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的化学成分
沙棘的化学成分

沙棘的化学成分:1.维生素类1.1维生素C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1]: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Vc。
每100g沙棘果中含水量Vc580mg~ 800mg,Vc含量是山植的20倍,称猴桃的2一3倍,桔子的6倍,苹果的200倍,西红柿的80倍,可见Vc含量几乎是一切果菜之冠,同时由于不含抗坏血酸氧化酶成分,V C非常稳定[2,3]。
1.2维生素AV A在沙棘中的含量也极其丰富[4]。
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的类胡萝卜素有β-胡萝卜素、Y 一胡萝卜素、隐黄质、β-玉米黄质和月亮黄质,占沙棘中18种类胡萝卜素的48%。
活性最强的V A原为p一胡萝卜素和隐黄质,占V A原的5%[4]。
1.3维生素EV E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E含量在果树植物中居首位。
在每100 g新鲜成熟果实中含有维生素E2.5 mg,果渣中含28 mg,油中为112~153 mg,每100 g果肉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100~ 160 mg,种子油中为100~120 mg。
除此之外,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K、叶酸,以及少量的维生素D和烟酸[5],因此沙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的种类和数量。
2黄酮类物质沙棘中含有7种以上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异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β-芸香苷等[6-7]。
沙棘果实中黄酮含量为309~945mg/100g,而叶中黄酮的含量高于果实,为310~1 238mg/100g。
近年来研究证实,沙棘中黄酮具有抗心肌缺氧缺血、抗心率失常,提高耐缺氧能力、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溃疡、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和抗菌、抗病毒及增强免疫等广泛的药理功效。
临床试验证明沙棘黄酮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脂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纯天然药物。
3酚类沙棘中多酚类化合物包括乌索酸、香豆素。
β-香豆素、酚酸等[2,3,4]。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李春兴医学博士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秘书长【摘要】沙棘之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效药剂学、药品鉴定学、临床药学及临床疗效观察等文献资料之系统考察摘要整理。
关键词 : 沙棘、临床疗效、系统考察。
【前言】沙棘自古以来系藏族、蒙古族常用药材,近年来由苏联开发成功及大陆将其收载入药典并列为重点研发项目后,渐成为国际医药界所注目之焦点,是21世纪最有希望之保健品,虽然沙棘业已完成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品鉴定学、药剂学、药理学、药效学等药品所具备之完整基础、临床研究等文献资料及近期中所发表之人体临床疗效数百篇报告,更弥显其珍贵,但上述资料零散各处,为了让读者能一窥全貌,作者将上述数据作重点系统考察,摘要整理出本论文。
沙棘(醋柳) ShajiHippophae rhamnoides L.【异名】醋柳、醋刺柳、酸刺、黑刺、沙枣、大尔卜兴。
【基源】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及其同属植物干燥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冬季冰冻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种类】(1)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枝顶端成刺状,叶具鳞片,三叶轮生或对生。
果实大,椭圆形,多汁,成熟时褐黄色,顶端有六条黑色放射状条纹。
(2)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yunnanensis Rousi.:具棘刺,小枝褐绿色,老枝灰黑色,单叶互生,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果实圆球形或卵状圆球形,橙黄色,均可做沙棘入药。
(3)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w.Liuet T.N.He)(4)柳叶沙棘(Hippophae salicifolia D.Don)【原植物】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1.5~10m,在3200m以上的高山上则成矮小灌木,高仅10cm左右。
小枝灰色,通常有针刺,叶互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cm,宽3~4mm,先端渐尖,全缘,无柄或近于无柄,两面均被银白色鳞片。
棘氧统计沙棘中的化学营养成分表

沙棘的化学成分极其作用沙棘含有类胡萝卜素、生育酚、甾醇、类黄酮、脂质、抗坏血酸和单宁。
各种营养素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存在和/或浓度受栽培品种遗传的影响,包括亚种、栽培方法、生长地点、天气和收获时间。
沙棘叶、果实或汁液中的黄酮醇以其抗氧化和抗癌活性而著称。
Guliyev 2004,Häkkinen 1999,Rösch 2004,Rösch 2004,Hibasami 2005大多数以C-3葡萄糖苷、芸香苷和槐糖苷的形式出现。
在浆果中发现的常见糖苷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和杨梅素,而最丰富的苷元是异鼠李素。
郑2016黄酮醇糖苷、糖和有机酸在提取物中保存得最好,当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方法而无需进一步乙醇提取时,其含量与干燥的整个浆果中的含量相当。
然而,该方法去除了亲脂性化合物(即,三酰基甘油、生育酚、生育三烯酚、类胡萝卜素)。
在沙棘汁中发现的Flavan-3-ols包括(+)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在沙棘的叶子、汁液或果实中发现的酚酸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鞣花酸。
