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511光合作用概论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1)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
(2)讨论:针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好奇,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养成了通过课堂听讲、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3.确保清晰简洁:通过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用简洁的语言和符号,避免冗余。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的问题。
应对措施:
1.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过程。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样本、示意图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光合作用动画、科普视频等。这些多媒体资源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生动地讲解知识点。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这些技术工具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资源,实现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合作用。
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 增加,光合速率也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 料之一,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因为植物已 经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状态。此时,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不会进一步提高光
0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01
02
03
04
吸收光能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 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水光解
水在光合作用中被分解为氧气 和还原氢。
碳固定
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被固定 为葡萄糖。
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 萄糖中。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01
02
03
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 反应之一,它为地球上的生物提
供了食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 础,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保
障。
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氧化碳吸收
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 并将其转化为三碳化合物。
有机物合成
在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与水 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
光照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照能够 激发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产 生能量。
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葡 萄糖,是植物体内其他有 机物的前体。
氧气
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是 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来源。
能量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 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照
二氧化碳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强度和 持续时间对光合作用的速率有显著影响。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知识点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1)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方法原因(1)(2)(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基部垫有中,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1)(2)(1)(2)(3)【例】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知识点二、叶绿体中的色素1.色素与吸收光谱【注意】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几乎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3.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

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

【例】如下图所示,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

经过一段时间,各盆中长势最旺的和长势最差的依次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知识点三、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特点:1. 叶绿体的基质和基粒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2. 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捕获光能的色素3. 叶绿体基质中还含有少量DNA 和RNA4. 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了内部膜面积【例】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 .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不易熄灭 不易窒息死亡(2)实验分析①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②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光合作用的概念梳理

光合作用的概念梳理

光合作用的概念梳理必修一中光合作用的概论为“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除此之外没有叶绿体结构的原核生物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也就意味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存在于叶绿体中。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能量变化与物质变化两个方面:(1)能量变化:(2)物质变化:分为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的物质变化有:H2O→4[H]+O2ADP+Pi+能量→ATP暗反应发生的物质变化有:CO2+C5→2C32C3→(CH2O)+C5+H2O(3)联系:一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能量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二是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总之,光反应是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的准备阶段,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

二者是光合作用过程的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4.外延:(1)条件骤变时物质量的变化当外界因素中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聚变时,短时间内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H]、ATP及(CH2O)生成量。

它们的关系归纳如下:(2)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调的影响。

A、光照强度: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B、CO2浓度: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C、温度: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曲线同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反思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上午看了闫老师的课例《光合作用》,通过图解方式展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资料辅助,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启发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效果好。

现反思自己在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情况如下:准确把握核心概念,光合作用的知识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通过不同模拟实验让学生来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通过联系生产实际存在光合作用的事实,进一步理解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这个核心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艰辛和严谨科学态度,体验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储存能 量) + 氧气
光能转化与储存过程
01
02
03
光能吸收
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
光能转化
吸收的光能转化为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
光能储存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 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植物在自然界中地位
生产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 质和能量,同时为其他生 物提供食物来源。
02
详细解释光合色素如何吸收光能,并将能量传递给反应中心的
过程,包括光的捕获、传递和转化。
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与差异
03
阐述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在光能吸收和传递中的不同作用,以及
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
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剂过程
水的光解过程
还原剂的生成与作用
详细解释水在光反应中的光解过程, 包括水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结论
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数据处理及误差来源分析
数据处理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误差来源
可能由于光照不均匀、温度波动、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实验误差。
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方向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需对植物进行充分暗处理。
2. 酒精脱色时要隔水加热,避免酒精燃烧。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 用优秀课件
目 录
• 光合作用基本概念与意义 • 叶绿素与光合色素 • 光反应过程详解 • 暗反应过程详解 •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关系探讨 • 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设计
01
光合作用基本概念与 意义
光合作用定义及反应式

光合作用讲义(DOC)

光合作用讲义(DOC)

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a、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研磨(碳酸钙、二氧化硅、95%乙醇),过滤(单层尼龙布)。

