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鱼类资源
嘉陵江流域鱼类区系分析

西 省凤 县 以北 的秦 岭 镇 , 源 起 自甘肃 省 天水 平 南 西
鱼类 区系组成 分析 不仅对 嘉 陵江流 域渔业 资 源 川 , 习惯上东 源为 正源 , 西源 称为 西汉水 。东源 向南 的保 护 和可 持续 利用 提 供 重 要 的参 考 价 值 , 可 为 流经甘 肃省徽 县 , 还 于陕 西 略阳与西 源西 汉水 汇合 , 经 我 国西 部地 区水 电开发 和 自然生 态保 护协调 发展 的 阳平关 入川 , 后 向南 流 经广 元 、 然 昭化 、 溪 、 苍 阆中 、 宏 观策 略提 供参 考 。然 而 , 关 嘉 陵 江 流域 鱼 类 区 南部 、 安 、 充 、 有 蓬 南 武胜 等 两市 六 县 , 在合 川人 渝 , 1 在
由北 向南 流经 陕西 、 肃 、 甘 四 作用 , 工程 的建设 和运 营 必 然也 会 给 当地 的生 态 源 于陕西 省秦 岭南 麓 , 但 I 其 东源 起 自陕 环境 、 物 多样 性 , 别 是 鱼 类 资 源 带 来 较 大 的影 川 和重 庆三省 一市 , 干流分 东西两 源 , 生 特
16种 , 5 隶属 于 7目 1 科 8 。采用以所 含种属的绝对 数 目进行 排序的传统 方法和 以科 ( ) 8 6属 属 所含次 级分类类 群在该地 出现 的相对频率进行排序 的区系存在度方法分别 对 目、 和属级水平进 行排序 , 科 进而分 析嘉 陵江鱼类 区系组成特 点 。结果显示 , 种分析方法存在较大 差异 , 2 传统 排序方法 中 占优势 ( 广布性 ) 的科 和属在 嘉陵江 的
嘉 陵 江 , 称 阆水 、 水 , 域 面 积 约 有 1 古 渝 流 6万 系 只有一 些零 散 的 资料 , 如邓 其 祥 等E 嘉 陵 江 鱼 对
嘉陵江水生动物资源数据

+
23、
汪氏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wangi(Tchang )
+
+
24、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Y.etW.)
+
+
25、
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Basilewsky)
+
26、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Bleeker)
+
123、
黄鱼幼Hypseleotris swinhonis(Günther)
+
124、
子陵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
+
125、
波氏栉鰕虎鱼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
+
126、
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
+
127、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
+
46、
华鳈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sinensis
+
47、
短须颌须鮈Gnathopogon imberbis(S.etD.)
+
48、
嘉陵颌须鮈Gnathopogon herzensteini
+
+
49、
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SauvageetDabry)
+
42、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Bleeker)
+
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摘要 :2 0 5月至 1 0 3年 0月对嘉陵江下游 的鱼类资源进行 了调查 ,并 对该水域 鱼类资源变 动的原 因进 行 了探讨 。
计 调查 2 6船 次 ,统 计 渔 获 物 15 k ,测 量 鱼 类标 本 13 8尾 。共 记 录鱼 类 9 2 13 g 97 2种 ,隶 属 于 5 目 1 4科 6 1属 ,其
甘肃 省 、四川 省 ,在重庆 市朝 天 门汇 入长 江 ,全 长 1 1 m。 自合 川 至 朝 天 门形 成 嘉 陵 江 下 游 江 段 , 1 9k
面调 查 ( 陵 江 水 系 鱼 类 资 源 调 查 报 告 ,1 8 , 嘉 9 0)
Ke r s i h r s u c ; iv sia in t e lw rr a h s o eJa i g R v r y wo d :f e o r e n e t t ; h o e e c e ft il i e s g o h n
嘉陵江起 源于 陕 西省 秦 岭 山麓 ,流经 陕 西 省 、
c a g f c lgc le vr n n nJ ai gRie e u td i e c a g f h s o o i o n o h n e o oo ia n i me t il v rr s l n t h n eo e f h c mp s i n a d c mmu i . T ep p — e o i n e h t i t nt y h o u
o s ff h, wh c l n e o 5 o d r 1 fmiis 61 e e a 1 f92 pe e we e e r c r n he wae ae s The i i h beo g d t r e s 4 a le g n r . 3 o s cis r n w e ods i t t r r a .