Guliyev 2004,Rösch 2003沙棘果实或种子中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统称为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活性。
Guliyev 2004,Kallio 2002,Luhua 2004α-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是最丰富的生育酚,约占浆果的76%至89%。
在沙棘果实中发现的类胡萝卜素可以降低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的风险,包括α-、β-和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玉米黄质;玉米黄质二棕榈酸酯;和β-隐黄质棕榈酸酯。
Guliyev 2004,Weller 2003,Kasparaviciene 2004,Pintea 2005由于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提取的沙棘油的抗氧化活性更有效。
沙棘汁中的有机酸已被鉴定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奎宁酸和抗坏血酸。
脂肪酸组成在种子油和果实的柔软部分之间有所不同。
骆驼蓬和沙棘叶化学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骆驼蓬和沙棘叶化学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骆驼蓬(Hedysarum scoparium)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两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它们在草原和沙漠地区广泛分布。
这两种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酚类、鞣质、多糖、有机酸和维生素等。
本文将对骆驼蓬和沙棘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的生物活性研究。
首先,我们将从骆驼蓬开始分析。
骆驼蓬是一种寒地灌木,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酚类、甾醇类、黄酮类和苷类等。
其中,酚类物质是骆驼蓬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的作用。
研究表明,骆驼蓬中的酚类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骆驼蓬中的甾醇类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抗抑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转向沙棘的化学成分分析。
沙棘是一种生长在极端环境中的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酚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
沙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研究表明,沙棘中富含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增强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沙棘中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保护视力、美容抗衰老的作用。
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预防炎症性疾病和癌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生物活性研究方面,骆驼蓬和沙棘的提取物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骆驼蓬提取物可以用于降血脂、降压、改善记忆和保护神经系统等方面。
沙棘提取物则可以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炎和抗肿瘤等方面。
此外,骆驼蓬和沙棘提取物还可用于皮肤保养、消化系统保健和美容等方面。
综上所述,骆驼蓬和沙棘是两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它们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骆驼蓬和沙棘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骆驼蓬和沙棘提取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目前对于骆驼蓬和沙棘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沙棘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4 No. 5 Oct. 2008
沙棘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高
( 赤 峰学 院
典 中也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 .公元 13 世纪传入蒙古族地 区, 成为藏蒙民族的传统药物 .1977 年被收载入 中国药典
[2]
. 现代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 沙棘含有 100 多种生物活性物
质, 富含维生素 C, E, 类胡萝卜素 , 多种氨基 酸 , 不饱 和脂肪 酸和 黄酮类化合物 , 磷脂类化合物及甾醇类 化合物 , 微量元 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 � 沙棘叶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前苏 联研 究人 员测 得沙 棘干 叶中 黄酮 含量 为 31.0 � 123.8mg/g ( 均 值为 79.2mg/g), 经鉴 定为异 鼠李 素 , 槲皮 素 ,
脂对 沙棘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与纯化 � � , 沙棘叶质量 � � 与树脂 成分. 刘春兰等 [10] 采用 95% 乙醇回流脱脂 热水提取 � � 17
� � 乙醇 沉淀的提取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 正交试 次 每次 1h 此方法提取总黄酮得率高达 0.5344%. 鲁长征等
