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01-16

作者简介:姜平(1962 ),男,江苏海门人,中外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从事领导科学和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 论 探 讨

T HEO RET ICA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2,2011General No 159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姜 平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 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实际、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应对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关键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2-0138-05

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课题的提出

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应对各种危机、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网络通信的普遍运用、人员交往和贸易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和自然界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多、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活动时有发生,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难以控制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事故灾难、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跨国重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传播频繁出现。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高度复合化的特点和趋势。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许多原本并不复杂的危机和突发事件显得越来越复杂。应对这种高度复合化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才能奏效。过去那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零打碎敲 式的应对方式已无法适应。二是高度叠加化的特点和趋势。往往是一系列危机和

突发事件累积以后一起爆发,各种重特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很难应对。三是高度非常规化特点和趋势。一些历史

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年一遇、几百年一遇的危机和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这使得原有的各种应急管理预防、决策、处置、善后等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挑战。只有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控、应对和善后体系,处置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由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发后应急处置向注重事前预测预防和全过程管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应对处置向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应对处置转变,由一国为主应对向多国携手合作应对转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仅2010年就发生各种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300多万件,由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

元,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超过国防开支。[1]

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各种灾害、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 非典 疫情以后,中国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在全力应对各类重特

138

大突发事件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使我国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在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特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疫情、西藏和新疆骚乱、西南地区干旱、山西王家岭矿难、甘肃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和基本国情,加上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临着体制转换、结构调整、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多重压力,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矛盾前所未有,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初步建立的应急管理体系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还不适应,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与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体制机制法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保障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能力还有待提高,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比较差,等等[2]。加快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我们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的目标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 [3]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样是我们这个时代和发展阶段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同样是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为基础的。这种需要和基础,既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指明了方向,又确定了目标定位。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综合国力等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贸易摩擦、民族宗教矛盾、地区冲突、文化渗透、跨国犯罪、恐怖袭击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国际上的任何动向都会深刻影响到国内,国内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超越国界,产生国际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时,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特别是在确立构建和完善的目标取向时,必须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要有洞察力、捕捉力、辨别力、应变力、协调力,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和人民的利益、福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善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应急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从而使我国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既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为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内部发展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政府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我国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完全有能力保持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但是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矛盾突出,腐败现象严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中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和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4]。这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矛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等措施,加快化解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提供支持和保证。

从近些年的实践看,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作为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矛盾和危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任务,围绕应急管理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即 一案三制 建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展了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不断明确。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科

139

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全国上下防范风险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从2006年国务院颁布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以来,全国已制定各级各类应急管理预案200多万件,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三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和综合协调职能加强为标志,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架构和工作格局。四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建立了信息通报、预测预警、处置应对、恢复重建、社会动员、跨地区跨部门协作等机制,应急管理效率不断提高。五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目前,国家已有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00多部,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六是应急管理队伍体系基本形成。全国上下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矿山救护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七是应急管理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灾害监测网络不断完善,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八是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明显加强。国家级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各级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全面展开,应急管理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公务员和社会公众的应急管理意识、知识、技能不断增强,等等。所以这一切,为我们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实际、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特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应对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种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三、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的原则方法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应对各种危机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大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要始终坚持以下一些原则和方法:

1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民生第一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监测预警、防范准备、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社会动员等体系构建完善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去,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及影响,最有效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最有力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2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对、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事先预防和事后应对是应急管理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构成了党和政府管理工作的全部,我们不能狭隘地将应急管理等同于事后处置、等同于非常态管理。要坚决克服那种认为搞应对处置是政绩,抓非常态管理重要,搞预防没必要,抓常态管理不容易出政绩的错误观念。要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完善中,把整个体系构建的关口前移,把整个体系完善的着力点放在风险管理和预测预警预防上,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管理之中,实现非常态管理的常态化。在做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完善各个环节工作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体系、预测预警体系、避险防灾体系的构建完善,切实做到准备在先、防范未然,确保危机和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能及时将其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就能够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应急管理工作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3 始终坚持统一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和协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常常具有紧急性、衍生性、关联性等特点,不仅影响范围广、造成的危害重,而且防范处置往往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关键是要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协同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时,必须从顶层设计和整体筹划做起,从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起有利于推动和促进上下贯通、政企对接、企社配合、军地协调、部门协同、区域协作、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