长江、嘉陵江鱼类产卵场名录

80
罐子溪、上中坝内浩、下中坝内浩、苏家浩、白沙沱、麻二浩、普子岩至尖山子、舀鱼方
江北区
51
朝阳河、卜壕子
南岸区
50
九堆子、龙塘、温家溪、大牙浩、明月沱
渝北区
20
明月沱、上洛碛、下洛碛
长寿县
27
张家沱
涪陵区
75
反手碛、珍溪浩、沙沱、乌羊溪、大曲浩、小溪口、外碛槽、麻柳滩、八角亭、黄泥凼、菜籽梁、长石浩、鸽子沱、龙门浩、牛口下沱、有船浩、早鱼塘、庙岸河、千斤凼、杨家滩、团鱼凼、小石盘、进步滩、熨斗浩
丰都县
47
王庙河、巴窄梁
忠县
72
撮箕口、龚家沱、鱼洞溪、冯家浩、塘土浩、白老滩、杨家溪、忠坝子浩、瓷坛、关音岩、皇华凼、长浩子、猪屎凼、翁家凼、烧边碛、鼓眼碛、称竿碛
万州区
80
晒网坝、陈家坝、胡家坝、夏家坝、夜家坝、乌龟石、关刀碛、大周溪、黄柏、武陵碛、大龟石、鲢子浩、
奉节县
43
浩尾子、马富滩、寸滩碛、
长江、嘉陵江鱼类产卵场名录
单
位
江段长
(公里)
产卵场名称
永川市
30
九层岩、黄鳝溪、周公沱、沙浩头、桌子角、万家沱、二梁子、三梁子、牛屎滩
江津市
90
羊石沱、炎滩浩、飞连浩、犁头湾、三抛河鱼道、鹅儿沱、董公碛、石梁子、大溪脑、苏家浩、鲁水溪、高占滩、下渡口、丁家沱、古家沱、汤巴沱、二沱、五举沱、鲤鱼石、麻子滩、江口、石梁湾、石坝沱、王家沱、虾子梁、关潮浩
重庆市农业局文件重渔政渔港[1999]7号
1999年7月19日
云阳县
68
太公沱、苦草沱、盘沱
巫山县
55
南碛坝、上溪碛坝
嘉陵江蓬安段水生生物分布名录

嘉陵江蓬安段水生生物分布名录蓬安县水产渔政局编印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嘉陵江蓬安段水生生物分布名录综述嘉陵江自蓬安县西北部平头乡的古鸭滩进入县境,东流西弯,转山绕坝,蜿蜒流经10个乡(镇),由县西南猫儿溪流出县境,境内流程长达89公里,年过境水量220.2亿立方米。
流域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90%。
嘉陵江流域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加之江水水质优良,水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主要物种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甲壳类、软体类、哺乳类等6类水生动物,共计114种;水生植物主要有2种。
其中水生动物有:鱼类101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2种、甲壳类4种、软体类3种、哺乳类1种,构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同时,上述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包含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白鲟)、二级保护动物3种(胭脂鱼、大鲵、水獭)、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鯮、鱤、岩原鲤、中华鳖、乌龟),其中还有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2种(大鲵、水獭)、附录Ⅱ1种(白鲟)。
不过,由于嘉陵江梯级电站拦江筑坝,对水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致使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其中白鲟、大鲵、水獭、鯮有野外活体捕获记录的时间距今已近20年,胭脂鱼要每1年左右才能有1次误捕报告,鱤、岩原鲤、中华鳖、乌龟等年捕获量仅能维持100斤以下,就是没有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全省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也在急剧下降,切实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鱼类1、白鲟(剑鱼)Psephurus gladius 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另名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
因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
体长梭形。
吻长剑状,前端狭而平扁,基部肥厚。
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濒危。
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四川嘉陵江乌木滩水库发现外来物种蓝太阳鱼

EFFECTS OF COPPER/CADMIUM STRESSES ON PHYSIOLOGICAL ANDBIOCHEMICAL INDEXES AND FECUNDITY OFORYZIAS MELASTIGMASUN Jin-Hui 1, PAN Xia 2, XU Yong-Jian 2, YAN Xin 2 and XIE Shang-Duan 1(1. School of Aquaculture/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Ecology and Aquaculture of Tianjin Province ,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584, China ; 2.