赋依托型的发展路径是科学、明智之举。 如,山东的邹城市。
15
3、资源稀缺“倒逼”型
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发展要有相应的资源基础。 然而,在一些自然资源不具任何优势,甚至是一穷 二白的地方,也有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如浙 江永康县、遂昌县。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 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稀缺 “倒逼”型的发展路径,又可称之为异质人力资本 型的发展路径。
18
小结: 1、县域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影响着县域产业结构的初 始形态与发展趋向。 2、县域文化背景所熏陶出的人文素养和创业精神以及 制度选择的偏好,影响着县域内企业的所有制属性。 3、企业形态与所有制属性又直接影响着政府发挥作用 的方式和要素配置方式。 4、上述因果关系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初始形态 和演化趋向。在演化过程中一旦产生“锁定效应”,县 域经济发展便会形成路径依赖。 5、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初中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态势 ,但最终都要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吻合。
3
县域经济的特征
第一,它是一种有明显的行政区划边界同时又具 有开放性的区域经济。 第二,它是一种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同时又 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区域经济。 第三,与区域经济相比,县域经济既有经济结构 功能,又有行政结构功能,而一般区域经济 仅有经济结构功能。 第四,与国外相比,中国县域经济有其特殊性, 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独立存在和研究 价值。
2015年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58419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 算收入4529亿元,这两项各占到全省的92%和82%,其增 幅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全省县域实现税收收入 3632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8个百分点。全省县域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43158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5个百分点。 在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的赛迪顾问)发布的 “2016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山东占据22席,仅次于 江苏(26席),县域总的发展态势良好。
8
从实践中看,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非均衡发展理论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有现实 指导意义;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 就要树立协调发展的思想,重视落后地区发 展,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适度调控,将地 区差距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实 现区域整体经 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县也应如此。
16
4、资本嫁接型
相对城市经济而言,县域经济资本积累水平相对低, 资本短缺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一些已具备 一定工业基础的县域,要培育规模企业,推动产业升 级,创造高层次竞争优势,企业唯一的选择是进行持 续的投资和创新。持续的投资和创新,仅仅依靠县域 内的资本积累远远不够,必须引进和嫁接外来资本。 引进与嫁接外来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上市融资,二是利用外资。 江苏江阴的崛起,就是通过企业上市融资达到资本嫁 接目的的成功范例。昆山市则是吸引外资的典范。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历来存在非均衡发展与均衡发 展理论的争论。它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采用什么 样的发展理念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问题。 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石。它是 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该理论的中心观点是: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均衡发 展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通常先由一个 或数个增长极推动,然后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该理论主张,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 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 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 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9
2、资源禀赋论、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
这三种理论分别从某个方面回答了经济增长的源泉 问题。即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个: 即资源禀赋、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三个要素的重要性 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资源禀赋的作 用就比技术和制度要大,然而,一旦经济开始持续 增长,初始禀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就开始减弱。 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作用就会增加。自然禀赋、 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三者之间的匹配情况决定经济 的繁荣与萧条。
22Leabharlann 链接(三)转方式调结构迈出坚实步伐,但 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导的县域经 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明显改变。 但总体上看,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有待提高。 2015年部分县域财税收入增速放缓。有9个市、55个 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50个县(市、区)税收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有12个市、80个县(市、区)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 同比有所下降。其中7个县(市、区)占比降幅超过10 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经济学部
1
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山东县域经济发展中呈现的特点; 三、山东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 的主要问题; 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着重抓好的几个问题。
2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 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 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 的区域经济。 它对应着城区经济。与城区经济一样, 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 经济基本的运行单元。
17
5、创新导向型
创新导向型源于迈克尔.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波特把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 新驱动、财富驱动四个阶段,认为四个阶段依次递进。
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是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全新的县 域经济发展模式,这里的创新不止是科技创新,还应包 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内容。 它突出创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调所有经 济发展主体都是创新主体,同时它对要素禀赋要求不高。
4
(二)有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介绍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一般区域经济 理论也能指导县域经济发展。但鉴于区域经 济学理论体系庞大,我国县域经济又是一种 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因此,结合我国县域 经济的具体情况对区域经济学理论进行取舍, 有选择地介绍几种适合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 理论。
5
1、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均衡发展理论
12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种主要类型
由于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 科学技术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文制度 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在各地县域经济发展 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不同 的发展类型。
13
1、 区位决定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下,总是选择那些具有优势区位利益的地区。然而,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区位的偏好各不相同。 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加工 型企业选择原材料资源丰富的地区;物流量大的企 业选择运输成本低的地区,等等。因此,县域经济 系统的特定区位结构与企业区位选择偏好共同作用 的结果,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起步方式和产业层 次,如果不存在外部的偶然性因素的介入,经济发 展就会产生路径依赖,而形成特定的县域经济发展 模式。如东莞。
舒尔茨针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只有通过工业化 才能实现经济起飞,而农业不能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主流观 点,指出:经过改造的现代化农业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发展农 村教育事业,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结构。
11
4、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环境、社会等 是不可分割的可持续发展要素,单独一个要素的发展 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经济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时,要考虑自然承载 能力,注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并保证以持续 的方式利用不可再生资源。还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县域 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 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还要从维护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 的原则出发,加强县域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 稳定,铸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