140

4 始终坚持依法应对、科学应对。依法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各种做法和有关经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和确认,既是世界各国应急管理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也是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必须把坚持依法应对作为重要原则。同时,要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危机及突发事件,还必须坚持以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科学态度为指导,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和保障,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使用各种先进适用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对处置技术装备、材料等,以提高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科学化水平。因此,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将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坚持以科技引领支撑应急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5 始终坚持强化基层、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预防突发事件的关键在基层,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也在基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做好全部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广泛动员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避免政府 唱独角戏 ,形成群众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强有力的突发事件防范应对体系。也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全社会防范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建立起防范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铜墙铁壁。因此,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始终坚持把强化基层、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作为重要原则。

6 始终坚持公开处置、信息透明、民主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往往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坚持公开处置、信息透明,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作出及时、公开、全面、准确、客观的报道,既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情况,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公众预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促进各种危机的化解和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也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当家做主地位的落实,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5]。因此,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始终坚持把公开处置、信息透明、民主应对作为重要原则,加以系统规划,作出有效安排。

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的路径举措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总体要求,以强化和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各级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管理决策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要注重强化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功能,形成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协调有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监控机制,依法落实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实现对各种风险和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突发事件检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完善检测预警网络,提高综合检测和预警水平。完善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军地、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作用,强化各方面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合力。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按照及时主动、公开透明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方面的事务,加强与外国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信息沟通,强化与国际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

2 全面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能力体系建设。加强重要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建设。坚实的基础设施是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隐患、战胜各类灾害的根本。要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抓住重点环节、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容易影响全局的环节,在做好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严格落实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的抗灾设防标准。加强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要把防灾减灾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在城市地区,要着力加强公共市政设施抗灾能力建设,提高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抗灾设防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农村地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各类灾害风险,大力推进农村减灾安居工程。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抓好源头治理,打牢安全生产基础。督促各类生产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大力提高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对有风险隐患的尾矿库要及时治理。加强水质安全预警监测,加快实施重点江河湖泊污染防治工程。对布局不合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设施进行搬迁调整或安全改造。加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等监测、检测、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外来动植物检验检疫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解机制、救援保障

141

机制,善于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规划和预案体系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是规范应急管理行为、提高应急管理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还不完善。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应对处置、恢复重建、社会动员、媒体沟通、队伍建设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各项配套规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规定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履行法律规定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抓好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确保应急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真正使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规划和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头,是 一案三制 建设的起点。规划和预案具有纲领和指南的作用,是应急管理思想理念的载体,是应急管理行为和行动的宣传书、动员令、冲锋号,也是实施应急管理教育、预防、引导、操作等多方面工作的有力抓手。研究制度规划和预案,实质是把非常态事件中的隐性的常态因素显性化,把对历史经验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和未来的认知进行总结、概括和提高,形成有指导作用、有约束力的制度性规定。实施启动规划和预案,就是将制度化的内在规定性转化为实践中外化的确定性,将 无备 转变为 有备 。 有备未必无患,无备一定有患。 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规划和预案的研究制定,全面开展规划和预案评估工作,定期组织规划实施情况检查和预案演练,及时修订完善各类规划和预案,不断提高和增强规划、预案的指导性、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4 切实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关键在人。要通过重点培养、教育培训、实战演练、政策倾斜等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各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管理队伍。完善救援队伍现场工作机制,提高各类应急队伍综合协同应对能力,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应急管理格局。要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管理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各项应急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国家巨灾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商业保险的应急功能,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建立应急公益性基金,提高灾害救济补助标准,有效分散灾害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减少群众损失。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改进应急物资调拨配送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调运机制,提高物资储备和管理效率。研究制定应急管理方面的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支持应急管理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专家库建设,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指挥和应对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信息化、社会化、科学化水平。

