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迁移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忆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忆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忆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忆读书》课文原文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忆读书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忆读书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忆读书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忆读书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篇一:忆读书阅读答案《1、忆读书》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填空:本文选自,作者,原名,代著名作家,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诗集,,译作有。

2.与作者有关的古代诗词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笸箩消遣酷爱刊物寻觅聊斋欣赏斩首厌烦........4.解释下列词语:悬念无聊消遣自已若有所失索然无味5.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的最大快乐!()()(2)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

()(3)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4)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5)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成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6.写出四大名著的名称与作者。

7.写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顺序的种类。

阅读第一、二部分,回答文后问题:1.选文(甲)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3.选文回忆了作者幼时读书的哪些具体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介绍。

4.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哪些作品?5.你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哪些作品吗?写出它们的作者。

6.请写出你所读过的一部名著,如《水浒传》或《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故事情节。

7.在作者看来,读书有什么好处?8.我为什么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兴趣?读了外国小说有什么好处?9.我中年时读《红楼梦》有什么独到的体会?10.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第26课《忆读书》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6课《忆读书》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6一、积累与运用1.开心词典(看拼音,写词语)。

zhū wèi wú liáo fān yìzī wèi qián bèi huāng tá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堆切传记煞气索然无味B.消谴派遣敌冠风花雪月C.凯旋斩首水浒质朴浅显D.烦索刑物呻吟不有自己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A.”港独”分子是影响香港人民安居乐业的罪魁祸首。

B.这名罪犯屡次进监狱,真是百折不回。

C.对现代经济学的一知半解是导致他经营失败的原因之一。

D.犯罪分子的做法,让人难以置信。

4.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既是本文的总结,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B.三句话,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如何读书强调“多”和“好”两个字,有量有质,言简意赅。

C.读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读书,人就无法生活。

5.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写的。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改为双重否定句:(3)我之所以把“诸”念作“者”,是因为我只学过“者”字。

(改成先因后果的句子)(4)冰心说:“我给一个儿童刊物写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

”(改为转述句)(5)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仿写句子)①读《西游记》,②读《_____》,(6)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 ”一词表明作者暗下决心,“ ”表示作者读书的结果出乎意料。

(7)同时,书看多了,我也学会挑选、比较。

句中的“挑选、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8)“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有三层意思,请试着说一说。

现代文阅读《忆读书》的相关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忆读书》的相关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忆读书》的相关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现代文阅读《忆读书》的相关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贾府(jiǎ)呻吟(shēn)水浒传(hǔ)B. 消遣(qián)书刊(kān)荡寇志(kòu)C. 烦琐(suǒ)凯旋(kǎi)天罗地煞(shà)2.看拼音写词语。

jiùfùháo jié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duīq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iān zhāng xīng wáng shèng shuāi suǒrán wúwe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1)我听得津津有味。

________(2)(他们)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________(3)看来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站》,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________4.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1)补全词语。

分久________ 合久________ ________知________解________如生________有味索然________总而________ 自作________ 风________雪________真________实________ 心________神________ 无病________(2)以上词语中“________”和“________”意思相反。

(3)“________”常用来形容文学、雕塑等形象逼真,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指读书理解得不够透彻。

5.修改病句。

(1)《三国演义》对我十分感兴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课课练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课课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同步练习训练册一、书写1.拼一拼,写一写。

(1)表弟的mǒu piān 文章在qīkān 上发表了,jiùjiu jīnjīn yǒu wèi 地读了好几遍。

(2)爸爸不断chén sh ù着一个问题:怎样用yǒu xiàn的时间处理好工作之余的suǒsh ì呢?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贾.府(jiǎ)呻.吟(shēn)水浒.传(hǔ)B.消遣.(qián)书刊.(kān)荡寇.志(kòu)C.烦琐.(suǒ)凯.旋(kǎi)天罗地煞.(shà)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斩段哭哭啼啼B.幸酸一知半解C.烦琐心动神移D.刑物兴亡盛哀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本文是冰心奶奶以回忆的形式叙述自己读书经历的文章。

B.通过描写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书籍的感受,我们了解到冰心奶奶读书非常投入,同时有自己的感悟。

C.本文的中心句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D.课文的前半部分以“议”为主,告诉读者应该多读好书。

三、填空题5.形近字组词。

限(______)衰(______)律(______)琐(______)银(______)哀(______)津(______)锁(______)6.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1)补全词语。

分久________ 合久________ ________知________解________如生________有味索然________总而________ 自作________ 风________雪________真________实________ 心________神________ 无病________(2)以上词语中“________”和“________”意思相反。

