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学习方法
小学古诗学习方法有哪一些

小学古诗学习方法(一)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吟》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茱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
理解了诗中关键的词语,全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四、悟诗情诗歌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如:《暮江吟》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山行》通过描绘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壮美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是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古诗时,一定要对古诗细细咀嚼,从而悟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意境。
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的五个步骤口诀:拆、看、读、懂、赏。
学习古诗常用的五种步骤:
一、拆题目。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即将到蜀州任职的友人杜少府的。
由题目我们可以对诗歌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二、看作者及背景。
知人才能论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我们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诗作风格才能对其诗歌有高度的共情,同时我们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知道诗歌具体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是什么。
三、读诗歌明诗意。
首先我们要根据诗歌内容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诗句内容。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悟诗情。
四、懂主旨和情感。
通过诗句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诗人想要写作对象或读者传达什么的内容,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感情。
五、手法作赏析。
不同的诗它都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情达意,将其用于找出并逐步赏析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诗句内容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做到三必看: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
了解诗的内容)。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如何有效学习诗歌

如何有效学习诗歌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凝练而美丽的语言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意义。
学习诗歌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要有效地学习诗歌并不容易。
本文将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有效学习诗歌。
一、阅读经典诗歌要学习诗歌,首先得有一些素材。
阅读经典的诗歌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代表了诗歌的巅峰之作。
像李白、杜甫、苏轼等著名诗人的作品,都是学习诗歌的宝贵资源。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诗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歌独特的魅力和意境,进而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技巧诗歌有着独特的结构和技巧,理解这些是学习诗歌的基础。
首先,诗歌通常有节奏和韵律,这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其次,诗歌往往运用押韵、对仗、修辞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能够增添诗歌的美感和表达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三、用诗歌表达情感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诗歌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进而提升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也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建议,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参加诗歌社群活动参加诗歌社群活动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
加入诗歌社群,可以与其他热爱诗歌的人们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接触到更多的优秀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在社群中,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诗歌朗诵会、诗歌比赛等活动,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不断成长和提高自己的诗歌水平。
五、写诗歌的练习与创作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写作和练习。
坚持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更加熟悉诗歌的结构和技巧。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主题,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模仿一些经典诗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通过模仿再创作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古诗的五个步骤

学习古诗的五个步骤学习古诗的五个步骤鉴赏古诗词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古诗的五个步骤,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拓展:学习古诗技巧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
脱离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
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
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_学习古诗词

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_学习古诗词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册教材都有一个古诗单元,加上每周一诗,一学期要学二十多首古诗。
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对于主动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积淀古典文化、提高鉴赏古诗能力很有意义。
那么如何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朗读古诗、了解诗人、体悟意境、把握鉴赏要领。
一、朗读古诗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
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
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
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
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
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
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
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如何学习写作诗歌

如何学习写作诗歌学习写作诗歌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创造力和灵感的结合。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诗人,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一,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诗歌与散文不同,它追求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诗歌通常采用押韵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其音乐性。
了解这些基本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创作诗歌。
第二,多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
通过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吸收其中的精华,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诗歌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多样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
第三,培养写作的习惯和自律。
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恒心和毅力是无法取得进步的。
每天抽出时间,坚持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制定写作计划和设定目标来实现自己的写作进步。
第四,寻找灵感和创作主题。
寻找灵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或者是阅读其他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
创作主题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中获得灵感。
不论何种方式,保持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是提高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五,勤加修炼和反复修改。
写作是一个不断反复修改的过程。
初稿往往存在不完善和不到位的地方,通过不断地修改和润饰可以使作品更加凝练和精美。
有耐心和毅力地修炼自己的作品,直至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第六,参与写作辅导和交流活动。
与他人共同交流和分享写作经验,可以获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
参与写作辅导班和文学圈子等活动,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诗人,共同进步。
最后,要相信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写作诗歌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创作能力。
坚持并相信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表达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学习写作诗歌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通过了解诗歌的特点和构成,多阅读优秀作品,培养写作的习惯和自律,寻找灵感和创作主题,不断修炼和反复修改,参与写作辅导和交流活动,以及相信自己的才华,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创作出更优秀的诗歌作品。
学习诗歌的计划和方法

学习诗歌的计划和方法诗歌是一种充满魔力和美感的文学形式,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诗歌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启发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学习诗歌的计划和方法,希望对各位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学习诗歌的计划1. 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诗歌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是想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还是想深入理解各种诗歌形式和技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为之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和学习计划。
2. 阅读大量的诗歌作品学习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阅读大量的诗歌作品。
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诗歌,包括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等等,以丰富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3. 学习诗歌的历史和理论知识诗歌是一个和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的文学形式,因此学习诗歌的历史和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还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讲座或者文学研讨会,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
4. 参加诗歌创作班或者讲座对于想要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的学习者来说,可以参加一些诗歌创作班或者讲座。
在这些班级中,可以学习到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还可以和其他热爱诗歌的人交流和分享,以便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5. 坚持练习和总结经验学习诗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和总结经验。
不管是阅读诗歌还是写诗创作,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学习诗歌的方法1. 从阅读开始学习诗歌的最基本方法就是从阅读开始。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诗人的作品,比如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等等,从他们的作品中学习到优秀的诗歌表达方式和技巧。
此外,还可以阅读一些现代诗人的作品,比如北岛、余光中、海子等等,从他们的作品中了解到现代诗歌的新潮流和新表达方式。
2. 学习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诗歌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典雅的古典诗歌,比如唐诗宋词、近现代散文诗等等,从中学习到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表现技巧。
学古诗的五个步骤

学习古诗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进行:
1.阅读和理解:仔细阅读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注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韵律和修辞手法。
2.研究背景:了解古诗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
这有助于更深
入地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3.分析技巧: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对古诗进行逐行逐句的解读和分析。
关注词语
的意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形象的描写等方面。
4.背诵演绎: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并尝试朗读或演绎。
通过口头传承的方
式,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5.创作实践:尝试写一些模仿古诗的作品,锻炼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通过创作实践,更
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以上五个步骤可以帮助学习者系统地学习和欣赏古诗,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同时,多与他人交流、参加相关活动也能拓宽视野,深化对古诗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学习方法怎样赏析诗歌1.主题的鉴赏.“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2.虚实的结合.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3.意象的把握.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这一意象指离别.4.映衬和烘托.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5.正面与侧面.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6.典故的使用.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7.炼字与炼句.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著一”闹”字而卓绝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孔上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8.修辞的选用对偶,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常在诗歌中使用,有时使用其他说法,如对仗,用典,比兴,移情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便是移情于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便是对仗.9.诗歌的其他特殊表现手法譬如诗眼的提取,2002年全国高考,便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考查考生对诗眼”折柳”的提取和把握,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的是王维〈过香积寺〉颈联诗眼”咽”,”冷”.譬如语序的排列,有些诗句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而改变了语序,理解时应调整复原.如”碧梧栖老凤凰枝”就应理解为”凤凰老栖碧梧枝”.譬如省略与跳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用系列景象跳跃组合,构成特殊的效果.譬如一句一绝,1999年高考选择杜甫《漫成一首》便是考查”每句一景”,”一句一绝”,这一体格格式,在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中均有体现.总之,赏析点的选择,对诗歌赏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赏析点的确定,必须根据诗歌材料本身而定,选取其最重要的要点.下面的题目请选用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 _。
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三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四饮酒(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003年荆州市题)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
3.(2003年连云港市题)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六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