5 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和社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优化政策环境等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加强对现代条件下各类突发事件特点规律、预测预警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手段措施的研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为实现科学应急提供现代化服务和手段、技术保障[6]。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针对不同阶段,开设不同课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知识、技能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大力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国家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网络,不断丰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学培训方式方法,大力倡导演练式、模拟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公务员和社会组织成员以及公民个人预防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特别要高度重视各类应急管理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职业任职资格和培训考核制度,健全应急管理职业资格体系,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魏礼群.中国应急管理报告(2010)[M].北京:红旗出

版社,2011:11.

[2] 马凯.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应急能力[J].中国应急管理,

2010,(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544.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 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5] 马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应急管理工作[J].中国应

急管理,2009,(1).

[6] 姜平.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应急管理规律研究[J].理

论探讨,2010,(5).

责任编辑:惠国琴

142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沈阳赛宝科技服务有限公 2018年7月19日

目录 1概述 (1) 1.1简介 (1) 1.2目标 (1) 2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2) 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 3.1安全方针政策 (2) 3.2安全管理制度 (2) 3.3技术标准、规范 (3) 3.4流程、表单及记录 (4)

1概述 1.1简介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包含: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依据相关的安全准则,结合企业自身及网络系统的构成特点,确定具体的各方面的制度。 1.2目标 安全管理机构:包括职能部门岗位设置;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的人员配备;授权和审批;管理人员、内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定期的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等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发布;管理制度的评审和修订。 人员安全管理:包括人员录用;人员离岗;人员考核;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包括系统定级;安全方案设计;产品采购和使用;自行软件开发;外包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系统交付;系统备案;等级测评;安全服务商选择。 系统运维管理:包括机房环境管理;信息资产管理;介质管理;设备管理;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密码管理;变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安全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管理。

2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层次图: 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3.1安全方针政策 最高方针,纲领性的安全策略主文档,陈述本策略的目的、适用范围、信息安全的管理意图、支持目标以及指导原则,信息安全各个方面所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性策略。 3.2安全管理制度 各类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暂行规定。从安全策略主文档中规定的安全各个方面所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性策略引出的具体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实施办法,是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必须得到有效推行和实施的。 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见下图,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可以参考:

关于地方制订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八年七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工作原则 (1)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 3 预防与预警 (4) 3.1 事故预防 (4) 3.2 可能影响的领域和引发的重大事故 (4) 3.3 预警信息通报部门和内容 (6) 3.4 预警信息处置 (6) 4 应急响应 (7) 4.1 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7) 4.2 会商和信息沟通 (7)

4.3 防范次生事故应急工作 (8) 4.4 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 (8) 4.5 参与组织、指导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8) 4.6 工作与协调 (9) 4.7 宣传报道与信息沟通 (9) 4.8 应急评估 (9) 5保障措施 (9) 5.1 通信信息 (9) 5.2 应急队伍 (10) 5.3 宣传教育和培训 (10) 6 附则 (10)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10) 6.2 预案解释部门 (10) 6.3 预案实施时间 (11) 7附件 (11)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规范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处置、应急响应和重大事故处置。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1.4 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消除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稿

xxx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概念 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应该以“一案三制”(完备的应急预案、高效的运作机制、健全的应急体质、成熟的社会法制)为核心,平战结合,依托信息平台,帮助监狱管理者做好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 2.监狱突发事件有哪些? 依据《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分为4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13分类、近50种类。 监狱突发事件包括:

3.项目建设依据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xxx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网上没找到,客户应该有) 二、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架构 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显示终端大屏幕PDA 手机 电话传真互联网应急 网站 指挥大厅:指挥调度相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的场所,指挥大厅主 要包括显示系统、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效果图如下: 基础支撑系统:包括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集群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

