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r):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②Ar≈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4、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5、元素符号书写:遵循“一大二小”6、记忆元素符号: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 、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金Au、铅Pb、汞Hg(共30种)7、元素符号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只表示原子个数。
如: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8、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观粒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用“构成”描述。
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4种描述方法(以水为例)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有2种描述方法(以汞、食盐为例):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②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9、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①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七个横行,有七个周期。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图3-18 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人教课本上册P6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图3-19 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名称
图3-20 氧元素符号表示什么
人教课本上册P61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图3-21 道尔顿的元素符号
人教课本上册P6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图3-22 超级市场的商品排列有序
人教课本上册P63
人教课本上册P58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6.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 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1.993×10-26kg)×12=55.9。
人教课本上册P58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练习与应用
1.填空题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O表示__氧__元__素__;__一__个__氧__原__子__。2H表示_两__个__氢__原__子___。
人教课本上册P65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2)分析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将每组中相同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 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填入括号内。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4)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D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人教课本上册P65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课本上册P53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图3-10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共21张PPT)

C.50
D.272
16 3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核外有______ 8 6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该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得___到__(“得到”或“失去”)电子。
+16 28 6
四.离子的形成 钠 + 氯气 Na Cl2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 概念: 讲种类,不讲个数。
金属元素:Fe、Cu、Al、Au…… 分类: 非金属元素:O、H、N、Cl……
意义:
稀有气体元素;He、Ne、Ar…… 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或一种物质 微观: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符号: 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的 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这样的符 号叫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钠原子Na +11 2 8 1
失 电 子 钠离子Na+ +11 2 8
点燃 氯化钠 NaCl
氯原子Cl
+17 2 8 7
得 电 子
+17 2 8 8 氯离子Cl-
Na+Cl- 氯化钠
Na Cl
四.离子的形成
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如:O2- 、S2-、 F-
分类: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如:H+ 、Na+、Mg2+、Al3+
芦老师的课堂
复习课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课题1 分子和原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一反三)2、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4、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固态和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大。
有新的分子生成
在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 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 氧分子
中学化学课件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中学化学课件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 变
2. 元素的分类: (1)稀有气体:“气”字头 (2)金属元素:“钅” 字旁 (注意 Hg) 非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 字旁)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 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 字头,稀有气体除外)
中学化学课件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 结构
区别 粒子 电性
符号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元素符号:Na 阳离子符号, Na+
阴 Na离-子符号,
中学化学课件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He、Ne)、金属 (如:Hg、Fe)、某些固态非金属(如:C、S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__
--------线------------------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原子及其构成 1.原子的构成 (+)(+)每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不显电性,普通氢原子没有) 子(-)每个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要点提示】整个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洁、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其各部分的意义如下图所示(以铝原子为例):
3.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近似计算
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
得的数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近似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考点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即核内)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要点提示】①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如:2H ,只表示2个氢原子;②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习惯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它们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如Fe ,还能表示铁单质。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每一纵行叫做一个,
每种元素占一格,每格均包括元素的
等内容(如上图)。
考点三离子
1.定义:带电的或:。
带正电的是阳离子,带负电的是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
类型一原子结构
1.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周边环境出现碘131超标。
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
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31
B .127
C .78
D .53
2.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
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核外电子数为34
B .核电荷数为79
C .质子数为34
D .中子数为45 类型二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4.根据图3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钠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
D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6.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氧化镁 MgO 2
B .氧化铝 AL 2O 3
C .水银Ag
D .二氧化硫SO 2: 7.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个氢原子。
2个氮分子。
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
3个铁离子。
氮元素显+4价的氧化物。
8.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9.航天探测发现:金星周围的大气层中含有三氧化二碳(C 2O 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1 B . +2 C . +3 D . +4 10.生活中最常见的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是
A .NaOH
B .NaCl
C .Na 2CO 3
D .NaHCO 3 11.图1是初中化学课本上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对图中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A .①表示原子序数为9 B.②表示元素符号
C .③表示元素名称 D.④表示1个原子的质量为19.00 g
1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氮气N
B .碳酸HC03
C .硝酸钾KN03
D .二氧化硫02S 13.电脑硬盘的盘片表面涂覆一层Y--Fe20,磁粉,Y--Fe20。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2
14.已知硅酸钠的化学式为Na 2SiO 3,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3 C . +4 D . +5 15.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A .7 B .8 C .9 D .10 1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该粒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7
18
(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名称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符号为,该元素属于(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3)图2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 核外有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18.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丙氨酸:CH 3CH(NH 2)COOH 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试计算: (1)丙氨酸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3)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
19.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
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相对原子质量为:
由氢元素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 是
(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X 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生石灰投入少量X 中,产生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沙滩、树林、奇石”是我市4A 级旅游景区三娘湾的一大特色。
沙滩上的细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 2,已知SiO 2
相对分子质量为60。
)
求:
(1)组成二氧化硅的元素共有种。
(2)SiO 2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悠久的钦州人文文化造就了钦州坭兴陶独有的灵气与魅力。
2010年4月,19件钦
州坭兴陶入选上海世博会,这是钦州人民的一大喜事。
品质独特的钦州坭兴陶选用独具特性的陶土按一定的比例烧制而成。
陶土主要含SiO 2、Al
2O 3、Fe 2O 3
、TiO 2,还有少量的MgO 、SrO 、CaO 以及其他着色氧化物。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用于制作坭兴陶的陶土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在陶土中含量最高,其最外层有个电子。
该元
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Al 2O 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Fe 2O 3为 色的固体。
22.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46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求:(1)加入锌的质量;(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