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 , Ningbo University ,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copper and cadmium) on Oryzias melastigma ,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Three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of copper and cadmium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and fiv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lactic acid (LA),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testosterone (T),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 luteinizing hormone (LH) and fecundity] were deter-mined. The LA content of O. melastigm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copper exposure time,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dmium concentration. The activity of LDH did not change much under copper poisoning,but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cadmium exposure time. The content of T increased with short-term cop-per treatment, but i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time. The content of T increased with the en-hanced cadmium toxic concentration and prolonged time. The content of FSH and L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pper poisoning,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dmium concentra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both FSH and L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 change. The fecundity of O. melastigm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copper exposure time and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pper and cad-mium poisoning could caus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of O. melastigm with a pattern of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at female fish can be selected for related pollution monitoring.Key words : Oryzias melastigma; Copper or cadmium stres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atigue; Fecundity doi: 10.7541/2020.1-1四川嘉陵江乌木滩水库发现外来物种蓝太阳鱼赵仲孟 周 剑 李 强 张 露 柯红雨 苏旭涛 肖 宇 龙治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成都611730)2019年9月24日在四川省大竹县乌木滩水库进行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时, 在乌木滩水库(30°44.269′N, 107°17.029′E)采集到9尾鱼类标本, 形态疑似太阳鱼。
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又名青波,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为嘉陵江重要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有“一鳊,二岩(岩原鲤),三青波(中华倒刺鲃)”之说。
中华倒刺鲃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细刺较少,含肉率高,而深受群众喜爱。
近年来因捕捞过度,水污染严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华倒刺鲃天然渔获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日趋上涨,现市价达50元/公斤左右,因此中华倒刺鲃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淡水名优鱼类。
中华倒刺鲃体呈长形,侧扁,无腹棱,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上下唇紧包在上下颌的外表,唇、颌不分离,上下颌在口角处相连,须2对,咽齿3行,侧线完全,背鳍分支鳍条8-9根,背鳍前有1根平卧的倒刺,臀鳍分支鳍条5根,尾鳍叉形,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
鳞片较大,肠较长,鳔2室。
中华倒刺鲃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喜欢栖息于山涧或水清、流急的江段,人工养殖宜在流水池饲养,中华倒刺鲃为广温性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常年进行养殖,其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常年低于10℃或高于30℃时,食欲减退。