系统、IP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图像视频接入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信息库、突发事件库、地理信息库、监管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 应急应用系统:依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xxx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应该包括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风险隐患管理、预测预警、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应急评估、应急模拟演练等功能。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文件————————————————————★———————————————————— 应急救援分级指挥职责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应急响应的不同,将突发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按照不同的等级,成立相应的分级指挥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指挥地点:事故发生所在部门、车间 指挥: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进行指挥调度、车间副主任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开展抢救工作; 2、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确保事态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3、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4、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一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部地点:设在生产调度室 总指挥:生产部长全权负责、安全部长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实施事故紧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的人员配备、物资供应、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的岗位部署; 4、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5、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成员:各车间主任,负责落实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具体如下: 1、积极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2、积极提供本车间可利用的救援物资; 3、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展开救援工作; 4、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态进一步蔓延。

维修、电工:为现场突击力量,要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展开。 1、负责保障救护所需设备的及时到位; 2、负责切断尚有危险隐患区域的电气设施; 3、救援工作结束后,及时抢修损坏,尽快使之恢复使用; 各车间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根据指挥部意见,抽调各自车间的骨干力量,积极执行车间主任发布的救援指令; 医疗组:负责现场伤员的转移及紧急救治工作。 (3)二级重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董事长全权负责、总经理协助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统计; 9、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 2012.12.01

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方案

1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案 1.1安全组织结构 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安全管理组织应形成由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具体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模式,组织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8-1安全组织结构图 1.1.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是由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主管领导牵头,各部门的负责人为组成成员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批准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安全策略、分配安全责任并协调安全策略能够实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向,从管理和决策层角度对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支持。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如下:

(一)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向、目标、总体原则和安全工作法; (二)审查并批准政府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安全责任; (三)分配和指导安全管理总体职责与工作; (四)在网络与信息面临重大安全风险时,监督控制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五)对安全管理的重大更改事项(例如:组织机构调整、关键人事变动、信 息系统更改等)进行决策; (六)指挥、协调、督促并审查重大安全事件的处理,并协调改进措施; (七)审核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活动,如重要安全项目建设、重要的安 全管理措施出台等; (八)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 行审定。 1.1.2信息安全工作组职责 信息安全工作组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日常执行机构,设专职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岗位,负责日常具体安全工作的落实、组织和协调。信息安全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和解释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决议; (二)贯彻执行和解释主管机构下发的信息安全策略; (三)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类信息安全规划、案、实施、测试和验收评审会议; (四)负责落实和执行各类信息安全具体工作,并对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

县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在上级领导、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部署下,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学校工作大局,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妥善处置,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掌握之中,较好的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确保了学校财产、师生的安全。现将我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1年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将应急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校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及班主任任组员。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安监办,安监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二是建立完善高效快捷运转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责任。安监办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组承担具体工作,如水、火、毒、电由总务处负责,安全教育、课间管理、体育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值班由安监办、门卫负责。按照分组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现有预案。重新修订系统了《东平县聋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公共突出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汛抗灾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拥挤踩踏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食堂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梳理汇总。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使全校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三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各班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 (三)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机制,完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明确了学校保卫人员工作职责,制定、完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值班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自离岗,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上课期间,关闭学校大门,严禁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学校,确需进出学校的,要查验相关证件,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放行。要对带入、带出学校的物品进行仔细检查,对人员和车辆进行认真核对和登记。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段要加强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治安事件,确保不发生一起针对学生的伤害事件。 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要排出值班表,安监办要按照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配齐2名专职保安人员。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形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要为保安人员和学校值班人员配备警棍、强光手电等必要的警用器械,积极筹措资金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及时更换不能正常工作的器械。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校建立了一支以所有男教工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伍。紧扣直接关系学校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业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入手,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防疫防灾,矛盾化解工作。二是组织应急救援演练。2011年我校共举行应急演练共4次,其中举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2次,防踩踏疏散及防震各一次。加强演练,为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范、保