[18] 验 确定了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 艺条件为 � 温度 发明了从沙棘果中提取维生素 P 的混合物梅酮 , 猪 草苷 , 五倍子酸 , 儿 茶酸 , 熊 浆汁 将枝叶浆汁加热到蛋白凝絮 , 经压滤得到滤 饼烘干干 果 酸, 齐 墩果酸 , � 谷甾醇 , 豆 甾醇 , 洋地黄皂 苷 , 橡醇 , 芦丁 , 燥, 以获得蛋白粉粗品 将热叶清汁和压滤出的热 叶清汁合 香树精等 .近年对沙棘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较 � 并, 提取总黄酮 粗品干燥 后粉碎 , 得到总 黄酮粉粗品 将去 多 . 陈海芳等 [4]采用正 交试验设计对提取 沙棘叶总黄酮的 工 艺 参数进行 了优化 , 70% 乙醇 为提取溶 剂 , 温度 80� , 料液 比 1 14 , 提取 时间 2h , 可使总黄酮提取出 约 97% 以上 . 欧来 良等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酚羟基与 FL- 1 树脂中的 胺基和羰基之间可形成专一性强的 氢键作用 , 采用 FL- 1 树
沙棘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第3l卷第1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1N o.1—52—2010年02月Jour nal of J il in M edi c al C ol l ege F e b.2010[6】刘文欣,王珂,刘素香,等.女性原发性腹膜癌27例临com par i son t o papi ll ar y adenoc arc i nom a of t he ovary[J].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4):285-G ynec o!O ncol,1993,50(3):347-351.288.[10]B l os s J D,B rady M F,I Ji∞S Y,et81.Ext r aovar i an pe ri t o.【7]沈丹华,回允中,马海芬,等.女性腹膜原发癌11例临床hea l s er ous papi l l ar y e am i no m a a pha seⅡt r i a l of ci spl a-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t i n and cy cl oph osp ham i d e w i t h com par i son t O a e o hon w i t h 33(5):435437.p,,pl t hr y/l er ouf l ovar i a n ca r e i nom a-a G y neco l ogi c O nc ok [8]王美清,张廷国,徐彩珍,等.女性腹膜原发癌的诊断及gY G roup St udy[J].G ynecol ol Iool,2003,89(1):148-鉴别诊断[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s(1):1619.154.[9]B l os s J D,L i ao S Y,B ul l er R E,et a1.Ext raovar i an peri t o-heal∞咖s papi l l ar y car ei no姒:a c雠.cont rol r et r os pect i ve(收稿日期:2009—1l讲)文章编号:1673-2995(2010)01-00524)3综述沙棘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R e s ear c h pr ogr ess on chem i cal com pone nt s a nd bi ol ogi c al f unct i on of s ea-buckt hor n闫涛1,罗丽梅1,谢竹田1,谢巧美1,刘原瑗1,韩玉风1,刘卫星1,宋春梅2’(吉林医药学院:1.2006级预防医学本科班,2.营养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沙棘是一种生长于我国北方城市的草本植物,野生无污染,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癌和对肝脏的保护等药理作用。
沙棘的研究进展

沙棘的研究进展标签:沙棘;提取;药理作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酸刺、黑刺,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酸刺属的灌木或小乔木。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重视沙棘的综合开发和加工利用,有关沙棘的研究资料、论著等日益增多。
本文就近年来沙棘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沙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沙棘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及甾体类、挥发油类、有机酸、酚类、糖类等,在医药、保健、食品及饲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1黄酮成分沙棘的果实、叶子和果渣中均有数量相当可观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数与糖结合成苷元及其苷类化合物。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阮栋梁等[1]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4’,5,7-三羟基黄酮(芹菜素)和3,4’,5,7-四羟基黄酮(山奈酚)。
此外,沙棘叶中还含有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异鼠李素-7-O-鼠李糖-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4’,3,5,7-五羟基黄酮(槲皮素)[2-4]。
杨亮等[5]分离出的山萘素-3-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1.2三萜、甾体化合物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路平等[6]从中国沙棘果皮中分离并鉴定了齐墩果酸及熊果酸,这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此外,沙棘中还含有2α-羟基乌苏酸、胡萝卜苷、△5-麦角甾烯醇、△7-豆甾烯醇、β-谷甾醇和豆甾醇[3,7,8]。
1.3有机酸、酚类4-羟基苯甲酸、γ-N-(2-呋喃基-甲基-)丁胺酸、3,4-二羟基苯甲酸、2α-OH-熊果酸[8,9]。
1.4挥发油杜然等[10]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沙棘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沙棘的化学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Ma n t R lx t n Meh d [J] g ei c ea ai o to .