(2)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防止两边滤液扩散速度太快),画铅笔线。

(3)点样:画滤液细线,细、直、齐,重复几次。

(4)分离:用层析液,液面不能淹没滤液细线。

【实验结果】【注意事项】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的CaCO3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受到破坏,加入10ml无水乙醇是使色素溶解在其中,便于提取。

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光、色素、酶 [H]、ATP、酶时间短促较缓慢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2H2O →4[H] + O2②ATP的合成:ADP + Pi + 光能→ATP①CO2的固定:CO2 + C5 →2C3②CO2的还原:2C3 + [H] →(CH2O)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1、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NADPH和ATP2、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暗反应水解ATP生成ADP和Pi为光反应的物质(ATP)合成提供原料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②调节大气中的O2和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七年级光合作用知识点

七年级光合作用知识点

七年级光合作用知识点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内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光合作用可以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 光能的吸收:植物通过色素吸收光子,其中最主要的色素是
叶绿素。

叶绿素对红色和蓝色光吸收最强,而绿色光则被反射掉,因此植物呈现出绿色。

2. 光合色素的类型:除了叶绿素外,还有其他种类的光合色素,如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

它们与叶绿素不同的光谱吸收特性,
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光能并在不同的光环境下生存。

3. 光合作用的反应: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

光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膜上,其中光能被转化为电能,并用
来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发生在胶质体中,其中CO2和水
被利用,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

4.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有机物被
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而光合作用则是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

两者相辅相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足够的有机物,便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生产更多的能量。

5.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强、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光照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

但是过高的温度则会使酶失活,反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总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初步了解上述知识点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基础概念。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光合作用过程(Ⅰ):光的吸收
一、光反应和碳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3大步骤:1)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3)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第一、二个大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大步骤属于暗反应(表3-2)。
2.C4途径的类型
根据运入维管束鞘细胞的C4化合物和脱羧反应的不同,C4途径有3种类型(表3-3,图3-18)。
3.C4植物的光合特征
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其原因可从结构和生理两方面来探讨。
①结构与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是统一的。C4植物叶片有“花环型”结构。
②在生理上,
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底物HCO3-的亲和力极高(是Rubisco60倍);极低的CO2供应就可满足它的需要。
②已从叶绿体分离出两个光系统,每一个光系统具有特殊的色素复合体及一些物质。光系统I(简称PSI)的颗粒较小,直径约11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非叠合部分;光系统Ⅱ(简称PSⅡ)的颗粒较大,直径约17.5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叠合部。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就在.这两个光系统中进行。
二、电子传递体及其功能
C4植物由于有“CO2泵”浓缩CO2的机制,降低了光呼吸;提高了BSC的CO2浓度,抑制了RuBisco氧化反应,降低了光呼吸;光呼吸酶主要分布在BSC细胞,即便是有CO2放出,也易被PEPC再固定。
第二节叶绿体及光合作用色素(chloroplastandchloroplastpigments) )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一)叶绿体的结构(Struture ofchloropla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讷比埃 ( 二氧化碳 )气体
1804 瑞士的索 绿色植物生长需要水
绪尔
1864 德国的萨 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 淀粉 )
克斯