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xx年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目录 一、背景 (2)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3)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5) (一)单位概况 (5) (二)危险源情况 (5) (三)危害程度 (5)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6)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8)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9)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9)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9)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10)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11)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12)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12)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13) (八)高度应急响应 (13)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14) 七、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公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一、背景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系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电力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结果,也向人类敲向保护电力安全的警钟。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数次较大停电事故,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大面停电,影响约5000万人;2008年1月,大范围的暴雪低温,造成中国南方电网大面积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汶川8.0级地震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4.20地震等,这些停电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应急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难题。 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六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5 2.编制依据------------------------------------------------------------------------------ 5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5 3.1总体要求 ------------------------------------------------------------------------- 5 3.2工作目标 ------------------------------------------------------------------------- 6 3.3基本原则 ------------------------------------------------------------------------- 6 4.职责分工------------------------------------------------------------------------------ 6 4.1领导小组 ------------------------------------------------------------------------- 6 4.2工作职责 ------------------------------------------------------------------------- 6 5.术语和定义 --------------------------------------------------------------------------- 7 5.1风险 ------------------------------------------------------------------------------ 7 5.2危险源---------------------------------------------------------------------------- 7 5.3风险点---------------------------------------------------------------------------- 8 5.4风险辨识 ------------------------------------------------------------------------- 8 5.5风险评估/评价------------------------------------------------------------------- 8 5.6风险分级 ------------------------------------------------------------------------- 8 5.7风险管控 ------------------------------------------------------------------------- 9 5.8风险信息 ------------------------------------------------------------------------- 9 5.9重大风险 ----------------------------------------------------------------------- 10 5.10重大危险源 ------------------------------------------------------------------- 10 6.风险点识别方法 -------------------------------------------------------------------- 10 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10 6.2 风险点识别方法 --------------------------------------------------------------- 10 7.风险评价方法----------------------------------------------------------------------- 10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11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12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 12 附件: -------------------------------------------------------------------------------- 12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式 版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 案体系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核心企业,主要从事电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目前,中电国际控股装机容量为740万kW,共拥有分布在全国7个省区的9座发电厂、35台火电机组、4台水电机组。 中电国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倡导风险预控理念,针对所属发电厂分布地域较分散、设备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的实际情

况,遵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应急预案总体原则,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预控管理思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强化应急事件管理方面发挥了充分作用。下面对中电国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一简要介绍。 1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就是快速、

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规范应急预案的管理,建立统一的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的管理标准和程序。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 适用性原则: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符合应急事件处理的实际需要,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 重要性原则:明确各类应急事件的响应程度,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严重事件的应急处理必须纳入体系;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编号:AQ-BH-07117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 描 Sc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troCh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 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 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 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 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 范、保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 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03年就成

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工作。2008年3月,中国石油在安全环保部成立应急管理处,作为集团公司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准备工作。至此,“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形成。 在企业层面,各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目前,中国石油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达2800多人,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组织预案编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 形成“1+18”预案模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结合同行业事故教训和多年工作实践,中国石油重点针对井喷失控、油气管

XXX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方案及各类制度

安全管理体系 总则 一、 公司概况: 公司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以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高水平的技术支持、高效率的服务质量,以让“北京的冬天绿起来、美起来”的梦想为己任,以“务实规范、诚信服务、追求卓越“为理念,从客户需求和利益出发,竭诚服务客 商户,遵纪守法经营,全力打造“华源发”绿领品牌,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美丽中国的号召,发展国家级绿色生态经济产业,继续向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低碳、生态、节能、环保、零排放的国家级“花园型”交易市场迈进,把华源发公司缔造成为享誉绿化行业标杆企业形象。 二、为加强公司各单位、部门及门店的生产、治安、消防安全管理,保护财产及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三、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管理目标 严格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隐患治理,消灭违章事故,消灭重复事故,确保生产安全。 、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杜绝伤亡事故,重伤事故,减少轻伤事故,死亡及重伤(含交通责任)事故为零。??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要全部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要达到 ???。 、生产现场安全达标合格率要达到 ???,生产责任事故为零。?????? 、安全培训教育 ???;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 ???。 、杜绝火灾事故,电气重大火灾事故为,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杜绝机械设备重大事故,重大设备事故为 。 、道路交通重大责任事故为 。 、年、季、月度公司安全指令性工作任务完成率 ???。 ?、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和重大传染病事故为 。 ?、施工现场达标率为 ???。 ?、产品质量事故率为零。? ?、客户问询答复率 ????。???????????????? ?、相关方投诉接受处理率 ???。??????????? ?、安全隐患整改落实率 ???