Pe r l um ,AI E ,1 5 2 7, 2- 26 . toe M 6: 0 26 "- 4 9
[1 E B o a nsn,H.Ri es.Wetbly 5 . .Jhn ee s d1 h t it a i
维生素 B 、 6维生素 B 2 叶酸及维生素 K等[ 。 1、 1 ]
1 4 黄酮 类物质 .
沙 棘黄酮 是 沙棘 巾重 要 的活性 成分 , 存 在于 它 [ 3] Ge re o ts I h Xi , Ma f d o g C ae , i i a z o nr e Pa rmme .核 磁 共 振 测 井 原 理 与 应 用 . r [ . 京 : 油 工 业 出版 社 ,0 7 3 ~ M] 北 石 20 ,6
渣油 中含 1 7 , 汁油 中含 6 . rg 8 mg 果 72 。 a
13 维生 素 E .
不 同产 地 的 沙棘 维 生 素 C 的含 量 亦 不相 同 , 一 般 在 6 1 9 mg 1 0 ~ 2 4 / 0 g之 间 , 量 高 的 约 为 猕 猴 桃 含 的2 ~3倍 。 德年 等研 究结 果 表 明10 棘果 中含 梁 0g沙 维 生素 C 8mg 0 mg 50  ̄8 0 。据 报 道 , 川沙 棘果 实维 四 I 生 素 C 含量 为 14 .mg 10 山西 吕梁 地 区沙 棘 2 5 8 /0g, 果 维生 素C 的平均 含 量为 88 3 / 0g 由于 沙 棘 6 .mg 10 。 谱 的 移动 与 润 湿性 有 很 好 的 对 应关 系 , 实 了 核磁 证 共振 技 术可 以 作为判 断 岩心 润湿 性 的一项 方法 。 ( ) 值 模 拟 为 实验 方 案 的 设置 和 实验 结 果 的 2数 预 测提 供 了很大 的 帮助 ; 实验 的结 果 , 好 的验证 而 很 了模 拟 的重 要性 。 () 于 强 油 湿 岩 心 , 存 在 孔 隙 中 央 , 的 信 3对 水 水 号主要以 自由弛豫为主 , 油的信号 以表面弛豫为主 ; 对 于强 水 湿岩 心 , 隙流 体 的 横 向弛 豫 主 要 表 现 为 孔 水 的表面 弛 豫和 油 的 自由弛 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棘的化学成分:
1.维生素类
1.1维生素C
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1]: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Vc。
每100g沙棘果中含水量Vc580mg~800mg,Vc含量是山植的20倍,称猴桃的2一3倍,桔子的6倍,苹果的200倍,西红柿的80倍,可见Vc含量几乎是一切果菜之冠,同时由于不含抗坏血酸氧化酶成分,V C非常稳定[2,3]。
1.2维生素A
V A在沙棘中的含量也极其丰富[4]。
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的类胡萝卜素有β-胡萝卜素、Y 一胡萝卜素、隐黄质、β-玉米黄质和月亮黄质,占沙棘中18种类胡萝卜素的48%。
活性最强的V A原为p一胡萝卜素和隐黄质,占V A原的5%[4]。
1.3维生素E
V E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E含量在果树植物中居首位。
在每100 g新鲜成熟果实中含有维生素E2.5 mg,果渣中含28 mg,油中为112~153 mg,每100 g果肉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100~160 mg,种子油中为100~120 mg。
除此之外,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K、叶酸,以及少量的维生素D和烟酸[5],因此沙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的种类和数量。
2黄酮类物质
沙棘中含有7种以上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异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β-芸香苷等[6-7]。
沙棘果实中黄酮含量为309~945mg/100g,而叶中黄酮的含量高于果实,为310~1 238mg/100g。
近年来研究证实,沙棘中黄酮具有抗心肌缺氧缺血、抗心率失常,提高耐缺氧能力、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溃疡、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和抗菌、抗病毒及增强免疫等广泛的药理功效。
临床试验证明沙棘黄酮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脂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纯天然药物。
3酚类
沙棘中多酚类化合物包括乌索酸、香豆素。
β-香豆素、酚酸等[2,3,4]。
香豆素以羟基为主要结构形式。
这类化合物是抗HIV的天然药物[8],同时它有增强毛细血管功能及止血抗凝的作用,有解痉、抗白瘫风、抗肿瘤、麻醉、解热和利胆等作用[1],它还有抗菌,消炎,镇痛,抗癌等多种作用。
乌索酸近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氧皮质铜,可抑制体内的钠、氯离子而不影响钾代谢,用于治疗铜色皮肤病(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也具有治疗伤口、溃疡、糜烂性炎症等的病变作用。
