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组( 4 . 8 %) , 差异 均 无统 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结 论 在 急 性脑 梗死 治 疗 中 , 大 剂量 阿 司 匹林 ( 3 0 0 mg / d ) 的疗 效好 于小剂 量 ( 1 0 0 mg / d ) , 临床 指标可 得 到 明显 改善 , 且无 严 重不 良反 应 , 值得 临床推 广使 用 。
・
药 物 与 临床 ・
2 0 1 3 年 1 月 第 2 0 卷 第 3 期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 疗 效 比较
林 海 高晓艳 赵 希 海 孙 平 吴 艳 军 大庆 油 田总 医院 集团 脑血 管 医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1 1 3
『 摘要1目的 探 讨不 同剂量 阿司匹林 在急 性脑梗死 治疗 中的临床效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 选 取本 院 2 0 1 1年 1 月- 2 0 1 2年 8月
c e r e br a l i nf a r c t i o n
L I N Ha i G A0 Xi a o y a n Z H A0 Xi h a i S U N , Y a n j u n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H o s p i t a l , G 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D a q i n g O i l F i e l d g r o u p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D a q i n g 1 6 3 1 1 3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e s o f a s p i i r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f o r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分析

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分析发表时间:2018-07-12T11:16:54.9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9期作者:付洋[导读] 对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进行分析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摘要:目的对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36%)高于对照组(56.82%),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该药存在良好的药效,可以修复神经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急救诊断;血栓性脑梗塞血栓性脑梗塞属于脑血栓,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脑中提供动脉系统的粥样出现硬化现象、血栓导致动脉管腔变细和阻塞,进而产生动血栓性脑梗塞[1]。
血栓性脑梗塞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其主要原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由于梗塞位置的不同,对脑组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所以该病的症状也较多,如全身瘫痪、偏瘫、偏盲、失语等。
如果及时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病症,可以将脑组织供血恢复,降低该病对脑组织的伤害,进而减轻病症,促进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应用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疗效。
详细探究内容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样71例,分段随机化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行阿司匹林+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6,对照组)和阿司匹林+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5,实验组),比较NIHSS得分、血小板聚集率、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
结果:经治疗,实验组NIHSS(3.35±1.04)分,比对照组(5.06±1.49)分低,血小板聚集率(47.15±13.20)%,血小板计数(179.25±41.39)×109/ L,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总有效率97.14%,比对照组80.56%高,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脑梗死防治中,阿司匹林联合高剂量氯吡格雷可取得更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脑梗死起病急骤,具有较高致残率和发病率,属于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在脑梗死预防与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取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入院就诊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样71例,分段随机化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行阿司匹林+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6,对照组)和阿司匹林+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5,实验组)。
排除标准:(1)中途主动退出者;(2)精神及神经性疾病;(3)全身急慢性感染,严重外伤,脑肿瘤,免疫缺陷,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4)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5)近期服用抗凝药者。
纳入标准:结合MRI、CT检查、NIHSS评分、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研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被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入选患者根据阿托伐他汀的给药剂量不同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观察1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联合阿司匹林,观察2组给予阿托伐他汀30mg/d联合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面积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脑血流指标数据之间的差异对比度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相对而言,较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帮助患者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具有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脑血流指标;颈动脉粥样斑块急性脑梗死即急性脑循环发生障碍后造成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了解到,脑梗死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性,这也是国内中老年死亡的重要疾病,急性脑便死无论是病发率,还是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临床预后效果差,会对患者家庭带来小的经济负担。
由于脑硬死的脑水肿与脑损伤问题严重,正是发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急性期的临床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具有极关键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被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类成两个研究观察小组,并以观察1组与观察2组来命名区分,两小组分别有25例患者。
观察1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92±6.93)岁;观察2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9.11±7.05)岁。
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后自愿签订同意书;入选患者经过头部CT或核磁共振确诊急性脑梗死;经超声检查确定颈动脉显示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同时排除伴有精神类疾病以及对本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问题。
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
对两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治疗前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是当前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的基础,血小板凝集后导致出现异常现象。
抗血小板治疗方式是重要的措施,临床研究中需要合理选择药物,根据当前实际治疗情况需要了解注意事项,合理给药。
为了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选择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
两组都是50例患者,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1,年龄区间在58-75岁,平均年龄(65.2±0.5)岁。
乙组的男女比例分是3:2,年龄区间在54-72岁,平均年龄(60.9±0.8)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明显(p>0.05),信息资料可以对比和分析。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甲组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进行治疗,100mg/次,每日1次。
饭后口服。
乙组采用的是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300mg/次,饭后口服。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白彦君【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7)16【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急性肠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3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n different doses of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Selected 80 cases with acute intestinal infarction,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mall dose (100 mg/d)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dose (300 mg/d)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effec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dos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ifcits.【总页数】1页(P137-137)【作者】白彦君【作者单位】136000四平,吉林省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岳亚敏;乔柏2.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J], 张海朋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相同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比较[J], 邹剑愫;唐丽荣4.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栾伟星5.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J], 孟繁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不 同剂 量 r— A 静 脉 内 溶 栓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疗 效 t P
郭新宇
河 南 濮 阳 油 田 总 医 院神 经 内科 濮 阳 4 7 0 5 00
【 键 词】 急 性 脑 梗 死 ;t A; 栓 关 rP 溶 【 图 分 类 号】 R 4 . 3 中 7 3 3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1 1 7 — ¨0 2 1 ) 60 3 — 2 文 6 35 ( 0 2 1 — 0 70
抗 栓 效 果 。最 近 文 献 报 道 【 华 法 林 在 对 房 颤 治 疗 后 能 够 溶
4 参 考 文 献
[] 胡 大 一 , 艺红 , 自强 , .中 国人 非 瓣 膜 性 心 房 颤 动 脑 卒 中 1 孙 周 等 危 险 因素 的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 ] J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 0 3 4 3 : 2 0 ,2( )
[] 姚 文 志 , 翔 , 志 强 . o岁 以上 老 年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心 血 管 危 2 鲁 高 8
险 因 素分 析 [] J.实用 老 年 医学 ,0 O ( ) 3 13 3 2 l 8 4 :l 1 .