中华倒刺鲃耐低氧能力较差,养殖过程中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
中华倒刺鲃的食性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但在体长10厘米以上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同时,是否偏向动物性或植物性也与生活环境(江段位置)有关。
在池塘中喜食青草、蔬菜等,另外也摄食各种附生藻类,人工饲养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
中华倒刺鲃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100-200克的鱼种经3-4个月的饲养能增重300-500克。
中华倒刺鲃3龄性成熟,产卵期为每年的4-5月,产卵场水深流急,卵呈黄色,漂性。
目前,中华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庆、宜宾等地已有收集江河鱼种进行网箱养殖成功的实例,其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等正在研究中。
今后几年,中华倒刺鲃将倒成为水产养殖的新宠。
中华倒刺鲃养殖技术一、池塘养殖:(一)池塘条件:中华倒刺鲃性情急噪,游动速度快,不耐低氧,其养殖池塘条件要求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底质有少量淤泥,池塘面积3-5亩,水深1.5米左右,池梗高出水面70厘米,较高密度养殖时,还需配有增氧设备,池塘使用前按常规方法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菌。
嘉陵江水资源资料

嘉陵江嘉陵江(Chia-ling River ) 国家AAAAA级风景区中国长江上游的支流。
发源于秦岭,来自陕西省凤县的东源与甘肃天水的西汉水汇合后,西南流经略阳,穿大巴山,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纳白龙江,南流经南充到合川先後与涪江、渠江汇合,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水,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
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直至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全长为1119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超过汉江,居长江支流之首。
昭化以上为上游,行经高山地区,多暴雨,有“一雨成灾”之说;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有航运之利;合川以下为下游段。
嘉陵江切穿华蓥山南延3支脉后。
形成风光奇丽的沥鼻、温塘、观音3峡谷,于重庆汇入长江。
上游白龙江建有碧口大型水电站。
水运年货运量占四川内河航运年货运量的四分之一,是四川的重要航道。
江中鱼类多达163种,居四川省各河之首。
广布于嘉陵江流域的紫红色砂泥岩,质地松脆,植被覆被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嘉陵江是长江北岸主要支流之一,自北向南纵贯四川盆地中部,于重庆市朝天门码头注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
嘉陵江流域自北向南流的干流与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涪江和自东北向西南流的渠江在合川附近汇合,构成巨大的扇形向心河网。
嘉陵江流域东北以秦岭、大巴山与汉水为界,东南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有龙门山与岷江接壤,西及西南有一低矮的分水岭与沱江毗连,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在长江各大支流中居首位。
嘉陵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就有17条,如东河、西河、白龙江及涪江、渠江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嘉陵江水系呈树枝状,东西基本对称。
嘉陵江是四川省内挟带泥沙最多的河流。
由于上游黄土区土质疏松,中下游紫红色页岩又易于风化,加之岸坡很陡,耕垦过度,植被覆盖很差,造成坡面侵蚀强烈,流域内出现两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个在上游陕西、甘肃境内,一个在中下游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陵江鱼类资源
嘉陵江鱼类资源
来自:重庆渔政信息发布时间:2007-07-19 10:25:11
嘉陵江水系主要是四川境内的嘉陵江干流、渠江和涪江。
计有鱼类148种和亚种分隶7目18科83属。
其中鲟科1属2种占嘉陵江鱼类总种数的1.4%;匙吻鲟科、鳗鲡科和胭脂鱼科均为1属1种各占0.7%;鳅科9属14种占9.5%;鲤科52属90种占60.8%;平鳍鳅科3属6种占4.0%;鲇科1属2种占1.4%;鲿科4属12种占8.0%;钝头鮠科1属2种占1.4%;鮡科2属4种占2.6%;脂科1属3种占2.0%;鰕虎鱼科1属4种占2.6%;其余的青鱂科、合鳃鱼科、塘鳢科和鳢科均为1属1种各占0.7%。
鲤科是嘉陵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其中包含有鲤科12个亚科。
以亚科的种类最多有12属22种占鲤科鱼类总种数的24.4%;其次是鲌亚科9属19种占21.2%;鰟鮍亚科3属9种占10.0%;鲴亚科3属8种占8.9%;鲃亚科5属8种占8.9%;雅罗亚科7属7种占7.8%;裂腹鱼亚科3属3种占6.7%;鱼丹亚科和鲤亚科3属3种各占3.3%;鲢亚科和鳅亚鮀科各有2种各占2.2%;野鲮亚科1属1种占1.1%。
[1]
[2] [3] [4]
[5]
-->
大中小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