氧 气



淀粉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叶绿体
淀粉+氧气
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课本68 页的题目。
选择题:
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不完全正确,是因 为实验中( B ) A、没有将所浇的水进行称重 B、没有考虑阳光、空气等因素 C、土壤是变化的,称重不准确 D、没有给树苗施肥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 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个有什么作用?
对照组
实验组
称重
思考:海尔蒙特通过此实验得出柳苗的增重只 是来自于水,你认为他忽视了哪些因素?
忽视了空气、光照等因素
1648年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
提出问题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哪儿获得?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结果分析
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从水中获得。
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柳树。栽种前,花盆 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柳树也称 重,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 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 5年后,他 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
2、普利斯特利和英格豪斯的实验以及此后 空气成分的分析,共同证实了( C ) A、在光下叶绿体能产生气泡 B、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二氧化碳 C、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3、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 在光照下不仅能放出氧气,还能( A ) A、合成淀粉 B、合成能量 C、释放水蒸气 D、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前后,柳苗增重74.5kg,土 壤只减少了0.057kg.
得出结论 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从水中获得
(二)1771年普里斯特 利的实验
结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焟烛为什么会熄灭? 老鼠为什么会死亡? 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为什么加了一盆植物,焟烛就不会熄灭了? 为什么加了一盆植物,老鼠就不会死了? 为什么加了老鼠或焟烛,植物就能生长很好了?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问题: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何处?
问题: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何处?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17世纪以前观点:植物生长在土壤里,一定 是从土壤里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即植
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②选叶遮光后,给予光照
应选择生长健壮,便于接受光 照的叶片,用黑纸片将叶片的 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 将这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光照 3-4小时。
实验当天的上午,强光照射 3-4小时,下午实验效果显著
③去掉黑纸片
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 片,去掉黑纸片
④酒精脱色
酒精是易燃品(P89)一定要 采取隔水加热法(水浴), 当叶片在酒精里呈黄白色时, 应先熄灭酒精灯。一定要注 意安全,事先准备好湿抹布, 一般出现问题不要慌乱。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提出问题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成分吗?
作出假设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成分。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结果分析 得出结论
小鼠 和点
密闭玻璃 罩
小鼠死亡,蜡烛也熄灭
燃的 蜡烛
绿色植物 +密闭玻
小鼠存活,蜡烛仍燃烧
璃罩
植物能产生动物呼吸和蜡烛燃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需要的气体。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重复普利斯特利 的的实验有时成功,有 时失败,可能的原因是 什么?
(一)海尔蒙特实验:P66
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吗?
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1.你能描述 该实验的过程 吗?
2.计算:柳
树增加的质量
90kg
是多少? 74.5kg
而土减少的质
量是多少?0.057kg
2.3kg
种植 五年后
3.柳树增重 的原因是什么?

76.8kg
89.943kg
(三)1779年荷兰的科学家英格豪斯
结论:植物体
只有在光下才
能更新污浊的
空气,释放气
体。并且在以
后的20多年,
科学家们了解
到这种气体就


是氧气。
• 1782年,瑞士牧师瑟讷比埃,明确绿 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的同时,还要 吸收二氧化碳。
• 1804年,瑞士学者索绪尔发现绿色植 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这与海尔 蒙特的结论相合。
(四)1864年德国的植物学家萨克 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
一半遮光
一半曝光
绿色 叶片
黑暗 处理
遮光 碘蒸汽 曝光
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下产生了淀粉。
不变蓝 变蓝
•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 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产生氧气, 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 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 1897年,科学家首次把绿色植物 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之为光合作用。
⑤清水漂洗
酒精脱色处理的叶片脆而硬, 用热水漂洗的作用是使叶片 经过水化处理,并为碘与淀粉 的反应创造条件。
⑥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时,应注意观察叶 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
⑦观察并记录
植物的部位 叶片未遮光部分 叶片遮光部分
现象
P70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 理?
消耗叶片中的淀粉,避免造成干扰。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 C ) A、二氧化碳、水、氧气 B、光照、氧气、二氧化碳 C、叶绿体、光照、二氧化碳、水 D、水、光照、土壤
小资料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 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 行研究。 到19世纪80年代 , 美国科学家 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 得了诺贝尔奖。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 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二、探索光合作用
问题: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
(一)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活动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图5-4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方法与步骤
①暗处理
在暗处理条件下,叶片不能合成 有机物,叶片内原本积累的有机 物大部分被呼吸消耗。由于叶片 内有机物含量很低,从而为取得 理想的实验效果创造了条件。
能力课源堂于小运结用
时间 科学家
实验成果
1648 比利时的 使植物增重的唯一物质是( 水 )
海尔蒙特
1771 英国的普 绿色植物能净化因燃烧或动物呼吸
利斯特利 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1779 荷兰的英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才利用释放气
格豪斯 体,净化空气
1782 瑞士的瑟 绿色植物在放出( 氧气 )同时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