4.有机酸类
沙棘果实中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唬拍酸,总含量为3.86-4.52%[3,4],除叶子外,根茎和其它器官中均含有琥珀酸和酸模酸[4]。
沙棘中的有机酸具有缓解巴比妥类、抗生素和其它药物毒性,预防畸胎、X一射线、超大气压输氧和应激反应的损伤等生理活性。
5.5一羟色胺
沙棘的茎皮、果实、叶片中含有一种植物界罕见的成分—5一轻色胺。
它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对人的感情状态、血压、体温、机体的内环境、激素等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还具有抗强烈辐射、抗传染病、抗癌的作用,并能加速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有助于血液凝固等作用[1]。
6.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
沙棘中含有多种甾类和萜类化合物,如熊果酸、谷甾醇、洋地黄苷、卵黄磷蛋白醇、胆固醇不饱和醛类等。
路平等[9]沙棘果皮中分离并鉴定了齐墩果酸及熊果酸,这两个化合物为
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此外,沙棘中还含有2α-羟基乌苏酸、胡萝卜苷、△5-麦角甾烯醇、△7-豆甾烯醇等。
7.油和脂肪酸类
沙棘的果肉、种子中含有油和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六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
8. 微量元素
沙棘的果实、籽核、叶和果渣都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有害元素Cu、Pb、As、Cd等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2,4]。
沙棘中还含有K、Na、Ca、Mg、Cu、Zn、Fe、Mn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袁庆华对醋柳果汁中Cu、Zn、Fe、Mn含量做了研究,其中Cu含量为0.04mg/100g、Zn0.18mg/IO0g、Fe2.56mg/100g、Mn0.05mg/100g。
9.SOD(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是人体内唯一的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的酶类,它在体内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
尽管SOD具有不易吸收和热稳定性差的缺点,但是由于沙棘中SOD的活性和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我们仍然认为,SOD是沙棘抗氧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功效因子。
朱世琴、郝家骐[10]应用改良的连苯三酚法测定了山西沙棘果及叶片中SOD含量,果实中含量最高达3 451.0μg/g鲜重,提取收率70.2%,酶比活力为2 755.8μ/mg蛋白,不同品种沙棘果SOD含量不同,都远远高于人参叶片中SOD的含量。
10.其他
沙棘中还含有磷脂,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的糖类,多种蛋白质和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等)。
总之,沙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食用、营养保健和药用等价值。
[1]徐铭渔,孙小宣,董文新沙棘的医药研究与开发[J].沙棘.1994;7(1):32-40
[2]根前,唐德瑞,赵一庆沙棘属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J].沙棘2000;13(2):22一26
[3]孝炎,史国富,马翠英沙棘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1986;17(8):42一44
[4]包文芳,孙一楠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沙棘.1999;12(2):39-44
[5]刘安典,王俊峰,秦三民,等.陕西沙棘叶片主要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含量分析[J].沙棘,2001,14(4):17-19.
[6]王军宪,王启祥,李星海,等.沙棘叶黄酮甙元类成分研究初报[J].沙棘,1997,10(3):33-34.
[7]高锦明,张鞍灵,李芸生,等.沙棘黄酮化学研究的进展[J].沙棘,1998,11(2):34-40.
[8]李志勇,郭勇,罗焕亮香豆素类化合物一抗Hlv天然药物[J].生命的化学,1999,19(4): 197-198
[9]路平,宋玉乔,力翠芬,等.中国沙棘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J].沙棘,2002,15(4):25-26.
[10]朱世琴,郝家骐.沙棘超氧化物歧化酶动态研究[J].沙棘,1999,12(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