2021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完整版)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预案编制、预案评审、预案实施、应急队伍、宣传教育、应急装备、应急演练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1.2结合本矿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1.3结合本矿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求援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矿的应急 工作要求;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1.8预案内容与专项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矿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3.3矿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本矿存在的各种风险,由矿主要负责人组织编制本矿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矿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处理及保障措施、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4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装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依据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方案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针对本工程、本承包人将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组为专职管理部门,下设专职安全员;各施工队设安全生产小分组,由施工队队长任小分组组长,小分组下设专职安全员。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监督施工中安全生产,实施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职能。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二)、人员配置

项目经理部机务安全科设安全组,编制2人,各施工队分别配置l名安全员。 (三)、安全保证检查程序 施工中各施工队安全员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及时解决。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施工队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帮助各施工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四)、制定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技术保证,确保施工中人身、设备的安全。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1、⑴、组织保证体系 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以及上级有关规章制度、指示和决议,并组织检查执行情况。 ②、就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③、负责制订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并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④、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订包括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⑤、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对安全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⑵、制度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体系由岗位管理、措施管理、投入和物资管理

以及日常管理等4个方面的制度组成。 ①、岗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即组织保证体系的人员设置构成);b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d安全生产岗位认证制度; e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f特种作业人员和外协力量管理制度; g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②、措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b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管理制度; c安全技术措施的总结和评价制度。 ③、投入和物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设备、设施和措施费用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b劳动保护用品的购入(添置)、发放与管理制度; c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理制度。 ④、日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b安全生产验收制度; c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 d安全隐患处理和安全整改工作的备案制度;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85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 式版)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 预案体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是中国电 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核心企业,主要从事 电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目前,中电国际控股 装机容量为740万kW,共拥有分布在全国7个省区 的9座发电厂、35台火电机组、4台水电机组。 中电国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倡导风险预控理念, 针对所属发电厂分布地域较分散、设备健康状况相对 较差、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的 实际情况,遵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应急预案总体

原则,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预控管理思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强化应急事件管理方面发挥了充分作用。下面对中电国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一简要介绍。 1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就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规范应急预案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01-16 作者简介:姜平(1962 ),男,江苏海门人,中外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从事领导科学和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 论 探 讨 T HEO RET ICA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2,2011General No 159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姜 平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 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实际、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应对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关键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2-0138-05 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课题的提出 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应对各种危机、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网络通信的普遍运用、人员交往和贸易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和自然界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多、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活动时有发生,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难以控制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事故灾难、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跨国重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传播频繁出现。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高度复合化的特点和趋势。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许多原本并不复杂的危机和突发事件显得越来越复杂。应对这种高度复合化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才能奏效。过去那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零打碎敲 式的应对方式已无法适应。二是高度叠加化的特点和趋势。往往是一系列危机和 突发事件累积以后一起爆发,各种重特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很难应对。三是高度非常规化特点和趋势。一些历史 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年一遇、几百年一遇的危机和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这使得原有的各种应急管理预防、决策、处置、善后等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挑战。只有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控、应对和善后体系,处置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由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发后应急处置向注重事前预测预防和全过程管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应对处置向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应对处置转变,由一国为主应对向多国携手合作应对转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仅2010年就发生各种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300多万件,由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 元,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超过国防开支。[1] 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各种灾害、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 非典 疫情以后,中国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在全力应对各类重特 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