(3)“________”常用来形容文学、雕塑等形象逼真,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忆读书》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忆读书》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忆读书》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讨论,体会作者读书的心得。

3.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4.学习本文运用时间顺序的写法。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读书的心得。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喜欢读书吗?读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看看著名作家冰心读书时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忆读书二、新授(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写了什么)1.师范读课文1~8自然段,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

在读的过程中,要求:画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2.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

(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

小组活动,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四岁;七岁时;此后;在我十二三岁时;1980年。

2.对于读书,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画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要求:朗读圈画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

抓住‘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水浒传》----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红楼梦》----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西游记》---- 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封神榜》 ----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6 忆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6 忆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26忆读书字词积累练一、读拼音,写词语。

1.现代人很少能把jīn jīn yǒu wèi()地阅读shū kān()上的篇章作为自己唯一的消遣。

2.《红楼梦》以贾府的日常suǒ shì()为中心,记录了贾家的xīng shuāi()故事,读起来总会使人产生wú xiàn()的思考。

二、给句子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chuán zhuàn】大家正在传.( )看这位作家写的自传.( )。

2.【juǎn juàn】丁小闹把自己的试卷.( )卷.( )起来,放进了书桌里。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一( )半( ) ②()( )盛衰③栩栩( )( )④索然( )( ) ⑤( )动( )移⑥不能( )( )1.写出两个与词语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由于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对这个问题________。

(选词填空,填序号)语句应用练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奶奶认为好书的标准是( )①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②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和无病而呻的文字。

③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A.①②B.①③C.②③2.起初《红楼梦》对我的兴趣并不大。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章感悟练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读书》同步练习基础知识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笸箩()聊斋()天罡()朦胧()()堆砌()消遣()寻觅()读书好()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摧促悬念一知半解分久必合柳州风骨B.居然无聊官逼民反风花雪月真情实感C.滋味酷爱不能自己无病而呻若有所失D.风格浅显自作多情兴亡盛哀读万卷书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2)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3)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风花雪月:4.选词填空。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①越看越懂,②字音都读得不对。

( )( )①A.居然 B.竟然 C.当然 D.虽然②A.虽然 B.仍然 C.当然 D.竟然5.填空:《忆读书》一文选自,作者冰心原名,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课内巩固阅读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6~11题。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6.“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释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决定咬了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迁移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读书三益①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②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③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

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

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何尝没有时间读书呢?④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

以我之见,读书也是一种休闲,而且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至少有三益:⑤读书是一种享受。

各种书籍,不论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是自然科学,只要去读,都会是一种愉悦。

陆游有诗云:“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香玉溪诗。

”丁玲也深有体会地说:“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休闲享受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享受睡眠,有人喜欢享受踏青,有人喜欢享受网络,而读书应该也可以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

⑥读书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

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脑细胞的旧神经根,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能长出新的神经。

如果经常坚持读书学习,脑细胞就会不断更新。

同时,读书还可以集中人的意念,养心怡神,有利于身心健康。

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这种用脑的健康理论。

他认为人在读书学习中,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脑内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波纹。

这种波纹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物质,使人轻松敏捷,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⑦读书还可以疗疾。

阅读书报,可以解除人的烦恼,消除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疗病的效果。

在德国,许多医院都为病人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

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既有养心怡神的趣味文字书籍,又有各种介绍疗养、保健等知识的医学科普书报、盒式磁带、名曲唱片和有声读物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书籍疗法”服务。

⑧A这里提倡的是,培养读书兴趣,善于抓时间学习。

B既可以学到知识、磨砺思想,又可以养心怡神、保身健体,这样好的休闲活动到哪里去寻? C把休闲时间用来读书,受益的是自己。

D当然,在我们的社会形成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时尚,国民素质一定可以得到提高,社会风气一定可以更加文明,国家发展也一定会更快更好。

12.选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3.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这句话的含义?14.写出第⑦段画线句在选文中的作用。

15.“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需要很刻苦很认真,读书学习未必都是休闲。

”这句话是从第⑧段中抽出来的,它应在原文中句前。

(请用字母A、B、C、D表示)16.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的益处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三个即可)参考答案:1.pǒ zhāi gāng méng lóng qì qiǎn mì hǎo2.B3.⑴指为人处事的道理⑵没有一点趣味。

⑶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4.① B ②D5.《冰心选集》谢婉莹6.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7.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8.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9.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10.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品: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11.略。

有见解、有新意即可给分。

12.读书有三益。

13. 答出“忘我”方面的内容即可。

14. 证明读书可以疗疾。

15. A16.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