[] 杨 进 刚 .房 颤 的诊 断 与药 物 治 疗 [] 3 J .心 脑 血 管病 防 治 ,0 8 20 ,
8( ): 1 - 2 4 2 5 2 2.
[] 蒋 凌 云 , 晓 平 , 勇 , . 瓣 膜性 房 颤 患 者 脑 梗 塞 和 阿 司 匹 4 陈 彭 等 非 林 抵 抗危 险 因 素 研 究 [ ] 四川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 20 , 0 J. 医 ,0 9 4
( ): 4 4 . 2 3 4 3 6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口服 , 对 比 2组 临 床 疗 效 、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 结果
治 疗 组 治 疗 后 NI HS S评 分 较 对 照 组 降低 明显 , 2 组 比较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2 . 9 , 对照组为 6 8 . 9 , 2组 有 效 率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 结
・9 0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4年 1 月第 1 7卷 第 1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J a n .2 0 1 4 , Vo 1 . 1 7 No .
不 同剂 量 阿 司 匹林 联 合 丁 苯 肽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疗 效 观 察
李 强” 逄 涛” 张素 芳” 李海 芹
i ) 郑 州 市 第 一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内科 郑州 4 5 0 0 0 3 2 ) 河 南省 人 民 医 院 郑 州 4 5 0 0 0 3
r o s c i , 2 0 1 0, 4 5 ( 3 ): 2 2 6 - 2 3 3 .
本 文结果 显示 , 治疗 组在 应用神 经妥 乐平后 , 其 临床 症
状明显改善 , 感觉神 经功 能缺损评 分高 于对 照组 , 证 实 神 经 妥乐 平 的 脑保 护 作 用 。早 期 应 用 神 经 妥 乐 平 可 以 更 好 地 改 善 脑 梗 死 患者 的神 经 功 能 , 尤其是感 觉神 经功 能缺损 , 减 少 致残率 , 且 无 明 显 不 良反 应 , 值 得 推 广 。但 神 经 妥 乐 平 能 否 改善 脑 梗 死 患 者 的运 动 神经 功能 缺损 , 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
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剂量;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身体功能的逐渐减弱,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1-3]。
有研究表明,机体内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是诱发动脉内早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
阿司匹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5-6]。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采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年龄56~71岁,平均(64.8±10.2)岁,病程5~24 h,平均(8.1±3.4)h,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
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 确诊。
排除患有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高血压、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抗凝剂或抗感染药物的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为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1次/d、疗程4周。
观察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
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血压异常升高、反酸等消化道病症时,可给予其奥美拉唑20 mg/d进行预防性治疗。
1.3 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最低0分,最高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以上,病残程度为0~2级。
(2)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30%~59%,病残程度为3~4级。
(3)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30%,甚至患者发生死亡。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0.05)。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叠加反应出现的机体损伤,常伴有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及早阻断机体内血栓的扩张,进行有效溶解血栓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急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6 h后,机体内会生成大量的自由基,若不能及时处理,将诱发瀑布式连锁反应,诸如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和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等,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损伤脑细胞。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有效抑制机体内血栓素A2的形成,起到抗血小板的效果,进而保护机体的神经功能,具有不可逆性,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和晚期均能发挥良好效果。
由于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患者机体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得患者更耐受,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同时还具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抗动脉硬化、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抗氧化、抗自由基等功效,而小剂量阿司匹林未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对机体有一些刺激作用,会诱发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刺激病症,严重时可发生大便隐血,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适时调整药量。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下降,说明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条件下患者的临床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更好,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更为明显。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经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的治愈效果更好。
观察组
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说明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条件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更为良好。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司匹林诱发的胃肠道刺激病症和大便隐血较为严重,进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所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大剂量治疗,适当时候减少药量以免诱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可能更好。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Yasuyuki O,Yoshiki T,Kazuhiro H,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is a Risk Factor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 Younger Elderly Kurashiki Population[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2,21(3):231-239.
[2] S.M Yeh,J.J Lee,C.C Hung,et al.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 patient with nodular glomerulopathy—A typ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27(1):43-48.
[3] J Kim,T.J Song,J.H Park,et al. Different prognostic value of white blood cell subtyp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Atherosclerosis,2012,222(2):464-467.
[4] 林文华,吴江. 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6):750-752.
[5] 赵真,包正军,罗霄鹏,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3):170-172.
[6] 董芳,闫冰,张学全,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J].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